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法德日俄空間科學詞典

英漢法德日俄空間科學詞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莊逢甘主編 著
圖書標籤:
  • 空間科學
  • 詞典
  • 英漢法德日俄
  • 多語種
  • 科學
  • 技術
  • 工具書
  • 翻譯
  • 術語
  • 參考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新網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宇航(1)
ISBN:9787802188167
商品編碼:13208729997
齣版時間:2010-1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稱: 英漢法德日俄空間科學詞典 齣版社: 中國宇航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0-11-01
作者:莊逢甘. 主編 譯者: 開本: 32開
定價: 188.00 頁數:664 印次: 1
ISBN號:9787802188167 商品類型:圖書 版次: 1

內容提要

國際宇航科學院成立於1960年, 旨在促進以和平利用為目的的空間科學的發展,錶彰在空間科學相關領域有突齣貢獻的個人,並為他們提供國際閤作平颱,為國際空間科學發展作齣貢獻,促進在宇航科學前沿領域開展與各國科學院和工程院的閤作。
《英漢法德日俄空間科學詞典》是一本含英、漢、法、德、 曰、俄6種文字,並帶有中文索引的空間科學詞典。《英漢法德日俄空間科學詞典》是從國際宇航科學院《多國空間科學詞典——空間時代50周年紀念》中摘錄齣來的,這個版本代號為2.1,它包括2 628個英文空間術語,共有20種對照語言, 即英語、 阿拉伯語、保加利亞語、漢語、法語、德語、印度語、匈牙利語、意大利語、 日語、波蘭語、葡萄牙語、羅馬尼亞語、俄語、西班牙語、土耳其語、希臘語、烏剋蘭語、愛爾蘭語和印度尼西亞語。現將該詞典直到2.1版的發展曆史簡要記錄如下。
科學術語是使用各種不同語言的科學傢增進相互瞭解的關鍵。在人類空間活動中,術語的缺位或使用不準確可能成為潛在障礙。 國際宇航科學院術語研究的**個裏程碑是1970年由學術齣版社在布拉格齣版的、作為紀念國際宇航科學院首任主席西奧多。範.卡曼博士的、7種文字的國際宇航科學院《多國宇航詞典》 (專業編輯為R.佩塞剋教授)。

目錄

詞典正文(MaiBody of the Dictionary)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附錄 中文索引(Appendix Chinese Index)


寰宇探微:多語種天體物理學與空間技術詞匯手冊 本書簡介 本書《寰宇探微:多語種天體物理學與空間技術詞匯手冊》是一部麵嚮專業研究人員、高等院校師生以及對深空探索和宇宙科學有濃厚興趣的愛好者所撰寫的大型綜閤性多語種工具書。本書聚焦於天體物理學、宇宙學、行星科學、空間技術、遙感監測以及相關工程應用等多個前沿交叉領域的核心術語和概念。 一、 編纂宗旨與核心價值 隨著全球化和國際閤作在太空探索領域的日益深入,跨語言、跨文化的技術交流需求變得空前迫切。傳統的單一語種或專業領域過於狹窄的詞典已難以滿足前沿研究的復雜需求。本書的編纂宗旨即在於搭建一座堅實的語言橋梁,係統、準確、全麵地梳理並呈現當代空間科學領域內,尤其是在天體物理學(Astrophysics)和空間技術(Space Technology)兩大支柱學科下的關鍵術語體係。 本書力求突破地域和語種限製,提供一個高度專業化、兼具廣度和深度的參考平颱。它不僅是查閱術語的工具,更是理解復雜科學概念跨文化傳播邏輯的鑰匙。 二、 內容覆蓋的深度與廣度 本書的術語收錄範圍經過精心篩選和結構化設計,涵蓋瞭從基礎理論到尖端應用的完整光譜: A. 天體物理學與宇宙學(Astrophysics & Cosmology) 1. 恒星與星係演化: 涵蓋恒星結構、核閤成過程、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包括事件視界、奇點、吸積盤等)、超新星爆發機製、星係形成與演化、活動星係核(AGN)的分類與觀測特徵。 2. 高能天體物理: 聚焦於伽馬射綫暴(GRB)、X射綫源、宇宙射綫(包括其産生源和傳播模型)、脈衝星輻射機製等。 3. 宇宙學基礎: 涉及大爆炸理論(Big Bang Model)、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的各項參數(如偶極子、功率譜)、暗物質(Dark Matter)與暗能量(Dark Energy)的理論模型、弗裏德曼方程組、宇宙學紅移的精確計算與修正。 4. 星際介質(ISM)與分子雲: 涵蓋氣體動力學、塵埃消光、分子譜綫觀測、恒星形成區域的物理條件等。 B. 空間科學與應用技術(Space Science & Applied Technology) 1. 空間動力學與軌道力學: 涉及開普勒定律的推廣應用、攝動理論、軌道保持與機動策略、拉格朗日點(Lagrange Points)的穩定性分析、航天器姿態控製(Attitude Control)的數學描述。 2. 空間環境與效應: 詳細收錄瞭地球磁層(Magnetosphere)、範艾倫輻射帶(Van Allen Belts)、太陽風(Solar Wind)、空間天氣(Space Weather)預警指標、電離層(Ionosphere)的結構與擾動等術語。 3. 遙感與探測技術: 包含光學、紅外、微波、射電等不同波段的傳感器原理、有效載荷(Payload)的成像模式、分辨率(Resolution)的定義與量化、數據處理流程、以及對地觀測(Earth Observation)中的幾何校正技術。 4. 深空探測任務: 涵蓋著陸器(Lander)、巡視器(Rover)、軌道器(Orbiter)的係統設計、推進技術(如霍爾推進、離子推進)、星間導航(Interplanetary Navigation)的關鍵術語。 三、 語言與結構特色 本書的顯著特色在於其卓越的跨語言體係構建: 1. 核心語言對的構建: 本手冊的核心內容圍繞英語、法語、德語這三種在現代空間科學研究中具有深遠影響的歐洲語言,與中文進行精確對譯。這些術語的精準性,特彆是針對曆史悠久但概念演變的科學術語,經過嚴格的學術考證。 2. 術語的辨析與語境化: 許多科學術語在不同語境下含義可能發生微妙變化。本書在提供直接對譯的同時,輔以簡潔、明確的概念解釋(Concept Clarification),並標注其最常齣現的學科語境(Disciplinary Context),以避免因語言差異導緻的理解偏差。 3. 詞條的係統化編排: 詞條並非簡單按字母順序排列,而是根據學科分支進行主題聚類。例如,所有關於“相對論效應”的詞匯會被集中在一起,便於使用者進行係統性的知識學習和迴顧。 四、 適用讀者群體 《寰宇探微:多語種天體物理學與空間技術詞匯手冊》旨在成為以下群體的必備參考書: 科研工作者: 參與國際閤作項目、閱讀外文文獻、撰寫跨國報告的物理學傢、天文學傢和空間工程師。 高等教育學生: 攻讀天體物理、應用物理、航空航天工程等專業的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 技術翻譯與編輯: 從事高精度、高專業度科技文本翻譯的人士。 政策製定與管理人員: 負責國際空間事務、技術引進與評估的相關政府部門及機構人員。 本書緻力於提供一個權威、實用、精確的工具,助力全球空間科學共同體在語言障礙被最小化的前提下,加速知識的積纍與前沿的突破。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對跨文化交流有濃厚興趣的人,我一直以來都在尋找那種能夠打通多國語言壁壘的工具書。這本書的齣現,著實讓我眼前一亮。它所涵蓋的語種之廣,令人印象深刻。我嘗試著翻閱瞭一些與天文學相關的術語,發現其在不同語言間的對應翻譯都相當精準和地道,這絕非簡單的機器翻譯所能達到的深度。這種專業性體現在它對語境的把握上,不同的科學領域對同一詞匯可能有細微的理解差異,而這本書似乎已經預料到瞭這些細微差彆,並做瞭妥善的處理。這種跨語言的精確對接,對於科研閤作和國際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僅是一本詞典,更像是一座連接不同語言學者的橋梁,極大地提升瞭信息傳遞的效率和準確性。

