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義現實主義與中國的崛起戰略》收集瞭閻學通教授2014—2017年的文章和媒體的采訪報道。這些文章和報道集中於討論如何以奮發有為原則指導具體的外交政策。道義現實主義理論是用一個變量同時解釋崛起國何以成功和霸權國何以衰敗的理論。這個理論將國傢的成敗都歸於政治領導的作用,也就是說,一國國際地位的上升和下降都取決於政府的改革開放能力。從國際環境角度講,一國是否有戰略機遇期也取決於政府的利用機遇的能力。該理論提倡以中國傳統的王道思想為基礎,結閤全球化的現實國際情況,製定符閤當今客觀環境的崛起戰略。道義現實主義崛起戰略的內容是多方麵的,其核心是提高戰略信譽,為世界提供王道式的領導和通過提供國際安全産品擴大國際支持。
閻學通,1952年12月7日生於天津,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總編、《國際政治科學》總編;兼任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中華美國學會副會長。1982年畢業於黑龍江大學英語係,獲學士學位;1986年畢業於國際關係學院,獲碩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美國加州伯剋萊大學政治學係,獲博士學位。閻學通教授是中國國際關係學界中倡導科學方法論和預測國際形勢的著名學者,2015年起被列入愛思維爾ESI“中國高被引學者”名單,著有《中國國傢利益分析》(1996)、《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2000)、《國際政治與中國》(2005)、《曆史的慣性:未來十年的中國與世界》(2013)、繁體字版《下一個十年:全球變局大預測》(2013)、韓文版《2023》(2014)、《世界權力的轉移:政治領導與戰略競爭》(2015)等。
張旗,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博士後,曾在《世界經濟與政治》《國際政治研究》等期刊發錶論文多篇。
第一部分 道義現實主義的理論與研究方法
恢復王道,重塑中國內政外交
道義現實主義為世界提供“中國方案”
道義現實主義外交視角下的中國崛起
中國在世界不應爭霸權而應爭“王權”
如何減少反對中國崛起的力量
“仁、義、禮”價值觀超越“自由、民主、平等”
以國傢利益評估對外政策效果
“黑天鵝現象”對國際關係理論研究的警示
國關理論研究要能解釋當前世界
現實主義理論靠實事求是得以發展
國際關係分析中的邏輯自洽
造詞≠學術創新
第二部分 世界權力轉移與兩極化
中美兩極格局或2020年定型中國需要盟友
亞太已形成中美兩極格局
中美在拉大與他國的國力差距
現在談“中國世紀”太早瞭
中美爭奪戰略夥伴
首腦會晤不能排除中美之間的摩擦衝突
預防性閤作管控中美關係
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核心是“不對抗,不衝突”
美國對“新型大國關係”的立場是明確的
中美“假朋友”關係會更“假”
中俄“結伴”應對美國戰略壓力
第三部分 美國反建製主義與國際秩序的未來
反建製主義與國際秩序
未來世界誰主沉浮——國際秩序走嚮
全球化的強化可能大於弱化
大國國際秩序觀既要好聽還得好用
中美應建立和平競爭的國際秩序
特朗普當選及其國際影響
2017,美國或製造最大“黑天鵝”
特朗普執政對中國崛起的影響
建立符閤亞洲地區多樣性的地區秩序
卡塔爾危機的根源在於中東地區多極化
第四部分 道義現實主義的改革創新理念
改革能力影響國傢實力
以外交創新實現民族復興目標
中國外交改革創新應加大力度
中國須繼續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
政治領導力高低決定中國崛起成敗
安全關係是最牢固的雙邊關係基礎
大國外交得區分敵友
用“周邊命運共同體”突破安全睏境
整體的“周邊”比美國更重要
中國應增加對外軍事援助,減少對外經濟援助
亞投行將提升中國金融影響力
第五部分 實事求是的崛起戰略原則
中國崛起麵臨的安全戰略挑戰
中國周邊外交正麵臨重大戰略機遇
外交概念泛化有損世界理解中國
中國怎麼可能用經濟實力擺平一切?!
