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守真 1896—1949
古典文学研究学者,曾任上海中华书局编辑、上海沪江大学教授。
浙江萧山人。
他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知名闻名,是《唐诗三百首》众多注本中影响面很广的一本。他以细腻的古典艺术感知力和清雅渊博的文字,描绘了“花雨从天来”般的唐诗之美。
马茂元 1919—1989
著名楚辞、唐诗研究专家。曾任上海师范学院教授。
安徽桐城人。
主要著作《古诗十九首初探》《晚照楼论文集》《楚辞选》《唐诗选》等。
刘永济 1887—1966
著名词人和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曾长期任教于武汉大学,1956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教授。
湖南新宁人。
主要著作《文学论》《文心雕龙校释》《中国文学史纲要叙》《屈赋通笺》《十四朝文学要略》《唐人绝句精华》《词论》《唐五代两宋词简析》《微睇室说词》《元人散曲选》等。
胡云翼 1906—1965著名词学家,现代词学的奠基人。湖南桂东人。主要著作《宋词研究》《宋诗研究》《唐诗研究》《中国词史大纲》《宋词选》《唐宋词一百首》等。其中《宋词选》被评为“影响当代中学生成长的百部名著”,是至今流传广、影响大的一个宋词选本,构筑了一个绚烂鲜明的宋词世界。
龙榆生 1902—196620世纪极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一。曾任暨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江西万载人。主要著作《东坡乐府笺》《中国韵文史》《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唐宋词格律》《词曲概论》《词学十讲》《龙榆生词学论文集》等。
细读古韵,品味千年风华 收到这套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种内敛而又庄重的气质。书的装帧设计简约而不失格调,捧在手里,仿佛就能感受到一股历史的厚重感。翻开《经典唐诗》的部分,我惊喜地发现,它并没有流于表面地堆砌名篇,而是巧妙地将许多耳熟能详的诗歌,按照一定的脉络进行梳理。比如,关于山水田园的诗篇,如同清风拂面,让我感受到了诗人笔下那份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恬淡与闲适。而那些边塞征战的诗歌,则又如战鼓擂动,让我仿佛看到了将士们在风沙漫漫的边关,挥洒热血,保家卫国的壮烈场景。令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不太为人熟知的诗人及其作品的介绍,也给予了足够的篇幅。这无疑拓宽了我的阅读视野,让我看到了唐诗璀璨星空中,那些虽然不那么耀眼,却同样闪耀着独特光芒的星星。每一首诗都配有精炼的注解,这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评分跨越时空的对话,诗意人生的启迪 这套书仿佛是一座桥梁,连接了我与千年前的古人。当我沉浸在《经典唐诗》的字里行间时,我仿佛能听到李白的放歌,感受到杜甫的忧国忧民,体味到白居易的温情脉脉。书中的选诗,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也有一些鲜为人知却同样精彩的作品。作者对诗歌的解读,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温度,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唐代社会风貌和诗人生活片段的介绍,这让我对诗歌的创作背景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让我对那些伟大的诗人有了更立体、更饱满的认识。这不仅仅是一本诗歌集,更是一部穿越时空的文化史。它让我看到了盛唐的繁荣与开放,也让我感受到了战乱年代的忧患与无奈。而《经典唐宋词》则将我带入了一个更加细腻、更加情感化的世界。词的篇章,如同一幅幅精致的山水画,又如同一首首低吟浅唱的歌谣,将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词作,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学会了用更宽广的胸怀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惊艳了时光的华彩 拿到这套书的那一刻,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素雅的外包装所吸引。翻开《经典唐诗》,扑面而来的不是枯燥的古籍,而是鲜活的生命力。仿佛一扇扇古老的窗户被推开,让我得以窥见那个风华绝代的时代。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何等的豪迈与浪漫,让人心生向往,恨不得立刻踏上那片土地,去感受那股磅礴的气势。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又何尝不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悲凉,字字句句都带着历史的沉重,却又蕴含着一丝对故国的眷恋。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禅意画卷,让我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片刻的安宁。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边塞诗的辑选,无论是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还是岑参的“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都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戍边将士的壮志与孤寂。他们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这本书的编排也十分用心,除了收录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还选取了一些较为冷门但同样精彩的诗歌,让我这个自诩读过不少唐诗的人,也发现了新的惊喜。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感悟,新的发现。
评分墨香悠远,情深意长 这套书带给我的,是一种久违的,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在翻阅《经典唐宋词》的时候,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宋代的繁华都市,或是隐逸的山林之间。词作的选辑,极具代表性,从婉约派的柔情似水,到豪放派的荡气回肠,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女性词人的部分,比如李清照,她的词语,总能恰到好处地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那些细微的情感,那些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在她的笔下,化成了婉转的歌谣,让人不忍卒读。而苏轼的词,则更显豁达与洒脱,他将人生的哲理融入词句,读来令人回味无穷。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到不同的力量。这本书的编排也十分精妙,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词作,更是在整体上构建了一种情感的流动,让读者能够随着词句的起伏,体验到人生的悲欢离合。那些看似简单的词语,却蕴含着深邃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评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词中流淌的细腻情愁 与唐诗的阔大雄浑不同,《经典唐宋词》则像是细腻的丝绸,缠绕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情感。第一次读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那轮明月,以及那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何尝不是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洞察?他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既有文人的旷达,又不失人间的温情。再读李清照,那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女子,她的词充满了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她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简简单单几个字,却将春愁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能看到那片绿叶上残留的,是浓烈而又易逝的春光。辛弃疾的词,则又是另一番景象,充满了家国情怀和英雄气概。他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读来让人热血沸腾,感受到了那个时代风雨飘摇下的壮志难酬。这套书的选词也十分经典,涵盖了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代表作,让我在短短的篇幅中,领略了词这种文学体裁的魅力。它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感的传递,是将那一腔愁绪、万种风情,凝练成最动人的篇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