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中國本土化羅伯特議事規則
經典、專業、詳盡、接地氣的議事規則工具書
切實解決溝而不通、會而不決的組織治理難題
為什麼歐美會少規矩多?為什麼我們會多扯皮多?
如何讓不同利益的人達成協議?
怎樣溝通並建立對規則的尊重?
內容簡介
本作品是由中國內地人自主創作的議事規則工具書;本作品基於國內應用群體的特點,刪繁就簡,選用*實用、*常用的規則,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描述,使讀者一看就懂,一看就會;根據廣大讀者日常生活的實際需要,本作品除瞭議事規則的相關內容之外,還增加瞭日常觀點交流的規則及傢庭會議規則,有針對性地添加溝通技巧的應用,使作品的應用範圍從組織會議擴大到日常溝通及傢庭會議;本作品使用用大量的故事及案例,寓教於樂,使議事規則生動化、生活化,便於初學者學習和實踐。
作者簡介
何飛
羅伯特議事規則推廣者,
美國議事專傢協會(NAP)注冊議事專傢(RP);NAP中國分會(CAP)初創會員、首任理事長。
發錶過的主要作品有:
《哈維爾對話守則與通用議事規則》
《羅伯特議事規則初探》
《議事規則小課堂》
《香港立法會審議現場與規則解析》等。
目錄
第一章?並不是所有會議都適用議事規則 001
第1節?適用環境 002
第2節?會議特徵 005
第3節?會議類型 009
第4節?羅伯特議事規則的根本原則 014
第二章?麻雀雖小,也有五髒 017
第1節?法定人數 018
第2節?主持人 020
第3節?秘書 023
第4節?章程 024
第5節?事先告知與召集函 031
第6節?會議日程 033
第7節?會議紀要 039
第三章?你有什麼問題? 043
第1節 有個名詞叫動議 044
第2節?優先級 047
第3節?閤格的動議長啥樣? 049
第4節?來,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052
第5節?還有更簡單的辦法嗎? 059
第四章?會議的細節處理 063
第一部分?附屬動議 064
第1節?這事兒不方便明說—擱置 064
第2節?再改一下會更好—修改 066
第3節?交給專人去辦理—委托 071
第4節?改個時間討論更好—改期 074
第5節?讓辯論更靈活—調整辯論限製 077
第6節?沒啥好說的瞭—結束辯論 080
第7節?等等,先處理個更緊急的事情—暫停 083
第二部分?優先動議 088
第8節?按既定日程開會—要求遵守議程 088
第9節?權益受到侵害瞭—提齣權益問題 090
第10節?稍停片刻—休息 092
第11節?會議就到這兒吧—休會 093
第12節?會還沒開完,改時間繼續—指定後繼會議時間 096
第三部分?偶發動議 099
第13節?有人違反規則啦—程序問題 099
第14節?主持人的裁定我不服—申訴 103
第15節?有些規則也能緩緩—暫緩規則 106
第16節?這事不值得討論—反對考慮 109
第17節?把願意討論的部分挑齣來—拆分議題 111
第18節?內容太多,一條一條討論吧—逐段或逐條討論 114
第19節?剛纔的錶決有問題,重新錶決—起立重新錶決 116
第20節?怎麼錶決更好呢?—關於錶決方式的動議 119
第21節?提名的方法也很多—關於提名方式的動議 121
第22節?這事兒我乾不瞭—請求免責 124
第23節?請求和谘詢 126
第四部分?再議類動議 132
第24節?有些決議得改改—取消或修改已通過的決議 132
第25節?暫停的事可以討論瞭—恢復 134
第26節?把委托的事務拿迴來—收迴委托 136
第27節?剛纔的錶決我後悔瞭—重議 139
第28節?以前沒通過的議題再議議—動議的重提 144
第五章?開會時重點注意什麼 151
第1節?發言與辯論 152
第2節 錶決 160
第六章?提名與選舉 169
第七章?紀律懲戒 179
第八章?會議規則極簡10條 185
第九章?日常交流還是不要太繁瑣 193
第十章?溫暖有序的傢庭小會 211
精彩書摘
第一章 並不是所有會議都適用議事規則事規則
通用議事規則的特點決定瞭它僅可應用於一些適用的會議。這也許會讓許多朋友失望—他們期望通用議事規則能解決現實會議中的一切問題。人們通常把采用“通用議事規則”來運作的會議組織稱為協商會議。那麼,協商會議具有哪些特點呢?
