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書設計:入行必備的權威聖經,編輯、設計、印刷全事典 繁体中文港台图书

包邮!書設計:入行必備的權威聖經,編輯、設計、印刷全事典 繁体中文港台图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书籍设计
  • 编辑
  • 印刷
  • 港台图书
  • 繁体中文
  • 设计指南
  • 行业必备
  • 出版
  • 视觉传达
  • 平面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善本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原点
ISBN:9789866408885
商品编码:1239990141

具体描述

  作者: Andrew Haslam 安德魯.哈斯蘭  出版社: 原點 副标题: 入行必備的quanwei聖經,編輯 、設計、印刷全事典 原作名: Book Design 译者: 陳建銘  出版年: 2014-1 页数: 264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6408885   安德魯?哈斯蘭 Andrew Haslam
1987年畢業於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之後於倫敦經營自己的工作室,為兒童製作科學、歷史和地理書籍。1994年,贏得美國物理學會zuijia科學著作獎,1997年得到地理學會金牌獎,表彰他對地理學的貢獻。曾在英國好幾所大學教授平面設計和編排設計,過去六年,擔任倫敦中央聖馬汀藝術和設計學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 Design)媒體傳達設計(MA Communication Design)課程的課程總監。與菲爾?班恩斯(Phil Baines)合著有《植字與排版術》(Type and Typography)。
譯者簡介
陳建銘
一九六五年出生。現無正職,餘暇從事翻譯,兼營書籍設計。
迄今譯有《查令十字路84號》、《菩薩凝視的島嶼》、《乞丐國王的時空指環》、《藏書之愛》、《嗜書癮君子》、《紙房子》、《托爾金的袍子》。
  提升出版專業的必備聖經
兩岸三地出版界,一致公認入行必讀
不只有設計風格,更有編輯實務、歷史沿革、版型全覽、印刷技術、產業趨勢、經典裝幀……
如此全面而完備,保證前所未見!
所有關於「書」的不解困惑,都可以在此找到答案。
如何落版?如何選擇開本、紙張、裝幀方式和特殊加工?欄位有多少種可能?統計數據有哪幾種變成圖形的方式?多語文版本要如何設計?圖文書有多少種版式?書背要如何設計?如何用插畫、攝影、圖紋、文字完成書封?如何做出風格化的封面?如何把頁面想成一幅畫來設計?什麼是西方歷代抄本zui愛的版式?黃金分割是設計人的必備常識?從古典到現代,網格的設計有何變化?希特勒的《我的奮鬥》、毛澤東的《毛語錄》曾締造史上何等無敵暢銷數字?
◎從美術設計、編輯到出版人,兩岸三地出版界,一致公認入行必備聖經
◎500幅圖示,全面認識一本書的催生與完成,如此完備前所未見
◎編務如何分工?如何落版、開版、選開本、紙張,所有專業實務,一次學
◎從歷史沿革到產業趨勢,全面解析書籍的過去與未來
◎愛書人_陳建銘_翻譯,專家_江瑞彰_審定,絕對值得信賴的中文譯本。
關於一本書的學問,遠超乎你的想像!
這本堪稱介紹書籍設計裝幀的聖經,兼具全面性跟實用性。結構嚴謹的文字搭配豐富的照片及圖表,讓讀者從所有與跟書有關巨細靡遺的類目,包括選用字體、版型設計、圖片搭配、電腦軟體、紙張材質、印刷方式、圖書裝訂等,詳細介紹。
內容詳附各式好用工具及中英名詞對照,幫助提升你的專業能力。zui特別的是,本書舉出各種不同屬性及功用的圖書,列舉這些不同圖書的不同設計及裝幀方式,更增加愛書人及設計者的見聞及知識。無論是愛書人、設計人、藏書人,都不能錯過的quanwei好書。
