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若不系之舟 中信出版社

泛若不系之舟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傅真 著
图书标签:
  • 哲学
  • 思想
  • 文化
  • 历史
  • 中国哲学
  • 传统文化
  • 人生
  • 命运
  • 时间
  • 存在主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
ISBN:9787508645483
商品编码:1234095657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4-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藏地白皮书》、《最好金龟换酒》作者,最受文艺青年追捧的博客“最好金龟换酒”的博主傅真。
    《藏地白皮书》记录了她和毛铭基在西藏相遇、相知、相恋的童话传奇般的爱情,被众多网友奉为“爱情宝典” 。同名电影由著名导演关锦鹏搭建最优秀的主创班底:林育贤导演、彭于晏和杨子珊主演,横跨北京、西藏、香港、伦敦等多地拍摄,将于今年9月开拍。 
    美好始于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决定为生活按下暂停键后,《最好金龟换酒》见证了两人由北至南游历了拉丁美洲的历程;《泛若不系之舟》则是亚洲部分的文集,一路遭遇小人物顽强的生存本领,傅真激起主动追随内心道路的勇气,也为两人始终牵手的环球旅行画下句号。但是,最好的,永远才刚刚开始。

内容简介

    《藏地白皮书》作者 “最好金龟换酒”博主傅真
    迷失于世俗标准,困惑于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傅真决定为自己的人生按下暂停键。她与丈夫毛铭基从英国飞往墨西哥,由北至南游历了拉丁美洲数十个国家,写成兼具爱恨情仇与人生思考的《最好金龟换酒》。
    在《泛若不系之舟》里,傅真与毛铭基行走于印度、泰国、缅甸、老挝等亚洲国家,最后回到二人初见的拉萨。这本书的文字跟随他们颠沛流离,在记事本、电脑、夜车、小旅馆和咖啡店中辗转漂泊,诚实地记录着他们一路的见闻故事,探索着信仰、精神与内心价值,也见证着普通小人物身上顽强的生存本领。无论生活多么沉重、艰辛或不公,他们奋力向前,笑着流泪,珍视情感,保有尊严。

作者简介

傅真,网名“最好金龟换酒”,江西南昌人。曾任职投资银行金融分析师,现全职写作。著有《藏地白皮书》、《最好金龟换酒》。 

目录

目录

重返印度 2 
旅途疲惫综合征? 12 
朝圣果阿 16 
你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 22 
天堂地狱加尔各答 30 
You Just Can't Walk Away 40 
天使在人间 48 
我的27 号 54 
何处染尘埃 62 
真假和尚 72 
如梦之梦 80 
佳期 90 
邮局风波 124 
漫长的告别 130 
三个泰语词之一:Bangkok 140 
三个泰语词之二:Kathoey 148 
三个泰语词之三:Farang 156 
仰·光 172 
在路上 186 
破晓 198 
医心 214 
奇遇 236 
何意世多艰 252 
越走越南 266 
何处是家乡 288 
归路许多长 300 
后记:满船空载月明归 330

前言/序言

后记:满船空载月明归(节选)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总将幸福快乐定格在将来时态—如果我买了一幢大房子就会快乐, 如果我追到我的“女神”就会快乐,如果我升职位就会快乐……然而人的欲望永无止尽,世上并没有一劳永逸的快乐。如果我们总是抱着对未来的期待去生活,也便错失了每一个当下片刻的快乐。
旅行结束之后,我既没有回英国也没有回投行,而是决定暂时全职写作,至少写完这两本游记和接下来的一本小说。出发前和旅途中我都不止一次地设想过这个可能性,却仍然没料到自己真的有勇气选择这条道路。在gap year 的念头刚刚萌发之际,我曾写过一篇激情澎湃的博文,大谈“认识世界”与“寻找自我”,有位读者毫不客气地留言说:“别找了,我试过gap year,没用的。”But there you go,它在我身上起作用了。旅行或许只是验证而并没有真的改变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然而它的确使我变成了一个新人。我终于不再试图让所有的人都满意,也不再为了他人的梦想而让自己忙得像个陀螺。我终于决定尝试去过对自己来说最好的生活,而不是对别人来说最好的生活。
这条路不知道能走多久,但至少现在每一个当下的我都比从前快乐得多。更重要的是,这快乐得来不易,它经过了旅途中不断的拷问和扬弃,是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中所说的“通过苦恼的欢欣”,而不是空泛无知的信仰—这大概才是更为真实的快乐。

