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航运金融市场报告(2016-2017)》从产业金融的角度,审视过去一年来中国航运市场发展的现状。并展望新的一年里航运市场的发展趋势。其主要内容包括:本年度国内外航运金融市场环境宏观分析,航运和航空运输业融资、保险市场微观分析,重要的航运金融政策分析,航运金融业年度要事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航运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航运经济环境
一、2016年世界经济总体情况
(一)全球贸易、海运概述
(二)中国海运贸易市场
二、2016年全球港口状况
(一)全球港口
(二)中国港口
三、全球船舶运力
(一)船舶运力市场
(二)新造船市场
(三)拆船市场
(四)二手船市场
四、全球航空市场
(一)全球航空市场简况
(二)航空客货运市场发展格局
(三)中国民航市场
(四)展望
五、国际经济金融形势
(一)国际经济金融形势
(二)国内经济金融形势
(三)商业银行运行概况
(四)中国资本市场
(五)航运类上市公司情况
(六)船舶制造类上市公司经营情况
(七)港口类上市公司经营情况
(八)中国航空类上市公司经营情况
第二章 船舶、飞机融资
一、2016年商业银行对船舶、飞机贷款情况
(一)全球银行业对船舶的融资
(二)中国商业银行对船舶的贷款
二、融资租赁市场
(一)全球融资租赁
(二)中国融资租赁市场
(三)中国主要省市融资租赁发展情况
(四)船舶融资租赁企业
三、2016飞机融资租赁
(一)全球飞机租赁市场
(二)中国飞机租赁市场
(三)飞机租赁的市场前瞻
第三章 水运港口、机场投资
一、全球港口投资
(一)主要码头运营商投资分布情况
(二)和记黄埔(HPH)
(三)AP穆勒码头(APMT)
(四)新加坡国际(PSA)
(五)迪拜环球(DP World)
二、我国港口国内外投资
(一)2016年国内港口投资
(二)2017年上半年国内港口投资
(三)中国海外港口投资
三、我国民航基建投资
第四章 航运保险
一、2015年全球航运保险概况
(一)总体情况
(二)2015年货运险经营情况
(三)2015年全球船舶险情况
(四)2015年海上能源险情况
二、2016年中国航运保险市场
(一)总体情况
(二)2016年我国财产保险情况
(三)2015年我国货运险、船舶险经营情况
(四)中国出口信用保险
(五)中国再保险集团航运险情况
(六)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七)2016年-2017年我国香港船舶险发展情况
第五章 航运衍生品和船舶交易
一、国际航运价格指数与船舶交易
(一)航运价格指数
(二)国际船舶交易市场
二、中国航运类指数及其交易和船舶交易
(一)中国航运景气系指数
(二)国内运价市场
(三)新船交易价格指数
(四)二手船交易场
第六章 上海航运金融发展现状
一、航运融资
(一)商业银行贷款
(二)融资租赁
二、航运保险
(一)上海航运保险“十二五”回顾
(二)上海保险“十三五”规划任务
(三)上海保险市场
(四)航运保险产品注册
三、上海航运交易所衍生品交易和船舶交易
(一)船舶交易
(二)2015年上海航运衍生品运价指数交易
(三)航运金融服务产品与创新
第七章 我国部分金融机构航运金融业务
一、商业银行
(一)交通银行
(二)浦东发展银行
(三)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
二、政策性银行
(一)进出口银行
(二)国家开发银行
三、融资租赁
(一)工银租赁
(二)交银租赁
(三)招银租赁
(四)远东宏信
(五)民生租赁
(六)光大租赁
(七)浦银租赁
(八)渤海租赁(金控)
四、保险公司
(一)太平洋财产保险
(二)人保集团
(三)平安财产
(四)中国再保险
(五)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第八章 航运金融政策
一、交通运输政策
(一)“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二)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国内水路运输管理规定》
(三)水运建设市场监督管理办法
(四)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
(五)《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
(六)《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
(七)《中国船员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二、金融
(一)金融工作会议召开
(二)《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四)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
(五)《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
三、“一带一路”
(一)《“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
(二)《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
(三)《“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
四、自贸区
(一)《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二)《关于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
(三)《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
(四)第三批自贸区将挂牌,中国自贸区形成“1+3+7”雁行阵
第九章 船运金融要事记
一、2016-2017国际航运金融要事记
(一)2016年国际航运金融要事记
(二)2017年国际航运金融要事记
二、2016-2017中国航运金融要事记
(一)2016年中国航运金融要事记
(二)2017年中国航运金融要事记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航运金融很酷:它既古老,又很现代。
航运金融很有历史感,从人类的第一张保单在14世纪的海上保险诞生起,它就打上了航运金融的烙印,且弥久而芬芳。