第1節?適用環境
文明社會裏,維持社會穩定的規則體係有三種:強權與暴力、法律與規則、道德與感情。這三種規則體係在效力強弱方麵是有很大區彆的。按照效力由強到弱排列,強權與暴力力量最強,法律與規則次之,道德與感情最弱。三種體係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下,根據需求,發揮著各自的作用。多數情況下,三種體係可以共存。其中排列靠後的體係作為對前麵體係的補充而存在。但是,當前一種規則體係不許可的話,後麵的規則體係將不能産生作用。
議事規則屬於排列中間的“法律與規則”(國外把議事規則歸為法學,我認為法律也可以歸為規則,同為“由組織製定,並要求成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按照前麵講的,如果後一種規則體係要發揮作用,必須得到前一種規則體係的許可(這裏的許可指支持或中立)。法律必須得到國傢暴力機器的支持,否則就不能被很好地執行。議事規則也是一樣的,當國傢機器允許規則運行,不會使用暴力來乾涉時,規則纔有生存的基礎。說得再明白一些:如果有刀架在你的脖子上,你還敢跟它講規則嗎?肯定是它想怎樣就怎樣瞭。
強權與暴力在一些特定的環境下,對秩序的維持有著積極、正麵的作用。集權形式下的強權與暴力優點在於政令統一,標準一緻,能夠統籌全局,兼顧其他,指揮方便,令行禁止,有利於集中力量,攻剋難關。國傢緊急狀態、國傢法律許可的情況等,都需要成員服從強權的指令。
與議事規則相關的強權與暴力分為外部和內部兩種。外部強權指國傢機器或組織以外的更強力量,比如政府、法律、上級機關、黑社會等。內部強權是指組織內部的各種強勢力量,比如組織的一把手、董事會、全體會議,都對議事規則的運用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如果他們不同意,規則同樣不能應用並起到積極的作用。企業的領導自願在自己的企業推廣議事規則時,如果他認可規則程序,遵守規則要求,並通過運用議事規則的會議嘗到瞭高效議事的甜頭,那麼他就會對議事規則越來越有信心,對規則的運用與完善愈加支持。所以,無論在國傢,還是企業,或其他社團,甚至傢庭中,運用議事規則,都得得到權力人物的支持纔可以推廣執行。
另外,議事規則的應用環境還需要以下條件:
1.組織的授權
在阿拉善生態協會的第一次籌備會上,會議以過半數錶決通過瞭章程某個條款的修改。當時張朝陽就站起來質問:“憑什麼過半數錶決通過就可以,而不是三分之二呢,哪一條規定這個瞭?”(齣自《為瞭公益而共和》)
—“哪一條規定這個瞭”問的就是規則的權力來源。規則在組織中的閤法運用,必須首先獲得組織的授權。如果經過閤規的程序通過,同意某個規則作為本組織的議事規則並在以後的所有會議中適用,那麼,此規則在組織中的運用纔獲得閤法地位。這裏所說的“閤規的程序”,一般指的就是組織章程。通常情況下,章程內容共有9章,專門用1章來確立議事規則。組織章程通常會用一句話“本組織采用羅伯特議事規則最新版本作為組織的議事規則標準。在不與組織的章程和特彆議事規則相衝突的前提下,必須使用羅伯特議事規則來指導組織運作”—來確立羅伯特議事規則在組織中的閤法地位。之前我們講到張朝陽在阿拉善生態協會第一次籌備會議上的質問:“哪一條規定這個瞭”是有道理的。所以組織在建立之初,一定要確立議事規則的閤法地位,在章程中確立,或在會議開始之前用一個動議確立。即會議開始但還沒有正式進入議題的討論階段時,主持人可以詢問:本次會議將以羅伯特議事規則作為會議的議事規則標準,是否有人反對?如果無人反對,規則應用的閤法地位即被確立。如果有人反對,並在錶決中反對者超過半數,議事規則不可使用。即使使用也是無效的。
前言/序言
推薦序1
羅伯特議事規則
—落實組織效率、公義、和諧的利器
何飛老師所推廣的議事規則,幫我找到瞭解決難題的鑰匙。
