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騷》是日本著名作傢三島由紀夫青春文學的代錶作。
民風淳樸的海島,滿天星光的海灘。堅強勇敢的年輕漁夫,純情健美的富傢少女,兩情相悅,一見鍾情。沒有忸怩作態的風騷,沒有故弄玄虛的斯文,一切渾然天就,水到渠成。通篇謳歌青春之美、生存之美。
著者
三島由紀夫
(1925-1970)本名平岡公威,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藝術上崇尚唯美主義,作品力求辭藻華麗,工於古典筆法。主要作品有《愛的飢渴》《禁色》《假麵具的自白》《金閣寺》《豐饒之海》,劇本《鹿鳴館》,戲劇集《近代能樂集》等。1970年剖腹自殺。
譯者
林少華
著名文學翻譯傢,學者,作傢,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兼任華中科技大學“楚天學者”、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著有《落花之美》《為瞭靈魂的自由》《鄉愁與良知》《高牆與雞蛋》《夜雨燈》《異鄉人》《小孤獨》《林少華看村上 村上文學35年》。譯有《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奇鳥行狀錄》《刺殺騎士團長》等村上春樹係列作品,以及《心》《羅生門》《雪國》《金閣寺》《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等日本名傢作品凡八十餘部,廣為流布,影響深遠。
第一章 / 001
第二章 / 009
第三章 / 018
第四章 / 024
第五章 / 031
第六章 / 042
第七章 / 053
第八章 / 061
第九章 / 079
第十章 / 092
第十一章 / 106
第十二章 / 117
第十三章 / 132
第十四章 / 144
第十五章 / 164
第十六章 / 174
第一章
歌島是座小島,人口一韆四百人,方圓不過八裏。
島上有兩處最漂亮的景點。一處便是島頂附近麵朝西北的八代神社。
從這裏望去,小島麵對的伊勢海四周可以盡收眼底。北麵知多半島近在眼前,由東嚮北橫臥著渥美半島,西麵是一道隱約可見的海岸綫,從宇治山田迤邐伸往四日市。
登上二百階的石級,在一對石獅子護衛的牌坊下迴頭眺望,可以望見由這些遠景圍攏的一如往昔的伊勢海。牌坊這裏本來鬆枝縱橫,有一棵呈牌坊形狀的“牌坊鬆”,給人們遠眺提供瞭一座彆緻的涼柵,可惜數年前枯死瞭。
鬆樹的綠色還很淺淡。而靠近陸地的海麵,已被春天的海藻染上瞭紅色。西北嚮的季風,不斷從海灣口凜然吹來,砭人肌膚,人們很難在這裏悠然賞景。
八代神社祭祀的是綿津神。對於這位海神的信仰,是從漁民生活中自然而然産生的。漁民們總是祈求海上風平浪靜。每次從海難中脫險,他們都嚮八代神社獻上謝神錢。
八代神社有六十六麵寶貝銅鏡。其中既有八世紀的葡萄鏡,又有整個日本纔有十五六麵的六朝時代銅鏡的復製品。鏡子背麵雕刻的小鹿和鬆鼠,在遙遙古昔從波斯森林齣發,經過漫漫陸路和迢迢海路,繞瞭地球半圈纔來到這座小島定居下來。
另一處最漂亮的景點是島上東山頂附近的燈塔。
燈塔矗立的懸崖下麵,伊良湖水道的海流呼嘯不止。有風之日,這道伊勢海和太平洋的狹窄海門捲起數個巨大的漩渦。隔著水道,渥美半島的頭部緊逼而來。那亂石遍地的荒涼海灘,立著伊良湖崎小小的無人燈塔。
從歌島燈塔,可以望到太平洋的一角。在西風勁吹的拂曉時分,有時可以隔著東北麵的渥美灣望見群山遠處的富士。
每當齣入名古屋、四日市的輪船從海灣內外星羅棋布的無數漁船中間穿行通過伊良湖水道的時候,燈塔便透過望遠鏡最先認齣輪船的船號。
鏡頭之中,閃進三井集團一艘一韆九百噸的“十勝”號貨輪,兩名身穿工作服的船員一邊原地踏步一邊交談。
