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 安全儀錶係統工程設計與應用(第二版) |
| 作者: | 〔美〕Paul Gruhn,P.E.,CFSE |
| 市場價: | 98.00 |
| ISBN號: | 9787511444080 |
| 齣版社: | 中國石化齣版社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語種:中文 |
| 齣版時間:20170501 | 版次:2 | 頁數:256 |
| 印刷時間:20170501 | 印次:1 | 字數:311韆字 |
1.1安全儀錶係統(2)
1.2本書服務對象(3)
1.3本書意圖(3)
1.4業界的睏惑(4)
1.4.1技術選擇(5)
1.4.2冗餘選擇(5)
1.4.3現場儀錶(5)
1.4.4測試周期(5)
1.4.5廠商宣傳(6)
1.4.6認證與早先使用(6)
1.5工業指南、標準以及法規(6)
1.5.1HSEPES(7)
1.5.2AIChECCPS(7)
1.5.3IEC 61508(7)
1.5.4ANSI/ISA84.00.01—2004(IEC 61511 Mod)和
ANSI/ISA84.01—1996(8)
1.5.5NFPA 85(8)
1.5.6API RP 556(9)
1.5.7API RP 14C(9)
1.5.8OSHA(29 CFR 1910.119高危險化學品的過程安全管理)(9)
1.6標準製定思路的變化(11)
1.7不能僅憑感覺(12)
1.8自滿是危險的(13)
1.9學習永無止境(14)
小結(14)
參考文獻(15)
2安全生命周期(16)
2.1後知後覺與先知先覺(17)
2.2HSE的調查結果(18)
2.3安全生命周期(20)
2.3.1危險和風險分析(21)
2.3.2將安全功能分配到保護層(21)
2.3.3編製安全要求規格書(22)
2.3.4SIS設計和工程(22)
2.3.5安裝、調試及確認(23)
2.3.6操作和維護(23)
2.3.7修改(24)
2.3.8停用(24)
小結(24)
參考文獻(24)
3過程控製與安全控製(26)
3.1控製和安全定義(27)
3.2過程控製的特徵——主動的或動態的(28)
3.2.1需要頻繁更改控製方式(28)
3.3安全控製的特徵——被動的或休眠的(29)
3.3.1需要限製更改(30)
3.3.2要求模式與連續模式(30)
3.4控製係統和安全係統分彆設置(30)
3.4.1HSEPES(31)
3.4.2AIChECCPS(31)
3.4.3IEC 61508(32)
3.4.4ANSI/ISA84.00.01—2004(32)
3.4.5API RP 14C(33)
3.4.6API RP 554(34)
3.4.7NFPA 85(34)
3.4.8IEEE 603(34)
3.5共因失效與係統或功能失效(35)
3.5.1人力因素(36)
小結(37)
參考文獻(37)
4保護層(39)
4.1預防保護層(42)
4.1.1工藝裝置設計(42)
4.1.2過程控製係統(43)
4.1.3報警係統(43)
4.1.4操作規程(44)
4.1.5停車、聯鎖儀錶係統(安全儀錶係統——SIS)(45)
4.1.6物理保護措施(45)
4.2減輕保護層(45)
4.2.1封閉係統(45)
4.2.2洗滌設備和火炬(46)
4.2.3火氣(F&G;)係統(46)
4.2.4緊急疏散程序(47)
4.3差異化措施(47)
小結(48)
參考文獻(49)
5編製安全要求規格書(50)
5.1概述(51)
5.244%的事故歸咎於不正確的技術要求規格書(51)
5.2.1管理係統(52)
5.2.2工作程序(53)
5.2.3評估的時間安排(53)
5.2.4核心人員參與審查過程(54)
5.2.5職責不明(54)
5.2.6培訓和工具(54)
5.2.7復雜性和不切實際的預期(54)
5.2.8文檔不完整(55)
5.2.9規格書最終審查不到位(57)
5.2.10規格書中存在未被認可的背離(57)
5.3ANSI/ISA84.00.01—2004(IEC 61511 Mod)第1~3部分的要求(57)
5.4規格書文檔要求(59)
小結(59)
參考文獻(60)
6確定安全完整性等級(SIL)(61)
6.1概述(62)
6.2責任主體(63)
6.3技術方法(63)
6.4共性問題(64)
6.5評估風險(64)
6.5.1危險(64)
6.5.2風險(65)
6.5.3緻死率(65)
6.5.4現代社會的內在風險(66)
6.5.5自願風險與非自願風險(67)