初識何飛老師,是2012年通過微博關注。何飛老師的微博推送涵蓋麵甚廣,總能讓我感覺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而竊喜不已。隨著交流的深入,2013年,何飛老師引薦我加入瞭一個生活交流群。頻繁的溝通和暢談讓我們增進瞭解和互信。這時我纔知道何飛老師一直在從事議事規則的應用普及培訓。那是我第一次聽說“議事規則”這個詞。
說真的,剛開始我對通用議事規則興趣不大,覺得太復雜、太繁瑣,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實踐。以至於何飛老師拉我進“通用議事規則實踐群”以及微信群的實踐培訓和綫上講座,我都沒能堅持下來。
2015年,我和貴州老傢的幾個小夥伴一起發起一個農業種養殖閤作社計劃。我們一共9個人,每人齣資幾萬元作為啓動資金,集閤全村的土地資源,發動大傢參與,以“創建新型農業,打造新農村”為共識,旨在集閤大傢的力量,創業緻富,改變傢鄉貧窮如洗的麵貌。因為我們9個人都是一起長大的,有互信基礎,所以一開始就是平均投入,平均股權。然而接下來問題來瞭,每次開會都會演變成爭吵。沒有明確的開會目的,每個人一個想法,以緻事情無法推進。更可惡的是,因為無休止的爭執,大傢的互信基礎開始動搖,眼看一樁好事即將夭摺。
一次在群裏聊天時,我把我的苦惱告訴瞭何飛老師。我的苦惱和遭遇似乎早在何飛老師預料之中。他告訴我:“何不試試我現在推行的通用議事規則呢?試試用議事規則來落實組織的效率、公義、和諧。通過操作實踐,能使你們的閤作有效擴展和持續進步。”於是我迅速組織大傢,觀看何飛老師的視頻講座,並由我來谘詢與我們密切相關的規則理論及具體的操作細節。幾次集中學習後,我們瞭解瞭議事規則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則,並在隨後的會議中逐步應用。以後的會議中,我們普遍可以做到遵守舉手發言、動議完整、限時限次、不做人身攻擊等基本規則瞭。兩個多月下來,會議效率和執行力大大提升,我們的閤作社也慢慢轉嚮正軌。
當然,學習是需要持之以恒的,不管是小團隊,還是大公司,隻有不斷地修習內功,纔能持續進步。所有夢想的起點,都從會議開始。新時代的競爭是人力資源的競爭,是團隊執行力的競爭,所以我們將會持續學習、吃透議事規則,並逐步摒棄之前的陋習。
我現在擔任一傢房産開發公司的副總經理,主管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和國內大部分小公司一樣,公司之前的會議也一直是總經理的“獨角戲”。總經理在會議上喋喋不休講個沒完,一眾副總、主管及業務骨乾或低頭玩手機,或閉目養神。會議乾澀無味,成為總經理的牢騷會。一次私聊時,我嚮老總推薦瞭何飛老師的“羅伯特議事規則企業應用”講座,並建議給公司高層做幾次這樣的培訓,並以此延伸到股東會議、部門會議,形成公司的會議規則和企業文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大傢的參與度和認同感,進而增進工作積極性。老總權衡後答應嘗試一次。就這樣,持續半年後,公司根據何飛老師的培訓視頻開始展示成果,並以此擬定瞭相關會議製度及激勵製度。議事規則實施以來,公司的員工工作效率和積極性大大提高,市場效益和企業業績也在穩步提升。
通過這兩個親身經曆並主導的案例,我很有感觸:國內大部分公司、團隊,缺的不是做事的能力,而是規則與方法。通用議事規則的價值性,是凝聚組織認同,提高運作效率,平衡多元利益,通過文明議事來說服、辯論、妥協,從而形成有效果的行動。落實到公司治理,則是一種推進社會誠信和程序正當的有效工具。
何飛老師推行通用議事規則的普及學習,對於我或更多人而言,是燈塔,是導師一樣的先行者;對於社會而言,是推進社會誠信,推進文明進步和開啓民智的偉大事業。藉用偉人孫中山的百年期盼:“(議事學)乃教吾國人行民權第一步之方法也。倘此第一步能行,行之能穩,則逐步前進,民權之發達必有登峰造極之一日……苟人人熟習此書,則人心自結,民力自固。”
湖南熙地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釗
2017年10月6日
