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阿多诺是德国法兰福学派的核心人物,他自幼学习音乐,熟知西方音乐史,又钻研过西方各派哲学和马思主义的著作,形成了以社会批判理论和否定的辩证法为主线的哲学思想,并用这种哲学思想去研究20世纪欧洲的新音乐,《新音乐的哲学》就是其成果之一。《新音乐的哲学》包括三篇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论文,很早的一篇是1940-1941年写成的《勋伯格与进步》,第二篇是时隔七年之后写成的《斯特拉文斯基与倒退》,很后一篇是在两篇文章结集出版时(1948年)撰写的“导论”,目的是要说明为何要选择新音乐中的两个特别的代表人物作为论述的对象、概括论述新音乐总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以及本书所用的方法。 (德)泰奥多尔·威森格伦特·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 著;曹俊峰 译 泰奥多尔·威森格伦特·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1903-1969),德国有名的哲学家、美学家、社会学家,被誉为“法兰福学派靠前代宗师,西方马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很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在母亲和姨母的音乐熏陶下,阿多诺从小掌握了大量的音乐知识,并练习钢琴和作曲。1922年进入法兰福大学,主要学习哲学、音乐、社会学和心理学,在此期间结识法兰福学派另一位学术大师马斯·霍海默(Max Horkheimer)。1924年,21岁时以《胡塞尔现象学中事物的意向之先验性》的论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在维也纳等这本书的整体风格,从封面设计到标题的选取,都散发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学术气息。那种严谨而不失艺术感的排版,预示着它将是一场关于“新音乐”的深度思想之旅。我一直对音乐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感到好奇,而“哲学”这个词的加入,无疑将这种好奇推向了更深层次的探究。我猜想,这本书不会满足于仅仅介绍一些新音乐的流派或代表人物,而是会去剖析那些孕育了这些音乐形式的哲学土壤。它可能会从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的哲学传统出发,去审视新音乐对传统审美观念的颠覆,以及这种颠覆背后所蕴含的对人类认知和感知方式的深刻反思。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探讨“意义”在新音乐中的消解与重构,以及作曲家如何通过对音响的纯粹探索,来表达一种更加接近本质的、非象征性的存在状态。这本书的厚度,也让我感受到它内容的丰富和翔实,它很可能是一部集学术研究、理论分析和艺术评论于一体的力作,为我打开一扇通往理解新音乐的全新大门。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新音乐的哲学(第5版)》时,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它那沉静而内敛的封面设计。那种不张扬的质感,反而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思想力量,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进入一个需要静心体悟的哲学殿堂。我一直觉得,音乐不仅仅是耳朵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对话,一种思想的表达。尤其是在当代,音乐的面貌日新月异,各种实验性的探索层出不穷,这其中必然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点燃了我对这种深层连接的探索欲。我预感,它不会仅仅停留在对音乐形式的描述,而是会去挖掘那些驱动着这些新音乐形式产生的思想根源,去理解作曲家们在创作中想要传达的关于人性、关于社会、关于存在本身的深刻洞见。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解析一些我曾经接触过但未能完全领会的新音乐作品,通过哲学的视角,找到理解它们的钥匙,从而拓展我对于音乐可能性的认知边界。这本书的尺寸和重量也传递出一种“值得认真研读”的信号,它不像一本快餐读物,而是需要我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吸收的知识宝库。
评分拿到《新音乐的哲学(第5版)》,我最先留意到的是它那朴实而又不失厚重的封面。那种沉静的色调,仿佛是在邀请读者放慢脚步,进入一个需要深度思考的世界。我一直觉得,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的组合,它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一种思想的表达,甚至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隐喻。而“新音乐”,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探索未知、挑战传统的意味。我好奇它是否会深入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音乐如何从传统的叙事和情感表达中解放出来,转向一种更加抽象、更加注重形式和结构的探索。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联想到,它可能会从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巨匠的思想出发,去解读新音乐的艺术特质,去理解那些非传统的音响效果背后所蕴含的哲学理念。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对具体音乐作品的哲学分析,例如解析一首勋伯格的十二音作品,或者一部现代极简主义音乐,是如何通过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反映出某种哲学观点。这本书的装帧也给我一种“经典”的感觉,让人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音乐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思想的书。
评分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我并没有立刻联想到“新音乐”和“哲学”的结合,但那种略带复古又极具现代感的字体设计,加上一种难以言喻的艺术气息,却成功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认为,真正的艺术,无论是绘画、文学还是音乐,都与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都是人类探索自身和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径。而“新音乐”这个概念,在我听来,总是带着一种打破常规、挑战传统的意味,这本身就充满了哲学上的张力。我猜想,这本书会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这些看似遥远的概念联系起来。它可能会从历史的长河中梳理新音乐的演进脉络,并在此过程中,剖析那些影响了音乐发展的哲学思潮,比如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甚至是后现代主义的某些观点。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关于音乐本体论的讨论,探讨声音本身在哲学层面的意义,以及作曲家如何通过对声音的全新运用,来表达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本书的篇幅适中,既不会显得过于冗长而让人望而却步,又能保证内容的充实和深入。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简约而不失格调,封面上那抽象的音符图案,仿佛预示着里面内容将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音乐感知领域。我一直对“新音乐”这个概念充满好奇,它似乎总是在挑战我们习以为常的听觉体验,用一种更加实验、更加前卫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翻开书页,那厚重而富有质感的纸张,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就已经是一种享受。目录页的排版也十分清晰,各种章节标题都带着一种引人入胜的魔力,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那些未知的音乐世界。尤其是一些看起来非常专业的术语,虽然我可能暂时还不完全理解,但却激起了我极大的学习兴趣。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一些具体的音乐作品,更会深入探讨新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其背后隐藏的哲学思考,以及它对我们理解世界和自我有何启示。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那些通常被认为是“难以理解”的现代作曲家们精心构建的声音迷宫,让我不再感到困惑,而是能从中发现乐趣,甚至产生共鸣。这本书的厚度也让我感到踏实,这意味着它绝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浅尝辄止之作,而是真正有深度、有分量的思想结晶,值得我沉下心来,慢慢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