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重要部署。北京市正围绕“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定位,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迈上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新征程。随着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崛起,北京市产业格局势必会出现大的调整,而在这一轮调整中,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科技创新、文化基础和传播、可以对外交流的特质也成为实现产业功能的支柱产业。
  截至2013年底,北京文创企业达54700家,其中非公企业48983家,占90%;规模以上企业约8000家,非公企业达6058家,占76%。2012年,按照国家文化产业统计标准,全市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8.2%,居全国首位。2013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达10022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增加值2407.6亿元,同比增长9.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2.3%;从业人员104.7万人,同比增长2.5%。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仅次于金融业,在第三产业中位居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首都支柱产业。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顶层设计缺乏、市场化程度不高、投融资体系和要素市场有待完善、高端创意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产业整体配套不足等产业竞争力不强问题,如何提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竞争力,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及产业发展路径研究》共分六章,第一章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发展阶段角度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给出产业发展阶段判断;第二章设计出北京文创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定性角度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第三章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产业问题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解决策略;第四章就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如何走特色集群之路进行专门研究,这是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方向;第五章针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研究,为产业发展和产业竞争力提升奠定好的发展基础;第六章从产业发展路径角度分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和重点需要突破的方面。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概况
第二节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
第三节 文化创意细分行业发展评价
第二章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
第一节 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节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域性比较
第三节 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
第三章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第一节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第二节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提升策略
第三节 重视发挥政府在产业竞争力提升过程中的作用
第四章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化集群化研究
第一节 文化创意产业特色集群发展是壮大产业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文化创意产业特色集聚发展的国内外典型经验
第三节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集聚模式分析
第四节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特色集群化评价
——以石景山区为例
第五节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特色集群发展的路径
——以石景山区为例
第五章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研究
第一节 文化创意产业构建公共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第二节 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理论分析
第三节 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绩效评估
第四节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
第六章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和对策
第一节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理论与框架
第二节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第三节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重点突破的方面
附录1 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和对策研究
第一节 石景山区文创产业发展轨迹及规律分析
第二节 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以文化为核心整合产业布局
第三节 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及政策建议
附录2 北京市国有文化创意企业国有股权代表派出管理办法
附录3 北京市国有文化创意企业国有股权派出代表管理制度      
前言/序言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重要部署。北京市正围绕“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定位,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迈上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新征程。随着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崛起,北京市产业格局势必会出现大的调整,而在这一轮调整中,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科技创新、文化基础和传播、可以对外交流的特质也成为实现产业功能的支柱产业。
  截至2013年底,北京文创企业达54700家,其中非公企业48983家,占90%;规模以上企业约8000家,非公企业达6058家,占76%。2012年,按照国家文化产业统计标准,全市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8.2%,居全国首位。2013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达10022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增加值2407.6亿元,同比增长9.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2.3%;从业人员104.7万人,同比增长2.5%。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仅次于金融业,在第三产业中位居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首都支柱产业。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顶层设计缺乏、市场化程度不高、投融资体系和要素市场有待完善、高端创意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产业整体配套不足等产业竞争力不强问题,如何提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竞争力,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发展阶段角度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给出产业发展阶段判断;第二章设计出北京文创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定性角度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第三章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产业问题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解决策略;第四章就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如何走特色集群之路进行专门研究,这是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方向;第五章针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研究,为产业发展和产业竞争力提升奠定好的发展基础;第六章从产业发展路径角度分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和重点需要突破的方面。    
				
 
				
				
