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名称】 《古法今观-营造法式上下册》 【图书定价】 148.00元 【文字种类】 中文 【出版时间】 2017年5月 【ISBN书号】 9787553781396 【编辑单位】 〔北宋〕李诫著 赫长旭 兰海编译 【出版单位】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基本规格】 软装32开1.05公斤624页双胶纸 【图书尺寸】 宽17厘米高24厘米厚3.2厘米 | |
《营造法式》是代表我国古代建设科学与艺术状态的典籍,规范了各种建筑的做法,详细规定了各种
建筑在施工设计、用料、结构和比例等方面的要求,对研究中国建筑、理解其理念和精神有着深远的
意义。
本书内容涉及《营造法式》所录各工种(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信、旋作、锯作、竹作、
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等),是对该书的全面解读。编译者不是对《营造法式》作逐卷逐条的注
释,而是对《营造法式》中记载的各工种的工程做法进行实质性剖析、介绍,并用现代语言及图示方
法加以表述,帮助读者跨越古代术语和文字的障碍,获得对宋代建筑和《营造法式》本身的正确认识。
增加的延伸阅读内容,紧密联系实际,以古朴典雅的设计风格和“有用有趣”的内文激发广大读者的阅
读欲望。
请继续往下浏览,有本书的内页图供您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于不同等级建筑的营造规范,也做了详细的区分。从皇家的宫殿、坛庙,到民间的住宅、桥梁,不同的建筑类型都有其特定的营造标准和等级限制。这种精细化的管理和规范,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等级森严的特点,也保证了不同建筑的功能性和美观性。通过这些描述,我仿佛看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在各自的居住环境中,感受着不同规格的建筑带来的独特氛围。
评分下册的编译内容,则将重点放在了对《营造法式》的现代应用研究上。书中不仅分析了古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借鉴意义,还结合了当代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特点,探讨了古今结合的可能性。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看到了传统建筑智慧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评分再者,书中对于木材的处理和防腐措施的介绍,更是让我看到了古人对于建筑寿命的深远考量。那些关于木材干燥、防虫、防霉的经验之谈,即便在今天看来,也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古人并非简单地堆砌材料,而是通过对自然物质的深刻理解,赋予了建筑以持久的生命力。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渗透在营造的每一个环节中,使得建筑不仅是人造之物,更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存在。
评分通过赫长旭、兰海的深入研究,我得以了解《营造法式》在历史上的传播和影响,以及它对于后世建筑理论和实践的深远意义。他们对文献的梳理和考证,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扎实的研究基础,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原著的价值。
评分初捧这套《古法今观-营造法式》,心中便涌起一股对古人智慧的敬畏之情。古老篇章与现代视角的巧妙融合,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北宋盛世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精妙绝伦的营造技艺。李诫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在《营造法式》中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而赫长旭、兰海二位的编译,更是功不可没。他们不仅梳理了原著的脉络,更融入了当代建筑学的研究成果,使得这部历经千年的巨著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翻开上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严谨的结构和详实的条目。从木构架的尺寸、构件的比例,到砖石的铺砌、瓦当的样式,无不细致入微,令人叹为观止。那些关于榫卯的精巧设计,关于斗拱的层叠组合,以及关于屋顶的曲线优美,都让我深切感受到古建筑工匠们对于力学原理的了然于胸,以及他们对美的极致追求。书中对材料的选择、加工和使用也有着详尽的阐述,从选材的标准到加工的工艺,都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经验。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正是支撑起那些宏伟宫殿、精美寺庙的基石。
评分此外,该书在论述建筑的色彩、装饰等方面,也同样细致入微。那些关于彩画的图案、纹样的寓意,以及石雕、木雕的工艺技法,都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古建筑并非仅仅是实用功能的载体,更是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解读。
评分总而言之,《古法今观-营造法式》上下册是一套极具价值的著作。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古建筑的权威参考,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的一次深度挖掘。对于任何对中式古建筑设计建造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将带领你走进一个充满智慧和美学的建筑世界。
评分赫长旭、兰海二位的编译,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现代化的解读和分析。他们借助现代化的图表、模型和技术手段,将原本晦涩难懂的文字,变得直观易懂。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构件的剖析上,通过三维模型的呈现,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其内部结构和受力方式,这对于我们理解古代建筑的力学性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研究,将《营造法式》从一本古籍,变成了一本兼具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现代教材。
评分上册的阅读过程,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古代工匠体验。我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工坊,看着工匠们用智慧和汗水,将一根根木头、一块块石头,变成精美的构件,再将其严丝合缝地组装起来。这种对过程的细致描绘,让我对“营造”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建造,更是一种充满智慧和艺术的创造。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书中配以大量的实景照片和示意图,更是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这些图片不仅直观地展示了古代建筑的真实面貌,也印证了文字描述的准确性。我常常对照着图片,仔细研究那些精巧的结构和细致的装饰,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古代工匠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