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本社 编
出 版 社: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6-1
版 次:1
页 数:255
字 数:208000
印刷时间:2008-6-1
开 本:大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1550831950
包 装:平
内容简介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3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3]873号)的要求,对SDJ 218-1984《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进行修订的。
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规范”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碾压式土石坝”的设计指南,更是中国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一套成熟的体系的体现。“DL/T 5395-2007”这个编号,就足以说明它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修订,凝聚了无数的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我浏览了书中关于“坝料的击实功”、“抗剪强度试验”、“渗透系数测定”等内容,这些都是对材料性能进行科学评估的关键指标。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我能感受到,每一个指标的设定,都关系到大坝的最终安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简练,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性。它不会向你解释为什么,只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我特别对书中关于“泄洪建筑物”的设计要求感到好奇,它让我想象到,当洪水来临时,这座大坝又是如何巧妙地应对的。这本书就像一座宝库,里面储存着关于土石坝设计的最精华的知识,为工程师们提供了最可靠的指导。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内容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封面上的书名“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 5395-2007”就直接点明了其核心内容,是一部关于土石坝设计的重要规范。“坝基处理”、“坝体应力应变分析”、“施工碾压质量检测”等章节的标题,让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土石坝设计流程。虽然我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书中的每一个公式和图表,但我能感受到,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经过了严谨的科学计算和理论推导。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正式和规范,完全符合一本国家标准的要求。它不像科普读物那样生动有趣,而是以一种非常直接和客观的方式陈述技术要求。我特别对书中关于“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感到兴趣,它让我意识到,对坝址地质条件的深入了解,是土石坝安全设计的基石。这本书就像一本“工程宪法”,为土石坝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最权威的指导,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评分我一直对大型工程项目充满好奇,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份好奇。“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 5395-2007”,这个标题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的水坝。翻开书页,我看到了关于“坝体填筑方案”、“渗流控制措施”、“排水系统布置”等一系列专业内容。虽然很多概念我无法完全理解,但通过书中一些示意图和表格,我能大致想象出建造一座土石坝所需要的复杂工序和精细控制。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客观和理性,每一句话都透露着技术人员的严谨。它不像故事书那样让你沉浸其中,而是让你去学习、去理解。我尝试着去阅读关于“坝体变形监测”的部分,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大坝建成之后,也需要持续的关注和维护,以确保其长期的安全运行。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得以窥见工程设计领域那庞大而复杂的知识体系,以及背后所蕴含的科学精神。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关注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题材,而这本书的出现,无疑给我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它不仅仅是关于“碾压式土石坝”本身,更像是对一种工程智慧的提炼和总结。我注意到书中有很多关于“土石料的颗粒级配”、“渗透稳定性”、“抗冲刷性能”等方面的论述,这些听起来非常专业,但也让我联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那些坚固的桥梁、高耸的建筑,背后都离不开这样一套严谨的规范体系。这本书的编纂,一定经历了漫长而细致的研究和讨论,汇聚了众多专家的智慧,才能形成这样一本具有指导意义的规范。我尝试着去阅读其中关于“坝体变形控制”、“防渗体系设计”的部分,虽然很多公式和图表我看不懂,但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科学严谨性,以及对工程安全性的高度重视。它提醒我们,任何一项重大的工程建设,都不能凭空想象,而是要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之上。这本书就像是建筑师的蓝图,工程师的工具箱,它为“碾压式土石坝”的设计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流程和要求,确保了工程的安全、经济和高效。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工程监测与管理”的内容感到好奇,它似乎暗示着,工程的建设并不止于完工,后期的维护和监测同样是关键。
评分这本书刚拿到手,封面就透露着一股沉甸甸的专业气息,书名“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 5395-2007”也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属于工程技术类,我平时对水利工程并没有什么深入的了解,所以拿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好奇心,想看看这种“碾压式土石坝”到底是什么,以及国家对于它的设计有什么样的规范。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各种图表,有些章节的标题就让我感到有些吃力,比如“碾压式土石坝设计总则”、“选址与坝址选择”、“坝料选择与性质”、“填筑与碾压”等等,每一个都带着工程项目特有的严谨。我尝试着去理解其中的一些概念,比如“坝体稳定性”、“抗震设计”、“泄洪建筑物”等等,虽然很多技术术语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但通过结合书中的一些配图,我似乎能隐约感受到设计者在规划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时所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从地质条件到材料特性,再到施工工艺,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学术化,句式结构也比较严谨,没有太多花哨的修饰,更多的是直接陈述规范要求和技术原理,这让我更加确信它是一本非常专业的参考书。虽然我无法完全理解书中的所有细节,但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了解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窗口,让我知道在那些宏伟的水坝背后,有着多么严谨和科学的设计流程。它像是一本厚重的说明书,指导着工程师们如何去建造那些能够抵御洪水、蓄积水源的庞大工程。
