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简史

大脑简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谢伯让 著
图书标签:
  • 神经科学
  • 大脑
  • 认知
  • 历史
  • 心理学
  • 科学普及
  • 思维
  • 意识
  • 人类学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12594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291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3
字数:1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自私”的大脑如何战胜“自私的基因”?

生命的终止是否就是进化的宿命?

献给你,渴望突破桎梏、向往自由的大脑!


大脑如何诞生?

为什么我们会有大脑?

大脑的自由意志是否受限于基因?

生命的终止是否就是进化的宿命?

经过四十亿年的进化,大脑是否已经摆脱自私基因的掌控?

摆脱自然界和“人择”,“心择”的时代来临?!


内容简介

作者以亲切诙谐的拟人口吻,从40亿年前的细胞开始,抽丝剥茧,带领读者浏览进化的长河,生物体为了存活使用的种种策略。将大脑的形成比喻成一场身体资源竞逐的战役,神经系统为了抵抗外在艰困环境,不断“结党营私”,突破各种生死关卡,最终形成了大脑……



作者简介

谢伯让 脑科学家

美国常春藤名校达特茅斯学院心理与脑科学系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现任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脑与意识实验室主任。

发表国际学术期刊与会议论文数十余篇。合着有《波士顿》《指指点点玩美国》。译有《用心法则》《粮食战争》《瞎吃》《哲学是什么》《谎言实境秀》《扒粪救地球》《水资源战争》《人体解剖全书》《用物理学找到美丽新世界》等书。长期受邀至哈佛、加州理工、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大学进行国际学术研讨与大众演讲。


目录

序章 “结党营私”的大脑  001
“自私”只是拟人化的描述法?  005
心灵是自私的,因此大脑也是自私的?  006
进化过程中大脑的自私征兆:类自私、准自私与真自私  007
大脑自私的生理证据  008

第一章 一代王者的诞生  011
第一项神器:金罩铁衫(脂质双分子层)  014
第二项神器:钢锁铜门(受器与闸门)  016
信息战登场  017
第三项神器:雷神律令(离子通道与电位传递能力)  018
信息革命  021
第四项神器:奴役之刃(突触)  022
神经细胞的诞生:操控,操控,再操控  026

第二章 世纪帝国的形成  029
多细胞生物的崛起  032
令人又爱又恨的分工  036
神经系统的现身 040
身后士卒、以邻为壑 046
第一项生存困境:细胞之间缺乏整合 048
第二项生存困境:重复出现的刺激 049
第三项生存困境:多重选择 050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051
脊索动物登场  053

第三章 穷兵黩武的竞赛  059
注意前方  061
化学侦测  066
机械感知  081
光感知能力  090

第四章 掌控一切的基因  117
阿尔塔米拉洞的壁画 119
哺乳类的诞生与其大脑的进化 121
限制大脑发展的六道难关 126
自私的大脑  133
文化进化  139

第五章 跳脱轮回的反叛  147
人类已停止进化?  150
基因才是幕后黑手?  154
大脑对抗基因掌控?  155
反驳“大脑对抗基因论”?  167
真有自由意志?  174
究竟有无自由意志?  182

终章 摆脱束缚的未来  187
上传心灵  189
“神经元置换上传”思想实验  191
逐步取代大脑  192
开放的未来  194

哲学界×科学界 顶尖意见领袖跨界批判评论集  197

前言/序言

数十亿年前,原始的地球上存在着许多有机分子。其中有些分子称为“复制子”,这些分子可以自我复制和聚合,它们也就是我们体内遗传物质的前身。
在残酷情的自然环境中,有一些“复制子”奋力地踩着同伴杀出重围。每一次的苟延残喘,都让它们有机会取得另一项有助于生存的神兵利器。而奈的是,每次短暂的胜利却也同时毫喘息地将它们推入下一场血腥狰狞的资源与权力争夺战。亿万年过后,这些“复制子”终于修成正果,进化出了神经细胞、神经系统以及大脑。
由神经细胞所构成的大脑,享受了大多数的身体资源,而身体其他部位的细胞,都可以说只是神经细胞的共生俘虏。然而就在大脑成为王者、并且进化出心灵想要进一步迈向永垂不朽的同时,一直躲藏在背后的“影武者”却设下了一道进化极限,并对大脑发出警告。
这位“影武者”究竟是谁?大脑有没有机会力挽狂澜?这本书,描述了数十亿年来神经细胞如何在艰困的进化压力下不断演变,最后得以号令人体的一场精彩大戏。登峰造极的大脑,究竟能不能摆脱“影武者”的累世操控以及被动的轮回宿命?就让我们一起来经历这次大脑进化之旅,共同揭晓答案!