不久,泰裏斯曼號英國輪船駛進港來。在上甲闆做投圈遊戲的船員身影渺小而真切地映入眼簾。
燈塔員俯在值班室桌子上,在過港船舶報錶上填寫船號、信號符號、通過時間和方嚮。然後用電文進行聯係,以便港口貨主迅速作好準備。
黃昏時分,由於夕陽被東山擋住,燈塔四周便陰暗下來。海上光朗朗的天空,老鷹盤鏇飛舞。它像試飛似的在高空交替扇動雙翅,看似俯衝之時,卻在空中急速後退,就勢滑翔。
天快黑下來時,一個青年漁民手裏提著一條大比目魚,走齣村口,沿著通往燈塔的山路急急趕去。
生存之美與“毀滅之美”(代譯序)
通觀日本近現代作傢,不難看齣兩個特點。一是不大關心社會和政治,並自視為清高之舉,導緻“私小說”盛行;二是不少人硬是不想活著而情願自殺,其中包括一代纔子芥川龍之介和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川端康成。而自殺本身也大多齣於難以擺上桌麵的一己之因,因而往往使世人為之掬一把同情之淚或發齣一片不勝惋惜的唏噓。但凡事總有例外。
說起這種例外,大凡年紀稍長之人,大概還會記得上個世紀60年代最後一年(佐藤執政時期)在東瀛京城上演的一場血淋淋的鬧劇——一個頭纏寫有“七生報國”字樣的白布、身著仿佛拿破侖時代遺物的戎裝的漢子,領著三個同樣裝束的男士,堂而皇之地衝入自衛隊東部方麵總監部,把個總監大人綁得結結實實,又打傷幾名試圖搭救長官的士兵,在陽颱上麵對院子裏集閤起來的自衛隊員發錶瞭一通充滿軍國主義火藥味的講演之後,大喊“天皇萬歲”而切腹自殺。場麵之淒絕十分瞭得。
此君便是一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奬候選人的戰後日本著名作傢三島由紀夫。盡管人們對其生前勢如天風海濤的文學纔華無不颳目相看,但對其此般死法則大多認為是一種倒行逆施的畸形錶演,是時代錯誤,是對民主主義的反動,是作傢品質的極度退化造成的歇斯底裏。在上個世紀70年代,日本人甚至視談論三島事件為一種禁忌。彼邦尚且如此,我國更不必說。不妨認為,提起三島由紀夫,不少國人印象中隻是個狂熱鼓吹復活軍國主義的反動分子,而並不清楚他同時也是曾一度睥睨日本文壇的著名作傢。其《豐饒之海》四部麯(《春雪》 《奔馬》 《曉寺》 《天人五衰》)往日似曾作為批判軍國主義的反麵教材翻譯過並內部發行過,而尚未正式將其作為作傢介紹給一般讀者。經過二十年的翻雲覆雨,曆史畢竟進入瞭冷靜審視的歲月。今天,我們可以不必一味受製於批判意識,亦不必迷惑於其頭上一度有過的耀眼光環,而盡可理性地麵對其作品本身。從字裏行間窺視作傢內在的心態,跟蹤其藝術曆程的軌跡,體悟其中沉澱的日本傳統美學的風韻與情緻。
這裏談他的兩篇小說。《潮騷》為中篇,《金閣寺》算是長篇。其實三島是個多産作傢,15歲開始寫詩,16歲發錶小說,至45歲自殺,倒也勤奮得可以,作品接踵而齣,全集達35捲之多。
三島受日本古典文學和近代浪漫派影響較深,崇尚藝術至上主義和唯美主義,把個“美”字喜歡得如醉如癡。如果說《金閣寺》集中體現瞭其所鍾愛的“毀滅之美”,《潮騷》則謳歌的是生存之美。同樣是美,卻分屬相距遼遠的兩極。一邊躍動著煉獄之火,一邊流溢著“伊甸園”之光;一邊是精雕細刻的人工極緻,一邊是陽光海灘的原始芳香;一邊憧憬著金閣寺在熊熊大火中焚毀的瞬間輝煌,一邊在少女健美豐盈的胴體上寄托著玫瑰色的夢鄉。
……
坦白說,這本書的題材對我來說算是一個全新的嘗試,它挑戰瞭我以往的閱讀習慣。起初,我被一些陌生的概念和背景設置略微絆住瞭腳,需要集中全部注意力去理解和消化。然而,一旦跨過瞭最初的門檻,那種深入探索未知領域的興奮感便油然而生。作者構建的世界觀嚴謹而富有想象力,它不是天馬行空的幻想,而是基於某種深刻的邏輯和哲學思考的延伸。這種需要“思考”纔能完全體會的閱讀體驗,極大地滿足瞭我對深度內容的渴求。讀完之後,我的腦海中依然迴蕩著關於書中某些核心理念的辯論,這本書成功地在我心中種下瞭一些值得長期探討的種子。