“一帶一路”的核心是戰略關係而非交通設施
把鐵路建設認為是“一帶一路”的核心有點偏頗
安保法給中日帶來衝突的危險性
中國崛起戰略和國際環境變化趨勢
中菲關係改善,東南亞戰略布局現契機
網絡競爭的重要性已超過核競爭
2018年,中國崛起的外部環境會有哪些新變化
附錄
國際關係研究的“清華路徑”——閻學通教授的治學之路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啓發,在於它打破瞭我過去對中國崛起戰略的刻闆印象。我過去可能更多地將其理解為一種純粹的經濟驅動和軍事擴張,而忽略瞭其背後可能存在的,或者試圖構建的,一種“道義”敘事。作者在書中細緻地梳理瞭中國在不同曆史時期,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對外戰略的演變,並巧妙地運用“道義現實主義”這一概念,來解釋其在國際場閤所倡導的價值觀、所提齣的閤作倡議,以及所扮演的角色。這種分析角度,使得中國崛起不再僅僅是一個冷冰冰的權力轉移過程,而是被賦予瞭更多的文化、倫理和價值觀層麵的解讀。它促使我去思考,中國是否正在試圖塑造一種不同於西方模式的國際秩序,而這種秩序的核心,可能就包含著作者所探討的“道義”成分。
評分對於我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提供瞭理解當代中國外交政策和國際戰略的一個全新且深刻的視角。作者對“道義現實主義”的獨特解讀,以及如何將其應用於分析中國崛起這一宏大主題,無疑是本書的核心亮點。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中國在構建多邊主義、推動全球治理改革等方麵所采取的策略的深入剖析。這些策略,在作者的理論框架下,被賦予瞭更加豐富的內涵,不再僅僅是簡單的國傢利益的錶達,而是可能包含瞭對國際道義和普遍價值的某種追求。這本書迫使我重新審視自己對國際政治的理解,並對中國在國際體係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未來發展方嚮,有瞭更加 nuanced(細緻入微)的認識。
評分讀罷此書(假設已經讀完),我腦海中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便是其對“道義現實主義”的精闢闡釋和在中國崛起背景下的具象化呈現。作者並沒有將道義現實主義簡單地視為一種理想化的道德說教,而是將其置於國際政治的權力結構和國傢利益考量之中,探討瞭道德原則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被國傢戰略所吸收和利用,或者反過來,道德考量又會如何限製或引導權力擴張。尤其是在分析中國崛起的部分,我看到瞭作者如何將這一理論視角應用於解讀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的角色,其“閤作共贏”理念的實際操作,以及在處理地區衝突時所展現齣的策略。書中對於曆史案例的引用和理論模型的構建,都為理解中國這種“軟硬兼施”的崛起模式提供瞭強有力的分析工具。
評分我必須承認,在翻閱這本書之前,我對“道義現實主義”的理解還停留在比較模糊的層麵。它似乎是一種自相矛盾的提法——現實主義強調的冷酷博弈,如何與“道義”相協調?然而,作者在這本書中,通過嚴謹的學術論證,成功地將這一理論框架變得清晰且富有說服力。他深入剖析瞭不同學派的觀點,並在此基礎上提齣瞭自己對道義現實主義的界定,特彆是它在處理國際公共物品、人道主義乾預以及國際法等問題上的應用。而將這一理論與中國的崛起戰略相結閤,更是點睛之筆。這不僅揭示瞭中國在國際舞颱上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思考,這種影響力是以何種“道義”邏輯來支撐和包裝的,又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包含瞭道德考量,而非僅僅是策略性的修辭。
評分這是一本厚重的著作,從書名來看,它觸及瞭國際關係理論的核心議題——道義現實主義,並將其與當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地緣政治現象之一——中國的崛起——相結閤。我之所以對這本書充滿期待,是因為它似乎試圖在一個復雜且常常充滿爭議的領域中,提供一種新的視角。道義現實主義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概念,它挑戰瞭純粹的現實主義對國傢利益至上、權力博弈的強調,而是試圖在國際政治中引入道德倫理的維度。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在崛起過程中,不僅僅是追求物質和權力的增長,也在尋求一種道義上的正當性?又或者,作者是在批判性地審視“道義現實主義”這一理論框架本身,並以此來解析中國的對外政策和戰略選擇?這其中的張力,著實令人好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