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微控製器固件開發與應用

嵌入式微控製器固件開發與應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工業和信息化部人纔交流中心 著
圖書標籤:
  • 嵌入式係統
  • 微控製器
  • 固件開發
  • C語言
  • 單片機
  • ARM
  • STM32
  • 應用開發
  • 嵌入式編程
  • 硬件驅動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40499
版次:1
商品編碼:1236297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應用開發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40
字數:40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SDK的開發展開,通過分析MCU內核與外設工作原理,結閤API介紹各個外設的編程和應用。希望通過本書,使傳統單片機工程師麵嚮寄存器的開發思維得到一些轉變,能夠嘗試運用成熟的軟件框架來高效地完成應用開發。本書可供具有一定C語言知識和硬件基礎的嵌入式係統工程師使用,同時也可以作為高等院校電子信息工程相關專業的教學參考書。

作者簡介

工業和信息化部人纔交流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創建於1985年1月,1992年10月成為獨立事業法人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所屬的黨政機關一類事業單位(正局級),是經中央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批準,國傢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注冊登記,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在人纔培養、人纔交流、智力引進、國際交流、會議展覽等方麵的支撐機構;也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全國信息專業技術人纔知識更新工程”及“信息化工程師”項目實施承辦單位。

目錄

目錄
第1章 微控製器開發基礎 001
1.1 微控製器的發展與趨勢 002
1.2 ARM Cortex-M微控製器內核 006
1.2.1 ARM與Cortex處理器的發展 006
1.2.2 Cortex-M傢族成員 007
1.2.3 Cortex-M內核技術特點與優勢 010
1.3 CMSIS微控製器外設庫 014
1.4 Cortex-M集成開發環境和調試工具 018
1.4.1 集成開發環境 018
1.4.2 調試工具 019
1.5 恩智浦LPC5411X係列低功耗通用微控製器 021
1.5.1 傢族成員與功能概要 021
1.5.2 係統框圖與內存映射 023
1.5.3 評估闆與擴展闆介紹 024
1.6 小結 025
第2章 MCUXpresso軟件與工具開發套件 027
2.1 MCUXpresso IDE集成開發環境 028
2.1.1 MCUXpresso IDE的主要特性 029
2.1.2 安裝MCUXpresso IDE 029
2.1.3 初識MCUXpresso IDE 031
2.2 MCUXpresso Config Tools配置工具 033
2.2.1 SDK生成器工具 033
2.2.2 Pins Tool引腳分配工具 036
2.2.3 Clocks Tool時鍾配置工具 037
2.3 MCUXpresso SDK軟件開發套件 038
2.3.1 架構分析 038
2.3.2 文件目錄 040
2.3.3 外設驅動命名與依賴 041
2.3.4 外設驅動API 043
2.4 實例:Hello world 052
2.5 小結 058
第3章 微控製器的啓動過程 059
3.1 上電啓動後硬件自動執行的操作序列 061
3.2 從復位中斷嚮量進入C程序的世界 062
3.2.1 復位中斷函數概述 062
3.2.2 詳解LPC54114的啓動代碼 064
3.3 LPC54114的BootLoader 075
3.3.1 BootLoader概述 075
3.3.2 BootLoader在LPC54114上的應用 076
3.4 小結 081
第4章 時鍾子係統與管理 083
4.1 LPC54114的片上時鍾係統 084
4.1.1 時鍾源 085
4.1.2 上電後默認情況下的時鍾係統 086
4.1.3 使用PLL獲取更高頻率的時鍾信號 087
4.2 MCUXpresso SDK時鍾管理API 090
4.2.1 常用時鍾管理API 090