評分我通常不太追捧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作品,但這本書的獨特視角卻深深吸引瞭我。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看似日常、平淡無奇的片段,賦予一種近乎寓言式的深刻含義。書中角色的對話常常一語雙關,錶麵上是日常的寒暄,實則暗藏著對人性、社會結構乃至存在意義的拷問。這種潛藏的深度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生活閱曆纔能完全體會到其中那股“澀味”。我閤上書本,感到自己仿佛經曆瞭一次短促而劇烈的精神洗禮,很多睏擾已久的問題,在書中得到瞭某種程度的釋懷或重新定義。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強迫你慢下來,重新審視你習以為常的一切。
評分初讀此書,最大的感受就是語言的張力與美感。作者的文字功力可見一斑,遣詞造句之間充滿瞭獨特的韻律感,有些段落讀起來簡直像是在聆聽一首精心編排的樂麯,音符的跳躍和停頓都恰到好處。它不是那種直白敘事的小說,更像是一幅需要慢慢展開細看的畫捲,每一筆色彩的暈染,每一個細節的勾勒,都透露齣創作者的匠心。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構建場景時的那種沉浸式描寫,即便身處喧囂的現代都市,也能被瞬間拉入到故事發生地的具體氛圍之中,感官體驗非常豐富。雖然故事情節錯綜復雜,人物關係盤根錯節,但閱讀過程卻齣乎意料地流暢,這無疑是作者高超的敘事技巧的體現。
評分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對“失落感”的描摹達到瞭新的高度。它不是那種直抒胸臆的悲傷,而是一種滲透在空氣中,揮之不去的、關於錯失良機、關於時間不可逆轉的淡淡哀愁。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角色的那種宿命感,他們努力掙紮,卻又似乎總在被看不見的力量推嚮某個既定的終點。這種宿命論的書寫,反而激發齣瞭一種反抗的衝動,盡管是徒勞的。作者對氛圍的營造非常到位,無論是陰雨連綿的場景,還是在寂靜深夜裏的獨白,都完美地烘托瞭那種無處安放的靈魂的漂泊感。這是一本需要在一個安靜的午後,帶著一份沉靜的心情去閱讀的作品,它會成為你心中一段難以磨滅的閱讀印記。
評分這本小說讀起來有一種強烈的時代感和地域色彩,仿佛能聞到海風的鹹濕味,感受到那個特定年代裏人們生活的掙紮與不屈。作者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細膩入微,每一個選擇、每一個沉默背後都蘊含著復雜的情感糾葛。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寫社會背景時的那種不加修飾的真實感,它並非宏大敘事的堆砌,而是通過幾個小人物的命運交織,展現齣時代洪流下個體力量的渺小與韌性。故事的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時而急促得讓人喘不過氣,時而又沉靜得仿佛時間都凝固瞭。我跟隨主角們經曆瞭人生的起伏,那種深刻的共鳴感讓我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個故事,它更像是一份用文字精心保存下來的記憶檔案,值得反復品味其中的韻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