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投资关系研究东南亚十一国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投资关系研究东南亚十一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敬,陈容著 著
图书标签:
  • 一带一路
  • 东南亚
  • 贸易
  • 投资
  • 区域经济
  • 国际关系
  • 中国对外经济
  • 发展中国家
  • 地缘政治
  • 经济合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少儿专营店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600686
商品编码:12833397959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投资关系研究 作  者:李敬,陈容 著 定  价:98 出 版 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01日 页  数:354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9600686 引言1
一、总体情况分析1
(一)“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基本情况1
(二)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政治与外交关系情况2
(三)东南亚11国的贸易情况3
(四)东南亚11国的投资情况7
二、印度尼西亚(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8
(一)基本情况8
(二)产业情况11
(三)外贸情况16
(四)印度尼西亚投资情况22
(五)印度尼西亚与“一带一路”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28
(六)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贸易关系40
三、马来西亚(Malaysia)46
(一)基本情况46
(二)产业情况50
(三)外贸情况53
(四)马来西亚投资情况60
(五)马来西亚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关系64
(六)中国与马来西亚的贸易关系78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李敬、陈容著的《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投资关系研究(东南亚十一国)》从中国视角,全景式地分析了一带一路东南亚十一国相关国家的贸易投资关系。本书既有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资源禀赋、地域特征、人口状况、产业发展等基本情况的梳理,又有各个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量、结构、FDI流入流出、参与贸易协定等情况的深入分析。同时,详细分析了这些国家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关系和地位,并重点分析了这些国家与中国的贸易竞争互补关系。本书数据翔实,内容完整,可为各级政府和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投资与贸易空间提供决策支撑。 李敬,陈容 著 李敬,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重庆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投资与贸易研究实验室首席专家。
陈容,女,1978年生,重庆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副处长,主要研究东南亚国家政治经济关系。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相关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15年3月,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全球化不断深化、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中国发展进入“三期叠加”的背景下,建设“一带一路”对相关国家和地区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沿线包括65个国家,44亿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63%(随着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一带一路”覆盖范围还可能扩大)。各国资源禀赋各异,潜藏着彼此合作的巨大潜力和空间。要实现合作共赢发展目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是重要基础和前提。其中投资贸易合作自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2008年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给我们的重要等
聚焦南亚次大陆:印度洋周边地缘经济与安全格局重塑 本书聚焦于印度洋次大陆及其周边海域错综复杂的地缘经济图景与安全挑战,旨在深入剖析近年来该区域内部及外部力量博弈如何重塑其经济发展路径与战略安全态势。 尽管本书的地理范围与您提及的“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东南亚十一国存在一定的空间邻近性,但其核心研究范畴和分析视角,完全独立于东南亚特定国家的贸易投资实证分析。 本书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南亚次大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波斯湾核心国家(伊朗、沙特、阿联酋)以及印度洋关键岛国(马尔代夫、塞舌尔、毛里求斯)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力求超越单纯的经济数据罗列,深入挖掘驱动这些国家间关系变动的深层地缘政治逻辑、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新兴的能源与技术竞争。 第一部分:印度洋经济走廊的结构性重塑 本部分着重分析印度洋地区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的新定位。我们首先考察了能源运输动脉的脆弱性与战略重要性。印度洋是全球约三分之二的海上石油贸易和大量液化天然气(LNG)运输的必经之地。书中详细分析了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这三大咽喉要道的安全动态如何直接影响全球能源价格和供应稳定。 在贸易结构上,本书摒弃了对特定区域双边贸易协定的微观分析,转而关注大宗商品流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黑金”叙事。我们探讨了在不直接涉及东南亚国家具体投资案例的前提下,印度洋沿岸主要港口(如恰巴哈尔港、汉班托塔港、卡拉奇港)的战略价值与运营模式差异。研究的核心在于比较不同大国在这些港口的影响力投射,以及这些基础设施项目如何影响区域内的经济极化现象,而非评估其对东南亚特定经济体的辐射效应。 一个关键的章节致力于区域海洋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我们分析了印度洋沿岸各国在渔业管理、深海采矿潜力以及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法律与实践差异。本书特别关注了蓝碳经济的兴起,以及这些经济体在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压力下所面临的结构性困境。 第二部分:地缘政治角力与安全治理的真空地带 本书的第二大部分将视角转向印度洋日益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及其带来的安全困境。我们认为,印度洋已从传统的“过道”转变为“竞争场”。 我们详细分析了印度洋区域安全架构的缺失与重构尝试。书中讨论了以印度为核心的“安全提供者”角色构建的努力,以及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域外大国在印度洋的军事和安全部署策略。这部分内容不包含对东南亚国家在南海或更东部海域的安全合作机制的描述,而是聚焦于南亚及西印度洋的传统安全挑战。 具体案例研究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次大陆安全悖论: 深入探讨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传统安全关系如何外溢至印度洋,包括海上边界的管控、反恐合作的困境,以及核潜艇技术在区域力量平衡中的作用。我们着重分析了这种关系如何制约了整个印度洋的区域安全合作框架的建立。 2. 极端主义与非传统安全威胁: 考察了索马里海盗问题的阶段性演变、跨国海上犯罪(如走私毒品和人口贩运)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活动模式。这些分析旨在揭示印度洋治理的碎片化,而非评估东南亚国家在应对类似威胁时的具体行动。 3. 大国博弈的“代理人”叙事: 分析了域外大国在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关键岛国的经济援助、基础设施投资背后所隐含的战略意图。研究的落脚点在于这些小国如何在两大权力中心之间进行战略平衡,以最大化其国家利益,这与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平衡策略是截然不同的议题。 第三部分:能源转型与技术鸿沟的区域影响 第三部分聚焦于全球能源转型对印度洋经济体的深远影响,并评估了技术能力差异如何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 能源转型路径的差异化分析是本部分的核心。我们对比了中东石油出口国在后化石燃料时代进行经济多元化的努力,以及南亚内陆国家对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的迫切需求。本书详细分析了国际能源署(IEA)对南亚能源需求预测,并探讨了清洁能源供应链(如关键矿物运输)对印度洋航道的新依赖性。 在技术维度上,本书关注数字基础设施的“数字殖民”风险,但分析对象主要集中在印度洋岛国和南亚大陆国家。我们评估了这些国家在5G部署、数据主权以及关键技术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缺失,以及由此产生的技术依赖性。例如,我们考察了特定国家在海底光缆铺设中的地理布局,而不是评估东南亚在特定电信技术标准上的应用或推广情况。 总结:一个被重新定义的海洋 本书的结论部分强调,印度洋地区正处于一个由内部结构性矛盾和外部力量干预共同驱动的“过渡期”。其安全与经济前景,更多地受到南亚、中东核心地缘要素的牵引,而非东部海域的动态所主导。本书提供的分析框架,旨在为理解印度洋次大陆及其周边海域的复杂性提供一个去中心化、聚焦于南亚-中东轴线的宏观视角,其研究范畴和结论不涉及对东南亚十一国贸易结构、投资流动或具体经济项目的实证考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关注经济数据,更深入到“一带一路”倡议在不同东南亚国家所引发的社会文化层面的互动。作者在探讨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经济联系的同时,也巧妙地穿插了人文交流、教育合作以及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案例。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菲律宾和越南这些与中国在历史上有过复杂关系的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如何寻求新的合作契机,以及如何平衡国家利益和区域合作的微妙之处。作者通过采访当地的企业家、政府官员和普通民众,展现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不同国家民众中的接受度和认知度,以及它在重塑区域经济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经济合作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更关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评分

