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上海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新时期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上海城隍庙得到恢复,重新成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宫观。《上海城隍庙志(套装上下册)》广揽博收各方资料,悉心整理,现编为上海城隍庙志及资料类编两部分,庙志部分介绍上海城隍庙的沿革、殿宇、园林、要事、机构、公益事业等;资料类编部分从类史籍、碑刻、报刊、档案、杂纪中选编相关内容。
目录
上海城隍庙志
编纂缘起
第一卷 沿革
第二卷 城隍
第三卷 殿宇
第四卷 住持
第五卷 园林
第六卷 岁事
第七卷 要事
第八卷 机构
第九卷 公益
上海城隍庙志·资料类编
编纂说明
第一卷 志乘类
1.宋绍熙《云间志》(1193年)
2.明《新安文献志》(1497年)
3.明弘治《上海志》(1504年)
4.明正德《松江府志》(1512年)
5.明嘉靖《上海县志》(1524年)
6.明万历《上海县志》(1588年)
7.明崇祯《松江府志》(1630年)
8.清康熙《高密县志》(1710年)
9.清雍正《畿辅通志》(1733年)
10.清乾隆《山东通志》(1740年)
11.清乾隆《上海县志》(1750年)
12.清乾隆《江南通志》(1779年)
13.《钦定续通典》(1783年)
14.清乾隆《上海县志》(1784年)
15.《明史》(1789年)
16.《大清一统志》(1789年)
17.清嘉庆《上海县志》(1814年)
18.清嘉庆《松江府志》(1817年)
19.清同治《上海县志》(1872年)
20.清光绪《南汇县志》(1879年)
21.清光绪《松江府续志》(1883年)
22.《上海市自治志·公牍乙编》(1915年)
23.《上海县续志》(1918年)
24.《陈行乡土志》(1921年)
25.民国《上海乡土地理志》(1927年)
26.民国《上海县志》(1935年)
27.民国《高密县志》(1935年)
28.《上海城隍庙》(1928年)
29.《邑庙风光》(1946年)
30.《上海城隍庙》(1948年)
第二卷 碑刻类
1.《上海碑刻资料选辑》
2.《豫园》
3.其他
第三卷 报刊类
1.《申报》
2.《民国日报》
3.《新闻报》
4.《学灯》
5.《台湾日日新报》
6.《中央日报》
7.《大晚报》
8.《中国教会新报》
9.《画图新报》
10.《广益丛报》
11.《警务丛报》
12.《善导报》
13.《礼拜六》
14.《青年友》
15.《兴华》
16.《上海市公报》
17.《艺术界》
18.《会报》
19.《旅行杂志》
20.《上海特别市土地局年刊》
21.《上海市社会局业务报告》
22.《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
23.《中华画报》
24.《金刚钻月刊》
25.《警察月刊》
26.《十日谈》
27.《时代》
28.《现象》
29.《新人周刊》
30.《京沪沪杭甬铁路日刊》
31.《钱业月报》
32.《上海生活》
33.《新语》
34.《现世报》
35.《上海妇女》
36.《华洋月报》
37.《知识与趣味》
38.《大观园月刊》
39.《妇女界》
40.《上海特别市市政公报》
41.《吉普周刊》
42.《新上海》
43.《海风》
44.《海花》
45.《文物周刊》
46.《永安月刊》
47.《新园林》
48.《七日谈》
49.《儿童世界》
50.《红绿灯》
第四卷 档案类
第五卷 杂纪类
1.《梧冈集》
2.《俨山外集》
3.《翰林记》
4.《殿阁词林记》
5.《奔山堂别集》
6.《云间据目抄》
7.《三冈识略》
8.《春明梦余录》
9.《经义考》
10.《沪城备考》
11.《墨余录》
12.《瀛蠕杂志》
13.《沪游杂记》《淞南梦影录》《沪游梦影》
14.《上海杂志》
15.《宣统元年上海指南》
16.《沪稗类钞》
17.《上海轶事大观》
18.《沪蠕话旧录》
19.《退醒庐余墨》
20.《增订上海指南》
21.《中华(全国)风俗志》
22.《上海研究资料》
23.《上海研究资料续集》
24.《上海市大观》
25.《银元时代生活史》
第六卷 艺文类
1.《义丰集》
2.《四焉斋文集》
3.《淞南乐府》
4.《沪城岁事衢歌》
5.《上海县竹枝词》
6.《上海洋场竹枝词》
7.《上海历代竹枝词》
8.《上海城隍庙竹枝词》
9.《豫园》
10.《文以兴游——豫园匾对、碑文赏析》
11.《上海佛寺道观楹联对联集》
12.楹联
13.其他
第七卷 故事类
1.《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上海卷南市区故事分卷》
