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8)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FINANCIAL DEVELOPMENT (2018)]

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8)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FINANCIAL DEVELOPMENT (201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立民 胡滨 张凡 著
图书标签:
  • 金融
  • 中国金融
  • 金融发展
  • 报告
  • 2018
  • 宏观经济
  • 金融政策
  • 行业分析
  • 经济形势
  • 蓝皮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25581
版次:1
商品编码:1237065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金融蓝皮书
外文名称:ANNUAL REPORT ON CHINA'S FINANCIAL DEVELOPMENT (2018)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页数:368
字数:347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8)》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组织编写的年度性研究报告,旨在对2016年第四季度至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运作、金融运行和金融发展中的主要情况进行概括和分析,对此期间发生的一些主要金融事件展开研讨和评论,以期弄清中国货币金融运行的内在机理和操作机制。本报告由三部分构成,分别对2017年的“中国宏观金融形势”“中国金融业发展”“中国金融市场运行”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和梳理,并对2018年的货币政策、金融运行等进行了简要展望。本报告可为金融监管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各类金融机构等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也有助于国际机构和学界了解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新进展。本报告的撰写团队较为稳定,主要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博士后和博士生,且连续出版多年,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行业类报告中的佼佼者。

作者简介

王立民,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党委书记、教授。学术专著《效能论》入选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并多次再版,是国内首部从哲学视角系统论述效能管理模式和监管实践的开创性书籍。近年来,在《人民日报》、《世界哲学》等报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阐释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并在报送中央的《要报》中首次提出“习近平哲学思想”“习近平效能思想”“习近平金融思想”的研究建议,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奖” 。

胡滨,1971年出生,安徽六安人,法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监管、法与金融理论、结构金融(资产证券化)等。

目录

Ⅰ 总报告
1 2017年的中国宏观金融形势【费兆奇 杨晓龙】/001
  一 2017年的宏观经济形势/002
  二 2017年的中国金融运行态势/003
  三 2017年的中国货币政策操作/013
  四 2018年总体趋势及对策建议/018

Ⅱ 上篇中国金融业发展
2 2017年的中国银行业【曾 刚】/021
3 2017年的中国证券基金业【张跃文】/039
4 2017年的中国保险业【郭金龙 王桂虎】/055
5 2017年的中国金融基础设施【尹振涛 夏诗园】/072

Ⅲ 下篇中国金融市场运行
6 2017年的中国股票市场【尹中立 洪正华 梅子豪】/083
7 2017年的中国债券市场【彭兴韵 张运才】/097
8 2017年的中国信托市场【袁增霆】/126
9 2017年的中国衍生品市场【万泰雷 邹伟迪】/141
10 2017年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王增武】/162
11 2017年的中国金融租赁市场【何海峰 邱楠宇】/176
12 2017年的中国新三板市场【姚 云】/192
13 2017年的中国外汇市场【宣晓影】/209
14 2017年的中国国际收支【林 楠】/222
15 2017年的中国互联网金融【董 昀 李 鑫】/247
16 2017年的中国上市公司——兼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微观评估【徐 枫 郭 楠】/268
17 2017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金融【蔡 真】/284
18 2017年的中国绿色金融【安国俊 王 文 郭沛源 等】/307
19 2017年的中国供应链金融【宣晓影】/329

