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汇编2018》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开篇为李克强总理2018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分上、下两篇,分别收录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本书的出版有利于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相互交流政府工作经验和做法,并为各级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研究人员提供全国性政策研究素材。
国务院研究室主要承担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任务,负责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牵头组织国务院重要会议文件起草等重要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 …………………… 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
上篇 省、自治区、直辖市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代市长 陈吉宁
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 代市长 张国清
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省长 许 勤
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省长 楼阳生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自治区主席 布小林
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 …………………… 省长 唐一军
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 省长 景俊海
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 省长 陆 昊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 应 勇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省长 吴政隆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 省长 袁家军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 省长 李国英
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 代省长 唐登杰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省长 刘 奇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省长 龚 正
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省长 陈润儿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省长 王晓东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省长 许达哲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省长 马兴瑞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自治区主席 陈 武
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省长 沈晓明
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代市长 唐良智
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 省长 尹 力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 代省长 谌贻琴
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省长 阮成发
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自治区主席 齐扎拉
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代省长 刘国中
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 省长 唐仁健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省长 王建军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自治区主席 咸 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 自治区主席 雪克来提·扎克尔
下篇 计划单列市
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 肖盛峰
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 孟凡利
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 裘东耀
厦门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 庄稼汉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 陈如桂
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于在海量信息中搜寻关键信号的人来说,时间成本是最宝贵的资源。这本书在“工具性”和“检索性”上的设计,简直是为效率至上者量身定做的。虽然我没有去仔细研究它的目录结构是如何构建的,但可以明显感觉到,它在组织结构上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我发现,当我想查找某个特定年份、特定区域关于特定议题(比如环境保护或者营商环境优化)的官方表述时,我总能很快定位到那个段落,这通常归功于清晰的标题层级和也许是背后某种巧妙的索引或标记系统。很多政府报告的电子版往往格式不统一,查找起来非常费力,而这本汇编的统一性,意味着我可以完全信任其文本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它将原本分散在不同时间点、不同平台上的权威信息,集中到一个单一的、经过整理的载体中。对于准备重要提案、撰写深度分析报告的人来说,这本书省去了他们大量的“格式统一化”和“信息交叉核对”的繁琐工作,让他们能直接将精力集中在“内容分析”这个最高价值的环节上。这种对用户工作流程的深刻理解,是很多纯粹的内容提供者所不具备的。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作为一名关注宏观经济走向的业余爱好者,我是深感震撼的。我原本以为,汇编无非是将散落的官方文件简单地拼凑在一起,但实际阅读下来,它提供了一种近乎“立法历史现场”的沉浸感。光是对比两会上的中央报告与随后各省的落实报告,就能清晰地勾勒出国家战略意图如何自上而下地被地方政府“翻译”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纲领。这种结构性的对比,远比单独阅读任何一份报告都要有洞察力。例如,对比A省和B省在对待同一个新兴产业政策上的措辞差异,我能感受到地方行政执行层面的不同侧重和风险偏好。更让我惊喜的是,这份汇编似乎在文本的筛选上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它没有收录那些冗余的、过于客套的套话,而是精选了核心的数据指标、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描述。这使得我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把握住地方政府在当年最核心的工作重心是什么,哪些领域获得了最多的资源倾斜。对于想要理解中国地方治理复杂性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多维度的切入点,它像一台高分辨率的扫描仪,捕捉了中国政治经济运行中最精微的脉搏。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阅读体验”角度来评价,这本书的“稳定感”和“可信赖感”是其他任何电子数据库都难以比拟的。在数字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面临信息真伪难辨、版本迭代过快的问题。而一本实体汇编,尤其是由权威机构编写、经过严格校对的汇编,它提供了一种近乎永恒的稳定感。我不需要担心网络链接失效、文件被删除或者版本被“更新”的问题。这本书一旦出版,它所记录的就是那个精确时间点上的官方共识和文本记录。这种物理载体的可靠性,对于进行严谨的学术引用或长期文献储备来说至关重要。它减少了在引用时需要附带的冗长脚注或版本说明,因为它本身就代表了那个版本的“终极权威”。此外,实体书带来的专注度也是电子阅读无法比拟的。没有弹窗的干扰,没有跳转到其他网页的诱惑,读者可以更沉浸地、更系统地消化这些庞大且密集的政策文本,从而形成一个更连贯的知识体系。这对于深度研读政策文件的用户来说,是极其宝贵的体验加成。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所承载的“时代截面”的价值。它不仅仅是政策的集合,更是特定历史时期国家治理思维和公共话语体系的浓缩体现。阅读这些报告,就像是透过一扇特定的窗口,审视着当时中国社会最关切的问题和主流的解决方案。我特别留意了那些在报告中被反复强调、但可能在后来被淡化的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的“政策生命周期”观察。比如,对某些地方性经济发展模式的描述,其语言风格和自信程度,与今天我们在其他场合听到的口径可能存在微妙的差异。这种“时间胶囊”式的体验,使得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超越了单纯的政策参考。它记录了地方官员在特定历史压力下,如何理解并阐释中央精神,如何构建自身的合法性叙事。对于历史研究者、政治学学生或者任何对中国体制运行机制感兴趣的人士来说,这本汇编提供了一手且未经稀释的“原始材料”,是理解当代中国治理逻辑变迁的不可或缺的参照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首先,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它作为一本官方汇编的严肃性与厚重感。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容易泛黄的纸张,而是略带纹理、手感扎实的印刷用纸,这让阅读体验上升了一个档次。封面设计上,没有过多花哨的元素,大气的字体和稳重的色调(我记得是深蓝色或墨绿色调为主)直接点明了内容的权威性和政策性,给人一种“这是值得信赖的官方资料”的直观感受。内页的排版尤其值得称赞。通常政策性文件堆砌在一起会显得非常拥挤和枯燥,但这本汇编在布局上显然下了功夫。章节划分清晰,无论是两会报告还是各省的报告,都有明确的标题和副标题格式,并且在引用关键数据或法律条文时,采用了不同的字体或加粗处理,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我尤其欣赏它在引用格式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使得在不同省份的报告之间进行交叉对比阅读时,查找特定信息点(比如“新基建”、“脱贫攻坚”这类高频词汇)变得异常顺畅。对于经常需要进行政策溯源和文件对比的研究者来说,这种细致入微的排版优化,远比内容本身枯燥的堆砌来得更加实用和人性化。这本书的物理属性,让它不仅仅是一堆文字的集合,更像是一件可靠的案头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