原書名:《書設計.設計書:書籍編輯、設計、風格、印刷全事典》
出版、設計界 一致推薦
王榮文(遠流出版董事長)、王思迅(如果出版社總編輯)、林載爵(聯經出版發行人兼總編輯)、
郝明義(大塊文化董事長)、莫昭平(時報出版總經理)、郭重興(共和國文化社長)、
傅月庵(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馮宇(一起有限公司藝術指導)、楊照(新新聞總主筆 )、
詹宏志(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聶永真(美術設計)、蘇拾平(大雁出版基地董事長)
依姓氏筆劃排序   I何謂「一本書」? 1 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書的起源 / 必也正名乎:書是什麼? / 出版產業:書籍的商業價值 / 新科技:書籍的未 來 / 印刷的威力:書籍的影響力 2 催生一本書 出版舞台上的要角 / 書籍的起點 3 邁出設計第一步 書籍設計的四大類型 / 設計簡報 II 書籍設計師的課題 4 版式 黃金分割、費氏數列及其衍生體系 / 布令賀斯特氏的半音階體系 / 自黃金分割衍生的科 比意模矩體系 / 有理矩形與無理矩形 / 有理矩形與無理矩形 / 紙度:英制與A度標準 依據頁面內部元素決定版式 / 變形版式、非矩形版式 5 網格 對稱頁面或不對稱頁面 / 幾何網格 / 維拉爾?德?奧涅庫爾氏的頁面規劃法 保羅?雷內氏的單元劃分法 / 根號矩形 / 依據度量單位規劃網格 / 模矩級數表 現代派網格 / 依據版面元素建構的網格 / 欄間數列表 / 不設置網格的書籍 6 排版 欄高 / 廓義:分段 / 行文對齊方式 / 行文的水平間距 / 行文的垂直間距 7 字元 字級 / 如何決定文字級數? / 字體的顏色、反差與階層 / 字體的形象與性格 III 文字與圖像 8 內容架構 落版單 / 目次 / 頁碼 / 章節結構 / 解說 / 腳註、旁註、出處註、尾註 / 段號 尾署 / 詞彙表 / 索引 9 圖解術 把統計數據化為圖形 / 識別 / 圖表與示意圖 / 地理投影法:將地表攤平的技術 呈現相互關係的圖解 / 在二維空間上呈現三維空間 / 連續圖解:循序漸進分解步驟 顯露物體內部細節的圖畫 / 符號:象形符號與表意符號 / 表格與矩陣 / 表記系統與書籍 10 編排 準備工作:整理文字檔案與圖像檔案 / 紙上操兵:用落版單草擬圖文配置 情節串流圖板:撰寫內容和委製圖片的依據 / 根據內文進行編排 / 編排手法舉例:以文 字為主的書籍 / 編排手法舉例:以圖像為主的書籍 / 把頁面當成一幅畫來經營 劇本:圖像化的口語 / 探索視覺文化的書籍 / 兒童故事繪本 / 攝影集 11 封皮與書衣 依據明確的指令進行設計 / 封皮樣式:個別處理或三面一體 / 前封、書脊、後封的元素 封皮的類型 IV 製作 12 印前作業 線稿與階調 / 網屏 / 色彩 / 雙色印刷 / 混色與階調 / 全彩印刷 / 校正打樣 / 組頁 13 紙張 紙張特性 / ISO紙度、北美紙度、英倫紙度 / 紙重 / 厚度 / 走紋 / 透光率 / 表面加工 表面處理 / 色澤 / 挑選合宜的書籍用紙 14 立體紙藝 從底頁摺出90°直角造型 / 外接其他零件的摺式 / 運用180°摺式組造立方體或圓柱體 頁面上的轉輪與滾動效果 / 拉柄 / 活用各種立體構成原理 15 印刷 凸版印刷 / 平版印刷 / 上機 / 凹版印刷 / 孔版印刷:網版印刷 16 裝訂 傳統手工裝訂 / 邁入機械裝訂 / 裝訂步驟 / 前切口裝飾 / 徒手加工 / 機器加工 / 書衣 / 附件 / 植貼 / 光柵透視圖片 / 立體全像 / 裝幀用料 / 裝訂的類型 / 緊縮膠膜 附錄修整文稿格式 ISO認證拉丁字符集甲集對應英式與美式麥金塔電腦鍵盤快速鍵便覽 延伸閱讀 / 詞彙釋義 / 索引
