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沉淀,打造《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全部知识点星级标注,关键词句重点标示。适用于教育学统考和自主命题院校。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主要介绍考研教育学中的全部知识,适合于备战教育学统考和自主命题学校的考生,全书分为教育学考试中的五部分知识。每部分包括复习指导、重点难点、大纲变化、考情分析、推荐书目、知识框架、考点宝典、已考真题等栏目。
凯程教育主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历,十一年考研辅导经验,凯程三化四阶五法发明人之一,对学习方法有深入研究。
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 /?001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004
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011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022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035
第五章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043
第六章 教育制度 /?055
第七章 课 程 /?065
第八章 教 学 /?087
第九章 德 育 /?114
第十章 教师与学生 /?126
第二部分 中国教育史 /?137
第一章 官学制度的建立和“六艺”教育的形成 /?140
第二章 私人讲学的兴起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44
第三章 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 /?165
第四章 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172
第五章 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83
第六章 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199
第七章 近代教育的起步 /?203
第八章 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211
第九章 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222
第十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 /?234
第十一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241
第十二章 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247
第三部分 外国教育史 /?261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264
第二章 古希腊的教育 /?268
第三章 古罗马的教育 /?277
第四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282
第五章 拜占庭与阿拉伯的教育 /?288
第六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291
第七章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 /?299
第八章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321
第九章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343
第十章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 /?352
第十一章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372
第四部分 教育心理学 /?383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385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388
第三章 学习及其理论解释 /?407
第四章 学习动机 /?439
第五章 知识的建构 /?451
第六章 技能的形成 /?462
第七章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470
第八章 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478
第九章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489
第五部分 教育研究方法 /?497
第一章 教育研究概述 /?500
第二章 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510
第三章 教育文献检索 /?521
第四章 教育观察研究 /?528
第五章 教育调查研究 /?534
第六章 教育实验研究 /?552
第七章 教育行动研究 /?566
第八章 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572
第九章 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579
我是一个对细节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的人,所以选择参考书时非常挑剔。这本《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专业术语的精准把握和权威性引用。很多参考书为了追求“通俗易懂”而牺牲了学术的严谨性,但这本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在解释每一个关键概念时,都会给出清晰的定义出处,甚至会对比不同学者的相似概念的细微差别,这对于我们未来进入研究生阶段的研究工作也是一个极好的铺垫。此外,它对那些常常被忽略的“小概念”的解释也相当到位,比如某些比较偏僻的研究方法术语,它都能用最简洁明了的方式解释清楚,避免了我们在考场上因为对某个术语理解偏差而失分。这本书的专业水准,让我对它充满了信赖感。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尝试过好几本所谓的“高分秘籍”,但都或多或少有些水分,读完之后感觉云里雾里,知识点串不起来。直到我用了这本《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化繁为简”和“直击要害”。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做得非常人性化,重点内容和易错点都做了特别的标注,即便是复习节奏比较快的后期,也能快速定位和回顾。我尤其欣赏它在学科前沿热点追踪方面的努力,很多最新的教育改革动态和研究热点,它都能结合到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分析,这无疑大大提升了论述题的深度和广度。举个例子,关于“核心素养”的阐述,它不只是停留在政策解读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它背后的教育学原理支撑,让我写出来的答案更有理论深度,而不是空泛的口号。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体现在它能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教育学知识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妙。它不像那种东拼西凑的资料,而是严格遵循了学科的逻辑顺序,从教育基础理论到中外教育史,再到教育学研究方法和教育政策法规,脉络清晰得像一条笔直的轨道。我发现自己过去学习中那些零散的知识点,在这本书里得到了系统的整合和串联。特别是它对教育史部分的梳理,不再是简单的时间线罗列,而是将不同学派和思想家的观点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使得理解一下子立体了起来。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立地背诵知识点,而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教育思想演变的历史长廊。这种系统性训练,对于应对那些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综合题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本书真正让我体会到了“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论。
评分坦白说,我备考时间非常紧凑,时间成本对我来说极其宝贵。我需要的是一本效率最高的“导航仪”,而不是一本读起来需要大量时间去“淘金”的“矿藏”。《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完美地契合了我的需求。它用非常高效的方式提炼了考点精髓,将那些冗长复杂的教材内容压缩成了最核心的应试要点,但这种压缩并非是内容的丢失,而是知识结构的优化。我发现,很多我花了几个小时才勉强理解透彻的复杂理论,通过这本书的梳理和图表辅助,可以在半小时内就形成清晰的认知。它就像一位经验老道的名师,直接指出了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让我的复习曲线呈现出陡峭的上升趋势。对于和我一样时间紧张但目标明确的考生来说,选择它,就是选择了一条直达考场的捷径。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教育学研究有志向的考生量身定做的!我记得我拿到手的时候,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厚度和内容的丰富程度,简直令人震撼。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只堆砌概念和理论的教辅书,而是真正深入到了历年真题的命题思路和考点背后的逻辑关系。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核心理论,比如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或者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那种层层剥析的讲解方式,不仅仅告诉你“是什么”,更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考”以及“如何运用到论述题中去得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一些晦涩难懂的教育哲学流派的处理,作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去梳理脉络,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这对于我这种文科背景稍弱的考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每次做完里面的模拟题,我都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又被加固了一层,那种踏实感是其他资料无法比拟的。它让我对考研的准备不再是盲目的题海战术,而是有了清晰的战略地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