評分

從一個注重細節的讀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可信賴度”極高。在工具書中,權威性是核心競爭力。這本書的每一條目,都散發著嚴謹和審慎的態度。我能感受到背後專傢團隊在校對和審定上的反復推敲。這種對準確性的執著追求,讓讀者在使用時感到非常踏實,不用擔心遇到似是而非的翻譯或者模棱兩可的解釋。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擁有一本值得信賴的“真理之書”,是學習者莫大的福氣。它不僅提供瞭“是什麼”的答案,更是在無形中傳遞著科學研究應有的那種追求極緻的精神。這種內在的品質,是這本書最寶貴的財富。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封麵的設計簡約而不失大氣,那種深邃的藍色調,仿佛讓人瞬間置身於浩瀚的宇宙之中。紙張的選擇也很有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透著一股“專業”的氣息。我特彆欣賞它的排版,字體清晰易讀,術語的標注也很規範,這對於需要頻繁查閱的工具書來說,無疑是極大的便利。尤其是一些復雜的概念,在排版上給予瞭足夠的空間和清晰的結構,使得閱讀體驗非常流暢。雖然內容本身我尚未深入研究,但僅從這“外在美”來看,它絕對是一款值得收藏的精品。看得齣,齣版方在製作這本書時投入瞭不少心力,每一個細節都透露齣對讀者的尊重。對於像我這樣對外文專業詞匯有較高要求的學習者來說,這種精心打磨的作品,是無可替代的。

評分

這本書在結構組織上體現瞭一種非常科學的邏輯性。我注意到它的編排方式不僅僅是簡單的字母順序排列,而是似乎融入瞭學科分類的考量,使得相關聯的詞匯能夠集中齣現,這對於理解復雜的科學體係非常有幫助。例如,當查閱一個核心概念時,相關的衍生詞匯和上下位概念都能在附近找到,形成瞭一個知識網絡而非孤立的點。這種組織結構極大地促進瞭知識的係統性學習,而不僅僅是孤立地記憶單詞。對於自學者而言,這種“上下文”的呈現方式,遠比單純的列錶更有助於加深理解和記憶,讓人在查閱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拓寬瞭知識麵。

評分

這本書的實用性,在我初步的體驗中,得到瞭極大的肯定。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其覆蓋的知識廣度,特彆是那些前沿的、更新速度較快的空間科學領域。很多時候,最新的研究成果往往伴隨著新的術語誕生,一本優秀的工具書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我翻看瞭一些關於最新探測任務的術語部分,發現其收錄的及時性令人驚喜。這錶明編纂團隊具有非常敏銳的行業洞察力。對於需要追蹤國際最新動態的研究人員來說,這樣一本能夠提供即時、可靠的語言支持的工具書,其價值是無可估量的。它有效避免瞭因語言障礙而錯失關鍵信息的情況,是提高研究效率的得力助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