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工笔花鸟技法入门/经典全集系列丛书

正统工笔花鸟技法入门/经典全集系列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阔 著,杨建飞 编
图书标签:
  • 工笔花鸟
  • 绘画技法
  • 绘画入门
  • 中国画
  • 艺术
  • 绘画
  • 技法
  • 花鸟画
  • 绘画教程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书店
ISBN:9787514918236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8029
包装:线装
丛书名: 经典全集系列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正统工笔花鸟技法入门/经典全集系列丛书》以工笔花鸟画基础教学为主,以示范画稿为例,依次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来完成作品。每张画稿分别从勾线、设色等多个步骤细节展示,逐步深入刻画,辅以通俗易懂的分步骤讲解说明,使读者能够轻松学会各种花卉、草虫和鸟儿的绘画方法,从而扎实掌握工笔花鸟画的一般绘画步骤。
  《正统工笔花鸟技法入门/经典全集系列丛书》为初学者学习工笔画技法,提升美术修养并陶冶情操的便捷临本。是一本精美的国画技法书,工笔艳丽、精巧绝伦,馥郁入骨。有详尽的工笔画技法解说及有步骤的范画创作示范,画作精美,设计巧妙,实用性强,可以极大的激发想画工笔画的人的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

  王阔,女,1987年2月出生于河北石家庄,现定居杭州。
  201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国画工作室,获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传统绘画修复与保护专业,获硕士学位。
  2012年参与中天竺寺庙壁画绘制。
  2013年赴敦煌莫高窟实地考察,针对254窟“降魔变”壁画进行校稿。
  2014年参加常州女书画家采风展,两幅山水作品《云和》被吴青霞艺术院收藏,并发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学术文章。
  2015年参加第二届中国当代佛教艺术展,并参加“心之般若——西域到钱塘佛影展”。
  2016年论文《中原汉文化对254窟降魔变中“魔怪”造型的影响》发表于中国书法报。
  2017年3月参加“丝路:文明互鉴的见证·敦煌艺术文献展”,分别于北京、韩国首尔中国文化中心展出。
  2017年9—12月参加国家艺术基金“中国古代壁画摹制技法人才培养项目”,并参加“摹壁寻源壁画临摹展”。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认识工笔画
1.1 中国吉典式审英
1.1.1 理性思考与感性审美
1.1.2 中国画的由来
1.2 工笔画概述
1.2.1 何为工笔画
1.2.2 工笔画之美
1.3 工笔画的分类
1.3.1 工笔白描
1.3.2 工笔重彩
1.3.3 没骨工笔
1.3.4 工笔淡彩
1.4 学习工笔画的日常练习
1.4.1 读画
1.4.2 临摹
1.4.3 写画

第二章 工笔画的工具
2.1 毛笔的介绍
2.1.1 认识毛笔的特性
2.1.2 毛笔的分类
2.2 纸张的介绍
2.2.1 宣纸的分类
2.2.2 工笔画的用纸
2.2.3 工笔画用纸推荐
2.2.4 宣纸漏矾的处理方法
2.3 墨分五彩,千变万化
2.3.1 墨的分类
2.3.2 墨与水
2.3.3 墨之五彩
2.4 设色的颜料
2.4.1 颜料的分类
2.4.2 成品国画颜料
2.4.3 色墨结合
2.4.4 调色
2.5 必要的辅肋工具

第三章 工笔花鸟的基本技法
3.1 工笔花鸟常用技法解析
3.2 工笔花鸟的流程
3.3 握笔姿努及方法
3.4 做底色的方法
3.5 用线技法
3.6 常用线描技法
3.7 花卉局部勾线练习
3.7.1 叶子白描勾线规律
3.7.2 花冠白描勾线规律
3.8 花冠的设色方法
3.8.1 单瓣花冠勾线与设色的基本步骤
3.8.2 复瓣花冠勾线与设色的基本步骤
3.9 叶子的设色方法
3.9.1 花叶勾线与设色的基本步骤一
3.9.2 花叶勾线与设色的基本步骤二

第四章 匀描
4.1 荚蓉花勾描步骤与现场解析
4.2 蝴蝶白描步骤与现场解析

第五章 临摹经典
5.1 《海棠峡蝶图》赏析与精彩局部临摹
5.2 《果熟禽来图》赏析与精彩局部临摹
5.3 《蜻蜓图》赏析与精彩局部临摹
5.4 《枯树鸲鹤图》赏析与精彩局部临摹
5.5 《红蓼水禽图》赏析与精彩局部临摹
5.6 《春溪水族图》赏析与精彩局部临摹
5.7 《水仙图》赏析与临摹
5.8 《出水荚蓉图》赏析与临摹
5.9 《茶花蝴蝶图》赏析与临摹
5.10 《枇杷山鸟图》赏析与临摹

