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 伴你一生
中华书局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丛书卖点】
1. 本套丛书为全本。所收书目是经史子集中较为经典的著作,以精良版本为核校底本,约请业内专家进行注释和翻译。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
2. 采用纸面精装。全套书的装帧设计雅正,精致大方。
3. 定价适合,方便广大读者购买收藏。
《说文解字》是汉民族第一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考究字源的字典,凝聚了东汉著名学者许慎毕生的心血,代表了汉代训诂学的较高成就。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其中,较大限度地保存了东汉以前汉字的形、音、义材料,同时全面反映了东汉以前的百科知识。这次出版,以同治十二年(1873)陈昌治据孙星衍重刊宋刻大徐本改刻的一篆一行本为底本,参考历代《说文》学、古文字学研究成果,分原文、注释、译文、参证四部分,逐字进行整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以简体字本呈现,在讲述字形时保留必要的繁体字形,并提供兼顾繁简字形的音序、笔画检字表,使原本晦涩难懂的《说文解字》,真正变成雅俗共赏、普通人也 “读得懂”的《说文解字》。
为了读懂《说文解字》,我们强化了以下几点:
一,形经正纬,正源求本。
抓住《说文解字》形书的本质特征,同时也不排斥音、义相依的原则,充分利用近百年来甲骨文、金文的研究成果,以及学术界认同的文字资料确定字源,订正本形,寻求本义。如果说每个字条就是有关这个字的研究小史的话,那么整本书就可看作汉字系统形、音、义特别是形体的演变史。
二,译注参证,雅俗共赏。
每个字条在原文之外,分设【注释】【译文】【参证】三个细目。原文将许书谨慎校勘之后,【注释】顺着许氏的思路,直接征引《说文》学各家说法,力争不曲解许说;【译文】将原文译成白话,尽量忠实于原著,让中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可以看懂;【参证】利用公认的古文字学成果,证明、丰富、发展许学,纠正许氏的错误,弥补许学的不足。以这样的体例,期望达到雅俗共赏的结果。
三,征引众说,融合古今。
《说文解字诂林》采录的一百八十多种著述、二百五十多家学说,之后的其他《说文》学著作,以及古文字学、现代汉字学,大陆的、台港澳的、世界各地的汉文字学著作:凡是能证明、阐发、修正许说,而且是本书需要的,一律在征引之列,尽力做到熔古今学说于一炉,集中外成果在一书。
为了读懂《说文解字》,我们更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改为简体字版,必要处保留繁体字形。
鉴于繁体字本偏离大众阅读的主流,本书采用了简体字本,其繁简处理的原则是:每个字头在本字条之内保留繁体字形,尤其是在涉及字的形体分析时,一并保留其组成部件的繁体字形;在本字条以外,则尽量使用简体字形,只在必要处酌情保留繁体字形。本书的繁简字形问题主要根据王宁主编的《通用规范汉字字典》进行处理。
二,置换全部古文字,务使高度清晰,以便识别、摹写。
字头位置的小篆,采用学术界普遍使用的北师大说文小篆字形:【参证】中的金文和甲骨文字形,直接利用了中华书局2010年新版《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的原始高清电子图片;散在【注释】【参证】中的其他古文字形,则全部重新摹写、扫描、置入,尽可能避免在很多图书中常见的古文字字迹模糊的遗憾。
三,规范体例,改用全称,降低阅读难度。
【注释】和【参证】中的引书简称一律改为全称,并将注释中的“孔疏”“郭注”“孔传”等略称,恢复为完整的“孔颖达疏”“郭璞注”“孔安国传”等全称,这样做,连同整本书采用简体字版本的目的,都是为了尽较大可能减少对广大读者的不必要的阅读障碍。另外还参照“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的体例,对此书的体例略行改造,规范其注释、征引等规范,使之眉目更为清晰。
四,优化目录、天眉、检字表,增强检索功能。
设置《总目》和各分册目录,由《总目》可对各卷所在分册一目了然;各分册目录收录540部部首字之隶定字形、通行字形、简体字形、小篆字形,并为之编排序号,且加注汉语拼音今读;正文天眉不仅标示当页所有字头,且标示其所属部首(含序号);优化书末的《音序检字表》《笔画检字表》,以帮助读者尽快检索到所需字形。
【作者简介】
许慎(约58一约147),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属河南漯河)人,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曾跟随大学者贾逵受学,博通经籍,号称“五经无双许叔重”。著有《说文解字》和《五经异义》等。《说文解字》初稿完成于和帝永元十二年(100),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九月,才遣儿子许冲将其进献给皇上。因他《说文解字》著称,后世称《说文》为“许书”,称传其学为“许学”。
【译注者简介】
汤可敬,1941年出生于湖南益阳,1963年毕业于湖南师院(今湖南师大)中文系,1992年被评聘为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说文》学与汉语史研究。编著《新编古代汉语》(1989年北京出版社出版,1992年修订,并更名为《古代汉语》),曾获国家教委第二届(1986—1989)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专著《说文解字今释》(1997年岳麓书社初版,2006年再版),曾入围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初评,获第二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二等奖。另发表《词诠述评》《部首略说》《说文“多形多声说”研究》等四十余篇论文。