有时我很难相信自己去过的那些地方真的存在。我的意思是,我当然知道它们真的存在,只是每每想起都有恍如隔世之感。危地马拉的小山村,委内瑞拉的天使瀑布,世界尽头的乌斯怀亚,印度鹿野苑的日本寺庙,缅甸的因莱湖……它们仿如电影中的画面一般既真实又虚幻,几乎像是只因我的经过而存在,而在那里遇见的人们也和我离开他们时一样,没有变化地明日复明日,永远停留在我记忆中的样子。
这当然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象。世上的一切都逃不过时间,即便只是短短一两年。旅途中每当与喜欢的人或地方告别时,我的心中都有种纠结感,一面渴望着未来某日能够重聚,一面又深感日月如梭而人性脆弱,一旦走了就恐怕不会再有勇气回来。在危地马拉的山村学校学西班牙语的那两个星期是毕生难忘的经历,生活清简而内心充实,离别时不但舍不得那些可爱的村民、老师和同学,甚至和学校的三只狗狗Compa、Cabi 和Buster 都难舍难分。谁知旅行结束后收到学校负责人Julia 发来的邮件,说新图书馆终于建好了,可是Compa 和Cabi 却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我失魂落魄地坐在那里,回想着Compa 因为害怕打雷而一个劲儿地往我们怀里钻的情景,回想着Cabi 发嗲时四脚朝天要求抚摸的傻样儿,努力压抑着鼻腔的酸楚和心中的起伏。虽然早知道聚散无常,但偏偏情之所钟,唯在吾辈。
在玻利维亚遇见的马克和莫莉结束了一年的旅行后回到美国丹佛继续当老师;印度遇见的日本男生登志公君已经环游世界足足两年多,看样子乐不思蜀,不知何处是归程;我的好友阿比在那场盛大的印度婚礼之后带着妻子高里回到伦敦生活,他换了工作部门,但仍隔三岔五地在WhatsApp 上告诉我最新最劲爆的前同事八卦消息;拉萨的新朋友梁子师兄目前也在英国学习动物保护,之后很可能还是回西藏继续这份他热爱的事业;清迈的Michael 由于租约原因不得不关掉小鸟旅馆,又与朋友合伙开了两家新的青年旅舍,如今的住客比从前斯文安静得多,小鸟旅馆群魔乱舞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缅甸遇见的女大学生Khaing 则始终没有给我们发来邮件,不知她现在是否学会了上网,也不知她大学毕业以后究竟找了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而至于整趟旅行中与我们最有缘分的韩国女生佳映(在拉丁美洲曾一路重逢七次之多),这场缘分也一直延续了下去—回来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已经在北京和首尔两次相聚。她剪了新发型,找了新工作,换了新男友,拿着我的上一本书翻到有她照片的那一页笑得只见牙不见眼。品尝着美味的北京烤鸭、韩国烤肉、海鲜饼、涮羊肉和寿喜锅,我们总是不约而同地回想起拉丁美洲的各种“黑暗料理”。在那些“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日子里,三个吃货讨论最多的就是回国后要怎样大快朵颐,怎样把我们朝思暮想的美食一一补齐。
“你不会相信的,”在秘鲁的一间小餐馆里,我对佳映说,“我和铭基甚至列了一个清单,上面是我们回国以后想要马上去吃的东西……”
她张大嘴愣在那里,半晌才狂笑起来,“你也不会相信的……我也是!我也有一个这样的清单!”
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曾经写道:“每一个人身上都拖带着一个世界,由他所见过、爱过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来是在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里旅行、生活,他仍然不停地回到他身上所拖带的那个世界去。”这句话被后人引用得太多,但每次看到仍然心有戚戚。一个人会逐渐同他的遭遇混为一体,我便是这样在两个世界里来回穿梭—旅行时我无法摆脱使我成为今日之“我”的那个世界,归来之后却又背负起了由旅途中所见过、爱过、痛过的一切所构成的世界。
看世界新闻时感受尤其明显,仿佛在那些遥远国度发生的大事小事都与自己有某种关联:查韦斯去世,阿根廷物价飞涨,印度强奸案频发,泰国局势动荡,金边清洁工人罢工……人如浮尘,游弋世间。我仍是茫茫天地间一粒微尘,可似乎真的离世界更近了。
在那些新闻里,我看见的不是新闻本身,而是曾经在路上遇见过的人们,以及彼此相遇相处的时刻所堆积起来的记忆。和我熟悉的同胞们一样,那些生活在远方的普通小人物也同样有着顽强的生存本领,无论生活多么沉重、艰辛、不公平,他们奋力向前,笑着流泪,珍视情感,保有尊严。从这许许多多人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整个人类的爱恨与困惑、等待和希望。他们就是历史,他们就是人性,他们就是阳光、苦难、生死与命运。
生命影响生命。旅途中往往匆匆一面,许多人的面容和语言都在时间的潮水中退却,可他们身上有种类似精神价值的东西却通过某种难以解释的感性力量抵达我的内心深处,而终有一日会被发现和吸收。就像王小波曾经形容的似水流年—“就如同一个人中了邪躺在河底,眼看着潺潺流水,粼粼波光,落叶,浮木,空玻璃瓶,一样一样从身上流过去”,我们也许会慢慢忘记这些曾经流过的东西,可是身上终究会留着它们的沉渣与痕迹。
而我又能给他们什么呢?旅途中耳闻目睹着无数只能用“命运”来解释的不幸,我常常感到深沉的愤怒和无力,简直想打电话去举报上帝。现在的我仍未找到上帝,却也渐渐在心中与他达成了某种形式的和解—既然我们是幸运的,那就不要辜负这份幸运。既然我背负起了他们的世界,那就得替他们好好活着,善待自己的天赋和机会,努力活出生命的种种可能性。
身上背着两个世界,路越走越远越沉重,但我乐于承受这生命中必须承受之重。  
《泛若不系之舟》——一次关于存在、自由与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 《泛若不系之舟》并非一本寻常的哲学随笔集,它以一种诗意而又极具穿透力的笔触,邀请读者踏上一段关于人类存在本质、自由边界以及生命终极意义的漫长旅程。中信出版社此次推出的这部作品,与其说是一部静态的阅读体验,不如说是一场动态的思维对话,它鼓励我们审视那些最根本的问题,那些我们常常回避,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生命的议题。 书名“泛若不系之舟”取自《庄子·逍遥游》,本身就蕴含着一种超然物外、顺应自然的哲学姿态。它暗示着一种不受羁绊、随波逐流的生命状态,但这种“不系”并非消极的宿命论,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自由,一种摆脱外在束缚,回归内心本真的状态。本书的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将这一哲学意境延伸至当代语境,触及了现代人普遍面临的精神困境与心灵渴求。 本书的内容涵盖了诸多深刻而引人入胜的主题。首先,它对“存在”进行了多维度的剖析。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纯粹形而上学存在的讨论,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我们个体具体的生存经验。什么是“活着”?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我们如何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感,而不是被周遭的洪流裹挟,沦为被动的观看者?