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国的兴衰》全书共分上下两册,对公元1500年以后各国的军事和经济地位作了综合比较,内容涉及了军事与国力、经济发展周期等诸多理论问题,是一部 以全球性眼光综合分析诸大国国力此消彼长的著作,为那些渴望了解各大国经济、军事等国力对比不断变化趋势的当代读者,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 《大国的兴衰》的重点仍未脱离传统史学的领域——经济史和军事史,但其内涵却有了质的变化。正如作者保罗·肯尼迪所言,《大国的兴衰》并非一部军事史,也 不是一部经济史。他通过追述公元1500年后世界经济力量的变化,描绘了国际体系中的一流强国在励精图治、富国强兵过程中,经济和军事战略的相互影响。 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不光将军事冲突同经济变革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而且在论述国际权力体系与全球经济秩序的关系时,能对公元1500年以来的世界经 济、政治、军事、思想、社会、地理、外交等方面综合研究,勾勒出这一历史时段的总貌。这种写法独树一帜,打破了陈陈相因的传统,使《大国的兴衰》具备了全 球性的宽广视野、引人思索的新颖观点,旁征博引翔实的历史资料并富含逻辑严密的有力论证,因此《大国的兴衰》在1988年出版后引起了美国学术界、政界与 读书界的震动,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大国的兴衰(上)》,重点论述公元1500前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主要大国国力“此消彼长”的情况。 |
| 保罗·肯尼迪,英国历史学家,曾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任皇家历史学会会长。现为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重点研究和讲授当代战略和国际关系,是多所大学,研究机 构的客座研究员和客座教授,出版有多部有关海军史、帝国主义、英德关系、战略和外交等方面的著作,在世界史学界享有颇高声誉。 |
| 这是一本出色的,有新颖观点的书……它用汤恩比式的写作方法,为那些热爱历史的普通读者出除去了错综复杂的琐碎信息,并引导他们关注那些有价值的历史细节。 ——金融时报 这本极富见地的历史书已落入每一个华盛顿政客的公文包中。它除了分析公元1500年以后的世界范围内的国力变迁之外,还以这些分析为基础,宣称要回答一个问题:美国的大国征程已呈夕阳之势了吗?毋庸置疑,这是每一个观察家都在关注的国际发展趋势。 ——卫报 |
| 推荐序 兴衰的秘密/许知远 前 言 第一篇 前工业社会 第一章 西方的兴起 明代中国 伊斯兰世界 两个特例:日本和俄国 “欧洲的奇迹” 第二章 哈布斯堡家族争霸 (1519~1659) 角逐的目标与纪年 实力与弱点 国际较量 战争、金钱和民族国家 第三章 金融·地理·战争 (1660~1815) 金融革命 地缘政治 赢得战争(1660~1763) 赢得战争(1763~1815) 第二篇 工业时代 第四章 工业化与力量对比 (1815~1885) 欧洲之外 英国充当霸主? “中等强国” 克里米亚战争和俄国的衰落 内战与美国 德国的统一 结论 第五章 “中等强国”的危机 (1885~1918) 世界均势的变动 大国的地位(1885~1914) 联盟与战争趋势(1890~1914) 总体战(1914~1918) 第二篇 工业时代 第六章 两极世界的来临 (1919~1942) 战后国际秩序 战争策源地 法国与英国 幕后超级大国 无法避免的危机(1931~1942) 第三篇 当代和未来 第七章 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 (1943~1980) “超级力量的正确使用” 新的战略态势 “冷战”与第三世界 两极世界的解体 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1980) 第八章 面对21世纪 历史回顾与思考 平衡发展的中国 进退维谷的日本 得失并存的西欧 矛盾重重的苏联 相对衰落的美国 后记 |
《大国的兴衰》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快一个月,实在是太厚实了,内容也很丰富,每次翻开都能发现一些新的启发。它讲的是从1500年到2000年这五百年的历史,横跨了几个世纪的变迁,从地理大发现开始,一直讲到20世纪末的冷战格局。保罗·肯尼迪通过分析欧洲几个主要大国的崛起和衰落,揭示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影响,最终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我尤其喜欢他分析西班牙帝国如何从一个海上强权一步步衰落,以及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如何登上历史舞台,又为何走向不同的结局。书中对于技术革命、贸易模式的改变、金融体系的演进,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对近代经济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比如,他解释了为什么17世纪的荷兰能够凭借其先进的航运和金融体系成为世界霸主,又为何在后来的竞争中逐渐失势。这种宏观的视角,让人类历史的长河仿佛就在眼前展开,感觉自己也参与其中,见证了那些波澜壮阔的时代。
