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依據精準扶貧的理論基礎,對精準扶貧製度進行瞭梳理,通過藉鑒相關精準扶貧經驗,分析瞭精準扶貧的“和田實踐”,從基本理念、政策導嚮、對口支援、異地搬遷、退齣機製五個方麵有針對性地提齣瞭精準扶貧的對策建議。
王靈桂,男,山東諸城人,法學博士,研究員。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係。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曾任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新疆問題、伊斯蘭問題、中東問題、國傢安全戰略問題。齣版瞭《中國伊斯蘭教史》《一脈相傳阿拉伯人》《一脈相傳猶太人》以及阿拉伯文版的《伊斯蘭教在中國》等專著,在《經濟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上發錶論文180餘篇。主要譯著有埃及作傢伊哈桑·阿蔔杜·古督斯的代錶作《黑色的眼鏡》和《處女與白發》。,曾任中國科協發展研究中心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調查研究室副主任。2014年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辦公廳工作。 先後參與撰寫《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發展研究報告(2012年)》等*作多部;在核心期刊發錶論文十餘篇。
第一章 精準扶貧的理論基礎 (1)
第一節 精準扶貧的提齣與內涵 (1)
第二節 精準扶貧的理論基礎 (16)
第三節 精準扶貧的主要內容 (30)
第四節 精準扶貧的戰略意義 (39)
本章小結 (47)
第二章 精準扶貧的製度梳理 (49)
第一節 黨中央和國務院的相關製度 (49)
第二節 國傢有關部委的相關製度 (58)
第三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相關製度 (66)
第四節 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契約製度 (74)
本章小結 (91)
第三章 精準扶貧的經驗藉鑒 (92)
第四章 精準扶貧的和田思考 (134)
第五章 精準扶貧的對策建議 (164)
參考文獻 (190)
後記 (192)
專傢推薦 (194)
我一直對不同地區的社會發展問題抱有濃厚的興趣,而“精準扶貧”這個概念近些年無疑是討論的焦點。這本書從書名來看,就點齣瞭其研究的重點和區域,這讓我尤其感到好奇。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士,我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更清晰地瞭解“精準扶貧”到底是如何實踐的,它背後有哪些理論支撐,以及在像和田這樣具有獨特曆史文化背景的地區,又是如何展開具體的實施和探索的。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而不僅僅是宏觀的理論闡述。比如,不同類型的貧睏傢庭是如何被識彆和分類的?針對不同情況,又會采取哪些差異化的幫扶措施?在政策執行過程中,是否遇到瞭什麼特殊的挑戰,又是如何剋服的?我希望作者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揭示這些實踐層麵的細節,讓我能夠真正理解“精準”二字的分量,以及它所帶來的實際改變。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立刻被它的內容所吸引,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從目錄和前言來看,它似乎提供瞭一個非常宏觀且深入的視角來審視“精準扶貧”這一議題。我尤其關注的是書中關於“路徑”的闡述。在實際操作中,扶貧的路徑並非一成不變,它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和創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地介紹當前精準扶貧的多種實現路徑,例如産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等,並且對每一種路徑的特點、優勢和局限性進行深入分析。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作者能夠探討不同路徑之間的協同作用,以及如何在實踐中找到最適閤特定地區和群體的扶貧路徑組閤。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評估扶貧成效,以及如何進行動態調整和優化路徑的分析,那就更具指導意義瞭,這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如何將宏觀的理論轉化為實際有效的行動。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陣容和齣版背景,讓我對其內容的可信度和深度抱有很高的期望。考慮到“精準扶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傢戰略,一本深入探討其理論、路徑和區域實踐的著作,其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不言而喻。我希望作者能夠基於紮實的理論研究,同時結閤豐富的實地調研,為我們呈現一個全麵而深刻的“精準扶貧”圖景。特彆是在“理論”部分,我期待作者能夠梳理清楚“精準扶貧”的理論演進過程,分析其核心概念和方法論,並與其他扶貧理論進行比較。在“路徑”部分,我希望能看到詳細的政策分析、實施機製的探討,以及不同區域、不同行業扶貧模式的比較。而“和田思考”則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亮點,我期待作者能夠在此部分深入剖析和田地區在扶貧工作中遇到的挑戰與機遇,以及其獨特的解決之道,從而為其他地區提供寶貴的參考。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封麵的配色大膽而沉穩,既有理論研究的厚重感,又不失地域特色的柔和。觸感方麵,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翻閱時沒有廉價的漂浮感,是一種紮實可靠的觸感。我特彆喜歡它在排版上的細節處理,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也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此外,書中偶爾穿插的圖片和圖錶,雖然不至於眼花繚亂,但卻精準地傳達瞭復雜的數據和信息,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論變得更加生動易懂。例如,在介紹某個扶貧模式時,一張簡潔的流程圖就能讓人一目瞭然,這比純文字的描述要高效得多。封麵上的書名設計也很用心,字體的選擇和布局都透露齣一種學術的嚴謹和思考的深度,讓人在拿起這本書之前,就已經對其內容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和期待。總而言之,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它就給我瞭一種專業、認真的學術著作的印象,讓人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其中的內容,感受作者在內容之外所傳遞的匠心。
評分閱讀這本書,我最為期待的部分是作者對於“和田思考”的闡述。和田,一個地理位置特殊、民族文化多元的地方,其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必然充滿瞭獨特性和復雜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和田地區在扶貧過程中所形成的獨特經驗和智慧,而不僅僅是套用通用的扶貧模式。例如,當地的産業發展與扶貧如何深度融閤?如何在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推動經濟發展?如何處理好民族團結與脫貧攻堅的關係?我特彆關注作者是否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基層乾部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具體睏難和創新舉措,以及當地居民在扶貧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是如何體現的。如果書中能夠分享一些感人的故事,或者一些發人深省的案例,那就更好瞭。我相信,通過對和田經驗的深入解讀,我們能夠獲得更多具有藉鑒意義的思路,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推進中國的扶貧事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