4.2.2 MCUXpresso SDK應用程序中配置時鍾的典型框架 094
4.3 MCUXpresso時鍾配置工具Clock Tool簡介 095
4.3.1 概述 095
4.3.2 在Clock Tool中創建LPC54114Xpresso闆配置工程 097
4.4 實例:使用PLL倍頻輸齣産生係統時鍾 102
4.5 小結 106
第5章 IO子係統與中斷 107
5.1 IO子係統的相關硬件模塊 108
5.1.1 IOCON IO引腳配置模塊 108
5.1.2 GPIO通用輸入/輸齣模塊 109
5.1.3 PINT 引腳中斷模塊 110
5.1.4 INPUT MUX 輸入復用器 110
5.2 MCUXpresso SDK中的GPIO與PINT驅動 111
5.2.1 GPIO驅動API 112
5.2.2 PINT驅動API 113
5.3 MCUXpresso時鍾配置工具Pin Tool應用 116
5.3.1 概述 116
5.3.2 在MCUXpresso SDK工程中用Pin Tool分配引腳功能 117
5.4 實例:通過按鍵控製LED 121
5.5 小結 125
第6章 DMA原理與應用 127
6.1 DMA控製器概述 128
6.2 DMA特性和內部框圖 128
6.2.1 LPC5411x DMA特性 128
6.2.2 DMA內部框圖 129
6.3 DMA 外部引腳描述 130
6.4 DMA的幾個概念和功能說明 131
6.4.1 DMA的工作原理 131
6.4.2 DMA請求和觸發 131
6.4.3 DMA傳輸描述符 134
6.4.4 DMA傳輸模式 136
6.4.5 DMA低功耗模式 139
6.5 DMA模塊的SDK驅動介紹 140
6.6 實例:從DMA Memory到Memory的數據傳輸 144
6.6.1 環境準備 145
6.6.2 代碼分析 145
6.6.3 實驗現象 148
6.7 小結 149
第7章 ADC數模轉換器原理與應用 151
7.1 逐次逼近型ADC工作原理和過程 153
7.2 ADC數模轉換器常用性能指標 154
7.3 ADC特性和內部框圖 155
7.3.1 ADC特性 155
7.3.2 ADC內部框圖 156
7.4 ADC外部引腳描述 156
7.5 ADC功能說明 157
7.5.1 ADC時鍾 157
7.5.2 轉換序列 158
7.5.3 觸發轉換 159
7.5.4 轉換模式 159
7.5.5 轉換輸齣 160
7.5.6 偏移誤差校準 161
7.6 ADC模塊的SDK驅動介紹 161
7.7 實例:使用ADC測量內部溫度 164
7.7.1 環境準備 164
7.7.2 代碼分析 165
7.7.3 現象描述 170
7.8 小結 171
第8章 USART異步串行通信接口原理與應用 173
8.1 USART控製器概述 174
8.2 USART模塊特性和內部框圖 175
8.2.1 LPC5411x USART特性 175
8.2.2 LPC5411x USART內部框圖 176
8.3 Flexcomm接口概述 176
8.3.1 Flexcomm功能說明 177
8.3.2 Flexcomm內部框圖 177
8.4 USART外部引腳描述 178
8.4.1 USART模塊引腳功能定義 178
8.4.2 USART引腳配置說明 179
8.5 USART基本功能說明 179
8.5.1 USART模塊初始化 180
8.5.2 USART的時鍾源與波特率配置 180
8.5.3 收發控製 182
8.5.4 低功耗模式下USART的喚醒 182
8.6 USART模塊的SDK驅動介紹 183
8.7 USART數據收發 189
8.7.1 環境準備 190
8.7.2 代碼分析 191
8.7.3 現象描述 195
8.8 小結 195
第9章 SPI同步串行通信接口原理與應用 197
9.1 SPI控製器概述 198
9.2 SPI特性和內部框圖 198
9.2.1 LPC5411x SPI特性 198
9.2.2 SPI內部框圖 199
9.3 SPI 外部引腳描述 200
9.4 SPI功能說明 201
9.4.1 SPI工作模式 201
9.4.2 SPI時鍾源和數據傳輸速率 203
9.4.3 超齣16位的數據傳輸 204
9.4.4 低功耗模式下SPI喚醒 205
9.4.5 SPI數據幀延遲 205
9.5 SPI模塊的SDK驅動介紹 208
9.6 實例:SPI讀/寫外部Flash 214
9.6.1 實驗目的和環境準備 215
9.6.2 代碼分析 216
9.6.3 實驗現象 224
9.7 小結 225
第10章 I2C總綫接口與應用 227
10.1 I2C控製器概述 228
10.2 I2C特性和內部框圖 229
10.2.1 LPC5411x I2C特性 229
10.2.2 I2C內部框圖 229
10.3 I2C外部引腳描述 230
10.4 I2C功能說明 232
10.4.1 I2C協議簡介 232
10.4.2 I2C總綫速率和時鍾延伸 233
10.4.3 I2C的尋址方式和低功耗喚醒 235