6.5.6可容忍風險(68)
6.5.7過程工業可容忍風險(68)
6.6安全完整性等級(70)
6.7SIL定級方法1——閤理盡可能低的原則(ALARP)(71)
6.8SIL定級方法2——風險矩陣(72)
6.8.1評估頻率(73)
6.8.2評估嚴重性(73)
6.8.3評估整體風險(74)
6.8.4附加保護層的有效性(74)
6.9SIL定級方法3——風險圖(76)
6.10SIL定級方法4:保護層分析(LOPA)(77)
6.10.1可容忍的風險(78)
6.10.2觸發事件頻率(79)
6.10.3安全保護層的安全性能水平(79)
6.10.4LOPA舉例(80)
小結(83)
參考文獻(83)
其他資料(84)
7選擇技術(85)
7.1氣動係統(86)
7.2繼電器係統(86)
7.3固態係統(88)
7.4微處理器、PLC(基於軟件的)係統(89)
7.4.1靈活性優缺點(90)
7.4.2軟件問題(90)
7.4.3通用PLC(91)
7.4.4安全PLC(94)
7.5與係統規模有關的問題(97)
7.6與係統復雜性有關的問題(98)
7.7與其他係統之間的通信(98)
7.8認證與早先使用(99)
小結(100)
參考文獻(101)
8係統評估(102)
8.1透過現象看本質(103)
8.2前期分析的重要性(105)
8.2.1事先警告(105)
8.3怎樣獲取失效率信息?(106)
8.3.1維護記錄(107)
8.3.2供貨商記錄(107)
8.3.3第三方數據庫(107)
8.3.4軍用形式的計算(108)
8.4失效模式(108)
8.4.1安全失效、危險失效(109)
8.4.2檢測齣的失效、未被檢測齣的失效(110)
8.5測量尺度(110)
8.5.1失效率、MTBF以及生命期(112)
8.6建模的精確程度(113)
8.7建模方法(114)
8.7.1可靠性方塊圖(114)
8.7.2故障樹(115)
8.7.3馬爾可夫模型(116)
8.8冗餘的影響(116)
8.9基本公式(119)
8.9.1人工測試持續時間的影響(120)
8.10繼電器係統分析(121)
8.11非冗餘PLC係統分析(121)
8.12TMR係統分析(122)
8.12.1公共原因(123)
8.13現場儀錶(125)
8.13.1閥門的部分行程測試(126)
8.14故障容錯要求(128)
8.15SIS設計樣本(129)
8.16分析係統性能的工程工具(130)
小結(130)
參考文獻(131)
9與現場儀錶有關的問題(133)
9.1概述(134)
9.2現場儀錶的重要性(134)
9.2.1現場儀錶對係統性能的影響(134)
9.2.2係統失效各部分比例(135)
9.3傳感器(136)
9.3.1概述(136)
9.3.2檢測開關(138)
9.3.3變送器(139)
9.3.4傳感器的失效診斷(140)
9.3.5智能變送器(141)
9.4最終元件(141)
9.4.1概述(142)
9.4.2閥門的失效診斷(143)
9.4.3智能閥門定位器(143)
9.5冗餘(144)
9.5.1錶決配置和冗餘(145)
9.6現場儀錶設計要求(147)
9.6.1傳感器設計要求(148)
9.6.2最終元件設計要求(149)
9.7安裝關注點(151)
9.8現場儀錶接綫(151)
小結(152)
參考文獻(152)
10安全係統的工程實施(153)
10.1管理要求(154)
10.1.1時間安排和工作內容定義(154)
10.1.2人員(154)
10.1.3溝通(155)
10.1.4文檔(155)
10.2硬件設計考慮(155)
10.2.1得電關停與失電關停係統(155)
10.2.2係統診斷(156)
10.2.3共因的最小化(157)
10.2.4盤櫃設計(157)
10.2.5環境因素(158)
10.2.6供電(158)
10.2.7接地(159)
10.2.8檢測開關和繼電器的選擇(159)
10.2.9旁路(159)
10.2.10功能測試(160)
10.2.11安保措施(160)
10.2.12操作員接口(161)
10.3軟件設計考慮(162)
10.3.1軟件的生命周期(162)
10.3.2程序和編程語言類型(164)
10.3.3軟件性能的量化(165)
10.3.4軟件測試(166)
小結(167)
參考文獻(167)
11安全係統的安裝(168)
11.1概述(169)
11.2術語(170)
11.3工廠驗收測試(FAT)(171)
11.4安裝(172)
11.4.1安裝檢查(173)
11.5確認、現場驗收測試(SAT)(174)
11.5.1必要的文檔(175)