现代艺术史:从印象派到后现代主义的流变与思潮 图书简介 一、 时代背景与思潮溯源:艺术的觉醒与革命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幅宏大而精微的现代艺术发展图景,深入剖析自19世纪中叶印象主义的兴起到20世纪末后现代主义的复杂图景。我们不只是罗列艺术家的名字和作品,更着重于探讨每一次艺术运动背后的社会、政治、哲学基础,以及科技进步对视觉表达的深刻影响。 1. 印象派的黎明:光影的捕捉与科学的介入 (约1860-1886) 本章将细致考察印象主义如何挑战了僵化的法兰西艺术学院派。重点分析莫奈、雷诺阿等艺术家如何受到新光学理论和摄影术的启发,将工作室的固定视角转向瞬间、流动的自然光。我们将探讨其笔触的解放性,以及对市民阶层日常生活的关注,如何标志着艺术重心从神话历史向“在场经验”的转移。同时,会兼顾分析“沙龙”的抵制与最终的胜利,这是艺术史上第一次由艺术家群体主导的展览革命。 2. 后印象派的探索:个体主观性的回归与形式的重构 (约1886-1905) 当印象派的光影幻觉逐渐无法满足艺术家对更深层结构和情感表达的需求时,后印象派应运而生。塞尚对几何形体的坚守,预示了立体主义的结构革命;梵高燃烧般的情感色彩,开辟了表现主义的心灵疆域;高更则通过象征主义和对异域文化的向往,探讨了艺术的纯粹性与原始力量。本部分将详细比较这三位巨擘在色彩理论、笔触运用以及空间处理上的差异与共通之处,揭示他们如何为20世纪的现代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3. 20世纪初的野火:野兽派与表现主义的色彩爆发 (约1905-1920) 进入20世纪,艺术进入了剧烈的“主义”时代。野兽派(Fauvism)以其对自然色彩的彻底背叛——马蒂斯对颜色的解放,展示了形式服务于纯粹情感表达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德国的表现主义(如“桥社”和“蓝骑士”)则反映了工业化和都市异化的焦虑。我们探究穆克、克利姆特等人如何运用扭曲的线条、强烈的对比色来表达内在的心理冲突,而非外部的客观世界。 4. 结构与碎裂:立体主义与未来主义的理性与速度 (约1907-1914) 立体主义无疑是现代艺术史上最关键的转折点之一。本书将深入分析毕加索和布拉克如何通过对二维平面的分解、重组和多视角的并置,颠覆了文艺复兴以来的焦点透视法。我们将细分“分析立体主义”和“综合立体主义”的技法区别,特别是拼贴(Collage)的引入,如何模糊了“艺术品”与“日常物件”的界限。紧接着,我们会对比意大利未来主义者如何将立体主义的解构手法应用于时间、运动和机器美学的表达上,展现出对现代工业文明的狂热崇拜。 5. 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反理性、潜意识与梦境的国度 (约1916-194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催生了对理性、逻辑的彻底幻灭,达达主义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反艺术”的姿态。从杜尚的现成品(Readymade)到科特·施维特斯的拼贴,达达主义的核心在于挑战艺术的定义和审美价值。在此基础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超现实主义提供了沃土。本书将详述布勒东的理论框架,并细致剖析达利、马格利特等人的“自动书写”和精确描绘的梦境场景,展示潜意识如何成为创作的终极源泉。 二、 战后转向与全球视野:从纽约到抽象表现主义 1. 美国艺术的崛起:抽象表现主义的磅礴气势 (约1940s-1950s) 二战后,艺术的中心由巴黎转移至纽约。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以其巨大的尺幅、充满能量的创作过程,成为冷战时期美国文化自信的象征。本章将区分“行动绘画”(Action Painting,如波洛克对滴流技巧的运用)和“色域绘画”(Color Field Painting,如罗斯科对冥想性光斑的探索)。我们将讨论这些作品如何体现了艺术家在宏大历史背景下的个人存在主义危机与超越。 2. 