10.4.4 I2C的死鎖和超時機製 238
10.5 I2C模塊的SDK驅動 241
10.6 實例:I2C中斷方式實現數據收發 249
10.6.1 實驗目的和硬件電路設計 249
10.6.2 實例軟件設計 250
10.6.3 main文件 251
10.6.4 現象描述 255
10.7 小結 255
第11章 I2S總綫協議與應用 257
11.1 I2S總綫協議簡介 258
11.2 I2S特性和內部框圖 260
11.2.1 I2S特性 260
11.2.2 I2S內部框圖 261
11.3 I2S外部引腳描述 262
11.4 I2S功能說明 262
11.4.1 I2S時鍾 263
11.4.2 數據速率 263
11.4.3 數據幀格式和模式 264
11.4.4 FIFO緩衝區的使用方法 266
11.5 I2S模塊的SDK驅動介紹 267
11.6 實例:使用I2S中斷方式傳輸播放音頻 271
11.6.1 環境準備 271
11.6.2 代碼分析 272
11.6.3 現象描述 276
11.7 小結 277
第12章 FlashlAP在應用編程模塊的應用 279
12.1 IAP在應用編程的通用基礎知識 280
12.2 IAP命令執行詳解 280
12.3 IAP模塊的SDK驅動介紹 283
12.4 使用IAP驅動讀/寫內部Flash 284
12.4.1 環境準備 284
12.4.2 代碼分析 284
12.4.3 現象描述 287
12.5 小結 287
第13章 FreeRTOS實時多任務操作係統原理與應用 289
13.1 嵌入式操作係統綜述 290
13.1.1 裸跑與使用操作係統的對比 290
13.1.2 嵌入式操作係統基本概念 291
13.2 FreeRTOS實時多任務操作係統介紹 294
13.2.1 FreeRTOS實時多任務操作係統特色 294
13.2.2 FreeRTOS基本功能解讀 295
13.2.3 FreeRTOS的軟件授權 298
13.3 FreeRTOS的底層結構與ARM平颱的移植 298
13.3.1 FreeRTOS源碼結構分析 299
13.3.2 內核配置頭文件 301
13.3.3 移植宏定義文件 302
13.3.4 ARM平颱的移植實現 304
13.3.5 tick定時器――fsl_tickless相關內容說明 308
13.3.6 portasm.s匯編 310
13.4 MCUXpresso SDK中基於FreeRTOS的外設驅動 310
13.4.1 具有操作係統功能的驅動介紹 310
13.4.2 FreeRTOS下的USART發送與接收 312
13.5 LPC5411x SDK中的FreeRTOS例程分析 315
13.5.1 環境準備 315
13.5.2 Main函數分析 315
13.5.3 FreeRTOS的多任務代碼分析 317
13.5.4 操作係統環境的調試與實驗說明 320
13.6 小結 321
第14章 異構雙核處理器框架與應用 323
14.1 多處理器計算 324
14.2 異構雙核 325
14.2.1 雙核總綫架構 325
14.2.2 內核管理 326
14.2.3 內核間通信 327
14.2.4 雙核程序布局 327
14.3 雙核應用分析 329
14.3.1 基於雙核的安全啓動 329
14.3.2 運用雙核進行顯示後處理 330
14.4 多處理器係統服務框架 331
14.4.1 多核管理模塊(mcmgr) 331
14.4.2 輕型遠端處理器通信框架(RPMsg-Lite) 335
14.4.3 嵌入式遠程過程調用(eRPC) 337
14.5 雙核應用開發 339
14.5.1 工程配置 339
14.5.2 預定義宏 340
14.5.3 雙核啓動 341
14.6 實例:雙核遠程過程調用 346
14.6.1 環境準備 346
14.6.2 代碼分析 347
14.6.3 實驗結果 349
14.7 小結 351
第15章 微控製器低功耗設計 353
15.1 係統能耗分析 355
15.1.1 動態功耗分析 356
15.1.2 動態功耗指標 357
15.1.3 靜態功耗分析 360
15.1.4 靜態功耗指標 362
15.1.5 休眠和喚醒 363
15.1.6 係統能耗估算 363
15.2 微控製器低功耗特性 365
15.2.1 係統模塊電壓調節 365
15.2.2 數字外設時鍾控製 366
15.3 微控製器低功耗應用設計方法 366
15.3.1 硬件設計 366
15.3.2 軟件設計 367
15.4 MCUXPRESSO SDK功耗管理庫 374
15.5 小結 376
第16章 基於LPC54114和SDK的可穿戴設備原型設計 379
16.1 硬件介紹 380
16.1.1 硬件框圖 381
16.1.2 主要元器件 381
16.2 固件與應用設計 383
16.2.1 軟件架構 383
16.2.2 主流程 384
16.2.3 傳感器模塊 387
16.2.4 人機交互模塊 391
16.2.5 用戶輸入模塊 400
16.3 功能演示 402
16.4 小結 404

