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法德日俄空间科学词典

英汉法德日俄空间科学词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庄逢甘主编 著
图书标签:
  • 空间科学
  • 词典
  • 英汉法德日俄
  • 多语种
  • 科学
  • 技术
  • 工具书
  • 翻译
  • 术语
  • 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新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宇航(1)
ISBN:9787802188167
商品编码:13208729997
出版时间:2010-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英汉法德日俄空间科学词典 出版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1-01
作者:庄逢甘. 主编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188.00 页数:664 印次: 1
ISBN号:9787802188167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内容提要

国际宇航科学院成立于1960年, 旨在促进以和平利用为目的的空间科学的发展,表彰在空间科学相关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并为他们提供国际合作平台,为国际空间科学发展作出贡献,促进在宇航科学前沿领域开展与各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合作。
《英汉法德日俄空间科学词典》是一本含英、汉、法、德、 曰、俄6种文字,并带有中文索引的空间科学词典。《英汉法德日俄空间科学词典》是从国际宇航科学院《多国空间科学词典——空间时代50周年纪念》中摘录出来的,这个版本代号为2.1,它包括2 628个英文空间术语,共有20种对照语言, 即英语、 阿拉伯语、保加利亚语、汉语、法语、德语、印度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 日语、波兰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俄语、西班牙语、土耳其语、希腊语、乌克兰语、爱尔兰语和印度尼西亚语。现将该词典直到2.1版的发展历史简要记录如下。
科学术语是使用各种不同语言的科学家增进相互了解的关键。在人类空间活动中,术语的缺位或使用不准确可能成为潜在障碍。 国际宇航科学院术语研究的**个里程碑是1970年由学术出版社在布拉格出版的、作为纪念国际宇航科学院首任主席西奥多。范.卡曼博士的、7种文字的国际宇航科学院《多国宇航词典》 (专业编辑为R.佩塞克教授)。

目录

词典正文(MaiBody of the Dictionary)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附录 中文索引(Appendix Chinese Index)