反叛的回归:波普艺术对大众文化的挪用与反讽 (约1950s-1960s) 随着战后消费主义的兴起,波普艺术(Pop Art)对精英主义艺术发起了尖锐的挑战。安迪·沃霍尔对丝网印刷的批量化生产,以及罗伊·利希滕斯坦对连环画的放大,揭示了图像的复制性如何消解了“原创性”的神圣光环。本部分将探讨波普艺术的双重性:它既是消费文化的赞美者,也是对其空洞化、符号化的深刻讽刺。 3. 极简主义与观念艺术:回归物性与思想的纯粹 (约1960s-1970s) 面对波普艺术的符号泛滥,极简主义(Minimalism)试图回归艺术对象本身的“在场”与“事实性”。唐纳德·贾德、卡尔·安德烈等艺术家取消了所有修饰,使用工业材料直接构成作品,强调物体的空间关系而非主观表达。紧随其后,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将艺术的重心彻底转向“想法”本身。约瑟夫·科苏斯的作品明确提出:艺术不是观看对象,而是思考的对象。本书将阐述这一转变如何为当代艺术的多元化开辟了道路。 三、 后现代的迷宫:解构、多元化与身体政治 1. 后现代主义的语境:对现代性宏大叙事的质疑 (约1970s至今) 后现代主义并非单一风格,而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模式。它质疑艺术史的线性进步观,拥抱拼贴、挪用(Appropriation)和戏仿(Pastiche)。辛迪·雪曼通过扮演不同性别、身份的角色照片,揭示了媒体建构的女性形象的虚假性。我们也将探讨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批判,以及艺术如何开始关注边缘群体的声音。 2. 身体、空间与大地:行为艺术与大地艺术的界限拓展 行为艺术(Performance Art)将时间、身体和观众的在场变成了核心媒介,探讨性别、权力与身体经验。同时,大地艺术(Land Art)则将创作从画廊解放出来,直接作用于广阔的自然景观,引发了关于艺术品“持久性”与“地点性”的深刻讨论。 3. 当代多元化与全球化艺术 本书的收尾部分将聚焦于21世纪初艺术的全球化趋势,从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到数字艺术的蓬勃发展。我们将分析文化身份、全球资本流动、技术革新如何共同塑造了我们今日所见的复杂艺术景观,强调艺术不再是单一的“主义”竞争,而是无数流派、观点相互交织的巨大网络。 本书特色 本书的写作风格旨在清晰、富有洞察力,避免故作高深的术语堆砌。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清晰的时代脉络梳理,以及对主要艺术理论家的核心观点的提炼,读者将能掌握理解现代艺术流变的关键钥匙。我们特别注重将艺术运动置于其发生的历史语境中,力求让读者理解:每一次笔触或线条的改变,都是人类精神对时代困境的回应与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對印刷技術和裝幀工藝抱有濃厚興趣的資深讀者,常常在翻閱書籍時,被精緻的裝幀和獨特的印刷效果所吸引。這本書的出現,似乎為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我對書中所提到的「印刷」部分尤為關注,希望它能深入解析不同紙張的材質、克數、紋理對書籍整體感受的影響,以及各種裝訂方式(如精裝、平裝、線裝等)的優缺點和適用場景。我也期待書中能夠介紹一些常見的後加工技術,例如覆膜、壓紋、燙金、圓角等,並提供如何在書籍設計中巧妙運用這些技術的建議。此外,我對「設計」與「印刷」之間的互動關係也非常感興趣,好的設計需要精湛的印刷技術來呈現,而印刷的可能性也往往能啟發新的設計靈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際的案例,展示設計師和印刷廠如何緊密合作,共同打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書籍作品。