前言/序言

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思想内涵(代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配置资源要素的枢纽、调节宏观经济的杠杆,金融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兴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如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并将防控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作为三大根本性工作任务抓紧扎实抓好,并提出了工作重点、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健全金融法治、发展绿色金融、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等,构成了习近平金融思想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和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主题的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做好新时期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也为我国金融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笔者结合多年的研究和思考,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释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思想的丰富内涵。
一 精准定位: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金融发挥着媒介交易、配置资源、发现价格、管理风险等重要功能,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改革是国家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金融业发展助推我国经济高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实施了以出口导向拉动的工业化、以投资驱动的城镇化、以生产效率提升带动的全球化等经济战略,经济实现了持续35年两位数的高增长,并于20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大量......
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8) 导言 2018年,中国金融业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下,继续保持稳健运行,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并积极应对挑战,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创新活力。本报告聚焦于2018年中国金融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议题,深入剖析宏观经济走势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评估各项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宏观经济环境与金融发展 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整体运行在合理区间。全球经济格局持续演变,贸易摩擦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给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金融业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 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中国金融监管部门继续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8年,金融监管聚焦于整治金融乱象、规范市场行为、弥合监管短板。一系列旨在加强金融监管的政策法规陆续出台,包括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规范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加强对影子银行的治理等。这些措施有效遏制了部分领域的风险积聚,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与流动性管理 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兼顾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保持物价稳定的双重目标下,货币政策在总量和结构上进行精准调节。适时运用降准、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稳中有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支持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银行业发展与挑战 2018年,中国银行业在支持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有所放缓,资产质量保持稳定,资本充足率稳步提升。但同时,银行业也面临着息差收窄、非息收入增长乏力、科技赋能压力增大等挑战。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不同类型银行在监管环境下,积极调整战略,加大创新力度,努力提升服务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证券市场与资本市场改革 2018年,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波动与调整。股票市场面临外部冲击和内部改革的双重影响,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承压,但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债券市场保持平稳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科创板”的筹备和推出成为重要亮点,旨在改善资本市场功能,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投资者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交易规则和监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保险业发展与转型 2018年,中国保险业规模稳步增长,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的功能日益凸显。人身险业务保持较快增长,健康险和养老险等长期保障型业务受到青睐。财产险业务稳健发展,为经济社会运行提供了风险保障。保险资金运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实体经济需求。同时,保险业面临着偿付能力监管趋严、产品结构优化、科技应用深化等转型压力。 金融科技与数字化转型 金融科技(FinTech)在2018年继续深刻影响着中国金融业的格局。移动支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深刻改变了金融服务的模式和渠道。数字银行、智慧网点、智能投顾等创新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然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合规风险等挑战,监管部门加强了对金融科技活动的引导和规范。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2018年,绿色金融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为节能环保、新能源、生态修复等绿色产业提供了有力的融资支持。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逐步完善。金融机构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方面的披露和实践受到更多关注,助力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2018年,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持续加快。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更加便利。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稳步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在国际金融组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监管合作和信息交流得到加强,为维护全球金融稳定贡献力量。 展望 展望未来,中国金融业将继续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下,深化改革开放,提升服务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预计金融监管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更加注重对新兴领域的规范。金融科技将继续发挥驱动作用,推动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升级。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民生需求。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影响力将持续提升,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本报告旨在为研究中国金融发展、把握金融市场动态、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8)》的文字风格相对严谨,但并不枯燥乏味。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也注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阐述复杂的金融概念和政策。我尤其喜欢报告中关于“金融科技的未来”这一章节的论述。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新兴技术,比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还对这些技术的潜在影响进行了深入的预测。比如,报告对人工智能在信贷审批、风险评估、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还探讨了这些应用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和社会影响。我对此感到非常好奇,希望能够从报告中获得一些关于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沿信息。此外,报告在分析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方面,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关注了中国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还探讨了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金融规则制定等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这份报告能否提供一些量化的数据和有说服力的分析,来佐证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将是衡量其价值的关键。

评分

初读《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8)》,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这不仅仅是一份数据堆砌的年报,更像是一幅描绘中国金融生态系统的全景画。从宏观层面审视,报告对2018年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分析,为理解金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不仅仅罗列了GDP增长、通货膨胀等宏观指标,更深入地剖析了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进而影响金融市场的走向。我特别欣赏报告在分析货币政策时,没有停留在“加息”或“降息”的层面,而是细致地探讨了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及其传导机制,以及这些政策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具体作用。这让我对中国央行的决策思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报告在金融创新部分的论述,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关注了金融科技的爆发式增长,还对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监管科技(RegTech)的发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分析,以及报告提出的解决方案抱有浓厚的兴趣。这些现实问题关乎国计民生,这份报告能否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将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准。

评分

《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8)》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金融体系在2018年经历了复杂而深刻的变革。我被报告中关于“金融风险防范”的章节深深吸引。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下,金融风险的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都在不断扩大。我希望从报告中了解到,中国在2018年是如何构建和完善其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的,例如在加强对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泡沫等领域的监管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报告中对“金融科技与监管的博弈”的论述,也让我耳目一新。金融科技的创新为金融服务带来了效率提升和普惠性增强,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监管挑战。我希望报告能够深入分析,在2018年,中国是如何在鼓励金融科技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的,例如在数据安全、反洗钱、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有哪些创新的监管模式被提出和实践。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金融市场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觉得要全面了解一个国家的金融发展,就必须深入研究其官方报告。《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8)》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报告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逻辑清晰,循序渐进。它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切入,逐步深入到微观的金融市场和具体业务。例如,在阐述普惠金融方面,报告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概念的普及,而是详细介绍了2018年中国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的具体举措,如小额信贷、农村金融、保险服务等,以及这些举措在提升金融可及性、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挑战和改进方向。这让我对中国政府在推动金融包容性发展方面的努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报告对于金融开放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2018年是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关键一年,报告对这一进程的梳理和分析,为我理解中国金融市场如何与全球市场接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它不仅列举了具体的开放措施,还探讨了这些措施对中国金融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平衡开放与风险。

