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书名: | 如何让你的阅读更高效 |
作者: | 杨寒 |
市场价: | 32.80元 |
ISBN号: | 9787512649866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装帧:平装 | 开本:32(146*210)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7-04-01 | 版次:1 | 页数:232 |
印刷时间:2017-04-01 | 用纸:轻型纸 | 字数:100 |
作者简介 |
杨寒,中国台湾逢甲大学文学系博士,联合报缤纷版及FHM杂志专栏作家。已出版《学历游戏:学校没有教的事》《教育现场:做学生的朋友》《不存在的西班牙哲学家ABEJUNDIO的爱情语录》等书。 |
内容简介 |
这是一部帮助你解决所有阅读难题,实现高效阅读的指导书: ◎ 让不想读书的人培养起读书乐趣与习惯,建立自己的读书用途观念。 ◎ 让明知读书有用,却不知如何阅读的人找到zui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 让不擅长阅读的人轻松翻阅,快速体悟,确确实实掌握高效阅读法。 ◎ 让喜欢阅读却不能消化书本知识的人学会快速吸收图书内容的技巧。 ◎ 让爱上阅读的人眼睛不疲劳,精神不疲倦,能够系统梳理图书内容。 这本书提供的方法能让你每年阅读并消化一百多本优质图书或等量的资讯、信息、图表,获取充足的储备知识。 阅读是一件低成本高回报的事,这件事值得你每天都去做。 |
编辑推荐 |
★ 在你不懂高效阅读之前,请先阅读这本书。读过本书之后,你可以每年阅读并消化一百多本优质图书或等量资讯、信息、图表。 ★ 阅读大师带给你超实用的读书法,为你解答「如何挑选一本书,建立读书用途观念,发现阅读的动机与乐趣,多久读完一本书,想读却读不懂怎么办」等关于阅读的所有环节,让你养成读书习惯,与书成为朋友。 ★ 专业提供「逻辑阅读法、情景阅读法、笔记阅读法、精读、速读」等超高效的读书法。 ★ 针对不同人群在不同阅读阶段,以及阅读文学书、哲学书、休闲书等不同书籍时应该怎么办,给出了详尽、系统、高效的指导方法。 |
在线试读 |
1-1阅读有什么用:建立自己的“读书用途观念”
有些人会问:“阅读有什么用?” 如果你不知道阅读有什么用,很可能会放弃阅读。 但是,阅读是自己的事,在阅读中获得的思想和学问是否对自己有帮助,只有自己zui清楚。 因此,阅读的用途只能自己去思索。
阅读和有用是两回事 举例来说,以前我很想减肥,买了一本减肥塑身的书,我读了好几遍,只差没把这本书写成研究论文,但就算我这样做了,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是没有发挥到减肥的作用。 所以,仔细阅读一本书后,能否从这本书中获得效用,得看我们是否有决心去实践这本书的内容。 而言情小说呢,非写实性的言情小说就没有用处了吗? 当然不是,这些书能娱乐和激发情感,也可以让我们了解爱情的细微处,只是人生不可能完全像小说中所描述的情节那样发展。 再说回我买的那本减肥塑身书,因每个人的体质和生活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受慢性病或饮食习惯的影响,无法完全依照书中的建议去做,那么就得考虑,这本书的哪一部分内容更适合自己。
建立读书用途观念 我想提出的是“建立自己的读书用途观念”,由自己告诉自己读这本书有什么用。 想象一下,如果你拿着一本书去问你的朋友:“嘿,能告诉我这本书有什么用吗?” 朋友很可能会说“应该很有用”、“看上去没什么用”之类的话。但这样不经思考就立即给出的答案,往往是不准确的。 当我们想要阅读一本书,或者在书店里考虑要不要购买一本书的时候,就会预期读了这本书以后有什么用。 对于一本书的用途,大致可以归类为五项: 1.休闲娱乐 2.丰富思想 3.增长见闻 4.生活需求 5.增加专业技能 选择阅读某本书的时候,可以从这五项用途来判断这本书对我们有什么用。其实判断一本书的用途,也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所以,在“序”或“后记”里就找到相关线索,进而去判断“这本书的具体功用”。
选书的三个阶段目标 我们选择阅读一本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目标: 1.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 2.读这本书能达到的效果 3.短期内读完这本书之后的收获 前面两个阶段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要不要读这本书?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读这本书?要仔细阅读还是粗读?要不要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 第三个阶段则是检视自己读完这本书的收获,是不是真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
目录 |
阅读第1 招:确立态度 1-1 阅读有什么用 1-2 如何喜欢上阅读 1-3 如何会想读一本书 1-4 很想看书,但没有时间怎么办 1-5 阅读与上网,哪个更重要 1-6 如何养成积极阅读的心态 1-7 阅读兴趣低落怎么办 1-8 读过的书何时会派上用场
阅读第2 招:了解策略 2-1 如何挑选一本书 2-2 多久才能读完一本书 2-3 你可以再看快一点 2-4 你可以再看慢一点 2-5 从简单、有趣、入门的书籍开始 2-6 想看书却看不懂怎么办 2-7 用“不甘心读不懂”的态度读书 2-8 读完一本书,就要跟它说拜拜吗 2-9 书读一遍就够了吗 2-10 阅读可以像玩网络游戏一样吗
阅读第3 招:逻辑阅读法 3-1 两种阅读方法 3-2 “逻辑思维”的阅读 3-3 逻辑思维的“关键词”阅读法 3-4 如何掌握一本书的思想理路 3-5 思考、论述的关键在哪里 3-6 知道整本书的主旨往往是不够的 3-7 大家来找茬 3-8 不考试也要做笔记 3-9 每次都像在读一本新书 3-10 尽信书不如无书
阅读第4 招:情境阅读法 4-1 为什么要读小说 4-2 过目即忘与永远记得故事 4-3 只喜欢图像,不喜欢文字 4-4 文字能转换为画面 4-5 阅读可以很立体 4-6 如何和作者产生关联 4-7 如何体会作者的想法与感受 4-8 想象你所想象不到的事情 4-9 读完书却马上忘光
