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史(1994-2004年) 《中国工商银行史》编辑委员会著 978750494

中国工商银行史(1994-2004年) 《中国工商银行史》编辑委员会著 97875049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工商银行史》编辑委员会著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工商银行
  • 银行史
  • 金融史
  • 中国经济
  • 改革开放
  • 国有银行
  • 金融机构
  • 企业史
  • 90年代
  • 21世纪初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思诺华教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ISBN:9787504948304
商品编码:1001453195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12-01

具体描述

  图书信息

书名:   中国工商银行史(1994-2004年)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史》编辑委员会著
ISBN:   9787504948304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定价:   120.00元

  其他信息( 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出版时间:2008-12-01   版次:1
  页码:712   字数:800000

  内容简介
  此次出版的《中国工商银行史》三个分册,所记述的是工商银行1984年成立到2004年21年的发展史。《中国工商银行史(1984年-1993年)》和《中国工商银行史(1994年-2004年)》记述的是中国工商银行成立后至股份制改造前21年的发展过程和历史经验。《中国工商银行史-附录)》是对中国工商银1984年-2004年21年历史正文的补充,主要由大事辑要和领导人、机构名录,以及统计报表和示意图等组成。

  图书目录
  章 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的背景
节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一、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三、国民经济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
第二节 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情况
一、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
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重点
三、提出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目标
四、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逐步开放金融市场
第三节 工商银行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情况
一、改革经营管理体制
二、资产质量根本好转
三、效益明显改善
四、经营结构发生积极变化
五、继续保持国内同业领先地位
第二章 组织机构体系的调整
节 以精简为主调整组织机构体系
一、调整组织机构体系的目标和原则
二、省市分行和直属分行的机构改革
三、二级分行的调整与合并
四、县支行的改革与撤并
五、营业性网点的优化整合
第二节 按照流程再造的要求调整总行机构
一、总行内设机构的第二次改革
二、总行内设机构的第三次改革
三、总行内设机构的第四次改革
第三节 海外机构建设的突破性发展
一、打造海外经营旗舰
二、建立欧洲经营机构
三、在美洲和大洋洲设立机构
第四节 自办经济实体的彻底清理
一、全面清理整顿自办经济实体
二、金融类企业的整顿和管理
第三章 统一法人体制的建立与管理体制改革
节 实行统一法人体制
一、实行统一法人体制的基础与背景
二、统一法人制度的建立与实行
三、统一法人体制下的授权、授信管理
四、统一法人下的资本金管理制度
第二节 “下管一级、监控两级”管理体制的初建
一、施行“下管一级、监控两级
二、试行直通式扁平化管理
第三节 以集中为取向的资金管理体制改革
一、实行统一法人资金管理体制改革
二、资金汇划清算体制改革
三、市场化资金管理体制初创
四、逐步推进资金集中管理体制改革
第四节 防范风险为主题的信贷管理体制改革
一、我国信贷管理体制的沿革
二、实施风险防范为主题的信贷管理体制改革
三、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第五节 全面成本管理为主题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一、工商银行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
二、以集中为主题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三、实施全面成本管理改革
第六节 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管理体制
一、营销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主要营销机制与措施
第四章 内控管理制度的建设与确立
节 建立以稽核为基础的内外部控制制度
一、稽核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二、有效发挥稽核监督职能
三、健全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
四、建立外部监督控制体系和制度
第二节 建立资产负债管理制度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起步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制度化
第三节 以封闭利润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评机制建设
一、经营管理绩效考评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二、经营管理考评组织机构建设
三、经营管理绩效考评工作的演进历程
四、实施计量、考核封闭利润制度
第四节 法律事务进入风险管理内核
一、法律事务工作的创建与发展
二、充分运用法律工具防范风险
三、做好反洗钱工作
第五节 信息管理与披露制度的建立
一、统计与信息管理走向集中
二、统计信息进一步为经营决策和内控服务
三、覆盖全行的统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四、完善信息发布机制
五、加强信息规范化使用与管理
第六节 内部保卫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内部保卫制度的建立与健全
二、加强内部保卫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
第五章 存款业务的市场化再造
第六章 在结构调整中拓展信贷市场
第七章 资产风险管理的历史性转折
第八章 非信贷业务的发展
第九章 国际业务走向世界
第十章 创立牡丹卡业务品牌
第十一章 中间拓展创新
第十二章 向管理型会计体系转变
第十三章 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
第十四章 商业银行时期的队伍建设
第十五章 商业银行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
后记