谢伯让
《宇宙的织锦》 探寻宇宙最深层的秩序与演化 自古以来,人类便仰望星空,试图理解那无垠宇宙的奥秘,以及其中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我们惊叹于星系的壮丽,着迷于黑洞的神秘,更渴望洞悉从宇宙大爆炸至今,这宏大画卷是如何一步步展开,最终孕育出我们所见的这一切。 《宇宙的织锦》正是这样一部宏大的史诗,它并非局限于某个学科的狭隘视角,而是以一种跨越时空、融合多个科学分支的宏大叙事,带领读者一同踏上这场对宇宙起源、演化与终极命运的深度探索之旅。 本书并非枯燥的科学论文集,而是以生动的笔触,将复杂的宇宙学概念、前沿的物理学理论以及深刻的哲学思考娓娓道来。作者带领读者从时间的长河之初出发,追溯那令人难以置信的奇点,那里是所有物质、能量、空间与时间的起点。我们会一同经历宇宙从炙热、致密的等离子体海洋,如何在短短几秒钟内迅速膨胀,温度骤降,粒子开始凝聚,元素得以合成。这是一个由量子涨落引发的宇宙“诞生记”,书中将深入浅出地解析早期宇宙的各个关键阶段,如暴胀时期、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时期,以及原子核的形成,为理解宇宙的“基本构成”打下坚实基础。 接着,我们将目光投向黑暗的宇宙,那里是原初引力波留下的痕迹,也是早期宇宙物质分布不均匀性的“种子”。这些微小的密度差异,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渐吸引周围的物质,经过亿万年的漫长演化,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宏伟结构——星系、星系团、以及横跨宇宙的巨大纤维状结构。本书将详细阐述引力在宇宙结构形成中的核心作用,以及暗物质如何在其中扮演“骨架”的角色,支撑起这庞大的宇宙网络。读者将了解,我们所见的普通物质,在宇宙质量的构成中仅占极小的比例,而主导宇宙演化的,是那神秘的暗物质与暗能量。 《宇宙的织锦》还会深入探讨恒星的诞生与死亡,以及它们在宇宙中的炼金术作用。恒星并非只是天空中闪烁的光点,它们是宇宙中的“核聚变工厂”,通过将氢聚变成氦,再进一步合成更重的元素,如碳、氧、铁等。这些元素,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也构成了我们身体的物质基础。作者将带领读者穿越恒星演化的各个阶段,从年轻而炽热的蓝巨星,到垂暮之年的红巨星,再到惊心动魄的超新星爆发,以及恒星演化的终点——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超新星爆发不仅将恒星内部合成的重元素抛洒到宇宙空间,为下一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提供了原材料,更是宇宙化学演化的重要驱动力。 本书将特别关注黑洞这一宇宙中最令人着迷的天体。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到人类首次直接观测到黑洞的“身影”,黑洞的研究一直是现代天体物理学的最前沿。作者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黑洞的形成机制、视界、奇点等核心概念,并探讨它们对周围时空和物质的影响,例如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如何影响星系的演化。同时,本书也会触及当前关于黑洞的一些未解之谜,如信息悖论,以及它们在宇宙能量平衡中的潜在作用。 除了物质结构的形成,本书还将触及宇宙中最神秘的力量之一——暗能量。正是暗能量的驱动,使得宇宙的膨胀并非减速,而是正在加速。这股神秘的力量,占据了宇宙总能量的近70%,它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否会决定宇宙的终极命运?是热寂、大撕裂,还是大挤压?《宇宙的织锦》将梳理科学家们对暗能量的各种猜想与观测证据,引导读者思考宇宙可能的未来走向。 本书并非仅限于描述“是什么”,更着重于“如何知道”以及“为何如此”。作者将穿插介绍支撑这些理论的关键性科学实验与观测,例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探测,引力波的首次探测,以及哈勃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等一系列划时代的观测设备。这些观测成果,不仅证实了理论的预言,更不断刷新着我们对宇宙的认知边界。读者将体会到科学探索的严谨性、创造性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此外,《宇宙的织锦》还会审视科学与哲学之间的深刻联系。宇宙的起源、演化以及我们存在的意义,这些终极问题,总是引导着人类进行深刻的哲学思考。从早期人类的神话传说,到现代宇宙学的严谨论证,我们对宇宙的理解,不断塑造着我们对自身、对生命、对现实的看法。本书将邀请读者一同思考,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的渺小与伟大,以及我们探索未知、追寻真理的永恒价值。 《宇宙的织锦》是一场思想的盛宴,它以最宏大的视野,将宇宙学的宏伟图景呈现在读者面前。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计算某个物理量的手册,而是一次启发思考、拓展视野的精神旅程。读完此书,你将不再只是一个仰望星空的人,而是一个能够理解那片星空中交织着何种秩序、何种历史,以及何种可能的未来的人。它将激发你对科学的无限热爱,对宇宙的无尽好奇,以及对人类智慧的深深敬意。这是一部献给所有热爱探索、渴望理解宇宙最深层奥秘的读者的作品。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大脑简史》,我感觉自己对“人性”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有了科学的根基。书中关于大脑社会化演化的部分,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是群居动物,为什么我们需要合作与交流。那些关于镜像神经元、共情能力起源的探讨,都让我对人类的情感和互动有了更宏观的认识。我突然意识到,我们许多的行为模式,其实都是由大脑在漫长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预设程序”。 这本书也让我重新审视了“疾病”和“障碍”。它并不是简单的“坏了”,而是可能与大脑在演化过程中留下的某些“痕迹”有关。书中对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演化解释,让我从一个更宏大的视角去理解它们,这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我对这些疾病的恐惧感。它让我明白,大脑的复杂性也意味着它的脆弱性,而这些“脆弱性”或许是演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它让我学会了从更宏大的历史视角去审视我们自身,去理解我们为什么会是现在的样子。书中关于大脑不同区域协同工作的描述,让我对“整体”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体会。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沟通”和“语言”的演化过程的探讨。它让我明白了,人类之所以能够建立如此复杂的社会,语言是多么关键的工具。这种对人类协作能力的科学解读,让我对“文明”的诞生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

