★国内首本以箴言形式编选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概括性和一般性,适合于各种层次的读者
★精炼性和生动性,提炼升华,突出感染力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本书编选组立足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展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宽广视野和博大情怀,从手稿、书信等珍贵文献中精选了马克思、恩格斯两位思想家关于高尚品格、社会和谐、实践创造、科学精神、文明进步、敬畏自然等十个方面的经典论述,组成十组箴言。每组箴言前辅以导言,介绍与箴言内容相关的历史背景,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主张,将马斯克、恩格斯的经典思想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加以介绍,发掘这些经典思想的现代价值,为我们提供了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现代社会、时代议题联系的有力视角。
本书由《马克思恩格斯箴言》编选组撰写。
编选组负责人:衣俊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央编译局研究员、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曾任中央编译局局长、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黑龙江大学校长等职。
编选组成员为中央编译局、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专家、学者。
悲悯情怀 ★ 001
高尚品格 ★ 017
批判意识 ★ 061
科学精神 ★ 101
实践创造 ★ 147
社会和谐 ★ 169
敬畏自然 ★ 183
历史演进 ★ 217
社会运行 ★ 271
文明进步 ★ 327
“敬畏自然”篇导言:
人与自然的关系像人与人的关系一样,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理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历史进步论的立场出发,他们不主张人与自然之间那种田园牧歌般的、天人合一的、前现代的自在
的统一与和谐,而是主张在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建立起人与自然之间的自觉的、相互依赖的和谐关系。因此,经典作家既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人对自然的实践改造,也充分意识到必须保护作为人类生存根基的大自然,他们的论述中包含许多关于尊重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态的重要论述。这些经典论述对于我们在现代性危机的背景下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价值。
★
真理永远是真理,
真理比谎言更有力。
——恩格斯《致敌人》
(1839年2月24日左右)
ME全41:1982,第7页
★
为自己辩护是一回事,
靠牺牲别人来自我吹嘘,
却是另一回事。
——《马克思致恩格斯》
(1852年11月10日)
ME全28:1973,第192页
★
大自然是宏伟壮观的,
为了从历史的运动中脱身休息一下,
我总是满心爱慕地奔向大自然。
——《恩格斯致乔治?威廉?兰普卢》
(1893 年4月11日)
ME全39:1974,第63页
★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847年12月—1848年1月底)
ME文2:2009,第66页
作为倡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家和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十分丰富、浩瀚的手稿、书信等珍贵文献。仅以马克思为例,他从中学时代就开始勤奋钻研,带着深刻的思想和澎湃的革命激情,用手中的笔作武器,不懈地揭露和批判现实世界的罪恶,并为我们描绘一个全新的未来理想世界。马克思给后人留下的手稿和书信数量巨大,其确切数字至今依旧是思想史领域的一些专家考证和探讨的课题。有的学者根据恩格斯和列宁等人的文章中所提到的马克思的著述、世界上数种文字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等文献所列的书目,以及几种权威性的马克思著述的综合性“书目志”等加以统计,得出结论:“迄今为止,已知马克思一生所撰写的著述1974部(篇),其中马克思独著1660部(篇),马克思与人合著314部(篇),马克思所写书信3099封。”面对马克思这样的经典作家给我们留下的如此丰富的思想宝库,后人应当以全集、选集、文集、单行本、专题文集等各种体裁来展示其思想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其中,箴言的编撰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简洁、有力的箴言,不仅可以向大众生动地展示经典作家的思想智慧,而且可以激发理论工作者的求索激情和创新意识。
通常,人们对一些伟人,特别是文化名人的箴言集的编撰主要偏重于他们的人生感悟和个人修养,着眼于教化人们如何做好“观世”“正己”“待人”“处事”等。这方面的内容在《马克思恩格斯箴言》和《列宁箴言》中毫无疑问也应当充分体现。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是启迪人类的文化哲人,而且是致力于变革现实世界的革命思想家和理论家,他们的思想智慧不仅体现在个人修养方面,而且更深刻地体现为对历史演进、文明进步、社会发展、自然和谐等关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的睿智理解和思想穿透力。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箴言》和《列宁箴言》定位于展示思想伟人的宽广理论视野和博大情怀,既着眼于读者道德修养和人生情怀的开启,也着眼于读者视界的开阔和世界观的培养。
基于上述基本定位,我们将从悲悯情怀、高尚品格、批判意识、科学精神、实践创造、社会和谐、敬畏自然、历史演进、社会运行、文明进步十个方面来选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箴言。