  文摘|序言
  暂无内容

  作者介绍
  暂无内容

《中国工商银行史(1994-2004年)》以翔实的史料、严谨的考证,全面回顾了中国工商银行在1994年至2004年这十年间的改革发展历程。这段时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中国银行业深刻转型、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本书由《中国工商银行史》编辑委员会组织编纂,是研究中国银行业发展史、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以及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文献。 第一部分:改革的序曲与奠基(1994-1998年) 本书开篇,便将读者带回1994年,中国工商银行作为独立法人商业银行的崭新起点。这一年,中国人民银行从中央银行职能与商业性银行业务中分离,中国工商银行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银行业从计划经济下的专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迈出了关键一步。 体制改革的深刻变革: 作者详细阐述了工行在成立初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从母子银行制向总分行制的转变,从计划分配到市场化经营的过渡,每一项改革都牵动着银行的血脉。书中描绘了工行如何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响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建立起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雏形。这包括了产权制度的改革、治理结构的优化、风险管理机制的初步建立等。 业务的转型与拓展: 在这一时期,工行并未停留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上,而是积极探索新的业务领域。通过对国内外金融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深入研究,工行开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如结算、代理、咨询、信托等,以期实现盈利模式的多元化。同时,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工行也开始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客户关系的维护,逐步树立起“中国人的银行”的品牌形象。 科技发展的初步探索: 尽管科技手段在当时尚不如现在发达,但本书也记录了工行在科技应用方面的早期探索。从早期的数据处理系统到后来的初步信息化建设,这些努力为日后工行大规模的科技投入和系统升级奠定了基础。例如,在风险控制、客户信息管理等方面,科技手段的运用初见成效。 人事制度的改革与人才培养: 商业化运营必然要求人事制度的改革。书中会详细介绍工行如何打破传统的人事壁垒,建立更加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各类培训,培养适应现代金融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这对于国有银行的活力激发至关重要。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改革总是伴随着阵痛。本书毫不避讳地指出,在这一时期,工行也面临着不良贷款率较高、盈利能力相对较弱、管理体制僵化等诸多挑战。书中会详细分析这些挑战的成因,并重点介绍工行采取的应对措施,如资产剥离、不良资产处置、内部管理强化等,展现了工行在压力下的韧性与活力。 第二部分:崛起的足迹与跨越(1999-2004年)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迎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也呈现出更加开放和活跃的态势。中国工商银行在此期间,不仅巩固了改革的成果,更迈出了向大型国际化商业银行迈进的坚实步伐。 股份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这一时期,股份制改造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头戏。本书将详细叙述工行如何按照国家部署,稳步推进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包括了股改方案的设计、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过程、股权结构的优化、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设立以及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等。股份制改造不仅为工行注入了新的资本,更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治理模式。 资本市场的发展与融资能力的提升: 随着股份制改造的深入,工行在资本市场的活跃度也显著提升。本书会详细记录工行在国内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历程,包括发行债券、股票上市等重大事件。这些融资活动不仅充实了工行的资本金,为其业务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也标志着工行在资本运作和融资能力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金融创新与产品升级: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金融需求,工行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书中会重点介绍工行在此期间推出的各类创新产品,例如信用卡业务的蓬勃发展、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初步探索与推广、以及各类理财产品的创新等。这些创新不仅满足了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也为工行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强化: 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和金融市场的变化,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书将详细阐述工行如何不断完善其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和处置。现代风险管理技术的引入,如巴塞尔协议精神的初步体现,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的加强,都为工行的稳健经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际化战略的初步实践: 2004年前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加速,工行也开始了其国际化战略的初步布局。本书会记录工行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国际结算业务、参与国际金融合作等方面的努力。这些实践不仅拓展了工行的业务空间,也为其未来成为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银行奠定了基础。 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责任的履行: 在致力于商业化运营的同时,工行始终不忘其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使命。本书会重点呈现工行在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服务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如扶贫济困、绿色金融等方面的贡献。这些内容体现了工行“服务国家,造福社会”的宗旨。 企业文化建设与品牌价值的提升: 伴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工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本书会介绍工行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形象。同时,工行的品牌价值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显著提升,其在国内外金融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结论 《中国工商银行史(1994-2004年)》不仅仅是一部银行的发展史,更是一部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缩影。本书的编纂者以严谨的态度,深入挖掘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内部文件、访谈记录,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书中既有宏观的战略决策,也有微观的业务细节;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曲折的探索。阅读此书,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工商银行如何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改革创新,从一家传统的国有专业银行,蜕变为一家具有现代化特征、市场竞争力的商业银行。这十年,是中国工商银行奠定坚实基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年,也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十年。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理解中国金融体制的演进,研究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规律,以及总结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经验,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深远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没有太多花哨的元素,我想这或许也符合工商银行一贯的稳重风格。拿到手里,分量感十足,厚厚的几百页,光是翻看目录,就能感受到其内容之丰富。我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一直很感兴趣,特别是那些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大型国有银行,它们扮演的角色以及遇到的挑战,都值得深入研究。这本书的出版时间——1994年至2004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经济腾飞、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工商银行作为其中的重要参与者,其发展轨迹必然承载着那个时代的缩影。我尤其好奇的是,在那个市场经济尚未完全成熟、竞争环境远比现在复杂的时期,工商银行是如何一步步探索、转型,又如何应对来自国内外金融机构的挑战的。书中是否会涉及具体的案例,比如某项重大改革的决策过程,或是某个关键时期的经营策略调整?我期待能够从中一窥其决策者的智慧和魄力。而且,对于一家大型国有银行来说,其内部管理、人才培养、技术革新等方面,想必也经历了不少的变革,这些都将是吸引我的阅读点。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金融史略知一二的爱好者,我一直关注着各大商业银行的发展轨迹。这本书的名字——《中国工商银行史(1994-2004年)》,立即吸引了我。这个时间段,恰好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加速、金融市场日益成熟的关键时期。我一直很好奇,在那个充满变革与机遇的年代,作为中国银行业巨头的工商银行,是如何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中,应对市场挑战,实现自身发展的?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其在产品创新、服务升级、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具体策略?是否会揭示一些关键性改革的决策过程,以及那些推动银行向前发展的关键人物的故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枯燥的史实堆砌,而是能够通过鲜活的案例和数据,展现出工商银行在那个转型时期所经历的辉煌与挑战,以及它如何逐渐成长为今天这样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业银行。

