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文学与出版的残酷,志峰始终保有一份纯真与浪漫,这是一种人格特质。当市场日趋冷清时,人文出版社要能兼顾理想与现实,志峰在其中折冲琢磨,必定得锻炼出一种制约浪漫的理性。我希望,每一位从事出版工作的人,也都能如斯勇敢,如斯自在。(封德屏)
我向来以为,会编书的人也会写书。廖志峰属于心灵非常敏锐的出版人,他的笔下别有一番独特的感触,时有妙句,直指人心。(李怀宇)
全书分“书时间”“书语录”两大部分,内容皆环绕着“书”展开,或谈阅读、编辑与出版,或聚焦于对书的评论和感思。在文学的浪漫与出版的残酷之间,作者游刃多年,得大勇敢,得大自在。
廖志峰,台湾著名出版人,允晨文化发行人。
推荐序 如斯勇敢,如斯自在 ... 5
代序 书,记忆着时光 ... 9
第一部 书时间
01. 仓库 ... 5
02. 书店的异想时光 ... 13
03. 编辑,这灵魂的事 ... 21
04. 书本的现代漂流 ... 29
05. 写作的旅程 ... 37
06. 阅读吧,让我们在此相遇 ... 45
07. 机械复制的时代 ... 53
08. 侧影 ... 61
09. 摆荡 ... 69
10. 钟声为谁而鸣—— 出版的九个理由 ... 77
11. 曾经,一种阅读时光 ... 85
12. 伏尔泰的傻瓜们 ... 93
13. 书的重奏 ... 101
14. 书信因缘 ... 109
15. 行话 ... 117
16. 作家·书房·零英里 ... 125
17. 生命中的书 ... 135
第二部 书语录
01. 维也纳的咖啡时光 ... 145
02. 跟着作者去旅行 ... 155
03. 时间的弥撒 ... 163
04. 青春的歌,从一八九五以来 ... 171
05. 无土时代的废墟台湾 ... 177
06. 遇见桑贝 ... 185
07. 父亲们,儿子们——孽子台湾 ... 193
08. 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读《初恋情人的秘密》 ... 201
09. 青春纵走,骑路无疆 ... 207
10. 我们的时代寓言:《墨西哥的五个太阳》 ... 213
11. 因为月光——《找路》我读 ... 219
12. 阅读的喜宴,书本的危机 ... 225
13. 月光何以奏鸣 ... 231
14. 一个经济学家的世界之旅——阅读索尔孟 ... 237
15. 字里行间的生活 ... 243
16. 台湾出版的变迁,如是我见 ... 249
17. 旧世界新国度——关于沃伊切赫·古瑞茨基的《边境》 ... 259
18. 不曾想过这样的巴黎 ... 265
代跋 编书狂 ... 269
在《钟声为谁而鸣——出版的九个理由》一文中,“为什么从事出版?”志峰不断自我问询,自我回答:因为他想知道“书”还有多少种可能;因为他有一种隐微的收藏癖,希望网罗各家作品,让读者在其中悠游,寻找缪斯踪迹;因为出版给了他明确身份,有了工作重心,他开始有意识地挑选作家作品来扩充心中的文化版图,出版也见证了他的时代参
与和时代关怀……志峰更认为,出版是一种抵抗,抵抗遗忘,抵抗庸俗。他提出法国法雅出版社发行人诺哈(Olivier Nora),在二○一三年巴黎书展一场论坛中,掷地有声的注解:“我是一个出版人,我的工作是提供选择,而非响应市场。我的工作,是让值得存在的创作有生存的机会,也许一年、两年或十年后,有两三本或十本书能成为真正重要的书。这是一个出版人的信念,这份工作需要时间来衡量价值。”
是的,至今坚持在出版场域的我们,也许和志峰一样,只是基于某种信念,相信优质的出版物最终可以改变一点什么。
志峰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传达对从事出版行业的态度,他对出版的认识会呈现在出版物上,也让自己的出版社有清晰的风格及定位,利于社会大众的辨识。志峰也未停止追寻更高的典范,读完岩波书店前社长大冢信一的回忆录后,他感到“远天似有一片亮光”,乃大步向前。
读完《我的光阴,你的书》,我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被触动了。这本书没有教你什么大道理,也没有给你什么人生指南,它只是在安静地分享,分享作者对时间、对人生、对过往的感悟。我喜欢它那种朴实无华的风格,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刻意煽情,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真诚。书中的每一段文字,都像是作者在用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方式,记录着那些生命中稍纵即逝的瞬间。 我常常会在阅读时停下来,望着窗外发呆,然后陷入对往事的回忆。这本书就像一个引子,勾起了我许多尘封的记忆。那些曾经的欢笑,那些曾经的遗憾,那些曾经的迷茫,都在此刻重新浮现在眼前。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时光,也构成了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当这些时光被串联起来,就形成了一本属于我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书。这本书,不仅是作者的光阴,也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书。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作品,往往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华丽的辞藻,而是它能否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我的光阴,你的书》正是这样一本书。它不像那些心灵鸡汤,空洞地告诉你应该怎样生活;也不像那些哲理散文,堆砌着高深的理论。这本书更像是作者在与自己对话,在整理过往,也在邀请读者一同踏上这段旅程。