前言/序言

序一

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嚮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齣,要堅持新發展理念,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綜閤國力。

對於我國的集成電路産業來說,當前正是一個實現産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峻。在政策層麵,2014年《國傢集成電路産業發展推進綱要》發布,提齣到2030年産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跨越發展的發展目標;2015年,國務院提齣“中國製造2025”,將集成電路産業列為重點領域突破發展首位;2016年,國務院頒布《“十三五”國傢信息化規劃》,提齣構建現代信息技術和産業生態體係,推進核心技術超越工程,其中集成電路被放在瞭首位。在技術層麵,目前全球集成電路産業已進入重大調整變革期,中國集成電路技術創新能力和中高端芯片供給水平正在提升,中國企業設計、封測水平正在加快邁嚮第一陣營。在應用層麵,5G移動通信、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逐步成熟,各類智能終端、物聯網、汽車電子及工業控製領域的需求將推動集成電路的穩步增長,因此集成電路産業將成為這些産品創新發展的戰略製高點。

展望“十三五”,中國集成電路産業必將迎來重大發展,特彆是黨的十九大提齣要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閤等新的要求,給集成電路發展開拓瞭新的發展空間,使得集成電路産業由技術驅動模式轉化為需求和效率優先模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通過高層次的全球閤作來促進我國國內集成電路産業的崛起,將成為我們發展集成電路的一個重要抓手。

在推進集成電路産業發展的過程中,建立創新體係、構建産業競爭力,最終都要落實在人纔上。人纔培養是集成電路産業發展的一個核心組成部分,我們的政府、企業、科研和齣版單位對此都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和義務。所以我們非常支持工業和信息化部人纔交流中心、恩智浦(中國)管理有限公司、電子工業齣版社共同組織齣版這套“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應用開發叢書”。這套叢書集中瞭眾多一綫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的集體智慧和經驗,並且經過瞭行業專傢學者的反復論證。我希望廣大讀者可以將這套叢書作為日常工作中的一套工具書,指導應用開發工作,還能夠以這套叢書為基礎,從應用角度對我們未來産業的發展進行探索,並與中國的發展特色緊密結閤,服務中國集成電路産業的轉型升級。

刁石京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司長

2018年1月


序二

隨著摩爾定律逐步逼近極限,以及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新興應用領域的興起,細分領域競爭格局加快重塑,圍繞資金、技術、産品、人纔等全方位的競爭加劇,當前全球集成電路産業進入瞭發展的重大轉型期和變革期。

自2014年《國傢集成電路産業發展推進綱要》發布以來,隨著“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大數據等國傢戰略的深入推進,國內集成電路市場需求規模進一步擴大,産業發展空間進一步增大,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在市場需求拉動和國傢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我國集成電路産業繼續保持平穩快速、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産業規模穩步增長,技術水平持續提升,資本運作漸趨活躍,國際閤作層次不斷提升。

集成電路産業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産業,發展集成電路需要強調自主創新,也要強調開放與國際閤作,中國不可能關起門來發展集成電路。

集成電路産業的發展需要知識的不斷更新。這一點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新業務、新平颱的不斷齣現,已經顯得越來越重要、越來越迫切。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人纔交流中心、恩智浦(中國)管理有限公司與電子工業齣版社共同組織編寫的“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應用開發叢書”,是我們産業開展國際知識交流與閤作的一次有益嘗試。我們希望看到更多國內外企業持續為我國集成電路産業的人纔培養和知識更新提供有效的支撐,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真正實現中國集成電路産業的跨越式發展。

丁文武

2018年1月


序三

盡管有些人認為全球集成電路産業已經邁入成熟期,但隨著新興産業的崛起,集成電路技術還將繼續演進,並長期扮演核心關鍵角色。事實上,到現在為止還沒有齣現集成電路的替代技術。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産業布局基本閤理,各領域進步明顯。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産業齣現瞭三個裏程碑事件:第一,中國集成電路産業第一次齣現製造、設計、封測三個領域銷售規模均超過1000億元,改變瞭多年來始終封測領頭,設計和製造跟隨的局麵;第二,設計業超過封測業成為集成電路産業最大的組成部分,這是中國集成電路産業嚮好發展的重要信號;第三,中國集成電路製造業增速首次超過設計業和封測業,達到最快。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中國集成電路産業的發展也將繼續保持良好態勢。未來中國將保持世界電子産品生産大國的地位,對集成電路的需求還會維持在高位。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國內集成電路的自給率不高,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外依存度會停留在較高水平。

我們要充分利用當前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加速發展的契機,實現我國集成電路産業的跨越式發展,一是要對自己的發展有清醒的認識;二是要保持足夠的定力,不忘初心、下定決心;三是要緊緊圍繞産品,以産品為中心,高端通用芯片必須麵嚮主戰場。

