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绘本阅读推广人吴敏兰书单推荐书目
入选推荐书单第11本
操作玩具类
Teddy or Train?
Teddy or Train?
泰迪熊还是小火车?
(翻动纸板表达情绪)
你你爱玩的是什么呢?
在这本操作书里,有一块可以变换的脸型纸板,一面是happy face(笑脸),另一面是sad face(不开心脸)。
吴敏兰推荐
P28 BOOK 11 Teddy or Train?
“Pick & Choose”这一系列的硬纸板书能引导孩子们辨识情绪,每一页都有个宝宝主角,宝宝的脸部表情有开心与不开心,还能翻转,当爸妈念叨”Does __ like driving her car?”的时候,可以带着宝宝翻转书上的表情卡,喜欢就翻到笑脸(happy face),不喜欢就翻到嘴角下垂的那一面(sad face)。
这个系列还有《Bath or Bed?》《Wind or Rain?》《Carrots or Peas?》三本书。爸妈一边读孩子一边翻,爸妈可以更了解孩子的喜好哦!
Does Molly like playing with bricks?
莫莉喜欢她的小积木吗?
Does Rachid like his mobile?
理查德觉得自己的小挂件怎么样?
Does Parmita like the swing?
荡秋千对于帕米塔来说是什么感觉?
Does George like to read books?
乔治喜欢阅读书籍吗?
有点古怪的小脾气,每天都一点点“小遭遇”,给孩子来一次自我“面对面”,温柔以示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这本关于泰迪熊和火车的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对于那些正处在“这是什么?”和“我要哪个?”的探索阶段的小家伙们来说。我记得我家那位,刚开始面对这个选择时,那纠结的小模样简直太逗了。这本书的色彩运用非常大胆,但又不失童趣,那些明亮的黄色和沉稳的蓝色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讲述着不同的故事。比如,当描绘泰迪熊那毛茸茸的质感时,文字的描述就显得格外温柔,让人忍不住想去抚摸书页;而当谈到小火车呼啸而过时,那种动感的画面感立刻就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连声音都能想象出来。更棒的是,作者在探讨“选择”这个主题时,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用一种非常开放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我的孩子在读完后,第一次没有立刻告诉我“我选哪个”,而是开始模仿火车的“呜呜”声和熊的“抱抱”动作,这说明书成功地激发了他的想象力和角色扮演的欲望,而不是简单地接受一个预设的结局。这种鼓励独立思考的设计,在我看来是这本纸板书最大的亮点之一,远超一般只停留在颜色和形状识别的启蒙读物。它在培养早期决策能力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值得所有家长细细品味。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设计,透露出一种成熟的、不被市场主流审美绑架的独立思考气质。我对比了好几本同类题材的书籍,这本在“互动性”上做得尤为出色。它不仅仅是翻页,而是通过不同材质的对比和场景的切换,不断地在提醒小读者:你看,世界是丰富的,选择是多样的。例如,当泰迪熊被描绘成在温暖的壁炉旁沉思时,背景的颜色是暖棕色系,让人感到安全;而小火车在桥梁上疾驰时,使用了高对比度的天空蓝和铁灰色,营造出动态美。这种对视觉语言的精准控制,说明编者对“如何吸引并留住注意力”有着深刻的洞察力。我的孩子,即使已经过了最痴迷于纸板书的阶段,依然会时不时地把它抽出来,不是为了阅读文字,而是为了感受那种翻页带来的物理反馈,以及对书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好”的再确认。这本小册子,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个关于早期价值观塑造的微型工具箱。
评分作为一个注重书籍耐用性的家长,我必须赞扬一下这本书的制作工艺。纸板书的边角处理得非常圆滑,完全不用担心孩子会不小心划伤自己,这对于那些热衷于“啃书”和“摔书”的低龄读者来说简直是救星。内容上,这本书的节奏感把握得非常精准。它通过一系列场景的设置,引导孩子进入“选择”的思维模式。有趣的是,它没有直接问“你喜欢熊还是火车”,而是通过一系列情境问答,比如“下雨天,谁会更让你感到安慰?”或者“你想去探险时,谁会带你走得更远?”这种情境化的提问方式,让“选择”这个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了。我的女儿在读到关于“陪伴”的描述时,特地把她最心爱的泰迪熊抱得更紧了,而在讲到“速度与远方”时,她就指着火车,目光充满了向往。这种细微的情感波动,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它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将书中的意象与自己现实中的情感需求联系起来,完成了初步的自我投射和情感连接,这一点非常了不起。
评分我得说,初次翻开这本关于“泰迪熊还是小火车”的绘本时,我有点担心它会不会过于简单,毕竟现在市面上的纸板书内容越来越复杂。然而,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的“大智慧藏在小细节里”。插画的风格有一种非常温暖的复古感,虽然是纸板书,但那种厚重感和质感处理得极佳,拿在手里就知道是精品。我特别喜欢作者处理“对比”的方式,它不是那种生硬的A对B,而是用场景的切换来自然地引入选择。例如,在描绘泰迪熊陪伴入睡的安静场景时,配的文字非常简洁,留白很多,给孩子思考的空间;而一转到小火车在轨道上奔跑的场景,文字就变得富有节奏感,仿佛带着我们一起摇晃前行。我儿子最喜欢其中一页,泰迪熊被放在了火车的驾驶座上,这巧妙地将两个看似对立的角色融合在了一起,一下子就让他明白了,也许“选择”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这种高级的叙事技巧,让这本“第11本”的纸板书,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体现了编撰者对幼儿心理的深刻理解,绝非随便拼凑的图画集。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吴敏兰书单”里的纸板书,主要是冲着这个书单的口碑去的,但没想到《Teddy or Train》会给我带来如此多的惊喜。它在语言运用上,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平衡美。文字简短有力,却富含画面感,完全没有那些为了押韵或凑字数而堆砌的无意义词汇。它成功地在“泰迪熊的柔软”和“火车的坚硬”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触感和功能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功能性”的描绘。泰迪熊代表着安抚、依恋和静止的美好;而小火车则象征着运动、探索和结构化的乐趣。这些潜藏的象征意义,对于家长来说是极好的亲子对话素材。我们不需要刻意去教导“什么是选择”,只需顺着书本的引导,问一句“今天我们更需要一个抱抱,还是更想出发去看看世界呢?”孩子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生活中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适宜的场景,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而且是高层次的寓教于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