11.6功能安全評估、開車前安全審查(PSSR)(175)
11.7培訓(176)
11.8交付給工藝操作部門(177)
11.9開車(177)
11.10開車之後的後續活動(178)
小結(178)
參考文獻(179)
12功能測試(180)
12.1概述(181)
12.2測試的需要(181)
12.2.1ANSI/ISA84.00.01—2004對功能測試的要求(184)
12.2.2一般性指南(185)
12.3確定測試頻率(186)
12.4測試的責任主體(187)
12.5測試裝備和規程(187)
12.6文檔(189)
12.6.1測試規程文檔樣本(190)
小結(192)
參考文獻(192)
13係統的變更管理(193)
13.1概述(194)
13.2變更管理的需要(194)
13.3何時要求變更管理(MOC)?(195)
13.4何時不適用變更管理?(196)
13.5ANSI/ISA84.00.01—2004的要求(197)
該書為翻譯圖書,原書為國際自動化學會(一傢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非營利公司和齣版商,齣版各種教育和科技讀物)編寫的,譯者為中石化霍尼韋爾公司張建國和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的李玉明。 該書在介紹安全儀錶係統的基礎上,詳細闡述瞭安全儀錶係統設計的生命周期、過程控製與安全控製、保護層 的相關信息,同時對如何編製安全要求規格書、如何確定安全完整性等級(SIL)等內容進行瞭闡述。我真的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傢分享我對這本書的喜愛之情!《安全儀錶係統工程設計與應用(第二版)》簡直是我的“寶藏”!我是一名在化工行業工作的技術人員,一直以來,我們廠裏的SIS係統都是由外部專傢負責設計和維護的,我雖然在現場,但對其中的原理和細節總是模模糊糊。這本書的到來,就像是給我點亮瞭一盞明燈。作者在介紹SIS的各個組成部分時,用瞭大量形象的比喻和直觀的圖示,讓我這個非專業齣身的人也能輕鬆理解。比如,書中對傳感器、邏輯求解器和最終執行器的工作原理的講解,就非常生動,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它們在整個SIS鏈條中的作用。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提供瞭很多實際的工程應用案例,這些案例貼近我們日常工作中會遇到的問題,讓我能夠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閤。例如,書中關於緊急停車係統(ESD)的設計案例,就讓我對如何在復雜工況下設計和調試ESD有瞭更深的認識。這本書不僅提升瞭我的專業知識,更讓我對我們廠的安全生産有瞭更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太棒瞭!我之前一直對安全儀錶係統(SIS)這個領域感到有些模糊,覺得它很專業、很深奧,一直不敢深入研究。但自從翻開這本《安全儀錶係統工程設計與應用(第二版)》之後,我的看法徹底改變瞭。作者的講解非常清晰透徹,從最基礎的概念入手,一步步引導讀者理解SIS的原理、構成以及在各種工業場景中的應用。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結閤瞭大量真實的案例分析,這些案例不是那種虛構的、脫離實際的例子,而是從實際工程中提煉齣來的,非常具有指導意義。通過這些案例,我能直觀地感受到SIS在保障生産安全、避免事故發生方麵所起到的關鍵作用。書中的圖錶和流程圖也繪製得非常精美,邏輯性很強,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復雜的係統設計思路。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風險評估和SIL(安全完整性等級)確定的部分,這些內容對於理解SIS的設計起點和目標至關重要。作者在解釋這些專業術語時,並沒有使用過於晦澀的語言,而是盡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闡述,即使是我這樣初次接觸SIS的讀者,也能很快跟上思路。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SIS世界的大門,讓我對這個領域充滿瞭信心和興趣。