産業要發展,人纔是決定性因素。目前我國集成電路産業的人纔情況不容樂觀,人纔缺口很大,人纔數量和質量均需大幅度提升。與市場、資本相比,人纔的缺失是中國集成電路産業麵臨的最大變量。人纔的成長來自知識的更新和經驗的積纍。我國一直強調産學研結閤、全價值鏈推動産業發展,加強企業、研究機構、學校之間的交流閤作,對於集成電路産業的人纔培養和知識更新有非常正麵的促進作用。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人纔交流中心、恩智浦(中國)管理有限公司與電子工業齣版社共同組織編寫的這套“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應用開發叢書”,內容涉及安全應用與微控製器固件開發、電機控製與USB技術應用、車聯網與電動汽車電池管理、汽車控製技術應用等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應用開發的多個方麵,對於專業技術人員的實際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價值。我對參與叢書編寫的專傢、學者和工程師們錶示感謝,並衷心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的國際優秀企業參與到我國集成電路産業發展的大潮中來,實現全球技術與經驗和中國市場需求的融閤,支持我國産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魏少軍 教授

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

2018年1月



序四

韆裏之行 始於足下


人工智能與物聯網、大數據的完美結閤,正在成為未來十年新一輪科技與産業革命的主鏇律。隨之而來的各個行業對計算、控製、連接、存儲及安全功能的強勁需求,也再次把半導體集成電路産業推嚮瞭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風口浪尖。

曆次産業革命所帶來的衝擊往往是顛覆性的改變。當我們正為目不暇接的電子信息技術創新的風起雲湧而喝彩,為龐大的産業資金在政府和金融機構的熱推下,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投入集成電路行業而驚嘆的同時,不少業界有識之士已經敏銳地意識到,構成並驅動即將到來的智能化社會的每一個電子係統、功能模塊、底層軟件乃至檢測技術都麵臨著巨大的量變與質變。毫無疑問,一個以集成電路和相應軟件為核心的電子信息係統的深度而全麵的更新換代浪潮正在嚮我們走來。

如此的産業巨變不僅引發瞭人工智能在不遠的將來是否會取代人類工作的思考,更加現實而且緊迫的問題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知識結構和理解能力能否跟得上這一輪技術革新的發展步伐?內容及架構更新相對緩慢的傳統教材以及漫無邊際的網絡資料,是否足以為我們及時勾勒齣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應用的重點要素?在如今僅憑獨到的商業模式和靠免費獲取的流量,就可以瞬間增加企業市值的IT盛宴裏,我們的工程師們需要靜下心來思考在哪些方麵練好基本功,纔能在未來翻天覆地般的技術變革時代立於不敗之地。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在政府和國內眾多知名院校的熱心支持與閤作下,精心選題,推敲琢磨,策劃瞭這一套以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的開發實踐為主綫,以集成電路核心器件及相應軟件開發的最新應用為基礎的科技係列叢書,以期對在人工智能新時代所麵對的一些重要技術課題提齣拋磚引玉式的綫索和思路。

本套叢書的準備工作始終得到瞭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刁石京司長,國傢集成電路産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丁文武總裁,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教授,工業和信息化部人纔交流中心王希徵主任、李寜副主任,電子工業齣版社黨委書記、社長王傳臣的肯定與支持,恩智浦半導體的任霞女士、張伊雯女士、陳劼女士,以及恩智浦半導體各個産品技術部門的技術專傢們為叢書的編寫組織工作付齣瞭大量的心血,電子工業齣版社的董亞峰先生、徐薔薇女士為叢書的編輯齣版做瞭精心的規劃。著書育人,功在後世,藉此機會錶示衷心的感謝。


未來已來,新一代産業革命的大趨勢把我們推上瞭又一程充滿精彩和想象空間的科技之旅。在憧憬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即將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的無限機遇和美好前景的同時,打好基礎,不忘初心,用知識充實腳下的每一步,又何嘗不是一個主動迎接未來的良好途徑?


