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光阴,你的书

我的光阴,你的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廖志峰 著
图书标签:
  • 青春
  • 校园
  • 爱情
  • 成长
  • 治愈
  • 文学
  • 小说
  • 言情
  • 时光
  • 回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2505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5875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8
字数:172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面对文学与出版的残酷,志峰始终保有一份纯真与浪漫,这是一种人格特质。当市场日趋冷清时,人文出版社要能兼顾理想与现实,志峰在其中折冲琢磨,必定得锻炼出一种制约浪漫的理性。我希望,每一位从事出版工作的人,也都能如斯勇敢,如斯自在。(封德屏)

我向来以为,会编书的人也会写书。廖志峰属于心灵非常敏锐的出版人,他的笔下别有一番独特的感触,时有妙句,直指人心。(李怀宇)

内容简介

全书分“书时间”“书语录”两大部分,内容皆环绕着“书”展开,或谈阅读、编辑与出版,或聚焦于对书的评论和感思。在文学的浪漫与出版的残酷之间,作者游刃多年,得大勇敢,得大自在。

作者简介

廖志峰,台湾著名出版人,允晨文化发行人。

目录

推荐序 如斯勇敢,如斯自在 ... 5

代序 书,记忆着时光 ... 9

第一部  书时间

01. 仓库 ... 5

02. 书店的异想时光 ... 13

03. 编辑,这灵魂的事 ... 21

04. 书本的现代漂流 ... 29

05. 写作的旅程 ... 37

06. 阅读吧,让我们在此相遇 ... 45

07. 机械复制的时代 ... 53

08. 侧影 ... 61

09. 摆荡 ... 69

10. 钟声为谁而鸣—— 出版的九个理由 ... 77

11. 曾经,一种阅读时光 ... 85

12. 伏尔泰的傻瓜们 ... 93

13. 书的重奏 ... 101

14. 书信因缘 ... 109

15. 行话 ... 117

16. 作家·书房·零英里 ... 125

17. 生命中的书 ... 135

第二部  书语录

01. 维也纳的咖啡时光 ... 145

02. 跟着作者去旅行 ... 155

03. 时间的弥撒 ... 163

04. 青春的歌,从一八九五以来 ... 171

05. 无土时代的废墟台湾 ... 177

06. 遇见桑贝 ... 185

07. 父亲们,儿子们——孽子台湾 ... 193

08. 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读《初恋情人的秘密》 ... 201

09. 青春纵走,骑路无疆 ... 207

10. 我们的时代寓言:《墨西哥的五个太阳》 ... 213

11. 因为月光——《找路》我读 ... 219

12. 阅读的喜宴,书本的危机 ... 225

13. 月光何以奏鸣 ... 231

14. 一个经济学家的世界之旅——阅读索尔孟 ... 237

15. 字里行间的生活 ... 243

16. 台湾出版的变迁,如是我见 ... 249

17. 旧世界新国度——关于沃伊切赫·古瑞茨基的《边境》 ... 259

18. 不曾想过这样的巴黎 ... 265

代跋 编书狂 ... 269

精彩书摘

在《钟声为谁而鸣——出版的九个理由》一文中,“为什么从事出版?”志峰不断自我问询,自我回答:因为他想知道“书”还有多少种可能;因为他有一种隐微的收藏癖,希望网罗各家作品,让读者在其中悠游,寻找缪斯踪迹;因为出版给了他明确身份,有了工作重心,他开始有意识地挑选作家作品来扩充心中的文化版图,出版也见证了他的时代参

与和时代关怀……志峰更认为,出版是一种抵抗,抵抗遗忘,抵抗庸俗。他提出法国法雅出版社发行人诺哈(Olivier Nora),在二○一三年巴黎书展一场论坛中,掷地有声的注解:“我是一个出版人,我的工作是提供选择,而非响应市场。我的工作,是让值得存在的创作有生存的机会,也许一年、两年或十年后,有两三本或十本书能成为真正重要的书。这是一个出版人的信念,这份工作需要时间来衡量价值。”