阅读第5 招:养成习惯 5-1 什么时候阅读 5-2 阅读可以是没有目的的旅行 5-3 阅读一定要有用吗 5-4 为什么要读文学 5-5 为什么要读哲学 5-6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淡雅的色彩,简洁的字体,传递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信息。我是一个对阅读充满渴望的人,但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或者读完之后记忆模糊,效果不佳。因此,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立刻被它所吸引。我拿起它,翻开了扉页,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亲切感让我觉得,这本书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读书人,在与我分享他宝贵的体会。我迫不及待地将它带回家,希望它能像封面所承诺的那样,成为我解决阅读困境的“救星”。我特别期待它能在方法论上给我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不是那些陈词滥调。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好奇,也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它能真正帮助我提升阅读的效率和质量,让我不再只是“读”书,而是能真正地“懂”书,并将书中的知识融会贯通,化为己用。
评分我是一个对知识充满渴望但又时间有限的上班族。每天下班后,我希望能利用有限的碎片时间进行阅读,但常常是疲惫不堪,难以集中注意力,读了半天也记不住多少内容。这本书的标题“如何让你的阅读更高效”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我看到“成功励志畅销书籍”的标签,这让我觉得它可能包含了一些激励我坚持下去的力量,同时也暗示了它可能已经被许多人验证过其价值。我特别关注“解决所有阅读难题”和“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这几句话,它们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法,让我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能轻松愉快地提升阅读能力。我期待它能帮助我摆脱“读不进去”、“读了忘”的困境,让我的每一分钟阅读时间都物超所值。
评分这本书的简介非常有吸引力,它直接点出了许多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痛点,比如效率低下、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等等。我是一个比较注重实效的人,不太喜欢那些空泛的理论,我更看重的是书中的方法是否能够真正落地,是否能够在我实际的阅读中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本书的描述让我觉得它不是一本“纸上谈兵”的书,而是真正能够帮助我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南。我尤其对“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这句话感到共鸣,因为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框架,帮助我探索和发现属于自己的高效阅读之道。
评分作为一名终身学习者,我对阅读的需求是持续且迫切的。然而,现实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在浩瀚的书海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并将其高效吸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我曾经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从做笔记到听音频课程,但总感觉效果差强人意。这次,我被这本书的“解决所有阅读难题”和“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这两个卖点深深打动。我不是那种喜欢死记硬背的人,更注重的是理解和应用。这本书的描述让我看到了希望,它似乎能够触及到我阅读过程中的痛点,并给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一些通用的技巧,而是能够引导我深入了解自己的阅读习惯和认知模式,从而量身定制出最适合我的阅读策略。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克服那些一直困扰我的阅读障碍,让我的学习之路更加顺畅和高效。
评分我是一个深度阅读爱好者,但也常常感到困惑,为什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阅读,却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并没有显著提升?是我的阅读方法有问题,还是我忽略了某些关键的环节?这本书的简介,尤其是“解决所有阅读难题”和“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这些字眼,让我眼前一亮。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答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打破常规、颠覆认知的阅读策略,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内容。我期待它能帮助我从“被动阅读”转向“主动思考”,让我的阅读过程充满探索和发现的乐趣,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升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拥有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