书中通过对个体记忆、情感体验、身体感知等细微之处的捕捉,揭示了构成我们“存在”的丰富肌理。作者提醒我们,生命的存在感并非源于外部的成就或他人的评价,而是在于我们能否真切地连接自我,感知当下的每一个瞬间,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 其次,“自由”是本书的核心命题之一。我们常常将自由理解为选择的权利,是摆脱限制的能力。然而,《泛若不系之舟》却引导我们思考,真正的自由是否在于“不选择”,在于对一切诱惑和强迫的超越?作者深入探讨了自由的悖论,即我们越是追求自由,越可能陷入新的束缚。它可能来自社会规范,来自个人欲望,甚至来自我们对自由本身的执念。书中通过大量引人深思的案例和哲学思辨,阐述了“不系之舟”式的自由观:不是对抗,而是接纳;不是挣扎,而是化解。这是一种与生命本身和谐共处的自由,是一种在边界内活出无限可能性的智慧。 再者,“意义”的追寻是贯穿全书的另一条重要线索。在后现代社会,传统价值体系的崩塌使得许多人感到迷失,对生命的意义产生怀疑。本书作者并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或普适的真理,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发掘和构建生命的意义。它强调,意义并非来自外部的赋予,而是在于我们如何回应生命中的遭遇,如何处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通过对个体经历的深度反思,以及对人类历史、文化、艺术等精神遗产的梳理,作者展现了意义的多元性和生成性。他认为,即使在看似平凡的生活片段中,我们也能发现生命的闪光点,并在每一次创造性的行动中,为生命注入新的意义。 《泛若不系之舟》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语言风格。作者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哲学概念具象化。他常常在看似日常的场景中,挖掘出深刻的哲理;在细微的情感波动中,洞察人性的复杂。文字之间流淌着一种温厚的力量,既有对生命困境的深刻同情,又有对人类精神潜能的坚定信念。阅读本书,仿佛与一位智者在星空下促膝长谈,他的话语不疾不徐,却句句击中人心,引人驻足沉思。 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颇具匠心。它并没有采用线性的论证方式,而是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篇章,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岛屿,彼此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却又各自独立成景。这种结构的设计,恰恰呼应了“泛若不系之舟”的意境,鼓励读者自由地在不同的思想空间中穿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感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每一章都可以独立成篇,但将它们串联起来,便能形成一个更为宏大和深刻的精神图景。 《泛若不系之舟》并非一本旨在提供解决方案的书,它更多的是提供一种观看世界和审视自我的新视角。它挑战我们惯常的思维模式,迫使我们去质疑那些习以为常的观念。它可能不会让你立即找到“人生的意义”,但它一定会让你在阅读过程中,对“人生”这两个字有更深刻、更丰富的理解。它鼓励我们拥抱不确定性,接纳生命的不完美,并在“不系”的状态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与方向。 对于那些在忙碌生活中感到疲惫、迷茫,渴望在精神层面获得滋养的读者,《泛若不系之舟》无疑是一剂良药。它邀请我们放慢脚步,回到内心,倾听生命最本真的声音。它不是一本速食读物,而是一本需要细细品味、反复咀嚼的书。每一次重读,都可能带来新的感悟和启发。 总而言之,《泛若不系之舟》以其深邃的哲学思考,诗意的语言表达,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关怀,为读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精神洗礼。它不是关于“是什么”,而是关于“如何是”。它不是关于“知道”,而是关于“体悟”。它是一艘漂浮在思想海洋上的船,邀请你一同起航,去探索那未知的、无限的生命之境。中信出版社的此次出版,为广大读者带来了一部值得珍藏的精神财富,一本能够陪伴我们走过人生漫漫长路的智慧之书。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作者像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不动声色地观察着世间万象,却又能洞察到事物背后隐藏的逻辑和本质。他笔下的世界,并非总是那么光鲜亮丽,有时也会触及到那些不为人知的阴暗面,但他从不加以评判,而是以一种悲悯的眼光,去理解和接纳。这种客观而又富有同情心的观察方式,让我对许多曾经固有的观念产生了动摇。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待世界的方式,学会用更加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书中对于人性的探讨,也尤为深刻,作者没有将人简单地划分为好与坏,而是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这种真实的呈现,反而让我觉得更加亲切,也更能引起共鸣。它帮助我理解了自己,也理解了他人,最终,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这个充满矛盾却又无比迷人的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感。就好像被作者用一种看不见的力量,轻轻地牵引着,一同去探索那些遥远而又亲切的境域。我常常在阅读的时候,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完全沉浸在作者所构建的世界里。那种感觉,就如同书名所暗示的那样,“泛若不系之舟”,在思想的海洋中自由漂流,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也没有束缚,只有纯粹的感知和体验。作者巧妙地运用各种意象,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得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道理,变得生动而易于理解。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期待,不知道下一刻会遇到怎样的风景,又会听到怎样的声音。这种阅读的乐趣,在于其未知性,在于其无限的可能性。它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旅行,一次与自我的对话。我发现自己常常在合上书本后,依然久久不能平静,书中那些深刻的思考,如同种子一般,在我的脑海中悄然萌芽,并逐渐生长。