2.《老城隍庙的传说》
精彩书摘
《上海城隍庙志(套装上下册)》:
民国五年(1916)四月,头门至大殿以及两廊房屋等处,断绝交通,开工修葺。所需经费,由各会首分别担任及分投劝捐。
民国五年(1916)七月,邑庙各会首集议妥恰,并蒙款产处丁庚尧允准,将原在小东门猛将堂、后被搬至南门外野三官堂安置之关公塑像,舁入城隍庙玉清官供奉。
民国十一年(1922)十月,大殿东首内皂班房失慎,延烧东廊楼屋二幢、过街楼一间,北及猛将堂,东及玉清官楼面三间,大殿屋面损毁,重檐焦灼。
民国十二年(1923)二月,款产处致函上海县知事公署日:“城隍庙失慎,延烧庙宇,蹂躏殿屋,完全修复,约需银三、四万元,前经函报在案。兹据水木作杨云山开来工账,修理正殿屋面,实需银一万四千余元,其他屋宇,尚未估计。并称该屋高大异常,瓦木等料,必须预行定造。是工作虽待明春,而购料之费,应先筹措。”因此,“敬求县长缮发布告多张,分贴南北市热闹地方,劝谕地方居民,多方募捐”。
民国十三年(1924)四月,头门外旗杆两根,前因年久损坏,被风吹断其一,各会首聚议更换新杆,但苦无极长并相当坚固之木料,遂由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捐银三千五百两,换作水泥旗杆两根,并重修照墙、吹鼓亭;叶培德堂捐银二千元,独修大门;程瑾记捐银二千四百五十元,独修玉清官;修理大殿,银一万二千五百元;东楼,银一千六百六十五元;玉清官西楼房三幢,银一千五百六十元。实收捐款一万四千四百四十八元九角九分六厘(独捐者除外),不敷银一千二百七十六元四厘,由款产处筹垫。此次集资改建,于十三年(1924)七月完工,共计费用三万余金。
民国十三年(1924)旧历七月十五日午刻,邑庙各会首舁城隍神像出巡未几,大殿忽告火警。此时,烧香人众,锭帛、元宝焚化过多,火势熊熊,焚及堆置西隅之冥锭等物,致成燎原。大殿完全被毁,殿内金山神像(即俗称“坐殿城隍”)暨两旁判官及内殿偶像,计差吏八尊,门房内内皂、内班各十余尊,中军四尊,三班、二班二、三十尊,马快十余尊等七、八十尊偶像,阴阳古镜一面,悉数被焚。惟殿前阴皂隶像八尊,因系石身,仅遭薰坏,间有跌倒者;殿之东首财神殿,被火焚去西首殿角;西首许真君殿及对面打唱台(又名奏乐台),均焚去楼面;大殿屋顶,本未燃及,经奋力拆除,以防蔓延。共计焚毁房屋十三、四间,寝宫幸未殃及,城隍夫人及老太爷、老太太(即城隍父母)等三尊神像,经庙祝及香火等于火炽时背负而出,暂假乐圃阆安置,至傍晚时,仍由庙祝等将神像三尊,由后门迁回内寝。惟城隍神像出巡回庙,未便由后门入内,故暂假玉清官东岳大殿驻节。火灾次日,款产处处长秦锡田、副处长沈周及庙董毛子坚、姚子让、姚慕莲等,特开临时会议,当即议决:(1)建筑。拟定改建水门汀大殿,以资坚固。(2)募捐。决定组织委员会,分投劝募。估计此次损失,共约七、八万金。
民国十五年(1925)正月,因去岁大火,金山神像被焚,身首异处,相次枯焦,故权奉神首于万年台上,外罩红绸,以俾善信对其叩首焚香。
民国十四年(1925)八月,整理邑庙豫园委员会假邑庙点春堂开成立会,到会者共约三百余人,选举委员十五人。
民国十四年(1925)秋,整理邑庙豫园委员会发起修整荷花池。所有池水,一律车干,再掘深三尺。九曲桥撤除叠造,改用水泥,系十六曲,东自得意楼茶馆起,西至粹华刻字社止。至十二月底,捞挖荷池、改建桥梁、铺砌道路等一切工程,历时三月,始告竣工。上海市公所董事会总董、董事等,会同该会主任,邀集军警政商学各界人士,前往参观。
民国十五年(1926)一月,南北两市各绅商李平书、莫子经、王一亭、姚紫若、叶惠钧、王彬彦、张效良、范回春、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等四十余人,为重建邑庙大殿并创办上海市乞丐教养所事,借北区救火会开会集议。议决重建邑庙大殿、二殿、中厅、东首财神殿、西首许真君殿等;定于阴历二月初一日开工,限年底竣工,请久记营造厂承担工程;其材料用钢骨水泥,以避火灾;大殿地位,按照原址口口两间,并辟东、西太平弄两处。至乞丐教养所地址,拟用紫微庵前公地,即日绘图,同时进行。以上二事经费,约估十五万元。
民国十五年(1926)五月初,上海县知事公署颁发布告两道,略日:“案据上海地方款产经理处总董秦锡田、副董沈周函称:本邑城隍庙大堂被毁年余,迭遭兵乱,民力艰难,未遑修复。兹有黄金荣、范回春、杜月笙、张啸林等,倡捐巨款,商由久记营造厂承接建筑工程。该厂定于五月三日开工,先行拆除旧料,输运沙石。”
……
上海城隍庙志(套装上下册)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上海城隍庙志(套装上下册)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