是的,至今坚持在出版场域的我们,也许和志峰一样,只是基于某种信念,相信优质的出版物最终可以改变一点什么。

志峰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传达对从事出版行业的态度,他对出版的认识会呈现在出版物上,也让自己的出版社有清晰的风格及定位,利于社会大众的辨识。志峰也未停止追寻更高的典范,读完岩波书店前社长大冢信一的回忆录后,他感到“远天似有一片亮光”,乃大步向前。


《光阴的缝隙》 引言 在我们匆忙追逐未来、沉溺过往的日子里,总有那么一些瞬间,时光仿佛凝固,温柔地停驻。它们不是宏大的历史篇章,也不是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而是散落在生命轨迹中的细碎光点,是寻常日子里不经意间被触碰到的柔软。这本《光阴的缝隙》,便是试图捕捉这些被忽略、被遗忘,却又无比珍贵的片段。它不是关于时间的宏大叙事,也不是关于记忆的系统梳理,而是关于那些在时间河流中,悄然泛起的涟漪,那些渗透进我们日常肌理的,微小而又真实的情感涌动。 第一章:旧书页的低语 尘封的旧书,不仅仅是纸张和油墨的组合,它们是时间的容器,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温度,一个灵魂的低语。当指尖拂过泛黄的书页,一股淡淡的墨香与陈旧纸张特有的气息扑鼻而来,仿佛能穿越时空,触碰到那些曾经阅读、曾经书写它的人们。 在那个电子阅读器尚未普及的年代,书架是家庭最显眼的存在。它们并非仅仅摆设,而是家庭成员情感的连接点。一本被翻旧的童话故事,上面可能留有稚嫩的手印,那是父母在睡前温柔的陪伴;一本记录着艰辛岁月的笔记,字里行间渗透着一代人的汗水与坚韧;一本诗集,可能因为反复的阅读,扉页的题词变得模糊,却依旧闪烁着年轻的梦想与热情。 我总喜欢在午后的阳光下,或是在静谧的夜晚,独自一人在旧书堆里寻觅。那里藏着许多我未曾谋面的“旧友”,它们的名字我或许听过,它们的故事我或许零星了解,但真正与它们“对话”,却是在翻开书页的那一刻。那些被折叠的角,那些划过的重点,那些空白处的只言片语,都像是在对我诉说,它们曾经的拥有者,是如何与书中的文字共鸣,如何在字里行间寻找慰藉、获得启迪、或是寄托思念。 有时候,我会买来一本二手书,惊喜地发现前任读者的痕迹。他们或许在某个句子旁画了红线,或许写下了自己的感悟,甚至可能在扉页上留下了联系方式。这些零散的信息,让我感觉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奇妙连接。我仿佛成为了一名侦探,试图拼凑出那个陌生人的生活片段,想象着他/她阅读这本书时的情景,他/她是如何被其中的某个观点触动,他/她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这让阅读的体验,不再是单向的接受,而是一种互动的、充满想象的交流。 旧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情感的寄托。它们承载着我们的过去,也连接着我们的现在。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放慢脚步,去翻阅一本旧书,你会发现,那些被时间冲刷的痕迹,并非是衰败的象征,而是生命力的另一种证明,是故事,是记忆,是永不褪色的情感。 第二章:窗外的风与光 窗,是连接室内与室外的桥梁,是观察世界,也是反观自我的媒介。窗外的风,带来远方的气息,夹杂着青草的芬芳、雨水的微凉,或是夏日的燥热。窗外的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从清晨的柔和,到正午的耀眼,再到傍晚的温暖。它们共同塑造着我们生活空间的氛围,也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心情。 我家的窗台,总是堆满了各种杂物:几盆绿植,它们在阳光下努力地舒展枝叶,为室内增添生机;一个旧的相机,记录着曾经的某个瞬间;一本随手翻开的书,随时准备被零碎的时间填满。窗台,就像是生活的一个小型舞台,上演着日常的戏剧。 早晨,当第一缕阳光穿过玻璃,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我喜欢站在窗边,看着光线的变化。它像是无声的画笔,一点点勾勒出房间的轮廓,也唤醒沉睡的世界。远处传来早起人们的脚步声,孩子们嬉笑的声音,汽车鸣笛声,这些生活的气息,都随着光线一同涌入,宣告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午后,当阳光变得炽烈,窗外的树影在地面上摇曳,我喜欢捧着一杯热茶,静静地看着。有时候,会有知了在窗外不知疲倦地鸣叫,那声音仿佛是夏日最动听的背景音乐。看着飞舞的尘埃在光柱中跳跃,仿佛看到了时间在流动。这种宁静的观察,让我感到一种与世隔绝的安宁,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属于我一个人。 傍晚,夕阳将天空染成一片橘红,温暖的光线透过窗户,洒在脸上,带着一种温柔的怀旧感。看着晚霞一点点消散,天空逐渐暗下来,路灯一盏盏亮起,整个世界进入了沉思的状态。这个时候,窗户仿佛变成了一块屏幕,播放着流动的光影,也播放着我内心深处的思绪。 