评分

我对中国经济的崛起和金融体系的演进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标题《中国工商银行史(1994-2004年)》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段十年恰恰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迅猛、金融改革最为深刻的时期之一。我非常想了解,在这段历史时期内,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代表性机构,工商银行是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进行自身改革和发展的?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其在业务模式创新、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科技投入、国际化战略等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我设想,在那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年代,工商银行必然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调整和决策。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入的洞察,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能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影响。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对于中国银行业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阶段的认知空白。1994年至2004年,这十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时期,也是中国金融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十年。工商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巨头,在这段时期内的发展轨迹,无疑是中国金融史的一个缩影。我非常好奇,在这十年间,工商银行是如何从一家传统的国有银行,逐步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的?书中是否会详细解读其在股份制改革、风险管理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应用、客户服务提升等方面的具体举措?我尤其关注的是,在那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银行的决策者们是如何在政策导向和市场规律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应对金融风险,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

评分

读完一本厚重的历史,总会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日出的感觉。我一直对金融机构的运作机制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银行体系的演变更是牵动人心。这本书聚焦于1994年到2004年这一特定时期,我认为这个时间跨度非常有意义。这是中国银行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并逐步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关键十年。我想了解的是,在这十年里,中国工商银行作为行业的领军者,是如何在政策的引导下,又如何在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的?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其在股份制改造、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客户服务优化等方面的具体举措?我设想,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许多艰难的抉择和不为人知的挑战,作者们是如何将这些复杂而宏大的叙事,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展现一些生动的细节,比如某个时期内的重大经营决策是如何形成的,或者在面对危机时,银行是如何做出反应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