					《京韵流光: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脉搏与未来图景》  在数字浪潮与全球化交织的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活力与魅力的重要标尺。本书《京韵流光》并非局限于地域性的案例分析,而是放眼全球,深入剖析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驱动力,探寻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并勾勒出未来发展的前沿趋势。  第一章:文化创意产业的宏观视野:定义、演进与全球图景  本章将首先厘清“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探讨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轨迹。我们将追溯其从传统文化产业的雏形,如何蜕变为以知识产权为核心、以创新为引擎的新兴经济形态。通过对世界范围内领先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伦敦、纽约、东京、首尔等地的考察,揭示不同区域在产业政策、人才吸引、技术应用、市场培育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与独特之处。在此基础上,本章将对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当前规模、增长潜力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全面梳理,为后续的深入探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创新驱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动力引擎解析  本章将聚焦于文化创意产业最核心的驱动力——创新。我们将深入探讨创新的不同维度,包括技术创新(如VR/AR、人工智能在内容创作与传播中的应用)、模式创新(如数字化发行、内容众筹、体验式消费)、业态创新(如沉浸式展览、虚拟现实音乐节、跨界融合的文旅产品)以及文化创新(如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企业如何通过持续的创新突破,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赢得市场竞争。同时,本章也将关注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包括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产学研合作等对创新活力的激发作用。  第三章:价值链重塑:从内容生产到用户体验的全面升级  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创造并非孤立于内容生产,而是贯穿于整个价值链。本章将详细解析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构成,包括内容创意、制作、发行、传播、消费以及品牌衍生等各个环节。我们将重点分析数字化技术如何重塑这一价值链,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实现精准内容供给;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病毒式传播,降低营销成本;发展新兴的消费模式,如订阅制、会员制、碎片化内容消费等,拓展收入来源。同时,本章也将探讨如何通过IP(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营,实现跨界合作,最大化IP价值,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  第四章:融合发展:跨界联动与产业生态的构建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单打独斗难以取得长远发展。本章将强调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所带来的巨大潜力。我们将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如何与科技、旅游、制造、教育、金融等产业产生“化学反应”,催生新的增长点。例如,科技与文化的结合,创造出智慧博物馆、数字艺术展览;文化与旅游的联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IP和沉浸式体验;文化与制造的融合,催生出高附加值的文创产品。本章还将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开放、协同、共享的产业生态系统,促进信息流通、资源共享、人才流动,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繁荣提供土壤。  第五章:人才引擎:文化创意产业的智力资本与培养策略  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最宝贵的财富。本章将深入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包括跨界整合能力、创新思维、艺术修养、商业运作能力等。我们将分析当前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策略,包括优化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鼓励跨学科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构建完善的创业孵化和支持体系,鼓励创新创业人才涌现。同时,本章也将关注新兴人才类型的出现,如数据科学家、用户体验设计师、IP运营专家等,并探讨如何满足其发展需求。  第六章:市场洞察:用户需求、消费趋势与品牌塑造  理解并把握用户需求是文化创意产业成功的关键。本章将聚焦于市场洞察,分析当代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偏好变化以及新兴消费趋势。我们将探讨数字化时代下,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如何日益凸显,以及品牌如何通过优质内容、独特体验和情感连接来赢得用户。本章还将分析不同细分市场的特点,如数字内容市场、潮流文化市场、沉浸式娱乐市场等,并研究品牌在这些市场中的竞争策略。此外,我们将关注文化品牌如何通过故事叙述、文化符号的创新运用,构建强大的品牌认同感和忠诚度。  第七章:政策导向:文化创意产业的宏观调控与支持体系  政府的政策导向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章将审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产业规划、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我们将分析这些政策的有效性,并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更加科学、精细、有力的宏观调控和支持体系,以促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章还将关注政策创新,如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政策制定与执行,如何应对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监管挑战。  第八章:未来展望:文化创意产业的变革浪潮与机遇  展望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将迎来更为深刻的变革。本章将探讨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前沿技术对文化创意产业可能产生的颠覆性影响,以及这些技术将如何重塑内容创作、分发、消费的全过程。我们将分析新兴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如虚拟资产交易、去中心化内容平台、AI驱动的个性化内容推荐等。同时,本章也将关注全球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新格局,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本书旨在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者、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所有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富有前瞻性的视角,共同迎接文化创意产业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