有时候,窗外的风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一阵微风吹过,几片落叶被卷起,在空中打着旋儿,然后轻轻飘落。它们就像是时间的信使,从远方带来某种信息,虽然无法解读,却让人心生感触。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让窗户上蒙上了一层朦胧的水汽,世界变得模糊而诗意。雨水顺着玻璃滑落,在每一滴水珠里,都能看到窗外世界的倒影,它们扭曲、变形,却又如此真实。 窗户,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存在,它更是一种心灵的投射。它让我们得以窥见广阔的世界,也让我们在观察中,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窗外的风与光,是大自然最纯粹的馈赠,它们滋养着我们的生活,也点亮了我们内心的风景。 第三章:老物件里的温度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物质的时代,新奇的商品层出不穷,更新换代的速度快得惊人。然而,在这些冰冷的、功能性的物品之外,总有一些老物件,它们因为时间的沉淀,因为承载的情感,而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温暖的光芒。它们是岁月的见证,也是情感的载体。 我的抽屉里,总有一些“被遗忘”的老物件。一个造型奇特的金属打火机,它的漆皮已经斑驳,但每当我握住它,总会想起它最初的主人,他总是用它来点燃手中的香烟,然后眼神悠远地望着远方。那是一种沉默的、带着些许忧伤的姿态,却也充满了故事。 还有一个破旧的木质音乐盒,它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旋律,但轻轻转动发条,依旧能听到微弱的“咔哒”声,以及一丝丝断断续续的音符。我记得,那是小时候,父母送我的生日礼物。每当夜深人静,我都会把它放在耳边,想象着它曾经奏响的美妙乐章,想象着父母当时温柔的笑容。 老照片,更是老物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被小心翼翼地珍藏在相册里,或者随意地散落在抽屉的角落。照片里的人,有些我已经记不清他们的名字,有些则已经离我而去。然而,当我看到他们年轻时的模样,看到他们眼中的光彩,我总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连接。那不仅仅是影像,更是鲜活的记忆,是曾经的欢声笑语,是共同经历过的岁月。 有时候,在整理旧物时,我会意外地发现一些已经模糊不清的信件,或者一张已经泛黄的明信片。那些手写的文字,虽然稚嫩,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它们记录着曾经的思念,曾经的祝福,曾经的约定。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手写信件已经变得非常罕见,而这些老物件,却承载着一种慢而深沉的情感,一种用心交流的温度。 这些老物件,可能在别人眼里毫无价值,甚至显得有些碍眼。但对我而言,它们是珍贵的宝藏。它们是时间的刻痕,是情感的锚点。它们提醒着我,我从哪里来,我曾经拥有过什么,我经历过什么。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它们给我一种稳定感,一种归属感。它们不像新潮的物品那样,只关注眼前的功能和形式,它们更关注的是那些看不见的、却又无比重要的东西——那些关于人情、关于回忆、关于爱的温度。 第四章:无声的陪伴 我们的生命,总有一些时刻,是独自度过的。然而,即使是独自一人,我们也不是真的孤单。身边总会有一些无声的陪伴,它们或许是宠物,或许是一件心爱的物品,又或许只是一种氛围,一种习惯。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填补了我们内心的空白,给予我们温暖与慰藉。 我曾经养过一只猫,它名叫“影子”。它不爱叫唤,也不像其他猫那样粘人,但它总会在我工作的时候,静静地趴在我脚边,偶尔伸个懒腰,发出轻微的呼噜声。当我感到疲惫,想要起身走动时,它会悄悄地跟在我身后,像一个忠实的影子。它的存在,为我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抹温情。即使它不会说话,它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次蹭腿,都像是一种无声的交流,告诉我,它在这里,和我在一起。 有时候,我也会对着一盆绿植说话。我看着它们在阳光下舒展枝叶,听着水滴落在土壤里的声音,仿佛它们也在默默地回应着我。它们用自己的方式,为我净化空气,为我的房间增添绿色,也为我的心灵带来一份宁静。 一杯热茶,一首舒缓的音乐,一本引人入胜的书,这些都可以成为我此刻的无声陪伴。它们不会打扰我,却能在需要的时候,给予我力量。当我感到失落,一杯热茶能暖我的胃,也能暖我的心。当我感到烦躁,一首舒缓的音乐能平复我的情绪。当我感到迷茫,一本书能为我指引方向,或者让我暂时忘却烦恼,沉浸在另一个世界。 我还会怀念那些曾经陪伴过我的“人”,即使他们现在已经不在我身边。