第六章 写生与创作
6.1 《栀子花》绘画步骤与现场解析
6.2 《红果山雀图》绘画步骤与现场解析

第七章 经典作品欣赏
《写生珍禽图》
《杏花鹦鹉图》
《梅花绣眼图》
《花鸟鱼虫册页》
《花鸟鱼虫册页》
《豆荚蜻蜓图》
《绝代芳华: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精粹》 一、 编纂缘起:传承千年艺术,守护时代瑰宝 自古以来,中国工笔花鸟画便以其细腻入微的笔触、严谨典雅的造型、鲜活生动的神韵,成为中华传统艺术的璀璨明珠。它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更是画家内心世界的精神寄托,是民族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无数艺术巨匠呕心沥血,留下了无数传世佳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艺术形式日新月异,传统工笔花鸟画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珍贵的技法、精妙的构思、深厚的文化内涵,正逐渐被遗忘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如何让这门古老而精深的艺术重焕光彩,如何让更多人领略其独特的魅力,如何让其精神血脉得以延续,成为我们肩负的时代使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绝代芳华: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精粹》应运而生。本书并非简单堆砌名家画作,而是致力于深入挖掘、系统梳理、权威解读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发展脉络、技法演变、审美特征及文化价值。我们希望通过此书,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学习者、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权威的学习平台,让他们能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工笔花鸟画的精髓,激发创作灵感,推动这一艺术形式的创新发展。 二、 内容概览:熔古铸今,匠心独运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力求呈现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完整图景。我们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技法到精神”的编纂思路,将内容划分为以下几个核心板块: 1. 工笔花鸟画的历史溯源与发展脉络: 萌芽与早期发展: 追溯工笔花鸟画的起源,从古代绘画的雏形,到魏晋南北朝的初步形成,再到唐代花鸟画的繁荣,重点解析早期作品的时代特征、表现手法以及代表性画家。 宋元时期的巅峰: 深入探讨宋代“院体”花鸟画的精致写实风格,以及元代文人画对花鸟画的影响,分析不同流派的艺术主张和技法特点,介绍黄荃、徐熙、赵孟頫、王冕等巨匠的艺术成就。 明清的传承与创新: 审视明代院体画的衰落与文人画的崛起,重点解析明代沈周、唐寅、陈淳等人的艺术贡献;深入研究清代花鸟画的多元发展,包括恽寿平的没骨法、八大山人的写意风格,以及宫廷画院的传承,介绍八大山人、石涛、金农等大师的创新探索。 近现代的变革与新貌: 梳理近现代花鸟画的发展,分析西方绘画思潮的影响,介绍齐白石、陈之佛、于非闇、俞致贞等大师如何将传统技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开创新的艺术局面。 2. 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经典技法解析: 工具与材料: 详细介绍毛笔、墨、色、宣纸、绢等传统绘画工具和材料的性能特点,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绘画需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线描技法: 深入解析工笔画的灵魂——线条的运用。从起稿、勾勒到皴擦,细致讲解不同质感、形态的花鸟元素(如花瓣、叶片、鸟羽、枝干)的勾勒技巧,以及线条的顿挫、虚实、刚柔变化。 设色技法: 全面展示工笔花鸟画的设色艺术。 渲染技法: 详述“分染”、“统染”、“点染”、“烘染”等多种渲染技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艺术效果,如何运用色彩的冷暖、浓淡、干湿来塑造物体的体积感、质感和空间感。 罩染与提染: 讲解如何通过多层罩染来丰富色彩层次,如何运用提染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光泽感。 撞水撞粉技法: 深入剖析“撞水”与“撞粉”等特殊技法在表现花瓣、叶片水润光泽,以及羽毛蓬松质感方面的独特魅力。 不同物象的绘制要领: 花卉篇: 针对不同种类(如牡丹、梅花、兰花、菊花、荷花、月季等)的花卉,详细讲解其花瓣的结构、形态、色彩变化,以及不同生长阶段(含苞、盛开、凋零)的表现手法。 翎毛篇: 深入解析各种鸟类的羽毛质感、结构特征,讲解如何用细腻的笔触描绘鸟类的神态、姿态,以及羽毛的层次和光泽。 草虫篇: 讲解如何精准描绘昆虫的形态、纹理,如何表现其生命力。 山石、水、云等景物处理: 虽属花鸟画范畴,但也涵盖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本书将点到如何以工笔的手法表现自然景物的基本特点,与花鸟主体相辅相成。 3. 经典作品鉴赏与名家解读: 精选历代名家代表作: 从各个时期、各个流派中精选最具代表性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如黄荃的《写生珍禽图》、赵昌的《写生九图》、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林椿的《大椿长寿图》、陈洪绶的《花鸟册页》、恽寿平的《白梅图》、任伯年的《百鸟归巢》、齐白石的《牵牛花》、陈之佛的《红梅》、于非闇的《鸡冠花》等。 