这套书的价值,绝不应该仅仅用“工具书”来衡量。它所承载的,是中国人几千年对“文字”这一基本载体的深刻理解和尊重。翻阅这套书,就如同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那些两三千年前的先民是如何通过最简单的线条和结构来构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一切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我甚至能感受到那种“会意”的精妙,每一个笔画的增减,都蕴含着古人对天地万物的观察和哲思。与其说我在读一本字典,不如说我在阅读一部浓缩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和宇宙观。这种精神层面的滋养和震撼,是任何现代快餐文化都无法比拟的。它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语言,体会到每一个汉字背后蕴藏的巨大能量和历史厚度,让人心生敬畏,也更加热爱我们优秀的母语。
评分这套书的学术价值,毋庸置疑是顶尖的。我对比了手头上的几部相关参考资料,发现它在收录和考证方面下了极大的功夫,许多细微的异体字、通假字的处理都极为谨慎和专业。编纂者显然不是简单地将古代的注疏堆砌起来,而是进行了大量的辨析和取舍,甚至加入了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某些特定部首的梳理,发现其逻辑脉络清晰,极大地帮助我梳理了以前混乱的知识体系。对于任何想深入研究汉字学、古代语言学乃至古代文化史的朋友来说,这套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提供了一个极为扎实可靠的基石,让我们的研究建立在一个坚固的平台上,而不是在空中楼阁里打转。这种严谨的态度,体现了出版团队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让人由衷地敬佩。
评分我得说,光是“全注全译”这四个字,就让我毫不犹豫地下了决心。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深知研究古代文献的痛苦,往往被晦涩的古文和层出不穷的注解搞得晕头转向,查阅资料比阅读原文还费劲。但这套书简直是为我们这种“半吊子”学者量身定做的救星。它的注释详尽得令人发指,对每一个小篆的结构、演变,乃至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都解释得丝丝入扣,绝不敷衍。更难得的是“全译”的部分,译文的流畅度和准确性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平衡点,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古雅韵味,又确保了现代读者能够毫无障碍地理解其深层含义。我尝试对照着读了几个字,发现它不仅解释了字的本义,还追溯了词义的引申,这种由点到面的梳理,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汉字构型哲学的认识。这比我之前读过的任何版本都要省心省力得多,真正做到了让外行人看懂,让内行人也能从中发现新知。
评分说实话,初次接触这套书时,我其实是有点胆怯的,毕竟是五大卷的鸿篇巨制,生怕自己无法坚持读完。但神奇的是,阅读体验非常轻松愉快,这完全归功于它巧妙的编排结构。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按照部首顺序排列,还似乎加入了一些便于学习和检索的巧妙设计。比如,在解释一些关联性强的字时,会适当地相互引用,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个字。这使得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探索的乐趣,而不是枯燥的背诵。我发现自己不再是机械地查找,而是在享受“串联”古人智慧的过程。这种学习的趣味性,大大降低了研究经典名著的门槛,让更多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也能轻松入门,并持续深入,这才是这套书最成功的地方之一。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简直是太棒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精心制作的精品。纸张的质感非常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光面纸,而是带着一点点温暖的米白色,书页的厚度也恰到好处,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特别是考虑到这套书内容的厚重和专业性,能做到这样的实体呈现,真是难能可贵。我特别喜欢它的字体设计,古朴典雅,完全符合《说文解字》这部经典的气质,排版布局也十分考究,字里行间留白得当,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这套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镇宅之宝,光是摆在那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文化沉淀的厚重感。而且,听说这套书的装帧设计还参考了古代的某些形制,细节之处尽显匠心,看得出出版方在制作时投入了巨大的心血,绝对值回票价。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工艺品,让我在享受阅读内容的同时,也能在视觉和触觉上获得极大的满足。这种对实体书的尊重,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泛滥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中华书局的这套书真的很好,京东的活动和速度也很棒
评分相当不错的一套书,给小孩买的第二个系列
评分发货速度快,价格便宜,做活动买的,值得购买。
评分发货速度快,价格便宜,做活动买的,值得购买。
评分书挺不错的~618买了很多书,很划算,棒棒棒~~~~
评分发货速度快,价格便宜,做活动买的,值得购买。
评分发货速度快,价格便宜,做活动买的,值得购买。
评分相当不错的一套书,给小孩买的第二个系列
评分相当不错的一套书,给小孩买的第二个系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