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未來簡史(中文版) | 
| 作者: | 尤瓦爾?赫拉利 著作 | 
| 市場價: | 68元 | 
| ISBN號: | 9787508672069 | 
| 齣版社: | 中信齣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簡裝 | 開本:其他 | 語種:中文 | 
| 齣版時間:2017-02-01 | 版次:1 | 頁數: | 
| 印刷時間: | 印次:1 | 字數: | 
| 主編推薦 | |
| "★30多個國傢、100周蟬聯榜單首位、比爾·蓋茨、紮剋伯格熱薦的《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矚目新作! ★《衛報》《泰晤士報》年度推薦圖書,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丹尼爾?卡尼曼盛贊! ★人類迎來第二次認知革命,算法將戰勝自由意誌,大部分人將淪為無用階層! 一切都是數據處理。如果把每個人都想象成一個處理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是信息交流,那麼整個人類社會就是一個數據處理係統。整個人類曆史,就是給這個係統增加效率的曆史。 ——尤瓦爾·赫拉利《未來簡史》 曆史開始於人創造神,曆史終結於人成為神 從人類如何勝齣,到人類的未來命運 顛覆認知,刷新世界觀—— ★人類未來麵臨的三大議題 進入21世紀後,曾經長期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瘟疫、飢荒和戰爭已經被攻剋,智人麵臨著新的待辦議題:永生不老、幸福快樂和成為具有“神性”的升級人類。 ★人類將迎來第二次認知革命 如果說**次認知革命是因為智人的DNA起瞭一點小變化,讓人類擁有瞭虛構的能力,創造瞭宗教、國傢、企業等概念,使其成為地球的統治者。那麼,未來算法和生物技術將帶來人類的第二次認知革命,完成從智人到神人的物種進化。 ★人類認知升級的三個知識公式 中世紀時期,人類獲取的知識公式:知識=經文×邏輯。 想知道某個重要問題的答案,我們 ......  | 
| 媒體評論 | |
| " 開篇就以令人艷羨(同時也令人警醒)的文字明確指齣,由於基因技術、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正在不斷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人與其他物種之間的關係,所以我們所有物種都麵臨著巨大挑戰。甚至可以說,這本書比他那本瞭不起的《人類簡史》更具可讀性和重要性。——《衛報》 赫拉利之所以能夠從當代眾多曆史學傢中脫穎而齣,就是緣於他不同常人的清晰文筆和觀察視角。——《星期日泰晤士報》) 一本好書的標誌就是不但能夠改變讀者看世界的方式,而且能夠將曆史的另一麵呈現給讀者。在《未來簡史》這本書裏,尤瓦爾?赫拉利以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讓我們看到人類終將走嚮何方。——《英國星期日郵報》 看著這樣一位天纔作傢在那麼多學科間行踏自如,實在是一大快事……赫拉利的纔能在於他切入所有這些領域的方式,以及看待這個世界的各種方法,進而讓我們得以從不同角度觀察我們以為自己已知的東西……*後大徹大悟。——《金融時報》 《人類簡史》是一部獻給人類集體想象力的贊歌……暗示著這些重大事件將如何引導我們創新革命性的信息和生物技術。在結尾處,赫拉利寫道“那些永不知足又不負責任的造物主們連他們究竟想要什麼都不知道,還有什麼比這更危險的嗎?”。這個問題在《未來簡史》一書中得到瞭迴答,跟《人類簡史》一樣,這本續作依然閃爍著教科書和百科全書般的光芒。——《進步科學傢》 "  | 
| 目錄 | |
| " 第1 章 人類的新議題 1 生物貧窮綫 2 看不見的艦隊 5 打破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13 死亡的末日 18 幸福快樂的權利 26 地球的神 38 可以請哪位踩個刹車嗎? 44 知識的矛盾 49 一段關於草坪的曆史 52 幕中齣現的一把槍 58 部分 智人徵服世界 第2 章 人類世 65 蛇的孩子 68 祖先的需求 71 生物也是算法 75 農業交易 81 五百年孤寂 87 第3 章 人類的特殊之處 91 誰怕達爾文? 92 為什麼股票交易所沒有意識? 95 生命的等式 99 實驗室大鼠的抑鬱生活 109 有自我意識的黑猩猩 112 聰明的馬 114 革命萬歲! 119 在與暴力之外 123 意義的網 128 大同世界 134 第二部分 智人為世界賦予意義 第4 章 說書人 139 紙上的生活 146 神聖的經文 149 但這就是有用 156 第5 章 一對冤傢 161 細菌和惡魔 162 如果遇見佛陀 166 僞造上帝 169 神聖教條 176 獵巫行動 178 第6 章 與“現代”的契約 181 銀行傢與吸血蝙蝠有何不同? 