《羅伯特議事規則實踐指南——如何進行高效溝通和科學決策》 引言: 在現代社會,無論是政府機構、企業組織、社團協會,還是社區自治,高效的溝通與科學的決策能力都是推動組織發展、解決復雜問題的關鍵。然而,我們常常會陷入低效的會議、無休止的爭論、難以達成共識的僵局。究其原因,往往在於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規則來引導討論、梳理意見、聚焦重點,並最終做齣明確、公正的決定。《羅伯特議事規則實踐指南——如何進行高效溝通和科學決策》正是一本旨在幫助您打破這些瓶頸,掌握科學會議組織和決策藝術的實用手冊。 本書並非空泛的理論闡述,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被譽為“會議聖經”的《羅伯特議事規則》的精髓,並將其轉化為一套可以在各種實際場景中靈活運用的方法論。我們將帶領您一步步瞭解如何通過清晰的議程設置,確保每一次會議都能有的放矢;如何通過規範的發言和討論流程,讓不同聲音都能被充分傾聽和尊重;如何通過有效的錶決機製,確保最終決策的公正性和代錶性。 更重要的是,本書強調的不僅僅是規則本身,更是規則背後所蘊含的邏輯和精神——對個體權利的尊重、對集體智慧的珍視、對效率與公正的平衡。掌握瞭《羅伯特議事規則》,您將不僅僅是一名會議參與者,更將成為一名能夠引導團隊走嚮清晰目標、高效解決問題的領導者和協作者。 第一章:撥開迷霧——為何需要《羅伯特議事規則》? 許多人對《羅伯特議事規則》的第一印象可能停留在“繁瑣”、“古闆”甚至“不接地氣”。然而,正是這份“繁瑣”,成就瞭其跨越世紀的生命力,並在無數的組織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章將帶您深入探究,在充斥著信息爆炸和意見多元的當下,為何《羅伯特議事規則》依然是組織高效運作的“壓艙石”。 效率的敵人:無序的會議與無效的溝通 時間浪費的黑洞: 缺乏明確議程、跑題的討論、冗長的發言、反復的重復,這些都是會議效率的“吞噬者”。我們將剖析這些常見現象,讓您深刻體會到無序會議對組織資源的巨大消耗。 意見的“噪音”與“信號”: 在開放式的討論中,真正有價值的意見往往被大量的低質量發言所淹沒。如何從“噪音”中提煉“信號”,需要一套科學的引導機製。 決策的“泥潭”: 難以達成一緻,投票錶決時的少數服從多數背後可能隱藏著多數人的“沉默的多數”或少數人的“極端少數”。如何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和前瞻性,避免“一言堂”或“民粹”陷阱。 《羅伯特議事規則》的價值定位: 秩序與自由的辯證統一: 規則並非束縛,而是為瞭保障更自由、更有效的錶達。我們將闡釋《羅伯特議事規則》如何在秩序中構建自由討論的空間。 公正與效率的平衡藝術: 在快速決策和充分聽取意見之間找到最佳結閤點。本書將揭示《羅伯特議事規則》是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 個體權利與集體利益的保障: 確保每個成員的聲音都能被聽到,同時又服務於整體的決策目標。 超越規則本身:精神與原則的解讀 尊重與傾聽: 規則背後是對每一個參會者及其意見的尊重,是鼓勵主動傾聽和理解的態度。 目的導嚮: 明確會議的目標,讓所有討論都圍繞目標展開,避免偏離。 民主與科學的融閤: 強調民主參與的同時,也融入瞭邏輯思考和理性判斷。 本書的實踐意義: 適用場景廣泛: 從大型國際會議到小型團隊討論,從公司董事會到業主委員會,都可從中受益。 賦能個體: 幫助您成為一名更自信、更高效的會議參與者和組織者。 提升組織效能: 通過規範化的流程,顯著提升組織的決策質量和執行效率。 第二章:基礎框架——構建高效會議的基石 任何一項有價值的實踐,都需要紮實的基礎。《羅伯特議事規則》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正是因為它構建瞭一套嚴謹而靈活的基礎框架。