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是企业的综合表现,更是驱动发展的连贯性行动
从封闭扩张,到“只留半条命”
本书带你全景透析腾讯公司的战略思维和构建路径
战略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腾讯公司凭借出色的战略谋划能力,在互联网时代的风口下不断更新迭代、高速成长。本书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并总结了腾讯公司创始以来重要的战略决策,清晰地向读者展示了腾讯公司从初探到进击,从封闭到开放,再持续进化的战略经营之路,深度探究了其背后的战略思维,对处于初创期、发展期、转型期、成熟期的企业都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庄毅佳
企业互联网转型战略顾问,自由讲师,自媒体人,商务部首批特聘专家电商讲师,专注研究新时代企业互联网转型落地及培训师自我提升两大领域。工作经历横跨大型央企、互联网上市企业,曾担任上市企业副总裁、商学院院长、网络营销总监、市场营销负责人等职务。
拥有十多年互联网从业与研究经验,曾为混沌大学、工信部赛迪网、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烟草、海尔集团等机构和企业提供咨询培训服务,曾作为APEC中小企业云+创新创业论坛、第四届互联网大会、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高峰论坛邀请演讲嘉宾。
刘茸
曾在国家门户类媒体工作,对法律、经济、互联网、新闻、跨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有所涉猎。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
第一章 腾讯战略之道
第一节 腾讯躲过的战略陷阱
第二节 腾讯的战略根基
第二章 战略初探期:生存或是毁灭?
第一节 用战略的眼光看自己
第二节 第一个重大战略决定
第三节 因为缺钱,所以犯错
第四节 掌握自己的命运
第五节 初创期做对了什么?
第三章 战略发展期:学习型进击
第一节 战争之王:“后发是最稳妥的方式”
第二节 本地化策略升级战
第三节 挑战者总是来自下方
第四节 放弃控制:交换意外的可能
第五节 侧击战略:从不起眼的地方出发
第四章 战略转型期:封闭到开放,PC到移动
第一节 选择正确的武器
第二节 学人者生,类人者死
第三节 从没有最好或最坏的时刻
第四节 开放的不是姿态,是能力
第五节 快速反击,熬住信念
第六节 移动开启:战略因势而谋
第五章 战略成熟期:连接与生态进化
第一节 成熟期腾讯的战略逻辑与路径
第二节 手Q战略启示:集中精力在成功的关键因素上
第三节 泛娱乐战略:滚雪球式的快速发展
第四节 并购背后:摆在第一位的永远是战略价值
第五节 小程序:用价值创造实现连接
第六节 数字时代生态战略的终极考量:掌控全局
第六章 调动组织,支撑战略
第一节 战略调整导致组织架构迭代
第二节 扁平化组织另信息自上而下传导
第三节 组织的决策头脑:战略发展部
第四节 企业靠人管还是靠流程?
第五节 战略落地靠人才
第六节 战略引导文化,文化影响战略
致谢
后记
第一节 腾讯躲过的战略陷阱
战略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
可能有人认为,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谈不上什么战略,可事实上企业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在哪里投入资源、如何行动,这些事本身就是战略的体现。我们可以不用“战略”概念来定义它们,但绝对的战略逻辑永远是先于企业行动而存在的。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地说,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成熟企业,企业的战略决定了企业的存亡。
查理·芒格曾说过,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一辈子都不会去那儿。在启程去探索腾讯的战略历程时,我们也试图从相反的方向出发,不去研究“为什么它做到了”,而是去看“为什么它没有死掉”“它在成长中都躲过了哪些致命陷阱”。
和大多数企业一样,20年漫漫成长路,腾讯曾遭遇过无数困境与诱惑。回首过去,它也曾在每个抉择的十字路口踯躅徘徊,努力辨识哪条才是真正“正确”的路径。在局外人如今看来“顺理成章”的背后,其实是一次又一次的“惊心动魄”。很多时候,企业所面对的到底是危险还是机遇,当时并不能看清,灾难可能是包装得比较糟糕的礼物,一时辉煌却可能是巨大隐患的导火索。而只要出现一次大方向的误判,企业就有可能走向灭亡。
所有企业都在这样如履薄冰地行走着,腾讯亦不例外。我们粗略梳理就能发现:腾讯的幸运之处在于它灵巧地躲开了致命的战略陷阱———即使那些陷阱在当时看来美轮美奂。
腾讯看到了陷阱的真相:它们要么过于短视,要么过于僵化,要么失之内省,要么失之外察,都昭示了企业“失衡”的种种迹象。
在此,我们挖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四大陷阱,尝试给后来者一些启示。
初创陷阱:眼太低vs手太高
“眼太低”陷阱:假如初创期的腾讯对“移动梦网”形成惯性依赖,产生惰性,不再积极挖掘自身潜力,它还能找到增值业务盈利的模式吗?