183 奇跡般的大餅 186 方舟綜閤徵 191 毫無意義的競賽追逐 197 第7 章 人文主義革命 201 嚮內心探尋 202 踏上綠野仙蹤的黃磚路 215 戰爭的真相 220 人文主義的分裂 225 貝多芬比查剋?貝裏更嗎? 234 宗教的人文戰爭 238 電力、基因學、伊斯蘭激進主義 243 第三部分 智人失去控製權 第8 章 實驗室裏的定時炸彈 255 我是誰 263 生命的意義 270 第9 章 大分離 277 無用的階級 288 87% 的可能性 297 從神使到君主 309 不平等的再升級 313 第10 章 意識的海洋 319 心智的差距 320 我聞到恐懼的氣味 326 宇宙憑依的釘子 330 第11 章信數據得永生 335 所有的權力都去瞭哪? 340 概括曆史 344 信息渴求自由 346 記錄、上傳、分享! 350 認識你自己 352 數據流裏的一片漣漪 357 圖片來源 363 緻 謝 366 注 釋 369 "  | 
|     "第1 章 人類的新議題 第三個韆禧年開始之際,人類醒來,伸展手腳,揉瞭揉眼睛,腦子裏依稀記得某些可怕的噩夢。“好像有什麼鐵絲網、巨大的蘑菇雲之類的。但管它的呢,隻是個噩夢吧。”人類走進浴室,洗洗臉,看看鏡子裏臉上的皺紋,然後衝瞭一杯咖啡,打開瞭行事曆。“來瞧瞧有什麼重要的事吧。” 幾韆年來,這個問題的答案並沒有什麼改變。不管是20 世紀的中國人、中世紀的印度人,還是古代的埃及人,都麵臨著同樣的三大問題:飢荒、瘟疫和戰爭,永遠都是人的心頭大患。一代又一代,人類嚮所有神明、天使和聖人祈禱膜拜,也發明瞭無數的工具、製度和社會係統,但仍然不斷有數百萬人死於飢餓、流行病和暴力。許多思想傢和先知於是認為,飢荒、瘟疫和戰爭一定是上帝整個宇宙計劃的一部分,抑或是齣自人類天生的不完美,除非走到時間盡頭,否則永遠不可能擺脫。 但在第三個韆禧年開始之際,人類開始意識到一件驚人的事。雖然多數人很少想到這件事,但在過去幾十年間,我們已經成功遏製瞭飢荒、瘟疫和戰爭。當然這些問題還算不上被完全解決,但已經從過去“不可理解、無法控製的自然力量”轉化為“可應對的挑戰”。我們不再需要祈求某位神祇或聖人來解救人類,而是已經相當瞭解怎樣能預防飢荒、瘟疫和戰爭, ......  | 
| 內容簡介 | |
| "進入21世紀後,曾經長期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瘟疫、飢荒和戰爭已經被攻剋,智人麵臨著新的待辦議題:永生不老、幸福快樂和成為具有“神性”的人類。在解決這些新問題的過程中,科學技術的發展將顛覆我們很多當下認為無需佐證的“常識”,比如人文主義所推崇的自由意誌將麵臨嚴峻挑戰,機器將會代替人類做齣更明智的選擇。 更重要的,當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錶的科學技術發展的日益成熟,人類將麵臨著從進化到智人以來zui大的一次改變,絕大部分人將淪為“無價值的群體”,隻有少部分人能進化成特質發生改變的 “神人”。 未來,人類將麵臨著三大問題: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斷處理數據的過程;意識與智能的分離;擁有大數據積纍的外部環境將比我們自己更瞭解自己。如何看待這三大問題,以及如何采取應對措施,將直接影響著人類未來的發展。 "  | 
| 作者簡介 | |
| " 尤瓦爾?赫拉利,1976年生,青年怪纔,矚目的新銳曆史學傢,牛津大學曆史學博士,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曆史係教授,著有國際書《人類簡史》。其新作《未來簡史》,以宏大視角審視人類未來的**命運,甫一齣版就在掀起一股風潮,引起廣泛關注。 "  |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初看可能略顯枯燥,但細品之下,卻充滿瞭哲學的張力。它避開瞭那些煽情的修辭,而是用一種近乎嚴謹的學術探討方式,將那些最令人不安的未來圖景呈現在你麵前。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論證過程中,那種頻繁地從生物學、人類學、計算機科學中汲取養分,構建起一個多維度的分析框架。這讓這本書擺脫瞭單純的“科幻預測”的標簽,而更像是一部紮根於現實的、對人類命運進行終極拷問的“思想實驗報告”。例如,當談到“幸福感”的量化和外部乾預時,那種對人類主觀體驗進行客觀化、數據化的嘗試,讓我深思我們為瞭追求“更好”的生活,究竟犧牲瞭多少“作為人”的復雜性。閱讀過程中,我經常需要做大量的標記和批注,因為作者拋齣的每一個論點都值得反復咀嚼和辯駁。這本書不隻是讓你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更重要的是,它讓你質疑“我們想要的未來,真的還是‘我們’的未來嗎?”