鄭力

寫於2018年拉斯維加斯CES科技展會現場



深入探秘:現代生活背後的智能核心 你是否曾好奇過,每天陪伴我們的智能手機、便捷的智能傢居設備,甚至是驅動汽車安全行駛的關鍵係統,其背後都隱藏著怎樣的“大腦”?這些“大腦”並非虛無縹緲,而是由一群沉默而強大的“微控製器”在默默工作。它們小巧的身軀裏蘊含著驚人的計算能力,通過精密的“固件”指令,將冰冷的電子元件賦予生命,實現各種令人驚嘆的功能。 本書將帶領你走進一個充滿智慧與創新的數字世界,聚焦於那些被廣泛應用於我們日常生活的“嵌入式微控製器”。我們將深入剖析這些微型計算單元的內部構造、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過精心編寫的“固件”代碼,將其打造成驅動各種智能設備的“心髒”。這是一次關於微觀世界掌控宏觀功能的探索之旅,一次關於如何將創意轉化為實際應用的實踐演示。 第一部分:揭開微控製器神秘麵紗——架構與基礎 在正式踏上固件開發之旅前,我們首先需要建立堅實的基礎。這一部分將如同剝洋蔥般,層層深入,為你揭示微控製器的核心奧秘。 微控製器的“身份證”:類型與傢族 我們不會泛泛而談,而是會聚焦於當前市場上最具代錶性、最活躍的幾大微控製器傢族。從經典的ARM Cortex-M係列,到專為特定應用優化的RISC-V架構,再到在物聯網領域日益普及的ESP32等,我們將為你梳理它們各自的傢族譜係、核心優勢以及典型應用場景。你會瞭解到,選擇閤適的微控製器平颱,是項目成功的首要一步。我們將通過實例,對比不同架構在性能、功耗、成本和生態係統上的差異,幫助你做齣明智的決策。 微控製器的“骨骼與血肉”:核心架構解析 每個微控製器都擁有其獨特的“大腦”——中央處理單元(CPU)。我們將詳細解析幾種主流CPU架構的設計理念,包括指令集(RISC vs CISC)、流水綫技術、緩存機製以及中斷處理單元。理解這些底層原理,能夠讓你更深刻地理解固件代碼如何被執行,以及如何通過優化代碼來提升性能。同時,我們還將深入講解微控製器的存儲器體係,包括Flash存儲器(用於存放固件代碼)、SRAM(用於臨時數據存儲)以及EEPROM(用於非易失性數據存儲)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微控製器的“感官與行動”:外設接口的奧秘 微控製器之所以能夠與外界互動,離不開各種精密的“感官”和“行動”器官——外設接口。我們將逐一剖析最常用的外設,例如: 通用輸入/輸齣 (GPIO): 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接口,用於連接LED、按鈕、傳感器等,實現數字信號的輸入與輸齣。我們會講解如何配置GPIO的輸入/輸齣模式、上拉/下拉電阻,以及實現簡單的GPIO控製。 串行通信接口: 從簡單的UART(通用異步收發傳輸器),到同步的SPI(串行外設接口)和I2C(集成電路總綫),這些接口是微控製器與其他設備(如傳感器、顯示屏、其他芯片)進行數據交換的“語言”。我們將詳細介紹它們的通信協議、時序圖,並通過實例展示如何進行配置和數據讀寫。 模數轉換器 (ADC) 與數模轉換器 (DAC): 現實世界中的許多信息是模擬信號(如溫度、光照強度),微控製器需要通過ADC將其轉換為數字信號進行處理。反之,DAC則可以將數字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驅動揚聲器或控製電機轉速。我們會講解ADC和DAC的采樣率、分辨率等關鍵參數,以及如何使用它們讀取模擬傳感器數據或輸齣模擬信號。 定時器與計數器: 定時器是微控製器實現精確時間控製的“心髒”。無論是産生PWM(脈衝寬度調製)信號來控製LED亮度或電機速度,還是實現周期性定時中斷,都離不開定時器的身影。我們將深入講解不同定時器的工作模式,以及如何利用它們實現精確的延時和周期性任務。 中斷係統: 中斷是微控製器應對突發事件的“預警係統”。當外部事件發生時(如按鍵按下、通信數據到達),微控製器能夠暫停當前任務,優先處理中斷事件,然後再迴到原任務。我們將詳細講解中斷嚮量、中斷優先級以及中斷服務程序的編寫,這是實現高效、響應式固件的關鍵。 第二部分:固件開發的核心流程——從代碼到現實 理解瞭微控製器的硬件基礎後,我們將進入固件開發的實戰環節。這一部分將帶領你一步步構建、調試和優化你的固件程序。 固件開發環境的搭建:你的“工作室” 一個高效的開發環境是固件開發的基石。我們將為你詳細介紹主流的集成開發環境(IDE),如Keil MDK、IAR Embedded Workbench、PlatformIO等。我們會從安裝、配置到使用,手把手教你如何設置項目,選擇目標芯片,並集成常用的調試工具。你還將瞭解到編譯器、匯編器、鏈接器在固件生成過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理解和處理編譯鏈接過程中可能齣現的錯誤。 編程語言的選擇與精通:C/C++的魔力 在嵌入式領域,C語言依然是固件開發的主流語言,其高效、底層控製能力深受青睞。我們將深入講解C語言在嵌入式開發中的特有技巧,例如位操作、指針的使用、內存管理以及對硬件寄存器的直接訪問。同時,我們也會介紹C++在嵌入式領域日益增長的應用,包括麵嚮對象的設計理念如何幫助我們構建更清晰、可維護的固件。通過大量的代碼示例,你將掌握如何用C/C++編寫齣高效、可靠的固件代碼。 驅動程序的編寫:連接硬件的橋梁 固件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編寫驅動程序,讓微控製器能夠“指揮”各種外設。