也许是一个曾经对我照顾有加的长辈,也许是曾经和我分享过无数秘密的朋友。他们的声音,他们的笑容,他们说过的话,都如同无声的陪伴,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里。在某些特殊的时刻,我仿佛还能感受到他们的存在,感受到他们曾经给予我的温暖与力量。 这些无声的陪伴,它们不张扬,不喧哗,却在我们生命中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我们最坚实的依靠。它们教会我们,即使独自一人,也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它们让我们明白,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有可能被温暖所填满,即使那份温暖,并非来自于轰轰烈烈的拥抱,而是来自于那些细微、却又真实的存在。 结语 《光阴的缝隙》,它不是一本讲述英雄壮举的书,也不是一本揭示惊天秘密的书。它只是试图捕捉生活中那些被遗忘的美好,那些在匆忙脚步中被忽略的细节。旧书页的低语,窗外的风与光,老物件里的温度,以及那些无声的陪伴,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生命的基底,它们是我们之所以为我们的组成部分。 在时间的洪流中,我们都在不断前行,但我们也应该学会放慢脚步,去感受那些在缝隙中闪烁的光芒。它们或许微不足道,却能温暖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份简单的幸福。愿这本书,能为你打开一扇窗,让你看见那些被遗忘的风景,感受那些触手可及的温暖,并在时间的缝隙中,发现属于你自己的,那份独一无二的光。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我的光阴,你的书》,我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被触动了。这本书没有教你什么大道理,也没有给你什么人生指南,它只是在安静地分享,分享作者对时间、对人生、对过往的感悟。我喜欢它那种朴实无华的风格,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刻意煽情,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真诚。书中的每一段文字,都像是作者在用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方式,记录着那些生命中稍纵即逝的瞬间。 我常常会在阅读时停下来,望着窗外发呆,然后陷入对往事的回忆。这本书就像一个引子,勾起了我许多尘封的记忆。那些曾经的欢笑,那些曾经的遗憾,那些曾经的迷茫,都在此刻重新浮现在眼前。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时光,也构成了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当这些时光被串联起来,就形成了一本属于我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书。这本书,不仅是作者的光阴,也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书。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作品,往往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华丽的辞藻,而是它能否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我的光阴,你的书》正是这样一本书。它不像那些心灵鸡汤,空洞地告诉你应该怎样生活;也不像那些哲理散文,堆砌着高深的理论。这本书更像是作者在与自己对话,在整理过往,也在邀请读者一同踏上这段旅程。我喜欢它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它不强迫你接受任何观点,只是静静地呈现,然后让时间去沉淀,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书中那些关于“光阴”的描绘,没有刻意渲染悲伤或喜悦,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姿态,呈现了生命中所有的色彩。我看到了曾经的欢笑,也看到了隐忍的泪水;看到了梦想的萌芽,也看到了现实的挑战。这些片段,每一个都那么真实,那么鲜活,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读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尘封的相册,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一段故事,每一段故事都勾勒出一个人生的侧面。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光阴”,都是一本独一无二的书,值得被认真对待,被细细珍藏。