评分

拿到《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8)》,我首先被其厚重感所吸引。这似乎预示着一份内容丰富、信息量巨大的报告。在我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报告的论述逻辑非常清晰,就像一条清晰的河流,引导着读者从宏观经济环境一路蜿蜒流向具体的金融细分市场。我特别关注报告中关于“绿色金融”的部分。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重视,绿色金融作为一种可持续的金融发展模式,在中国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希望在这份报告中,能够了解到2018年中国在绿色债券发行、绿色信贷支持、环境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绿色金融在中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具体作用。此外,报告对“资本市场改革”的分析也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2018年,中国资本市场在交易制度、投资者保护、监管体系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份报告能否提供对这些改革成效的评估,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将对我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非常有帮助。

评分

当我拿起《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8)》这本书时,我并没有预设它会给我带来多少惊喜,但其内容深度和广度,无疑超出了我的预期。报告中对“区域金融发展”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中国不同区域在金融发展方面所呈现出的特色和差异。我特别关注报告中关于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改善的论述。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差异。我希望报告能够详细介绍2018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推动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可及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所采取的举措,例如金融扶贫、农村金融改革等。同时,我也想了解报告对区域性金融风险的识别和防范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金融的力量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此外,报告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强调,也让我感受到了金融机构和社会对消费者保护意识的提升。在金融产品日益复杂、金融服务渠道不断拓展的今天,如何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希望报告能够深入分析2018年中国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例如在信息披露、投诉处理、风险提示等方面,有哪些新的政策和实践被推行。

评分

《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8)》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一次系统性的金融知识梳理过程。报告的语言风格虽然偏向专业,但其内部结构和逻辑安排,使得即使是非金融专业人士,也能逐步理解其中的精髓。我非常欣赏报告对于“国际金融合作”的深入分析。2018年,中国在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我希望报告能够详细介绍这些合作的成果,例如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角色、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的发展、以及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布局等。同时,我也想了解报告对中国在国际金融舞台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以及未来中国金融业如何更好地融入全球金融体系。此外,报告对“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论述,也让我眼前一亮。一个国家的金融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我希望报告能够分析2018年中国金融人才的结构特点、培养机制,以及如何吸引和留住国际化、创新型的金融人才,从而为中国金融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

评分

我购买《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8)》的初衷,是希望能够通过一份权威的官方报告,全面了解中国金融业在2018年的发展状况,以及其中蕴含的机遇与挑战。报告的内容相当详实,对于各个金融子行业的分析都十分到位。我特别对报告中关于“债券市场发展”的章节印象深刻。2018年,中国债券市场在规模、品种、投资者结构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我希望报告能够详细阐述2018年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亮点,例如在公司债券、地方政府债券、熊猫债券等方面的发行情况,以及这些债券在支持实体经济、优化融资结构方面的作用。同时,我也想了解报告对债券市场风险的评估,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的功能,提高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此外,报告对“保险业发展”的探讨,也让我颇感兴趣。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保险业作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其作用愈发凸显。我希望报告能够分析2018年中国保险业在产品创新、服务升级、风险保障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如何进一步发挥保险业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经济稳定发展中的作用。

评分

我在翻阅《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8)》时,最先吸引我的是其中对于金融监管的深度探讨。在当前全球金融体系日益复杂、风险点不断涌现的背景下,一个国家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至关重要。这份报告在2018年这个时间节点,对中国金融监管的演进、重点领域的监管动向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让我对中国金融监管的思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报告在提到“资管新规”等重要监管政策时,并没有简单地陈述其内容,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政策出台的背景、其旨在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及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对报告中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篇幅尤为关注,希望能够从中了解到,在2018年,中国是如何系统性地梳理和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例如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房地产金融风险以及互联网金融风险等。报告能否提供一些案例分析,或者对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是我非常期待的。总而言之,这份报告在金融监管方面的论述,为我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评分

这本《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8)》的封面设计就散发着一种严谨而专业的学术气息,深邃的蓝色调与金色的标题相互映衬,仿佛预示着这是一份对中国金融业深刻洞察的报告。我之所以选择在2018年这个时间点来阅读,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过去一年中国金融市场动态的好奇,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探寻。翻开第一页,迎接我的是一份详尽的目录,内容涵盖了宏观金融环境、货币政策、金融创新、风险防范、普惠金融等多个维度,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显得掷地有声,引人入胜。我尤其对其中关于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的章节充满了期待,毕竟在过去几年,移动支付、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中国金融领域的应用可谓是日新月异,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金融生活方式。我也想了解,在2018年,这些新兴技术是如何融入中国金融体系的,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与机遇。此外,报告中提及的“金融风险防范”也是我关注的重点。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金融风险的潜在积聚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议题,如何有效识别、监测和化解这些风险,对于维护金融稳定至关重要。这份报告能否提供一些前瞻性的分析和实用的建议,是我非常期待的。总的来说,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值很高,希望它能成为我理解中国金融发展脉络的一把钥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