评分

我是一位熱愛收集書籍的讀者,對於一本書的「靈魂」——也就是它的內容,當然是最為看重的,但一本好的書籍,其外在的呈現也是不可或缺的。這本書的標題,特別強調了「入行必備」和「權威聖經」,這讓我對它的專業性和實用性充滿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像一本百科全書一樣,為我解開關於書籍製作的各種謎團。我對「編輯」的過程感到好奇,文字稿是如何一步步被塑造成一本完整的書,其中的決策和考量有哪些。而「設計」,我則希望看到更多關於美學和功能的平衡,如何在遵守規範的同時,展現出獨特的創意。至於「印刷」,我一直覺得那是將設計師的想像變成現實的關鍵環節,我希望了解其中有哪些技術上的限制和可能性,以及如何透過不同的印刷工藝,來豐富書籍的質感。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就已經讓我愛不釋手了!一種低調的奢華感,又帶著專業的氣息,讓人一眼就覺得這絕對不是一本普通的工具書。拿到手之後,更驚喜的是它的紙質,手感溫潤,內頁印刷清晰,色彩飽和度適中,光是翻閱的觸感就覺得非常舒服,讓人忍不住想一頁一頁細細品味。我一直對書籍的設計充滿了好奇,常常在書店裡被一本設計精美的書吸引,但總覺得隔著一層紗,無法觸及背後的奧秘。這本書的標題「入行必備的權威聖經」讓我燃起了學習的熱情,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從文字稿到成品書之間,那充滿創意與技術的完整歷程。我對編輯、設計、印刷這三個環節都充滿了未知,也希望能藉由這本書的引導,慢慢揭開它們的面紗,理解它們之間是如何緊密合作,最終才能誕生出一本令人驚豔的書籍。我特別期待能看到書中分享一些經典書籍的設計案例,分析它們的優劣之處,從中學習成功的設計原則與技巧。

评分

作為一名對排版和字體設計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這本書的「設計」部分是我最期待的部分。我常常在閱讀時,特別留意書中字體的選擇、行距的設定、頁眉頁腳的設計,以及圖文之間的比例關係。我相信一個好的版面設計,不僅能提升閱讀的舒適度,更能傳達出書籍的風格和精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各種設計理念,例如網格系統的運用、留白的學問、以及不同字體所能帶來的不同閱讀感受。我也很想知道,在現今數位化閱讀盛行的時代,紙本書籍的設計還有哪些創新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利用實體書的特質,創造出獨特的閱讀體驗。此外,對於「印刷」的工藝,我也希望能夠有更深入的了解,像是不同紙張的特性對視覺和觸感造成的影響,以及一些特殊的印刷技術,例如燙金、 UV 印刷等,在書籍設計中可以如何運用,讓書籍本身成為一件藝術品。

评分

我是一位剛入行不久的書籍編輯,對於如何在有限的資源和時間內,與設計師和印刷廠有效地溝通,一直感到有些力不從心。這本書的出現,無疑是給我打了一劑強心針。書中提到的「全事典」讓我對它的內容深度充滿信心,我希望它能涵蓋從概念發想到最終出版的每一個細節,並且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泛泛而談的理論。我特別在意書中關於「編輯」與「設計」之間協作的部分,我常常覺得彼此的語言和思維方式有些落差,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溝通技巧,或是說明不同角色之間的責任劃分與合作模式,那將會非常有幫助。另外,對於「印刷」的部分,我一直覺得它充滿了神秘感,各種紙材、裝訂方式、後加工技術,都讓我覺得眼花繚亂。我希望這本書能用清晰易懂的方式,解釋這些專業術語,並提供一些選擇上的建議,讓我能夠在與印刷廠溝通時,更加自信和專業,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和損失,最終能做出符合預期且具備高品質的書籍。

评分

好书

评分

好书

评分

好书

评分

好书

评分

好书

评分

好书

评分

好书

评分

好书

评分

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