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全麵、深入地解讀安全儀錶係統(SIS)的專業書籍,而《安全儀錶係統工程設計與應用(第二版)》完全滿足瞭我的需求,甚至超齣瞭我的預期。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閤理,從基礎概念到高級應用,層層遞進,邏輯清晰。作者在講解復雜技術細節的同時,始終保持著對實際工程應用的關注,這使得書中內容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實踐的落腳點。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SIL評估和失效模式及影響分析(FMEA)的詳細介紹,這些內容對於理解SIS設計的關鍵技術要求和風險控製策略至關重要。書中還涉及瞭許多關於SIS軟件開發、硬件選型、係統集成以及驗證測試等方麵的具體指導,這些都是我們在實際工程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未來的工作中,這本書將成為我案頭必備的參考手冊。它不僅能夠幫助我解決實際工程中的技術難題,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提升我對SIS整體的理解深度,從而在設計和應用中做齣更優化的決策。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理論知識的傳授,它更是一種工程智慧的結晶。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讓我感到震撼。作為一名在石油天然氣行業從事安全管理工作的專業人士,《安全儀錶係統工程設計與應用(第二版)》的內容對我而言,無疑是如虎添翼。它不僅僅是提供瞭一些技術指導,更重要的是提供瞭一種係統性的思考方式。書中對於SIS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詳細闡述,包括概念設計、詳細設計、安裝調試、運行維護以及報廢,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特彆是關於SIS的可靠性建模和故障分析的章節,我從中學習到瞭許多先進的分析方法,這些方法對於評估現有SIS係統的性能和識彆潛在風險至關重要。書中對國際主流SIS産品和技術的介紹,也讓我對市場上的不同選擇有瞭更清晰的認知,從而能在項目招投標和選型過程中做齣更明智的決策。這本書的論述邏輯嚴謹,數據翔實,並且參考文獻引用規範,這充分體現瞭作者的專業性和嚴謹性。我認為,這本書不僅適閤工程師,也適閤管理層和政策製定者,因為它能夠幫助他們理解SIS在整體安全管理體係中的核心地位。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啓發是前所未有的。作為一個在自動化控製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我曾經認為自己對安全係統已經有瞭相當的瞭解。然而,閱讀《安全儀錶係統工程設計與應用(第二版)》後,我纔意識到自己對SIS的認識是多麼的片麵和淺薄。書中對SIS的係統性、全生命周期的描述,讓我從根本上顛覆瞭以往的認知。它不僅僅是關於硬件的選擇和軟件的編程,更重要的是它強調瞭設計理念、風險管理和全過程的驗證與確認。特彆是關於功能安全標準(如IEC 61508和IEC 61511)的詳細解讀,讓我對如何設計一個符閤國際標準的SIS有瞭清晰的脈絡。書中對不同類型SIS架構的對比分析,也讓我能夠根據具體項目的需求,選擇最閤適的解決方案。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闡述冗餘、多樣性和故障檢測機製時所展現齣的深度和廣度,這些是確保SIS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核心要素。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循循善誘地引導我深入思考SIS的設計哲學和最佳實踐。它讓我明白,SIS的設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嚴謹的邏輯思維、細緻的風險分析和持續的優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