我喜欢它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它不强迫你接受任何观点,只是静静地呈现,然后让时间去沉淀,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书中那些关于“光阴”的描绘,没有刻意渲染悲伤或喜悦,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姿态,呈现了生命中所有的色彩。我看到了曾经的欢笑,也看到了隐忍的泪水;看到了梦想的萌芽,也看到了现实的挑战。这些片段,每一个都那么真实,那么鲜活,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读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尘封的相册,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一段故事,每一段故事都勾勒出一个人生的侧面。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光阴”,都是一本独一无二的书,值得被认真对待,被细细珍藏。
评分拿到《我的光阴,你的书》这本书时,我并没有立刻翻阅。它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架上,吸引着我,又让我有些犹豫。我知道,有些书,需要合适的时机才能去读。直到最近,生活进入了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我才终于拿起它。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不是那种让你掩卷沉思、幡然醒悟的震撼,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触动。它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用平和的语调,讲述着关于时间的故事,关于成长的痕迹,关于那些在我们生命中留下的、或深或浅的印记。 我特别欣赏作者的叙事方式。它没有明确的章节划分,也没有清晰的时间线索,更像是一种意识流的呈现。那些零散的思绪,那些跳跃的记忆,却被作者用一种奇妙的逻辑连接起来。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被一个意象、一个词语、一个场景所吸引,然后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己相似的经历。这种“触景生情”的感觉,让我在阅读这本书时,不单单是在接受信息,更是在进行一种自我发现,一种对过去的回溯。这本书,仿佛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曾经的样子,也让我看到了现在的自己。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不是那种让你惊艳四座的惊世之作,而是一种温暖而舒缓的陪伴。它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戏剧性的转折,更多的是一种细腻的观察和深沉的思考。作者用一种非常平实却充满力量的笔触,描绘了生命中那些细微之处的美好与沉重。我喜欢它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它不刻意去说教,也不强迫你去接受,只是静静地呈现,然后让你在不经意间,感受到它的存在。 《我的光阴,你的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唤醒读者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那些关于成长、关于失去、关于记忆的片段,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由自主地将作者的经历与自己的生活进行对比,然后从中找到共鸣。这本书,就像是一场与自我的对话,它邀请你去审视自己的过往,去理解自己的选择,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它让我明白,每一个人的“光阴”,都是一首独特的诗,值得被用心去感受,去吟唱。
评分我最近偶然翻开了一本书,书名是《我的光阴,你的书》。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毕竟市面上关于时间、回忆、成长的书车载斗量,想要在其中脱颖而出,着实不易。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后,才发现这本书的独特魅力。它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更多的是一种细腻入微的观察和娓娓道来的讲述。作者仿佛是一位老朋友,用一种近乎喃喃自语的方式,将那些生命中微小却又极其珍贵的片段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常常在深夜,借着一盏昏黄的灯光,细细品味书中的文字。那些关于童年的零碎记忆,关于青春期的懵懂心事,关于成年的迷茫与坚持,都像一颗颗珍珠,被作者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项链。最让我动容的是,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光阴”。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以为微不足道的瞬间,在作者的笔下,却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我开始反思,究竟是什么构成了我的“光阴”,又是什么让它成为“我的书”。这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对话,也是一种温柔的自我接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