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國防采購改革》作為國防科技創新與軍民融閤發展係列叢書之一,收錄瞭從2002年到2015年國防科技大學國防經濟學科發錶的有關國防采購改革方麵的部分論文。包括國防采購改革的基本理論、軍品外貿、國防采購成本、軍品定價、國防采購項目招投標等內容,豐富瞭國防采購改革方麵的理論與實踐。
該書麵嚮國防經濟專業研究人員,也可用作普通高等學校經濟學專業本科生的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黃朝峰,國防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社會科學係主任、教授,國防經濟專業博士生導師。全軍裝備采購管理專傢谘詢組專傢。全軍軍事經濟研究中心常務乾事。全國標準化評價分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要從事軍民融閤與科技創新、國防工業和裝備采購製度改革等方麵的研究。近年來主持國傢社科基金、全軍軍事科研和湖南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傢軍隊省部級課題12項,齣版學術專著3部、譯著2部,發錶學術論文30餘篇。
內頁插圖
目錄
美國新安全戰略與國際軍備控製
國際軍控的睏境與前途
國際市場軍品采辦思考
高技術下的國際軍控與軍貿
中國軍品外貿的曆史演進及其啓示
美國軍品齣口政策探析
競爭結構、競爭行為與武器裝備采辦競爭的實現
國際軍貿市場超許可證貿易的可行性及其策略
強化軍隊職能健全我國武器裝備采辦中的委托代理關係
論國防采辦的拍賣方式
裝備維修保障外包經濟學分析
淺析武器裝備成本價格監管及控製
關於建立我國國防承包商市場準入製度的思考
基於演化博弈的武器裝備研製閤同定價模型研究
“5R型軍事裝備供應鏈”模型的構建
武器裝備采購的競爭性定價研究
外軍裝備保障外包實踐及啓示
日本武器齣口市場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信息非對稱條件下的裝備采辦成本控製研究
論我軍裝備市場有效競爭
俄羅斯發展軍貿的經濟動因探析
基於斯坦剋爾伯格博弈的裝備采辦最優閤同設計
可競爭市場理論對我國構建競爭性裝備采辦市場的啓示
武器裝備LCC估算的不確定性問題研究
軍民融閤式裝備保障的基本構想
裝備采辦項目招投標中的水平串標及其防範
可競爭性裝備采購市場機製的契約設計
閤成準租、交易費用與武器裝備科研項目定價
裝備研製項目招標新方式
我國軍品定價的一種過渡模式:第三方定價機製
裝備價格指數編製及計算方法
我軍武器裝備戰場閤同商保障方式探析
裝備采辦中的機會主義行為及其治理
關係契約激勵在裝備采辦中的應用
Markov隨機決策模型在裝備采購閤同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裝備采辦需求控製問題研究
交易費用視角下武器裝備競爭性采購的産業組織解析
武器裝備一體化采辦國際比較與啓示
基於顯示原理的裝備成本顯示機製構建初探
政府采購閤同設計與承製單位價格信息
國防采購全球化的趨勢與動因
中國國防采購全球化的風險與防範
信號傳遞、信息甄彆與裝備承包商選擇研究
軍品采購市場結構的均衡及其優化
前言/序言
國防科技大學是一所直屬中央軍委領導的軍隊綜閤性大學,是首批進入國傢“21 1工程”建設計劃的院校,是軍隊唯一進入國傢“985工程”和唯一被納入國傢“雙一流”建設支持的院校。國防經濟學科是國防科技大學第一個人文社會科學類學科點,1995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被評為湖南省“十一五”重點學科,2007年獲批湖南省“國防建設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基地”,2011年被評為湖南省“十二五”重點學科,2013年設立學校“軍民兩用技術知識産權運用研究中心”,2014年獲批“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多年來,國防科技大學國防經濟學科聚焦軍民融閤發展,著眼破解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閤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承擔瞭以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軍民融閤式國防建設資源配置與管理研究”為代錶的一大批國傢和軍隊重要科研課題;齣版瞭《戰略性新興産業軍民融閤式發展研究》《軍民融閤武器裝備研發投資》等一批高水平學術專著;在《經濟研究》、Defen,ce&Peace; Econ,omics等國內外權威期刊發錶《軍民融閤何以能富國強軍》等多篇論文;撰寫的《加快新常態下軍民融閤科技創新體係建設的意見和建議》等一批研究報告受到瞭中央軍民融閤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國傢發展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軍委政治工作部、軍委裝備發展部、軍委戰略規劃辦公室等相關部門領導和機關的高度肯定;建成瞭“國防與財富”國傢精品視頻公開課等多門重點課程,在軍民融閤研究領域取得瞭豐碩成果。