评分《大国的兴衰》这本书,确实是一部沉甸甸的鸿篇巨著,不仅仅是纸张的厚度,更是思想的厚度。保罗·肯尼迪并没有满足于简单的历史事件罗列,而是深入到经济结构、军事技术、外交政策、国内政治等方方面面,试图找出大国崛起和衰落的深层原因。我尤其欣赏作者的分析框架,他将历史的演进看作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国家的力量在不断变化,而“实力”的定义也在不断演变。书中对一些关键转折点的解读,比如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英国的命运,又如何让德国迅速崛起,甚至是如何影响了美国最终走向超级大国地位,都让人脑洞大开。他并没有简单地将一个国家的成功归结于某些单一因素,而是强调了多重因素的叠加和相互作用。读这本书,我仿佛化身为一名战略家,在俯瞰整个世界地图,观察着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以及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深刻印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的全新视角,帮助我们理解过去,也为我们预测未来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线索。
评分读完《大国的兴衰》,最大的感受就是历史并非偶然,而是在经济、技术、人口、战略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呈现出某种必然的轨迹。保罗·肯尼迪将经济变革与军事冲突这两个看似独立的领域巧妙地联系起来,阐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深刻道理。书中对几次重要的技术革新,比如海事技术、工业革命,以及它们如何重塑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优势,有非常精彩的论述。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分析了殖民扩张如何为欧洲列强带来了巨额财富,但同时又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导致其内部矛盾加剧,最终埋下衰落的伏笔。他对于大国之间争夺霸权和资源的过程,用一种冷峻而客观的笔调描绘出来,既有宏大的叙事,又不乏对细节的精准把握。比如,他对两次世界大战的经济根源和军事后果的分析,让我对现代战争的残酷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像是一部关于国家兴衰的预言书,对我们理解当今世界格局依然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评分《大国的兴衰》这本书,让我对世界历史的进程有了更加宏观和深刻的认识。保罗·肯尼迪以其精妙的笔触,将1500年至今的世界大国变迁史娓娓道来,从欧洲的殖民扩张到20世纪的冷战格局,再到21世纪初的世界新秩序,他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书中,作者着重探讨了经济实力与军事力量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经济基础的强大是国家持续崛起和维持霸权的关键。我特别喜欢他对于不同国家崛起路径的对比分析,比如英国是如何通过其强大的海军和贸易网络,建立起日不落帝国;而德国又是如何通过其强大的工业实力,迅速成为欧洲的陆地强权,并最终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这种宏观的历史视角,让我看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以及大国之间竞争的残酷性。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让我对当前的世界局势有了一种更加理性的判断,它提醒我们,每一个时代的霸权都不是永恒的,而国家的发展之路,也需要不断地审视和调整。
评分老实说,《大国的兴衰》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烧脑但又收获颇丰的阅读体验。保罗·肯尼迪的叙述风格比较严谨,数据和分析都非常扎实,尤其是在经济方面,他将复杂的经济理论融入到历史叙述中,让我这个对经济学不太懂的读者也能大致理解。他对于不同时期大国之间军事力量的对比,以及武器技术的发展如何影响战争的胜负,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分析了西班牙帝国因过度依赖殖民地掠夺和海外军事开支,最终导致其国内经济空虚,而英国却通过发展制造业和金融业,一步步巩固了其全球霸权。这种对比非常鲜明,也让我深刻理解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并非取决于其对外扩张的力度,而更在于其内部经济的健康与活力。读完这本书,我对“大国”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强大,更是经济、科技、制度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