这本书最令我赞赏的一点是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前瞻性的研究视角。作者在梳理“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南亚十一国的贸易投资关系时,并没有停留在过去的成就上,而是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潜在的风险。书中对中国与柬埔寨、老挝等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合作,进行了非常详实的分析,包括投资模式、融资机制以及长期回报预测。同时,作者也对这些合作项目可能带来的地缘政治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潜在的债务风险进行了审慎的评估。这让我意识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数据,更重要的是,它引导读者去思考“一带一路”倡议在未来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评分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它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实际落地情况的剖析。作者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选取了东南亚的十一国作为研究对象,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深入和聚焦的态度。书中对这些国家与中国之间在贸易往来、投资流动以及产业合作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分析。我特别关注到书中关于泰国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国家,其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项目以及对当地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作者通过大量的数据支撑,揭示了这些项目如何在促进贸易便利化、吸引外资、带动就业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其中存在的挑战,例如一些项目的可持续性、环境影响以及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度问题。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对“一带一路”倡议有了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作者在分析东南亚十一国的贸易投资关系时,并没有简单地将它们视为一个同质化的整体,而是细致地分析了每个国家独特的国情、发展阶段以及与中国的双边关系。例如,书中对印度尼西亚作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如何深化与中国的能源、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以及这对其国内产业升级和减贫目标的贡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作者也提及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一带一路”项目,提升当地的基础设施水平,改善民生,并为当地人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这种具体入微的分析,让“一带一路”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切实地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活。

评分

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真实面貌的窗口。作者以一种客观、冷静的笔触,描绘了中国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在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以及服务贸易领域的深度合作。我特别被书中关于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扮演连接中国与全球市场的重要桥梁角色的论述所吸引。作者通过对贸易协定、投资便利化措施以及金融合作机制的深入分析,揭示了“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为各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本书不仅是对经济现象的记录,更是对区域发展逻辑和未来走向的深刻洞察,值得每一位关心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以及全球经济发展的人士阅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