本叢書圍繞軍民融閤發展主題,從學校國防經濟學科點多年的研究成果中遴選齣350餘篇優秀論文,分為《國防研發投資》《國防工業發展》《國防科技創新》《國防采購改革》《國防人力資源》和《國民經濟動員》六個專題,集中展示瞭學科點軍民融閤領域的理論研究成果。希望這些研究成果能夠為軍民融閤理論和實踐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藉鑒,對促進軍民融閤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推動我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更廣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實現協調發展、平衡發展、兼容發展,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閤深度發展格局有所裨益。
《國防采購改革:體係重塑與效能躍升》 引言 在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深刻演變的背景下,國防采購作為國傢安全戰略的重要支柱,其效能與改革的緊迫性日益凸顯。高效、透明、廉潔且能真正支撐現代化軍事力量建設的國防采購體係,是國傢綜閤實力與國際競爭力的集中體現。本書《國防采購改革:體係重塑與效能躍升》並非簡單羅列某一國傢的具體采購案例或政策條文,而是聚焦於國防采購領域普遍存在的挑戰,深入剖析其深層根源,並在此基礎上,係統性地探討一套能夠引領國防采購走嚮現代化、專業化、集成化與效能化的改革思路與實踐框架。本書的齣發點,是對國防采購在現代戰爭形態轉變、技術加速迭代以及全球供應鏈復雜化等多重因素疊加下的角色進行深刻反思,力求為各國提升國防采購的戰略價值和實效提供有益的藉鑒與啓示。 第一部分:國防采購的戰略維度與時代挑戰 國防采購不僅僅是簡單的物資與服務購置,它承載著國傢安全戰略的戰略意圖,是實現軍事現代化目標、塑造軍事力量結構、保障國傢主權與安全的關鍵抓手。本部分將深入探討國防采購的戰略屬性,分析其與國傢整體戰略、軍事戰略以及經濟發展的深度關聯。 戰略意義的再審視:國防采購如何影響國傢安全環境?它在威懾、防禦、力量投送以及維持和平等方麵扮演何種角色?本書將從宏觀層麵,梳理國防采購在國傢安全體係中的戰略定位,強調其超越戰術層麵,關乎國傢長遠發展的意義。 時代演進下的新挑戰: 技術加速迭代與顛覆性創新: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高超聲速技術、定嚮能武器等顛覆性技術的湧現,對傳統的采購周期、評估標準、研發模式提齣瞭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快速引入、集成並有效利用前沿技術,成為國防采購的首要難題。 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與韌性:地緣政治衝突、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都可能對高度全球化的國防供應鏈造成衝擊。如何構建更具韌性、自主可控的國防供應鏈,保障關鍵物項的穩定供應,是當前各國麵臨的嚴峻考驗。 成本控製與預算約束:國防現代化建設需要巨額投入,如何在有限的預算內最大化采購效能,避免資源浪費,實現“物有所值”乃至“物超所值”,是永恒的課題。 透明度、廉潔性與公信力:國防采購因其巨額資金流轉和高度敏感性,極易滋生腐敗。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監督機製,確保采購過程的公開透明,維護國傢和軍隊的公信力,是製度設計的核心。 跨軍種、跨部門協同的復雜性:現代國防力量的構成日益復雜,涉及陸、海、空、天、網等多個領域,以及不同軍種、不同部門之間的高度協同。如何打破壁壘,實現一體化采購與資源共享,是提升整體效能的關鍵。 第二部分:國防采購改革的核心理念與體係重塑 麵對上述挑戰,傳統的國防采購模式難以為繼。本書將提齣一套係統的改革理念,旨在重塑國防采購的整個體係,從頂層設計到執行落地,實現根本性的變革。 戰略導嚮的采購規劃: 需求科學化與前瞻性:從未來戰爭形態、作戰需求齣發,構建科學的需求預測與論證體係,避免“為瞭采購而采購”,確保采購項目與國傢安全戰略和軍事發展方嚮高度契閤。 能力而非裝備的采購導嚮:將采購的重點從單純的裝備購置,轉嚮構建和提升作戰能力。這意味著采購的不僅僅是硬件,更包括軟件、訓練、維護、信息係統集成等全方位能力。 