《大脑简史》这本书,就像一座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的宝库,里面充满了令人惊叹的知识和洞见。它让我对“人类”这个物种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书中对于大脑演化过程中,那些关键的“飞跃”的描述,简直是令人拍案叫绝。从最早的简单感觉,到复杂的理性思考,每一步都充满了奇妙的转折。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情感”的演化过程的讲解。它让我明白,我们的喜怒哀乐,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有其深刻的生物学基础。那些关于大脑中情绪回路的描述,让我对人类行为的驱动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老实说,在翻阅《大脑简史》之前,我总觉得大脑是一个非常静态的概念,就是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这个结构。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认知。它让我明白,我们的大脑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通过不断的“试错”和“优化”,才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样子。书中关于大脑可塑性的论述,简直是太令人振奋了!想想看,我们的学习能力、记忆力,甚至性格,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改变,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发现,更是一种对于人类潜能的巨大肯定。我常常会联想到自己学习新技能的过程,刚开始的笨拙和困难,到后来的熟练和自然,这背后正是大脑神经元之间新的连接在不断形成和加强。这本书让我对“活到老,学到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有坚实的科学依据支持的。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不同脑区功能演化的讲解。它并没有将大脑看作一个整体,而是细致地剖析了各个部分是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起特定的重要任务,并最终协同工作。从最基础的生存本能,到更高级的语言、抽象思维,每一个功能的出现,都伴随着大脑结构的相应改变。这种循序渐进的演化过程,让我对人类之所以能成为人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对于大脑皮层的扩张、边缘系统的发展等内容的描述,让我对人类情感的根源、理性判断的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关于恐惧和奖赏机制的演化,我才明白,为什么我们会有如此强烈的生存欲望,以及对快乐的追逐。这种对人类基本驱动力的科学解读,让我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了更 empatía 的视角。