我必须强调,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具挑战性,但也极其充实的。它要求读者拿出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因为它拒绝提供任何廉价的结论或简单的答案。相反,它提供的是一套分析世界的复杂工具箱。有些篇章的论述密度之高,以至于我不得不放慢速度,甚至需要边读边做大量的背景知识补充。但正是这种“硬核”的阅读过程,锻造了读者的批判性思维的肌肉。它不像那些轻快的读物能带来瞬间的愉悦感,它的满足感是深沉而持久的,来源于你成功攻克了一个复杂的思想难关之后的豁然开朗。那些关于意识形态如何作为上层建筑来巩固经济基础的精辟见解,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常识”的认知。这本书更像是哲学上的“负重训练”,一旦完成,你对其他任何思想流派的理解都会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评分对于长期关注社会变迁和政治经济学的读者来说,这份文集无疑是一份珍藏级的参考资料。它的力量在于其宏观历史观的构建能力。作者们仿佛站在历史的长河之巅,俯瞰着人类社会的潮起潮落、兴衰更替。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阶级斗争和革命必然性的论述,它们并非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基于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严谨分析。每一次重读,都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现这些论断惊人的预见性和解释力。例如,在讨论资本积累的内在趋势时,那些早期的观察如今看来,简直是对当代全球金融波动的精准预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初看可能略显严肃,但一旦沉浸其中,便会被那种逻辑的严密性和论证的无可辩驳所折服。它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视角,让你不再轻易相信任何被包装过的表象,而是习惯于去探究其背后的物质基础和利益诉求。这是一本需要时间去咀嚼、去反复对照现实来验证的书,但每一次投入都获得了超值的回报。
评分从文学性角度来看,这份文集也展现出一种独特而有力的美感。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叙事文学,但其论证结构本身就具有一种严谨的、如同音乐复调般的和谐性。作者们在展开复杂论述时,所使用的精确的、不容置疑的词汇选择,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强大的修辞力量。尤其是在表达对工人阶级命运的深切关怀时,那些论述中流露出的强烈的道义感和历史责任感,是任何华丽辞藻都无法比拟的。这本书的份量,不在于纸张的厚度,而在于它所承载的人类解放事业的厚重期望。我向所有寻求思想深度,渴望理解现代社会运行基本逻辑的求知者郑重推荐它。它不是一本用来摆在书架上炫耀的装饰品,而是必须带入生活、融入思考的行动指南。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关于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以及我们应该走向何方。
评分这部作品集简直是思想的饕餮盛宴,每一页都散发着穿越时空的智慧光芒。我拿到书的时候,只是随便翻开一页,就被其中对人类社会运作机制的深刻洞察力所震撼。作者的笔触犹如手术刀般精准,毫不留情地剖析了既有的权力结构和经济基础的内在矛盾。读起来的感觉,不是在阅读枯燥的理论陈述,而是在与一位饱经风霜、洞察世事的智者进行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那些看似简单的句子,背后却蕴含着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精妙提炼,仿佛一瞬间打开了我理解世界的全新维度。特别是关于价值和异化的探讨,那些经典的论述,让我对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反思。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它迫使你跳出既有的框架,用更宏大、更辩证的视角去审视一切。我已经开始在日常的交流和观察中,不自觉地运用书中提供的分析工具,这无疑是对我个人心智成长最宝贵的馈赠。这本书的装帧虽然朴实,但其内容的分量,足以压倒任何浮华的当代畅销书。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手头的这份文集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历史上的经典读物往往伴随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繁复的逻辑链条。然而,这本书的编排和选材着实让人惊喜。它并非那种堆砌佶屈聱牙段落的学术砖头,反而更像是一份经过精心挑选和提炼的“思想精华录”。那些箴言警句,短小精悍,却掷地有声,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思想体系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其核心精神。我特别欣赏其中对理想社会愿景的描绘,那种对人类彻底解放的坚定信念,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充满了积极的行动力量。它没有停留在对旧制度的批判上,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指向未来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蓝图。每读完一句,我都会在脑海中迅速构建起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哲学基础,这种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比被动接受信息有效得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点燃你对真理的渴望,并为你指明探索的方向,是通往深度思考的绝佳阶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