评分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能够给人带来深刻启迪的书。它不像那些贩卖心灵鸡汤的书籍,用空洞的口号来鼓吹乐观,而是通过对生活的细致描摹和对哲思的深入挖掘,引导读者去发现内心的力量,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平静。书中的智慧,不是那种能够立刻改变命运的灵丹妙药,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会逐渐渗透到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中,让你在不经意间,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拥有更积极的心态。我曾多次在困惑和迷茫的时候,翻开这本书,总能在其中找到一些慰藉和指引。它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平静而温和的声音,告诉你“不必如此焦虑,一切都会有最好的安排”。这种信任,来自于作者对生活深刻的理解,以及对生命规律的尊重。我认为,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让你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于它能够帮助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它能帮助你找到内心的安宁,并以一种更加从容和优雅的姿态,去拥抱生命中的一切。

评分

初次翻阅这本书,就被其语言的魅力深深吸引。作者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不急不缓,却有着强大的渗透力,能够悄无声息地触及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也没有过于直白的抒情,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仿佛是作者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用最质朴的方式娓娓道来。阅读的过程,更像是在与一位老友对话,听他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感悟,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他的笔下却焕发出别样的光彩。有时会为其中的某个场景而驻足,反复咀嚼,仿佛能从中品味出更深层次的意味。有时又会被某个观点所触动,引发自己对生活的反思。这种阅读体验,不像是在被动接受信息,更像是一种主动的探索和发现,每一次阅读,都能有新的收获。作者似乎拥有一种独特的魔力,能够将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瞬间,提炼成深刻的智慧,并以一种极为温柔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纸质摸起来很有质感,封面采用了某种特殊的工艺,在灯光下会泛起温润的光泽,仿佛真的载着一叶扁舟,行驶在朦胧的湖面上。书脊的烫金字迹也十分考究,每一个笔画都透着一丝不苟的匠心。翻开书页,墨色浓淡适宜,排版疏朗有致,阅读体验非常舒适。我尤其喜欢它的大小,既不会显得过于沉重,又方便携带,无论是放在背包里通勤,还是在咖啡馆里消磨时光,都恰到好处。封面上的图案,那若隐若现的舟影,以及远方模糊的山峦,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让人在翻开书之前,就已经被它的意境所吸引。中信出版社的出品,一向以其严谨的态度和对品质的追求而闻名,这次的《泛若不系之舟》更是将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包装到内页,再到整体的审美风格,都传递出一种对书籍本身的尊重,以及对读者阅读体验的极致考量。我毫不犹豫地将其收入囊中,相信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能够带来精神享受的艺术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