寰宇探微:多语种天体物理学与空间技术词汇手册 本书简介 本书《寰宇探微:多语种天体物理学与空间技术词汇手册》是一部面向专业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师生以及对深空探索和宇宙科学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所撰写的大型综合性多语种工具书。本书聚焦于天体物理学、宇宙学、行星科学、空间技术、遥感监测以及相关工程应用等多个前沿交叉领域的核心术语和概念。 一、 编纂宗旨与核心价值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合作在太空探索领域的日益深入,跨语言、跨文化的技术交流需求变得空前迫切。传统的单一语种或专业领域过于狭窄的词典已难以满足前沿研究的复杂需求。本书的编纂宗旨即在于搭建一座坚实的语言桥梁,系统、准确、全面地梳理并呈现当代空间科学领域内,尤其是在天体物理学(Astrophysics)和空间技术(Space Technology)两大支柱学科下的关键术语体系。 本书力求突破地域和语种限制,提供一个高度专业化、兼具广度和深度的参考平台。它不仅是查阅术语的工具,更是理解复杂科学概念跨文化传播逻辑的钥匙。 二、 内容覆盖的深度与广度 本书的术语收录范围经过精心筛选和结构化设计,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尖端应用的完整光谱: A. 天体物理学与宇宙学(Astrophysics & Cosmology) 1. 恒星与星系演化: 涵盖恒星结构、核合成过程、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包括事件视界、奇点、吸积盘等)、超新星爆发机制、星系形成与演化、活动星系核(AGN)的分类与观测特征。 2. 高能天体物理: 聚焦于伽马射线暴(GRB)、X射线源、宇宙射线(包括其产生源和传播模型)、脉冲星辐射机制等。 3. 宇宙学基础: 涉及大爆炸理论(Big Bang Model)、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各项参数(如偶极子、功率谱)、暗物质(Dark Matter)与暗能量(Dark Energy)的理论模型、弗里德曼方程组、宇宙学红移的精确计算与修正。 4. 星际介质(ISM)与分子云: 涵盖气体动力学、尘埃消光、分子谱线观测、恒星形成区域的物理条件等。 B. 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Space Science & Applied Technology) 1. 空间动力学与轨道力学: 涉及开普勒定律的推广应用、摄动理论、轨道保持与机动策略、拉格朗日点(Lagrange Points)的稳定性分析、航天器姿态控制(Attitude Control)的数学描述。 2. 空间环境与效应: 详细收录了地球磁层(Magnetosphere)、范艾伦辐射带(Van Allen Belts)、太阳风(Solar Wind)、空间天气(Space Weather)预警指标、电离层(Ionosphere)的结构与扰动等术语。 3. 遥感与探测技术: 包含光学、红外、微波、射电等不同波段的传感器原理、有效载荷(Payload)的成像模式、分辨率(Resolution)的定义与量化、数据处理流程、以及对地观测(Earth Observation)中的几何校正技术。 4. 深空探测任务: 涵盖着陆器(Lander)、巡视器(Rover)、轨道器(Orbiter)的系统设计、推进技术(如霍尔推进、离子推进)、星间导航(Interplanetary Navigation)的关键术语。 三、 语言与结构特色 本书的显著特色在于其卓越的跨语言体系构建: 1. 核心语言对的构建: 本手册的核心内容围绕英语、法语、德语这三种在现代空间科学研究中具有深远影响的欧洲语言,与中文进行精确对译。这些术语的精准性,特别是针对历史悠久但概念演变的科学术语,经过严格的学术考证。 2. 术语的辨析与语境化: 许多科学术语在不同语境下含义可能发生微妙变化。本书在提供直接对译的同时,辅以简洁、明确的概念解释(Concept Clarification),并标注其最常出现的学科语境(Disciplinary Context),以避免因语言差异导致的理解偏差。 3. 词条的系统化编排: 词条并非简单按字母顺序排列,而是根据学科分支进行主题聚类。例如,所有关于“相对论效应”的词汇会被集中在一起,便于使用者进行系统性的知识学习和回顾。 四、 适用读者群体 《寰宇探微:多语种天体物理学与空间技术词汇手册》旨在成为以下群体的必备参考书: 科研工作者: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阅读外文文献、撰写跨国报告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空间工程师。 高等教育学生: 攻读天体物理、应用物理、航空航天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 技术翻译与编辑: 从事高精度、高专业度科技文本翻译的人士。 政策制定与管理人员: 负责国际空间事务、技术引进与评估的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人员。 本书致力于提供一个权威、实用、精确的工具,助力全球空间科学共同体在语言障碍被最小化的前提下,加速知识的积累与前沿的突破。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结构组织上体现了一种非常科学的逻辑性。我注意到它的编排方式不仅仅是简单的字母顺序排列,而是似乎融入了学科分类的考量,使得相关联的词汇能够集中出现,这对于理解复杂的科学体系非常有帮助。例如,当查阅一个核心概念时,相关的衍生词汇和上下位概念都能在附近找到,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而非孤立的点。这种组织结构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系统性学习,而不仅仅是孤立地记忆单词。对于自学者而言,这种“上下文”的呈现方式,远比单纯的列表更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让人在查阅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拓宽了知识面。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的设计简约而不失大气,那种深邃的蓝色调,仿佛让人瞬间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之中。纸张的选择也很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专业”的气息。我特别欣赏它的排版,字体清晰易读,术语的标注也很规范,这对于需要频繁查阅的工具书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尤其是一些复杂的概念,在排版上给予了足够的空间和清晰的结构,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虽然内容本身我尚未深入研究,但仅从这“外在美”来看,它绝对是一款值得收藏的精品。看得出,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时投入了不少心力,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读者的尊重。对于像我这样对外文专业词汇有较高要求的学习者来说,这种精心打磨的作品,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作为一名对跨文化交流有浓厚兴趣的人,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那种能够打通多国语言壁垒的工具书。这本书的出现,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它所涵盖的语种之广,令人印象深刻。我尝试着翻阅了一些与天文学相关的术语,发现其在不同语言间的对应翻译都相当精准和地道,这绝非简单的机器翻译所能达到的深度。这种专业性体现在它对语境的把握上,不同的科学领域对同一词汇可能有细微的理解差异,而这本书似乎已经预料到了这些细微差别,并做了妥善的处理。这种跨语言的精确对接,对于科研合作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仅是一本词典,更像是一座连接不同语言学者的桥梁,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

评分

从一个注重细节的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可信赖度”极高。在工具书中,权威性是核心竞争力。这本书的每一条目,都散发着严谨和审慎的态度。我能感受到背后专家团队在校对和审定上的反复推敲。这种对准确性的执着追求,让读者在使用时感到非常踏实,不用担心遇到似是而非的翻译或者模棱两可的解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拥有一本值得信赖的“真理之书”,是学习者莫大的福气。它不仅提供了“是什么”的答案,更是在无形中传递着科学研究应有的那种追求极致的精神。这种内在的品质,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在我初步的体验中,得到了极大的肯定。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其覆盖的知识广度,特别是那些前沿的、更新速度较快的空间科学领域。很多时候,最新的研究成果往往伴随着新的术语诞生,一本优秀的工具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我翻看了一些关于最新探测任务的术语部分,发现其收录的及时性令人惊喜。这表明编纂团队具有非常敏锐的行业洞察力。对于需要追踪国际最新动态的研究人员来说,这样一本能够提供即时、可靠的语言支持的工具书,其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它有效避免了因语言障碍而错失关键信息的情况,是提高研究效率的得力助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