权威专家深度解读: 邀请国内顶尖的工笔花鸟画研究专家、艺术家,对每幅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内容包括: 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时代意义。 画家的生平及其艺术风格。 作品的构图、笔墨、色彩、造型等艺术特征。 技法上的创新与突破。 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引导读者如何从作品中学习技法、领悟神韵。 4. 工笔花鸟画的审美情趣与文化意蕴: “形神兼备”的艺术追求: 探讨工笔花鸟画如何通过精谨的形体描摹,达到“传神写照,在阿堵中”的境界。 “意境”的营造: 分析工笔花鸟画如何通过构图、色彩、笔墨的巧妙配合,营造出含蓄、幽雅、深远的艺术意境。 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的体现: 阐释工笔花鸟画中蕴含的“天人合一”、“四时更迭”、“物我两忘”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及花鸟题材所承载的吉祥寓意、品格象征(如梅兰竹菊的“四君子”精神)。 观赏者与作品的情感共鸣: 引导读者理解工笔花鸟画如何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引发观赏者内心的共鸣,体会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美好。 三、 适用人群: 本书面向广大的艺术爱好者、美术院校学生、国画初学者、专业画家,以及一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您是希望系统学习工笔花鸟画技法的初学者,还是希望提升艺术修养、拓宽创作视野的进阶者,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启发。 四、 出版意义: 《绝代芳华: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精粹》的出版,不仅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梳理和权威呈现,更是对传统工笔花鸟画艺术的一次重要推广和传承。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 保护与传承: 挖掘、整理、保存宝贵的传统技法和艺术遗产。 普及与教育: 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个系统、专业的学习平台。 创新与发展: 激发新一代艺术家对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其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与发展。 文化交流: 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增进文化理解与交流。 我们坚信,《绝代芳华: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精粹》将成为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类图书,为中国工笔花鸟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它将是一本集学术性、资料性、艺术性、普及性于一体的权威著作,带领读者走进工笔花鸟画的璀璨世界,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艺术之美。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长久以来的热爱,尤其钟情于工笔花鸟画那细腻、典雅的风格。在寻觅一本能够系统学习此门技艺的书籍时,《正统工笔花鸟技法入门/经典全集系列丛书》进入了我的视线。我被其“正统”二字所吸引,希望能找到一套严谨、规范的学习体系。翻阅此书,我发现它确实名副其实,从基础的工具选择、笔法运用,到复杂的设色技巧、构图安排,都做了详尽的阐述,堪称一部“全集”。 我特别欣赏书中在讲解“用笔”的部分。工笔画的笔触,看似微小,却能传达出万千气象。这本书细致入微地介绍了各种笔法的特点,例如“顿、挫、提、按”如何影响线条的粗细和力度,“中锋、侧锋、逆锋”如何表现物体的不同质感。我跟着书中的范例反复练习,特别是关于勾勒花瓣、叶脉和鸟羽的线条,感觉到自己的线条运用更加得心应手,也更能传达出物体的生命力。书中的插图和示范作品,都极具观赏性和学习价值,它们不仅展示了精湛的技艺,更传递了作者对自然和艺术的深刻理解。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和美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对工笔花鸟画情有独钟。这本《正统工笔花鸟技法入门/经典全集系列丛书》恰好满足了我对这一艺术形式的渴望。这本书的标题就透露出一种权威性和系统性,让我相信它能够提供一套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我翻阅了其中的部分章节,发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绘画技巧的堆砌,而是融入了对传统工笔画美学理念的深入解读。比如,书中在讲解花卉的描绘时,会强调“意境”的营造,如何通过线条的粗细、色彩的深浅来表现花朵的生命力和情感。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色彩运用方面的讲解。工笔花鸟画的色彩往往是细腻而富有层次的,它不像油画那样大胆泼墨,而是通过层层渲染,达到一种温润如玉的效果。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颜料的特性,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花卉和季节来调配色彩。例如,在描绘春天盛开的桃花时,它会建议使用淡雅的粉色和嫩绿色,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而在描绘秋天的菊花时,则会建议使用更加浓郁的黄色和橙色,展现出一种成熟而饱满的美感。书中的范例图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既有传统工笔画的韵味,又不失现代审美,让人赏心悦目。