我們將以實際的傳感器和模塊為例,演示如何編寫高質量的驅動程序。例如,如何編寫一個讀取DHT11溫濕度傳感器的驅動,如何控製OLED顯示屏輸齣文字和圖像,如何實現SD卡的文件讀寫等。我們會強調驅動程序的可移植性、復用性和魯棒性,讓你能夠構建齣易於擴展和維護的驅動庫。 實時操作係統 (RTOS) 的應用:讓係統井然有序 對於復雜的嵌入式係統,僅僅依靠簡單的循環和中斷已無法滿足需求。實時操作係統(RTOS)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調度員”,能夠幫助我們管理多個任務、保證任務的實時性、並協調資源。我們將重點介紹RTOS的基本概念,如任務、調度器、信號量、消息隊列、事件標誌等。你將學會如何在RTOS環境下創建和管理任務,實現任務間的通信與同步,並利用RTOS的特性來構建復雜的並發係統。我們將以FreeRTOS為例,進行詳細的講解和實踐。 調試的藝術:定位問題的“偵探” 固件開發過程中,調試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我們將介紹各種有效的調試技巧和工具。從簡單的打印輸齣(printf調試),到使用JTAG/SWD調試器進行單步執行、斷點設置、查看寄存器值,再到利用邏輯分析儀、示波器等硬件工具進行信號級的調試,你將掌握一套完整的調試流程,能夠快速定位和解決固件中的bug。 第三部分:進階應用與實踐——解鎖更多可能 掌握瞭固件開發的基礎與流程後,我們將進一步探索更高級的主題,並展示固件開發的廣泛應用。 嵌入式通信協議的深入:構建互聯互通的世界 在物聯網時代,設備間的通信至關重要。我們將深入探討各種重要的嵌入式通信協議,包括: TCP/IP協議棧: 如何在微控製器上實現TCP/IP協議棧,實現網絡通信,連接互聯網。 MQTT協議: 輕量級的發布/訂閱消息協議,在物聯網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CoAP協議: 專為受限環境設計的RESTful協議。 低功耗藍牙 (BLE): 在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傢居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我們將通過實例,演示如何在微控製器上實現這些協議,構建設備間的通信網絡。 傳感器數據采集與處理:洞察世界的“眼睛” 微控製器常常需要采集各種傳感器數據,例如加速度計、陀螺儀、GPS模塊、環境傳感器等。我們將講解如何高效地讀取這些傳感器數據,並進行必要的濾波、校準和數據融閤,以便從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你將學習如何利用這些數據來實現智能設備的功能,如姿態識彆、運動檢測、環境監測等。 人機交互界麵的設計:讓設備更友好 無論是通過按鍵、鏇鈕,還是觸摸屏、LCD顯示,良好的人機交互是提升用戶體驗的關鍵。我們將介紹如何設計和實現嵌入式係統的用戶界麵,包括如何響應用戶輸入,如何在顯示屏上清晰地展示信息,以及如何設計直觀的菜單和操作流程。 嵌入式係統中的電源管理:延長續航的智慧 在許多嵌入式應用中,低功耗和長續航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將探討各種電源管理技術,包括低功耗模式的使用、時鍾門控、以及如何通過優化的算法來降低功耗。你將學習如何設計齣更加節能的固件,延長設備的電池壽命。 實際案例分析與項目實戰:從理論到應用 理論知識最終需要通過實踐來鞏固。本書將提供一係列精心設計的實戰項目,涵蓋瞭從簡單的LED閃爍到復雜的物聯網節點設計。每個項目都將包含詳細的步驟、完整的代碼示例、以及必要的硬件說明。你將有機會親手搭建一個智能傢居控製器,一個數據采集終端,或是一個簡單的機器人。通過這些項目,你將真正體會到固件開發帶來的成就感,並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結語:開啓你的智能創造之旅 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扇通往無限可能的智慧之門。通過深入瞭解嵌入式微控製器及其固件開發,你將獲得一項能夠將創意變為現實的關鍵技能。無論你是懷揣夢想的在校學生,希望掌握未來科技的開發者,還是對智能硬件充滿好奇的愛好者,本書都將是你不可或缺的學習夥伴。讓我們一起,用代碼點亮智能,用智慧創造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思考良多的書。在閱讀過程中,我不僅僅是在學習技術知識,更是在學習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作者在書中提齣的每一個觀點,都經過瞭深思熟慮,並輔以大量的實踐案例來佐證。我特彆欣賞它在講解一些高級概念時,能夠清晰地梳理齣前因後果,而不是直接拋齣結果。比如,在介紹一些更復雜的通信協議時,它會先從基本的原理講起,然後逐步引入細節,直到你能完全理解整個協議的工作流程。這對於我這樣對細節有較高要求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這本書還非常注重培養讀者的獨立思考能力,它會引導你分析不同方案的優劣,並鼓勵你根據實際情況做齣最佳選擇,而不是簡單地告訴你要怎麼做。我感覺,這本書更像是在教我“如何學習”,而不是僅僅在“教我知識”。它讓我意識到,嵌入式開發不僅僅是代碼的堆砌,更是一門關於邏輯、效率和創新的藝術。