“手太高”陷阱:假如初创期的腾讯对用户不够敏感,一味闭门造车设计产品,它还能“活”下来么?
史蒂芬·柯维在他的著作枟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枠中提到过一个 “产出/产能平衡”(P/PCBalance)的原则。他指出人们通常会误解效能的基本定义,认为“产出越多则效能越高”,而实际上真正的效能包含两个要素———产出和产能,效能就在于产出和产能之间的平衡。
这一原则贯穿企业经营的始终,是经营管理者需要学会把握的第一个基础性平衡原则。产出通常是直接可见的,例如企业利润;而产能则不一定,它们通常代表用于生产的资产或生产的能力。在企业初创期,如何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
如果企业经营者太过短视,只盯着近在眼前的利益,并且只谈利益、罔顾其他,那就是只看到产出,俗称“眼太低”。陷入这类陷阱的企业通常不惜杀鸡取卵也要追逐最大化的经营利润,却忽略了构建自身产能,最终企业势必难逃昙花一现的结局。
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每当市场风云变幻、投机热潮澎湃之时,总会有一大批企业前赴后继逐浪而来。对腾讯来说,它在初创期也曾遭遇类似陷阱。兴起于2000年的SP浪潮席卷整个中国,它一方面挽救了包括腾讯在内的一大批渴求盈利的互联网企业,另一方面也向它们伸出了携带“诱惑毒素”的橄榄枝。SP业务潜藏着太多灰色基因,对获得短期利益有极大帮助,但长远来看,寄生于中国移动的获益模式可持续性并不强。事实最终也证明,在后来中国移动收回SP业务的“清逐”活动中,一些严重依赖SP的服务商遭遇重击,迅速衰落。从极盛到极衰,短短不过两三年。
而腾讯的清醒之处在于:它一直没有放弃对自身盈利模式的积极探索,因此在SP危机骤临时,才能凭借自身增值业务的成长,侥幸躲过一劫。
那么,太执着于效能钟摆的另一端又会怎样?如果经营者过于重视构建自身能力,而忽略了眼前产出呢?我们通常把这种状况称为“手太高”。一些比较“理想主义”的创业者可能会陷入类似的困境。
企业在初创阶段必须将焦点集中在“如何活下去”。即使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能力和资本,在初创期也必须聚焦于用户的实际情况,探索产品存活的可能性。再高端的技术也需要与用户的具体需求相结合。
同样,企业战略也隐含着类似逻辑:画大饼是无用的,哪怕这张大饼中动辄涉及高精尖的技术指标,它也仅仅是看起来美妙罢了。而且随着人们对产品开发的理解逐步提升,我们开始明白:复杂系统很难被自上而下设计出来,它需要“在运行中发现自身成长的秘密”。
腾讯在2003年前后遭遇了类似陷阱。当时腾讯正处于探索网游业务的初期,出于对游戏技术与精美度的“理想化”追求,腾讯代理了当时代表全亚洲最高技术水平的韩国网游枟凯旋枠。可是,这精致的画面和超强的3D引擎并没有换来预料之中的热捧。枟凯旋枠对电脑配置和网络带宽的高要求导致画面流畅度无从保证,而当时的国内玩家对画面精致度需求其实并不高。这意味着腾讯把资源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游戏战略初探失败。
不过,正是这次失败令腾讯醒悟到:只有充分“接地气”、紧贴用户需求的产品才能获得生机。由此腾讯走上了更为务实的产品道路。其后,腾讯游戏以QQ休闲游戏为切入点,从游戏巨头们看不上的小游戏做起,采取侧翼战略,一步步登上了游戏王国的宝座。
从来没有最好的战略,只有最适合的战略。要结合当时的环境、用户需求,建立合适的盈利模式。唯有如此,方能长久。
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硬核”的商业分析书籍,可能会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模型。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语言非常平实易懂,即便是没有深厚商业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作者用非常生动的语言,将腾讯的发展历程描绘得有声有色,仿佛在听一个精彩的故事。然而,故事的背后却蕴藏着深刻的战略智慧。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微创新”的解读。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战略就是那些宏大的、颠覆性的变革,却忽略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进,日积月累也能带来巨大的影响。腾讯在产品打磨上的精益求精,以及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正是这种“微创新”精神的体现。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战略的落地,往往需要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处着手。它不仅是一本关于战略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踏实做好每一件事的书。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还可以这样做”。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企业的发展和竞争。书中关于“模式创新”的探讨,让我看到了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固守成规只会加速衰落。腾讯之所以能够保持领先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敢于颠覆自己,敢于尝试新的商业模式。比如,从PC时代的流量变现,到移动时代的场景变现,再到如今的产业互联网,每一步都充满了前瞻性和勇气。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书中关于“人才战略”的分析。一家伟大的公司,最终还是靠人来驱动的。腾讯是如何吸引、培养和留住顶尖人才,并让他们发挥最大的潜力,这其中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它不仅仅是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企业文化。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家成功的企业,是如何在战略和执行层面,将人才的价值最大化。对于我个人而言,也从中获得了关于职业发展和自我提升的启发。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名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从业者,我一直苦于找不到一本能真正触及企业核心战略,尤其是像腾讯这样巨头公司运营精髓的书籍。