评分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它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它不像很多畅销书那样引人入胜,但它所传达的严谨和专业,却有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 5395-2007”,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庄重感,仿佛在诉说着一项重要的国家标准。我虽然对具体的设计细节了解不多,但从书中关于“坝体渗透稳定分析”和“边坡稳定性验算”的章节,我能感受到工程师们在设计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他们需要付出的精力和智慧。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曲折的情节,只有陈述事实和规范要求。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不厌其烦地讲解着每一个重要的细节,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做到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抗震设计”的内容感到好奇,它让我思考,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一座土石坝需要具备怎样的抵抗能力,以及这些能力是如何通过设计来实现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工程建设的“硬实力”,它背后是无数次计算、无数次验证,以及对安全的极致追求。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这正是“设计规范”所应有的特质。这本书名“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 5395-2007”告诉我,这是一项国家层面的标准,对土石坝的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尝试着去阅读其中关于“坝体防渗设计”的章节,了解到除了主防渗层之外,还需要考虑“排水设施”、“过滤层”等一系列复杂的配套设计,以确保水土不流失,保证大坝的长期稳定。书中充斥着各种技术术语和专业公式,虽然我无法完全理解,但从这些严谨的表述中,我能感受到设计者对工程安全性的极致追求。这本书的风格非常务实,没有多余的修饰,所有的内容都直指工程设计的核心。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你该怎么做,才能建造一座安全可靠的土石坝。我从中体会到了工程设计背后所蕴含的严谨、科学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就足以说明其内容的丰富和专业性。作为一本“设计规范”,它必然囊括了从选址到施工的各个环节。我尝试阅读了其中关于“碾压工艺”的部分,详细描述了不同类型土石料的碾压方法、碾压能量的要求,以及如何控制碾压质量。这些内容让我了解到,建造一座稳固的土石坝,不仅仅是简单地堆砌材料,而是需要精密的机械操作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书中的图表和公式虽然我可能看不懂,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体现了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我注意到书中还涉及到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影响评估”等方面的内容,这说明现代工程设计已经将可持续发展纳入考量,不再仅仅关注工程本身的功能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工程设计背后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积累,以及背后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它就像一本工程师的“宝典”,里面蕴含着无数的智慧和经验,指引着他们去创造更安全、更可靠的工程。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被它那严谨的结构和专业的内容深深吸引。书名“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 5395-2007”本身就说明了它所涵盖的范畴——这是一本关于具体工程设计的规范性文件。虽然我不是土木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但我能从目录和章节标题中感受到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坝址的地质勘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库岸稳定分析”等章节,都涉及到了非常专业的技术知识。我特别对书中关于“内部排水系统”和“表面防排水措施”的设计要求感到兴趣,这让我联想到,如何有效地控制渗流,是土石坝安全的关键之一。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直白,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纯粹是为了陈述技术要求和规范标准。它更像是一本字典,一本操作手册,为工程师们提供了清晰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指导。我从中体会到了国家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工程质量的严格要求。这本书就像一本建筑学的圣经,为那些建造宏伟水利工程的设计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引。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对工程技术有了全新认识的书。我之前对“土石坝”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堆积土石的阶段,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现代的土石坝设计,尤其是“碾压式土石坝”,已经是一个高度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过程。书中的一些章节,比如“坝体应力分析”、“孔隙水压力计算”等,虽然我可能无法完全掌握其计算方法,但从这些标题就能看出,设计者需要进行非常复杂的力学分析来确保大坝的安全。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关于“施工质量控制”的章节,它强调了“碾压遍数”、“含水量控制”、“层厚度”等具体的操作要求,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有了科学的设计,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执行,才能保证最终的工程质量。这本书不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一本写给专业人士的参考手册,充满了行业术语和技术细节。但是,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工程的基石。我从中体会到了工程技术人员的严谨和责任感,他们需要用精确的计算和细致的执行,去建造那些关系到千家万户生命财产安全的工程。
评分考试必备,非常不错
评分客服态度相当一般,找的破物流慢死了,客服说3天,结果7天才到
评分很不错,发货速度和快递速度都给力!
评分不错,字迹清楚,会追评
评分不错的书。
评分东西不错,值得拥有。。。。
评分买的规范,质量很好,送货上门比较划算。
评分书不错,祈祷考试可以用上?
评分不错,一直相信京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