評分

這本書真是讓我眼前一亮,我之前一直對嵌入式開發有點摸不著頭腦,感覺技術名詞多得像天書,代碼也看得雲裏霧裏。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不僅僅是羅列枯燥的技術概念,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循序漸進地引導我走進嵌入式微控製器這個奇妙的世界。從最基礎的硬件平颱介紹,到各種調試技巧的講解,再到實際案例的分析,每一步都講解得非常透徹。我尤其喜歡它在講解一個新概念時,會立刻給齣一個簡單易懂的小例子,讓我能夠立刻動手實踐,加深理解。不像我之前看過的其他資料,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案例太復雜,讓我望而卻步。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特彆友好,沒有太多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讀懂。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真正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這種成就感讓我對嵌入式開發充滿瞭信心。現在,我甚至開始躍躍欲試,想要自己設計一個小項目瞭!

評分

我是一名電子工程專業的學生,一直在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但總覺得實踐經驗不足,對嵌入式係統的工作原理瞭解不夠深入。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彌補瞭我的這一塊短闆。它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和豐富的實例,呈現在我眼前。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不同微控製器架構的對比分析,這讓我對各種MCU的優缺點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為我將來選擇適閤的項目平颱提供瞭重要的參考。書中對各個模塊的講解也非常到位,比如GPIO、ADC、UART等,不僅講解瞭其基本原理,還深入探討瞭在實際應用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優化方法。我甚至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將書中的代碼片段直接應用到我的實驗闆上進行測試,這種即學即用的體驗,極大地提升瞭我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這本書讓我覺得,學習嵌入式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個充滿探索和創造的旅程。

評分

說實話,我最初被這本書吸引是因為它的標題。“固件開發與應用”聽起來就很高大上,我一直想知道那些讓智能傢電、物聯網設備動起來的“幕後英雄”是怎麼工作的。讀瞭之後,我纔發現,原來這些看似神奇的功能,背後都有著精巧的算法和嚴謹的設計。這本書沒有讓我去啃那些晦澀的電路圖,而是從更偏嚮軟件的角度,講解瞭如何讓微控製器聽從我們的指令。我最喜歡的是它介紹的那些實用工具和開發流程,比如如何進行代碼調試,如何進行性能分析,以及一些常用的開發闆和開發環境的介紹。這些內容讓我在理論學習的同時,也能跟得上實際操作的步伐。我感覺這本書的作者非常瞭解讀者的需求,把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把復雜的流程變得清晰。我不再是那個隻知道“是什麼”的讀者,而是開始理解“為什麼”和“怎麼做”。這本書讓我覺得,即使是初學者,隻要肯努力,也能做齣讓人驚嘆的東西。

評分

我是一名工作多年的嵌入式工程師,一直在某個領域深耕,但總覺得技術更新迭代太快,想要拓寬自己的知識麵,瞭解一些新的技術和應用。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我翻開瞭這本書。讓我驚喜的是,它並沒有停留在基礎的MCU原理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許多實際工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比如,關於實時操作係統(RTOS)的深入剖析,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中斷來優化係統性能,這些內容對我來說非常有啓發。書中還提到瞭一些關於功耗優化和安全性設計方麵的考量,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開發中常常需要麵對的挑戰。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並非簡單地介紹某個技術,而是從多個維度去闡述,比如從硬件選型到軟件架構,再到實際的測試和部署,都給齣瞭比較全麵的指導。我發現,這本書不僅能幫助初學者快速入門,也能為有經驗的開發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它就像一個集成的知識庫,把我分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讓我對整個嵌入式生態有瞭更宏觀的認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