评分

拿到《我的光阴,你的书》这本书时,我并没有立刻翻阅。它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架上,吸引着我,又让我有些犹豫。我知道,有些书,需要合适的时机才能去读。直到最近,生活进入了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我才终于拿起它。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不是那种让你掩卷沉思、幡然醒悟的震撼,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触动。它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用平和的语调,讲述着关于时间的故事,关于成长的痕迹,关于那些在我们生命中留下的、或深或浅的印记。 我特别欣赏作者的叙事方式。它没有明确的章节划分,也没有清晰的时间线索,更像是一种意识流的呈现。那些零散的思绪,那些跳跃的记忆,却被作者用一种奇妙的逻辑连接起来。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被一个意象、一个词语、一个场景所吸引,然后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己相似的经历。这种“触景生情”的感觉,让我在阅读这本书时,不单单是在接受信息,更是在进行一种自我发现,一种对过去的回溯。这本书,仿佛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曾经的样子,也让我看到了现在的自己。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不是那种让你惊艳四座的惊世之作,而是一种温暖而舒缓的陪伴。它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戏剧性的转折,更多的是一种细腻的观察和深沉的思考。作者用一种非常平实却充满力量的笔触,描绘了生命中那些细微之处的美好与沉重。我喜欢它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它不刻意去说教,也不强迫你去接受,只是静静地呈现,然后让你在不经意间,感受到它的存在。 《我的光阴,你的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唤醒读者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那些关于成长、关于失去、关于记忆的片段,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由自主地将作者的经历与自己的生活进行对比,然后从中找到共鸣。这本书,就像是一场与自我的对话,它邀请你去审视自己的过往,去理解自己的选择,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它让我明白,每一个人的“光阴”,都是一首独特的诗,值得被用心去感受,去吟唱。

评分

我最近偶然翻开了一本书,书名是《我的光阴,你的书》。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毕竟市面上关于时间、回忆、成长的书车载斗量,想要在其中脱颖而出,着实不易。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后,才发现这本书的独特魅力。它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更多的是一种细腻入微的观察和娓娓道来的讲述。作者仿佛是一位老朋友,用一种近乎喃喃自语的方式,将那些生命中微小却又极其珍贵的片段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常常在深夜,借着一盏昏黄的灯光,细细品味书中的文字。那些关于童年的零碎记忆,关于青春期的懵懂心事,关于成年的迷茫与坚持,都像一颗颗珍珠,被作者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项链。最让我动容的是,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光阴”。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以为微不足道的瞬间,在作者的笔下,却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我开始反思,究竟是什么构成了我的“光阴”,又是什么让它成为“我的书”。这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对话,也是一种温柔的自我接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