本章將聚焦於這一框架的核心要素,幫助您從零開始,掌握組織高效會議的必備技能。 議題的導入:如何提齣並處理動議? 什麼是動議? 動議是會議討論和決策的起點。我們將詳細解釋動議的類型、提齣方式以及其在會議流程中的重要性。 主旨動議(Main Motion): 提齣新議題、新方案的根本。如何清晰、簡潔地提齣主旨動議,使其易於理解和討論。 附議(Seconding): 確保動議有足夠的支持,避免無謂的討論。理解附議的意義和作用。 動議的修改與撤迴: 在動議提齣後,如何通過修改使其更完善,或在必要時撤迴。 討論的藝術:如何讓發言有章可循? 發言的權利與順序: 確保每個發言者都有公平的機會,並理解發言的優先順序。 “正反”發言的規範: 如何支持、反對或提齣替代方案,使討論更加聚焦。 製止跑題與糾纏: 在討論過程中,如何運用規則來製止跑題或無意義的爭論。 “點名發言”(Calling the Question): 在何時以及如何要求結束討論,進入錶決。 錶決的公正:如何確保決策的有效性? 不同的錶決方式及其適用性: 口頭錶決、舉手錶決、投票錶決、一緻同意等,理解各自的優劣勢。 簡單多數與特定多數: 掌握不同議題所需的不同錶決門檻。 棄權票的意義: 理解棄權票在錶決中的作用。 重申與推翻(Reconsideration): 在何種情況下可以對已通過的動議進行復議。 會議主席的角色:引導者而非獨裁者 主持會議的職責: 維護秩序、引導討論、公平裁決。 保持中立: 主席應保持客觀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何時參與討論: 理解主席在何時可以參與動議的提齣和討論。 議事日程(Agenda)的構建與執行 清晰的議事日程是成功的關鍵: 如何設置閤理、有序的議事日程,明確每個議題的討論時間和目標。 議事日程的靈活性: 在實際操作中,如何應對突發情況,適時調整議事日程。 第三章:進階技巧——應對復雜局麵的策略 基礎是必要的,但真正的挑戰往往在於應對復雜多變的會議場景。《羅伯特議事規則》不僅提供瞭處理常規議題的框架,更有一套精妙的工具來處理分歧、緩解衝突、促進共識。本章將深入探討這些進階技巧,助您在關鍵時刻做齣明智的選擇。 控製與引導:輔助動議的力量 點名會議(Call for Order): 當會議秩序混亂時,如何迅速將其拉迴正軌。 動議的停止(Lay on the Table): 暫時擱置動議,為進一步討論或收集信息爭取時間。 推遲動議(Postpone Definitely/Indefinitely): 延後特定動議的討論,以等待更好的時機或信息。 轉移話題(Lead to Other Business): 在討論進入死鬍同時,如何將會議引嚮新的議題。 異議與限製:保護討論的質量 程序異議(Point of Order): 當認為會議流程齣現錯誤時,如何及時提齣並糾正。 “知情權”異議(Point of Information): 當需要明確信息以更好地理解議題時,如何提齣。 “動議未被提齣”(Question of Privilege): 當會議環境或參會者權益受到影響時,如何及時處理。 優先權動議:解決特殊問題的利器 緊急動議(Incidental Motions): 在議題討論過程中,對當前討論流程本身進行處理的動議。 關於程序的動議(Subsidiary Motions): 如“修改動議”、“提交委員會”等,用於細化或改變原動議。 關於本身的動議(Main Motions Related to Business on the Table): 如“撤銷動議”、“復議動議”等,直接處理已提齣的動議。 關於會議本身的動議(Motions Related to the Meeting Itself): 如“休會”、“展期”等,影響會議整體進程。 處理分歧與衝突:將對抗轉化為建設 傾聽與同理心: 理解不同意見背後的邏輯與立場。 尋求共同點: 引導參會者發現彼此的共識,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討論。 “摺衷方案”(Compromise): 如何鼓勵參會者提齣和接受摺衷方案。 “協調委員會”(Committee of the Whole): 在處理復雜問題時,如何利用這種形式進行更自由、更深入的討論。 效率與公平的精妙平衡: 如何避免“程序陷阱”: 熟練運用規則,但避免將其作為對抗工具。 把握“何時叫停”的藝術: 在討論充分、信息明朗時,果斷進入錶決,避免過度消耗。 尊重少數意見: 即使最終決策是多數通過,也要思考如何最大程度地爭取少數人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章:實踐齣真知——各場景下的應用與案例 理論的學習固然重要,但《羅伯特議事規則》真正的價值在於其強大的實踐指導性。本章將通過豐富的案例,展示如何在不同類型的組織和會議場景中,靈活運用《羅伯特議事規則》的原則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提升溝通與決策效率。 企業組織中的應用: 董事會會議: 如何確保高效審議、重大決策的製定,並滿足法律法規要求。 股東大會: 如何處理大量股東的意見,確保公平投票,維護股東權益。 部門例會/項目會議: 如何設定清晰議程,聚焦工作進展,有效解決問題,推動項目進展。 員工代錶大會: 如何促進員工與管理層之間的有效溝通,解決勞資糾紛。 非營利組織與社團的實踐: 協會成員大會: 如何處理會員提案,製定章程,進行組織發展決策。 項目立項與執行會議: 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高效分配資源,達成項目目標。 社區自治組織: 如何聽取居民意見,製定社區發展規劃,解決社區公共事務。 政府機構與公共事務: 議會/立法機構: 如何處理復雜的法案審議,平衡各方利益,達成共識。 政策聽證會: 如何組織公開討論,收集各方意見,為政策製定提供依據。 國際會議與談判: 如何在多國、多文化背景下,通過規範的流程達成協議。 學習與教育環境: 學生社團會議: 如何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民主意識。 課堂討論: 如何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有序、有深度的討論。 案例分析: 案例一:一個陷入僵局的城市規劃項目——如何通過《羅伯特議事規則》打破僵局? (重點解析議程設置、動議處理、異議運用) 案例二:一個存在嚴重分歧的董事會——如何通過《羅伯特議事規則》引導有效辯論並達成一緻? (重點解析傾聽、尋求共識、摺衷方案) 案例三:一個效率低下的社區會議——如何通過《羅伯特議事規則》提升參與度和決策質量? (重點解析明確職責、規範發言、有效錶決) 將《羅伯特議事規則》融入組織文化: 培訓與推廣: 如何在組織內部進行係統的培訓,普及規則的理解和運用。 實踐與反饋: 鼓勵在日常工作中積極實踐,並根據反饋不斷優化。 持續改進: 將《羅伯特議事規則》視為一個動態的工具,不斷適應組織發展的需要。 結語: 《羅伯特議事規則實踐指南——如何進行高效溝通和科學決策》是一本為您量身打造的實用工具書。它將幫助您理解規則的精髓,掌握運用的技巧,並在實踐中不斷成長。無論您是初次接觸《羅伯特議事規則》,還是希望深化其理解和應用,本書都將是您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 掌握《羅伯特議事規則》,就是掌握瞭一種科學、民主、高效的溝通和決策模式。它將賦能您所在的組織,讓每一次會議都成為推動進步的引擎,讓每一次決策都更加公正、明智。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踏上這段探索高效溝通與科學決策的旅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