航运金融很现代:伴随着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时空变迁,几个世纪以来,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今天又在东方的中国焕发着勃勃生机,中国有多个沿海沿江城市开始重视发展航运金融,并力创辉煌。
纵观航运金融发展的历史进程,审视着世界经济发展与全球进出口的变化,以及它对船舶制造、港口投资、海上运输、船舶投融资、海上保险、航运金融衍生品带来的影响,会发现历史总有惊人相似的一幕。作为强周期的行业,航运金融在经济繁荣时商家赚得盆满钵满;但在2011年-2016年全球经济萧条时期,商家们亏损累累,饮恨江海。
《中国航运金融市场(年度)报告》已出版5年了。令人感慨的是,在我们即将出版这本《中国航运金融市场报告(2016-2017)》时,航运业又迎来新的曙光:BDI指数从2016年2月10日创下的历史最低点290点后,现已回升到近1500点。而航运金融活动也开始活跃:国内外船舶制造、港航运企业投融资活动频繁,业绩逐渐回升。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航运金融又被赋予新的使命。
航运金融是围绕大航运概念展开的,是航运与航空运输业密切联系的产业集群与产业链相关主体资金的融通、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航运金融不仅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航运金融的出现,是由航运业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航运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所需投资额巨大,投资回收期较长,而且航运产业风险性高,这些特点决定了航运企业很难依靠自身力量进行投资活动。航运金融的出现可以解决航运企业资金不足和风险规避等问题,从而促进航运产业的发展。航运金融中的融资业务能为航运业提供巨大的资金支持;航运金融中的保险能使航运企业合理地规避运输业的巨大风险。航运金融经过6个多世纪的发展,各类业务发展已比较成熟,形成了一批比较专业的服务机构。航运金融的业务主要包括:船舶、港口、航道融资以及飞机、机场等融资,还包括海上保险、资金结算、航运价格衍生产品以及碳交易产品等。从事航运金融的主体主要有航运企业、港口、造船厂、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与保险经纪,以及商品和衍生业务的经销商、投资者等。
《中国航运金融市场报告(2016-2017)》是对中国航运金融市场在2016年至2017年期间运行情况的全面梳理与深度分析。本报告旨在为业界提供一个权威、客观、详尽的市场洞察,涵盖了这一时期航运金融市场的宏观环境、微观运作、主要参与者动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结构与内容概览: 本报告共分为六大部分,力求从不同维度展现中国航运金融市场的全貌。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分析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2016-2017年中国及全球宏观经济的基本走势。重点关注了影响航运业发展的关键经济指标,如GDP增长、国际贸易额、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汇率变动等。同时,深入剖析了在此期间中国政府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供给侧改革、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的政策导向,并着重分析了这些宏观经济与政策变化如何传导至航运金融领域,对市场规模、风险偏好、融资需求等产生的影响。例如,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加码,尤其是在港口及相关联运设施上的投入,直接刺激了对船舶融资的需求;而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则可能影响航运企业的国际贸易成本和融资成本。此外,还包括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等方面的分析,这些外部因素同样对全球航运市场的景气度及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机制有着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中国航运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此部分聚焦于航运市场本身的供需状况、运力变化、运价走势以及行业结构特点。详细分析了散货、集装箱、油轮、化学品船、液化气船等不同细分市场的年度表现。对于散货市场,报告分析了全球大宗商品(如铁矿石、煤炭、谷物)的运输需求变化,以及船舶供给侧的调整情况,例如老旧船舶的拆解率、新船订单的交付情况等。对于集装箱市场,则重点关注了全球贸易量的增长、主要航线的货量变化、以及大型船舶的应用趋势,并分析了集装箱运价指数(如SCFI、CCFI)的波动原因。油轮市场部分,则深入研究了原油及成品油的全球贸易格局、OPEC产量政策、地缘政治对海上运输线路的影响,以及VLCC、Suezmax等不同船型的市场供需情况。此外,报告还对国内沿海运输、内河运输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其与国际航运市场的联动关系。 第三部分:航运金融市场整体发展与创新 这是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重点描绘了2016-2017年中国航运金融市场的整体面貌。首先,对航运金融市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了量化分析,包括各类金融工具(如银行贷款、船舶租赁、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保险等)的市场规模、增长趋势及占比。详细阐述了商业银行在航运融资中的角色和策略变化,包括风险偏好调整、信贷投放重点、以及针对不同类型航运企业(大型国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差异化金融服务。