评分

《大脑简史》这本书,我拿到手里的时候,就有一种被深深吸引的感觉。它并不是那种让你一口气读完的快餐式读物,而更像是那种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甚至时不时停下来,在脑海中反复咀嚼的内容。我一直对人类大脑这个神秘而又无比复杂的存在充满了好奇,从它最原始的神经元连接,到如今能够孕育出如此辉煌的文明,这中间究竟经历了怎样漫长而跌宕的演化?这本书以一种宏大的视角,将我的好奇心一一满足。它没有枯燥的科学术语堆砌,也没有冰冷的实验室数据罗列,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将大脑从生命最初的萌芽,一步步进化成如今这台“宇宙中最复杂的机器”,整个过程如同欣赏一部史诗般的纪录片,让我沉浸其中,欲罢不能。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早期神经系统发展的描绘,那种生命最初的感知和反应,多么原始,又多么至关重要。当书中的文字描述到,最简单的生物体是如何通过感知光线和化学物质来指导生存和繁衍,我就仿佛看到了生命在地球上最微小的角落里,挣扎着,探索着。从单细胞生物的趋光性,到复杂生物体的反射弧,再到后来神经元网络的出现,每一步都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智慧和自然的精妙设计。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抽象的科学原理具象化,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特别是关于神经递质的讲解,那些微小的化学信使如何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思维和行为,真是太令人着迷了。读到这里,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回想自己的种种情绪波动,以及它们背后可能的大脑化学反应,这种将科学与个人体验相结合的感觉,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它引发的深刻自我认知。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如此宏大的科学命题,用如此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对于大脑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演化的描述,让我对生命的力量有了更深的体会。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学习”和“记忆”的相互作用的探讨。它让我明白,每一次的学习,都在重塑我们的记忆,而每一次的记忆,又为我们未来的学习提供了基础。这种良性的循环,是生命不断进化的动力。

评分

《大脑简史》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深处的大门。它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想法和感受。书中关于“意识”的探索,虽然没有给出最终答案,但它提供的思考路径,却让我受益匪浅。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创造力”的演化过程的描述印象深刻。它让我明白,创造力并非某种神秘的天赋,而是大脑在不断探索和连接中产生的必然结果。这种对人类创新精神的科学解读,让我对未来的可能性充满了期待。

评分

《大脑简史》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它所展现的,人类大脑从一个单纯的生存工具,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出如此复杂的精神世界的。书中对于意识的起源和演化的探讨,简直是哲学与科学的完美结合。我一直对“我”是什么,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感到困惑,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并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通过回顾大脑演化的历程,展示了意识是如何在复杂的神经活动中逐渐显现的。我被书中关于“自我意识”的产生,以及它如何影响人类的社会性行为的论述深深吸引。 这本书让我对“学习”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大脑结构和功能的重塑。读到这里,我联想到自己曾经的学习经历,那些深刻的领悟,那些突然的顿悟,都与大脑神经元的重组和连接息息相关。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诸如“海马体”在记忆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杏仁核”如何处理情绪信息。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记忆”的演化过程的描述印象深刻,从最简单的条件反射,到复杂的长期记忆,大脑究竟是如何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这本书为我揭示了其中的奥秘。

评分

《大脑简史》这本书,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思考。书中关于人类大脑未来演化的设想,虽然带有推测性,却让我对接下来的可能性充满了遐想。从基因编辑到脑机接口,人类似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介入和改造我们的大脑。这本书让我思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利用我们的大脑,我们是否应该为了追求某些“进步”而忽略了大脑演化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经验?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学习”和“适应”的探讨。它让我明白,大脑最核心的功能之一,就是不断地学习和适应环境。这种能力,是我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它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一种对大脑潜能的激发和引导。

评分

《大脑简史》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人类是如此的幸运,能够拥有如此精妙的大脑。书中对于大脑各个部分如何协同工作的描述,让我对“合作”的力量有了更深的体会。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社会性”的演化过程的探讨。它让我明白,人类之所以能够建立如此复杂的社会,并非偶然,而是大脑在漫长演化过程中,对社会交往的深刻适应。这种对人类社会根源的科学解读,让我对“群体”的力量有了更深的敬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