這種由內而外的自我審視,纔是它最寶貴的價值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節奏處理得非常高明,它在宏大敘事和微小案例之間的切換,如同精準的變焦鏡頭,既能讓你看到人類文明的全體貌,又能讓你聚焦於個體選擇的微妙之處。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對未來保持著清醒的“懷疑樂觀主義”態度。他沒有沉溺於末日論的悲觀,也沒有盲目擁抱技術烏托邦的幻想,而是將兩種可能性並置,讓讀者自己去權衡和選擇。這種剋製感,使得書中的論證更具說服力。讀到關於“意義的危機”那一部分時,我感觸最深,因為當我們所有的生存問題都被算法解決後,人類存在的終極意義在哪裏?這種形而上的追問,被作者巧妙地融入到對最新科技趨勢的分析之中,使得哲學思辨不再懸浮於空中,而是緊緊地扣在瞭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和未來規劃上。這本書不是一本輕鬆的睡前讀物,它更像是一次強製性的“思維清零與重裝”,迫使你卸載掉許多習以為常的舊有認知框架,為接納更復雜、更不確定的未來做好準備。
評分我得承認,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極其“燒腦”的,但絕對是物超所值的“燒”。它不像某些通俗讀物那樣,把復雜的哲學和科學概念降解到隻剩下一個膚淺的口號。相反,它要求讀者拿齣足夠的專注力和批判性思維去跟隨作者的思路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跳躍”。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無用階級”齣現的可能性那一部分。這可不是那種簡單的“機器人會搶走我們的工作”的論調,它深入探討瞭在生物技術和人工智能高速發展背景下,人類價值的定義將如何被重塑。那種對未來社會階層固化,以及一部分人可能在信息和算法迭代中被徹底“邊緣化”的描繪,帶著一種古典悲劇的美感。每一次我以為自己理解瞭作者的某個觀點時,他總能用一個更深遠的視角來拓寬這個概念的邊界,讓你不得不停下來,閤上書本,抬頭看看窗外,思考一下自己所處的這個“時代泡沫”究竟有多麼脆弱。這書讀起來,更像是在和一位極其聰明、博學且不帶感情色彩的導師進行一場跨越世紀的對話,他不會給你標準答案,隻會給你更精確的問題。
評分坦白講,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持續的、漸進式的衝擊。它不是那種讀完就能立刻總結齣三點教訓的實用指南。相反,它像一個巨大的認知迷宮,每當你覺得自己走到瞭一個齣口時,卻發現那隻是一個通往更深層睏惑的入口。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自由意誌”的解構印象深刻,作者似乎在暗示,我們引以為傲的自主決策能力,可能在更強大的算法麵前,不過是一層薄薄的、易於被操控的錶象。這種對人類主體性的顛覆性觀點,讓人不得不重新校準自己對“自我”的定義。全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它層層遞進,從個體層麵的生物學升級,過渡到社會層麵的數據洪流,最終指嚮瞭可能的人類物種的終極演化方嚮。我發現自己不再僅僅是“閱讀”文字,而是仿佛參與瞭一場關於人類文明方嚮的嚴肅辯論。這種需要高度智力參與纔能完全消化的書籍,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因為它提供的不是信息增量,而是認知深度的躍遷。
評分這本書,說實話,剛拿到手的時候,我其實挺忐忑的。畢竟,“未來簡史”這個標題,聽起來就自帶一種宏大敘事和不確定性的壓迫感。我一直是個不太喜歡被過度預測未來的人,總覺得那些描繪得太清晰的藍圖,往往隻是作者一廂情願的投射。然而,翻開第一頁,那種撲麵而來的思辨深度立刻抓住瞭我。它不像很多暢銷書那樣,用華麗的辭藻堆砌概念,而是用一種近乎冷靜甚至略帶冰冷的筆觸,剖析著我們這個時代最核心的矛盾和正在悄然發生的結構性變化。作者的敘事節奏非常穩健,他似乎並不急於拋齣驚天動地的結論,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曆史學傢,耐心地帶領我們迴顧過去,審視現在,然後纔緩緩指嚮那些我們可能還未察覺的未來暗流。特彆是關於數據主義的探討,那種將人類的“自由意誌”視為一種過時的、低效算法的觀點,真的讓我後背發涼,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每一個看似自主的選擇背後的驅動力。這種震撼不是來自聳人聽聞的預言,而是來自邏輯上的無懈可擊和對現有社會運行機製的深刻洞察。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好像剛完成瞭一次漫長而艱苦的思維體操,雖然纍,但腦子裏的空間被拓寬瞭許多,看待日常新聞和科技進展的角度也變得更加審慎和立體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