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的文化与思想(跟大师学国学)
定价:23.00元
作者:常乃惪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101086942
字数:26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晚清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会通碰撞,人文学术勃兴,产生了一批大师级的学者,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常乃惪编著的《中国的文化与思想》是跟大师学国学系列之一,是一套写给年轻人的国学读本,是年轻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读物。
内容提要
《中国的文化与思想》系常乃惪先生《中国文化小史》和《中国思想小史》的合集。《中国的文化与思想》采用鸟瞰式的体例,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史进行纵观式的梳理,叙述自原始社会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各个历史时期主要文化和思想的特征、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作用和影响。突出的特点在于对中国思想和文化普及的重视,语言浅近,直接回应了社会大众对文化、思想史的需求,以其通俗性赢得众多的读者。
目录
中国文化小史
序
章 甚么是中国文化
第二章 有史以前的中国人民
第三章 宗法社会与封建制度之进化
第四章 从上古文化到中古文化的特变期——春秋时代
第五章 古代文化的成熟期——战国时代
第六章 大帝国的出现
第七章 怀疑与黑暗时代
第八章 新文化成熟时代
第九章 隋唐帝国的黄金时代
第十章 文化的收敛与民族的屈辱
第十一章 东西交通之初启与民族精神之复兴
第十二章 民族思想之成熟与考证学之兴
第十三章 海通以后的文化转变期
第十四章 民国十七年来的中国文化运动鸟瞰
第十五章 今后中国文化上之诸问题
中国思想小史
导言 中国五千年来思想变迁的鸟瞰
章 原始中国民族的神话思想
第二章 宗教与伦理观念之进化
第三章 神权思想之衰落与人事观念之代兴
第四章 宗法社会思想之圆满的发展
第五章 贵族社会中的一般思想
第六章 学术的解放与思想的分化
第七章 各派思想之凋落混合及神秘思想之复兴
第八章 怀疑时代的曙光
第九章 佛教的输入
第十章 新佛教宗派的创造
第十一章 唐宋间理学未兴前之新形势
第十二章 宋朝理学的起源及其成立之经过
第十三章 理学的大成和独占
第十四章 程朱学的衰落与王学的兴起
第十五章 理学的反动时期
第十六章 考据学全盛下的清代思想界
第十七章 思想的解放与今文家的活动
第十八章 欧洲思想与昔日之中国
第十九章 政治思想与实际政治运动
第二十章 新文化运动的黎明时代
第二十一章 新文化运动的成绩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对于这本书,我首先要夸赞的是它的条理性。虽然涵盖的主题很广泛,从先秦诸子到唐宋八大家,再到明清的文学思想,但作者构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逻辑框架,让你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迷失。他不是简单地罗列人物和作品,而是将这些文化现象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进行分析,展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演变。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读儒家思想时,并没有停留在对《论语》的字面理解,而是深入剖析了儒家思想在不同朝代的演变和适应。比如,作者提到了宋明理学是如何在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新的元素,以应对当时的社会挑战。这种历史演进的视角,让我看到了中国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地自我革新和发展中保持着生命力。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理解任何一种思想,都必须结合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土壤。脱离了历史语境去谈论文化,往往会变得片面甚至失真。作者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他带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立体、鲜活的中国文化发展脉络。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很多关于国学的书籍,往往语言古板,或者过于学术化,读起来让人提不起精神。但这本书的作者,却用一种非常现代、生动、甚至带点幽默的笔触,来讲述那些古老的文化。他没有刻意去雕琢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朴实、最真诚的语言,与读者进行交流。我记得其中有一章讲到“诗词鉴赏”,作者没有上来就分析什么格律、用典,而是先讲了一个关于诗人创作的趣事,然后才引出他对诗歌情感和意境的理解。这种方式,让我觉得他不是在“教书”,而是在“分享”。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解读一些古代哲学思想时,所流露出的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洞察。他不是简单地搬运知识,而是将这些思想与现代人的情感需求、精神困惑联系起来,让你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本书读起来非常轻松愉快,就像和一位博学多才的朋友聊天,不知不觉中,你就被他带入了中国文化的奇妙世界。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在“学国学”,不如说是在“与智慧对话”。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善于运用类比和故事,将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古代思想,转化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理解和感受的道理。我尤其喜欢他讲到“佛教”的部分。以往我对佛教的理解,大多停留在“因果报应”、“放下执念”这些比较表面的概念。但在这本书里,作者通过对禅宗公案的解读,以及一些古代高僧的传记,让我看到了佛教在中国落地生根后,如何与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奇妙的融合,又如何在个人修养、社会伦理等方面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例如,作者讲述了一个关于“放下”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并非源于事情本身,而是源于我们内心的执着。这种解读,让我对佛教的认识不再是宗教的教条,而是变成了一种可以指导我生活、化解我烦恼的智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心境也变得更加平和,看待问题也更加豁达。
评分这本书我最近才拿到手,虽然名字听起来有些宏大,但翻开之后,却发现它像是为你我这样的普通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但总觉得那些典籍晦涩难懂,望而却步。这本书恰恰解决了我的难题。它没有直接搬来原文,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深奥的哲学思想、历史故事娓娓道来。我记得里面有一章讲到孔子的“仁”,以前我总觉得这是个虚无缥缈的概念,但作者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比如古代君臣之间的相处之道,比如父母与子女的日常互动,让我切实感受到“仁”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古代文人墨客的聚会,听他们谈笑风生,品味他们的人生智慧。更难得的是,作者在解读这些思想的同时,并没有生硬地灌输,而是鼓励读者去思考,去辨析。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动地探索和学习。整本书读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国学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活生生的、能够滋养我们心灵的甘泉。它让我更加理解了中国人为什么会有某些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也让我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评分这本《中国文化与思想》,说实话,我一开始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去读的。毕竟“大师”这个词,常常让人觉得高高在上,有些距离感。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没有用那种“高屋建瓴”的姿态去俯视读者,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循循善诱地引导你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道家”思想的解读。以前总觉得老子、庄子讲的“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有点消极避世,不符合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但这本书通过分析一些历史人物的决策,或者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展现了“道家”思想在危机时刻如何化解矛盾,在复杂环境中如何保持清醒。比如,作者引用了许多古代智者如何在乱世中明哲保身,又如何在时局有利时大展拳脚的例子,让我看到了“无为”背后蕴含的深刻智慧和战略眼光。这种解读方式,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我曾经嗤之以鼻的观念,发现它们在特定情境下,竟然比那些激进的做法更加有效和持久。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读物,它更像是一盏灯,照亮了我对一些人生问题的困惑,也为我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