评分

这本《正统工笔花鸟技法入门/经典全集系列丛书》简直是我的宝藏!作为一个从小就喜欢在纸上涂涂抹抹,对工笔花鸟画情有独钟但又苦于无门而入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一道曙光。我最开始是被它“正统”二字吸引,心想着总算能找到一套系统、规范的教程,而不是那些零散的、不成体系的网课或者拼凑的资料。翻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封面设计,配色典雅,图案生动,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接着,我迫不及待地翻到目录,看到里面详细列出了从基础笔法、设色技巧到具体花卉、禽鸟的描绘步骤,涵盖了工笔花鸟画的方方面面,让我感觉它真的是一本“全集”的架势。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笔法和线条的讲解。很多时候,工笔画最难拿捏的就是那些细致入微的线条,它们看似简单,却能勾勒出物体的神韵和质感。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一点,而是用非常详尽的图文结合方式,一步步拆解了各种线条的画法,比如用“中锋、侧锋、逆锋”如何画出不同形态的叶脉,如何用“顿、挫、转、折”表现花瓣的卷曲和层次。我反复揣摩书中的范例,照着练习,感觉自己的手感和对线条的掌控力有了质的飞跃。而且,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画”,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画”,比如解释了某种笔法在表现某种物体时的独特优势,这对于理解工笔画的精髓至关重要。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学习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教程,经过多方比较,最终选择了这本《正统工笔花鸟技法入门/经典全集系列丛书》。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我曾经因为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在学习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对很多概念的理解也比较模糊。而这本书记载的内容,恰恰弥补了我的不足。它从最基础的工具介绍、用笔方法开始,一步一步地引领读者进入工笔花鸟画的世界。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解具体花卉的画法时,不仅仅是展示了最终的成品,而是将整个创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比如,在描绘牡丹时,它会先从花瓣的结构入手,讲解如何用柔和而富有弹性的线条勾勒出花瓣的轮廓,然后是如何通过“分染”和“烘染”技法,表现出花瓣的层次感和光泽。我仔细研究了书中的每一个步骤,尝试着模仿,发现自己对牡丹的体积感和色彩的丰富度有了新的认识。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神韵”的捕捉,比如如何通过眼睛的点睛来赋予鸟儿生命力,如何通过叶片的舒展来表现植物的生机勃勃,这些细节的讲解,让我的作品不再是“形似”,而是开始有了“神似”。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深厚的感情,尤其钟爱工笔花鸟画那细致入微的笔触和典雅清新的色彩。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学习此门技艺的书籍时,《正统工笔花鸟技法入门/经典全集系列丛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绘画技法手册,更像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美学和自然观察的百科全书。书中对各种花卉、禽鸟的描绘,都充满了生机与灵动,仿佛能将大自然的美景带入我的案头。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色彩的运用”的讲解。工笔画的色彩,讲究的是“随类赋彩”,既要符合物体的自然色彩,又要通过色彩来传达情感和意境。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的特性,以及如何通过“分染”、“烘染”、“点染”等技法来表现色彩的层次感和晕染效果。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导,为我画的梅花调配色彩,用淡雅的粉色和水墨的晕染,营造出一种冷艳而高洁的氛围。书中的范例图色彩搭配得当,既有传统工笔画的温润质感,又不失现代审美,让人百看不厌。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对工笔花鸟画有着莫名的喜爱。但苦于没有系统的指导,一直停留在“看”的阶段,难以“画”。这本《正统工笔花鸟技法入门/经典全集系列丛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它从最基础的握笔、用墨讲起,循序渐进,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逐渐理解工笔画的精妙之处。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写意”与“写实”的结合的讲解。工笔画并非一味地追求形似,而是要在形似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情感和对物象的理解。书中详细分析了如何通过线条的粗细、色彩的浓淡来表现花鸟的“神韵”。例如,在描绘一只飞鸟时,不仅仅是勾勒出它的形态,更重要的是通过眼神、羽毛的动感来传达出它的灵动与生机。我尝试着模仿书中的范例,发现自己在描绘花鸟时,不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情感注入,画面也渐渐有了生命力。