市面上充斥着各种“成功学”或者“鸡汤文”,读了之后感觉热血沸腾,但回到实际工作中却依然找不到方向。而《腾讯战略法》则不同,它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腾讯从一个小小的社交工具,成长为如今科技巨头的过程中,所经历的那些关键决策、战略转型和思维模式。 书中关于“连接”的理念,我感触尤其深刻。腾讯早期将QQ打造成一个强大的社交平台,这本身就是一种战略性的“连接”思考。它连接了人与人,连接了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连接了未来的商业模式。后来,微信的崛起更是将这种“连接”的概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是人与人的连接,更是生活与服务的连接,商业与消费的连接。我经常思考,在我的工作中,如何才能更好地“连接”客户的需求、团队的优势以及公司的资源,这本书给我提供了许多启发性的视角。它不仅仅是讲故事,而是通过故事背后隐藏的战略逻辑,教会我如何去思考问题,如何去构建自己的战略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简直令人耳目一新,完全颠覆了我对严肃财经类书籍的刻板印象。它没有那种干巴巴的陈述和枯燥的数据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故事化的方式,将腾讯的战略演变过程娓娓道来。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见证了那些关键的转折点,感受到了决策者们的压力与智慧。尤其是书中对几次关键收购和投资的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研究。它不仅告诉我“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以及“如何做”。 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一些战略决策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上帝视角”。他能够清晰地梳理出前因后果,分析各种选项的利弊,以及最终选择的合理性。这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理解那些在当时看来充满风险,但事后证明是无比正确的决定。对于我这样希望在公司内部推动变革,但又缺乏足够理论支撑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盏明灯。它让我明白了,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需要根据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和优化的动态过程。
评分坦白说,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战略”这个词的概念有些模糊,总觉得它离我这样一个普通职员有点远。但《腾讯战略法》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意识到,战略并非只属于高管层,而是渗透到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书中的许多案例,虽然主体是腾讯,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是具有普适性的。比如,关于“用户增长”的策略,书中分析得非常透彻,不仅仅是简单的拉新,更是从产品的设计、运营的细节,到社区的维护,都有着精妙的布局。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生态构建”的论述印象深刻。腾讯是如何从一个单一的产品,一步步构建起一个庞大的数字生态系统,这其中的逻辑实在是太值得学习了。它不是简单的产品叠加,而是通过不同产品之间的协同效应,形成一种强大的网络效应和用户粘性。对于我们公司目前正在探索的跨部门协作和业务整合,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它让我看到了,如何通过系统性的思考,将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评分《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
评分书装订的不错,每次做活动都要买点书看,这次也不例外,每次买到自己喜欢的书,都感觉特别开心。
评分大败局是认知当代中国经济,把握政商关系的最好材料,若干年后必成引为经典的史料。吴晓波的财经图书写的非常有料,已成为我的必读。
评分——中国互联网与美国互联网有什么异同?前者的繁荣是一次长期的追随之旅,还是有自己的东方式生存之道?
评分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及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service provided by Jingdong mall, and it is very good to do in warehouse managemen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so on. Delivery in a timely manner, distribution staff is also very enthusiastic, and sometimes inconvenient to receive the time, but also arranged for time to be delivere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mall management Jingdong cust
评分很好的书,以前看过电子版的,讲述了中国多个知名企业由盛到衰的过程(如健力宝等等),看完就会知道,这些企业之所以崩溃衰落,多数是由于政府粗暴干预的后果,结论:在中国,如果想做好一个企业,没有官方背景是万万不行的
评分最后一本了,第一次用心写评论,书是一起买的,但没本的评论都不一样,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发出来的,当代人们都在追求效率,快节奏,更强烈的感受,更多的新鲜感,心反倒是难得踏实下来,与其说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倒可以说慢下来踏实下来,没有浪费的时光
评分吴晓波的书必须收藏 做活动买的 很满意 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再多点
评分挺好,送货很快~印刷清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