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深入分析了船舶融资租赁行业在此期间的快速发展。详细介绍了融资租赁的模式、优势、以及在支持航运业发展中的作用。报告对国内主要船舶租赁公司的市场份额、业务模式(如直接租赁、售后回租、杠杆租赁等)、以及其在支持新造船、二手船交易、以及老旧船舶更新改造方面的贡献进行了细致描绘。同时,也探讨了融资租赁行业面临的监管政策、风险管理挑战以及技术创新(如绿色船舶融资租赁)的发展趋势。 此外,报告还对航运债券市场、航运私募基金、以及航运资产证券化等创新金融工具的市场表现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其在为航运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方面的作用。 第四部分:航运金融市场主要参与者分析 本部分详细剖析了航运金融市场中的关键参与者及其战略与行为。 金融机构: 重点分析了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在航运融资领域的业务布局、产品创新、风险管理措施以及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关注了境外银行在华机构在航运金融领域的活动。 租赁公司: 详细梳理了国内领先的船舶融资租赁公司(包括金融租赁公司和专业子公司)的业务规模、融资渠道、风险控制体系、以及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的策略。 资本市场: 分析了航运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以及引入战略投资等资本运作情况。 保险机构: 评估了航运保险(包括船体险、第三者责任险、战争险等)的市场现状、主要险种、费率变化以及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 其他专业机构: 探讨了航运咨询公司、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在航运金融交易中的服务作用。 第五部分:航运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 本部分是报告的另一重头戏,系统梳理了2016-2017年期间航运金融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 市场风险: 深入分析了航运市场供需失衡、运价大幅波动、全球经济下行等因素对航运企业经营现金流及偿债能力的影响。 信用风险: 评估了航运企业因经营不善、财务状况恶化、甚至破产倒闭而导致金融机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报告分析了信用风险的成因,如过度扩张、管理失效、以及外部冲击等。 汇率风险: 探讨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以美元计价的航运收入和支出、以及外币融资的成本影响。 利率风险: 分析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利率变动对航运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 监管与政策风险: 评估了国内外环保法规(如IMO2020限硫令)、海事安全监管、贸易政策变化等可能对航运业及相关金融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 讨论了金融机构在航运金融业务中可能遇到的内部流程、人员、系统等方面的风险,以及在满足监管要求方面可能存在的挑战。 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报告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建议,包括加强信用评估、优化融资结构、利用金融衍生品对冲风险、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以及关注新兴风险领域等。 第六部分:未来趋势与发展展望 最后一部分,报告基于前五部分的分析,对中国航运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预测。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预判了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关注度的提升,绿色航运的金融支持将日益重要。例如,对LNG动力船、零排放船舶的融资需求将逐步增加,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金融产品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数字化与科技驱动: 展望了金融科技(FinTech)在航运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如区块链在提单、融资结算中的应用,大数据在信用评估、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以及智能投顾等。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预测了航运企业将更加依赖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包括股权、债券、以及创新型金融产品。 国际化战略: 探讨了中国航运金融机构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参与全球航运金融体系建设。 专业化与精细化服务: 预示着航运金融服务将向更加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以满足不同航运细分市场、不同类型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中国航运金融市场报告(2016-2017)》力求以扎实的理论基础、翔实的数据支撑、客观的分析视角,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航运企业、研究机构等所有关注中国航运金融市场发展的各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助力中国航运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