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深厚感情的爱好者,我一直对工笔花鸟画充满了敬畏和向往。我曾在无数次在画展上惊叹于工笔画的细腻与精致,也曾尝试着自己去描绘,但总觉得难以抓住其中的精髓。直到我看到了这本《正统工工笔花鸟技法入门/经典全集系列丛书》,才仿佛找到了指引我前进的灯塔。这本书的编排非常科学,它从最基础的笔墨技法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工笔花鸟的奇妙世界。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设色”的章节。工笔画的色彩往往是含蓄而富有东方韵味的,它不像西画那样直接明了,而是通过层层叠加和晕染,营造出一种微妙而丰富的色彩变化。这本书对于色彩的讲解,既有理论上的深度,又有实践上的指导。它详细介绍了各种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的特性,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花鸟题材来选择和搭配色彩。书中提供了大量的范例,从梅兰竹菊到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每一个主题都有其独特的色彩语言,让我受益匪浅。我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尝试,发现自己对色彩的运用不再是简单的“涂抹”,而是开始理解色彩在表现物体的质感、情绪和意境上的重要作用。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被工笔花鸟画那细腻入微的笔触和典雅清新的色彩所吸引。在众多绘画入门书籍中,《正统工笔花鸟技法入门/经典全集系列丛书》无疑是一部非常杰出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法教程,更像是一扇通往中国传统美学世界的窗户。书中从最基本的笔墨运用讲起,详细解释了不同毛笔的特性,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握笔姿势和运笔方式来勾勒出各种形态的线条。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构图”的章节。很多时候,即使技法娴熟,如果构图不当,画面也会显得呆板而缺乏生命力。这本书提供了多种经典的构图范例,并详细分析了每个范例的构图思路,例如如何留白、如何虚实结合、如何通过元素的疏密来营造空间感。我尝试着运用书中的构图方法来安排画面,发现自己的作品在视觉效果上有了很大的提升,画面也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关于“意境”的解读,强调工笔画不仅仅是对物体的客观描绘,更是对自然万物的情感抒发,这让我对工笔画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我是一名在校的美术生,对于各种绘画技法的探索一直保持着极大的热情。最近,我在图书馆偶然翻到了这本《正统工笔花鸟技法入门/经典全集系列丛书》,它的出现,可以说是我学习工笔花鸟画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一直觉得工笔画的精髓在于“精”和“细”,但如何将这种“精”和“细”体现在画面中,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本书恰恰解决了我的困惑。它从最基础的握笔姿势、运笔方法开始讲起,细致到每一个笔触的力度和方向,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勾线”的讲解,简直是把我之前的一些模糊概念都梳理清楚了。传统的勾线,不仅仅是画出物体的轮廓,更重要的是体现物体的生命力。书中有非常多关于“写意勾线”和“工致勾线”的对比和解析,并且针对不同的花卉和禽鸟,提供了不同的勾线思路。例如,在勾勒竹子时,会强调线条的挺拔和疏朗;而在勾勒荷叶时,则会注重线条的圆润和舒展。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练习,发现自己对线条的理解和运用有了很大的提升,画面也开始有了“骨骼”,不再是软绵绵的。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琢磨怎么画出一只生动的麻雀,看到这本书里专门有一章是关于禽鸟的写生与临摹,简直是瞌睡遇到枕头!书中的讲解非常到位,不仅仅是告诉你把麻雀画得像,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捕捉它的神态。从头部的结构、眼睛的灵动,到羽毛的蓬松和纹理,再到爪子的抓握姿态,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细致的剖析。我跟着书里的步骤,先是学习了如何用墨线勾勒出麻雀的整体轮廓,然后是如何用淡墨渲染出身体的体积感,最后是如何层层叠加颜色,表现出羽毛的丰富层次和光泽。尤其是书中对于羽毛的描绘,采用了“染分染、烘染”等技法,配合不同颜色之间的晕染,使得羽毛看起来真实而富有立体感,仿佛真的能感受到微风吹过羽毛的轻柔。 此外,这本书还提供了非常多的实例,不仅仅是独立的禽鸟,还有一些将禽鸟与花卉巧妙结合的构图。比如,有一幅画中,一只色彩斑斓的鹦鹉栖息在一枝盛开的牡丹上,整个画面既有禽鸟的灵动,又有牡丹的雍容。书中对这幅画的创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解,从构图的取舍,到色彩的搭配,再到点睛之笔的处理,都给出了非常清晰的指导。我尝试着模仿这幅画,虽然距离大师的作品还有很大差距,但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创作能力在提升,学会了如何将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不是生硬地拼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