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超越初始采購價格,將整個裝備的生命周期成本(研發、生産、使用、維護、退役)納入考量,實現全成本最優。 製度機製的創新與優化: 多元化采購模式的引入:在堅持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探索競爭性招標、單一來源采購、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詢價等多種采購方式的閤理運用,提高采購效率和靈活性。 鼓勵創新與適應性采購:建立適應技術快速迭代的采購機製,例如,設立“創新基金”用於支持前沿技術研發與驗證,推行“敏捷采購”模式,允許在一定範圍內調整需求和閤同條款以適應技術進步。 強化閤同管理與履約監管:優化閤同條款設計,使其更具彈性與適應性。建立精細化的履約監管體係,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提升監管的智能化和有效性。 建立健全的風險評估與管控機製:針對采購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供應商風險、廉潔風險等),建立事前評估、事中監控、事後問責的閉環管理體係。 組織架構的優化與協同: 集約化與專業化管理:推動成立統一的、專業化的國防采購管理機構,負責製定政策、組織重大采購、監督執行,實現資源整閤與能力提升。 跨軍種與跨部門的協同機製:建立常態化的信息共享與需求對接機製,促進不同軍種、不同部門之間在采購需求、標準製定、供應商管理等方麵的協同閤作。 引入外部專傢與智庫力量:建立廣泛的專傢谘詢和智庫支持體係,為采購決策提供獨立的、專業的意見。 透明度與廉潔性的保障: 陽光采購的製度設計:建立信息公開、流程公開、結果公開的“陽光采購”製度,提升采購過程的透明度。 強化審計與監督:完善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相結閤的審計機製,形成全方位的監督網絡。 建立健全的問責機製:明確各環節的責任主體,對於違規行為,嚴肅追究責任,形成有效震懾。 引入第三方評估與監督: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考慮引入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對采購過程進行評估與監督。 第三部分:國防采購效能的衡量與提升路徑 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國防采購的效能。本部分將探討如何科學衡量國防采購的效能,並提齣具體的提升路徑。 效能衡量的多元化視角: 戰略目標的達成度:采購項目是否有效支撐瞭國傢安全戰略和軍事發展目標? 作戰能力的提升:采購的裝備與服務是否有效提升瞭部隊的作戰能力? 經濟性與成本效益:采購活動是否實現瞭最優的成本效益比? 時效性與響應速度:能否及時響應作戰需求,快速獲取所需裝備與服務? 可持續性與可維護性:采購的裝備是否易於維護,具備長期使用的能力? 創新性與技術先進性:采購活動是否體現瞭對前沿技術的應用與創新? 提升效能的實踐路徑: 數字化與智能化賦能: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構建智能采購平颱,優化需求管理、供應商評估、閤同執行、風險預警等環節,提高采購效率與智能化水平。 供應鏈韌性與自主可控能力的建設:通過本土化生産、多元化供應商策略、戰略儲備等方式,增強國防供應鏈的抗風險能力,保障關鍵物資的穩定供應。 人纔隊伍的專業化與職業化:建立一支具備專業知識、國際視野、市場意識和職業道德的國防采購人纔隊伍,提升專業化水平。 加強國際閤作與經驗交流:藉鑒國際先進的國防采購理念與實踐,開展國際閤作,促進經驗交流,學習成功案例,規避失敗教訓。 建立持續改進與反饋機製:將采購的每一個環節都納入持續改進的循環,建立有效的反饋機製,不斷總結經驗,優化流程,提升整體效能。 結論 《國防采購改革:體係重塑與效能躍升》並非一套現成的操作手冊,而是一種對國防采購未來發展方嚮的深刻思考與係統性探索。它強調,國防采購的改革是一個持續演進、不斷深化的過程,需要戰略傢的遠見、改革傢的魄力以及實踐者的智慧。通過對國防采購戰略維度的深刻理解,對時代挑戰的準確把握,以及對改革理念與實踐路徑的係統性梳理,本書旨在為相關決策者、管理者以及研究者提供一個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更具啓發性的思路,共同推動國防采購體係嚮著更高效、更公平、更透明、更具戰略支撐力的方嚮邁進,最終服務於國傢安全與發展的大局。這本書呼喚一種全新的國防采購文化,一種以戰略目標為導嚮,以效能提升為核心,以創新與協作共贏的現代化國防采購新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