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白銀帝國:一部新的中國貨幣史 | 作者 | 徐瑾 |
| 定價 | 59.00元 | 齣版社 | 中信齣版社 |
| ISBN | 9787508670621 | 齣版日期 | 2017-02-01 |
| 字數 | 244000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大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貨幣是一國經濟繁榮與衰退的大轉輪。白銀作為貨幣的主要形態之一,在中國宋元以降直至近代、時間跨度近1 000年的中國貨幣史中扮演瞭尤為重要的角色。自16世紀40年代起,中國以白銀為媒介參與創建世界市場,開始嚮“白銀帝國”演變,並創造瞭繁榮盛世;而在18—19世紀,西方過渡到金本位並逐漸孕育齣現代金融係統時,中國仍然固守銀本位,“白銀帝國”逐漸走嚮末路。 《白銀帝國》正是通過對這一段曆史的考察,分析中國社會興衰存亡背後那條連綿不絕的銀綫。從白銀貨幣化到銀本位,從紙幣的失敗到中國對白銀的依賴,從中國參與創建世界市場到受製於西方經濟體係,本書梳理瞭白銀成為本位貨幣的艱難曆程。此外,作者將更多目光投嚮瞭中國早於西方幾百年開始的紙幣試驗,以及中國在全球金本位大勢之下對白銀的固守,探討中西大分流和中國銀本位對後世帶來的影響。所以,這既是一部中國貨幣史,也是對中國社會變遷的窺探。 韆年中國貨幣史,彰顯的不僅是白銀的循環和社會的更替,更是來自曆史深處的迴響,是人性的投射。每一個關注中國經濟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人,都能從中獲得啓發。 |
| 作者簡介 | |
| 徐瑾 青年經濟學者,FT中文網財經版主編、首席財經評論員,東京大學客座研究員,上海公共政策研究會理事。早年辦過《讀品》雜誌,現主持經濟人讀書群。近年齣版《有時》、《印鈔者》、《凱恩斯的中國聚會》等著作,作品曾連續入選“2015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2016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等。作者微信公眾號:徐瑾經濟人。 |
| 目錄 | |
| 硃嘉明序中國貨幣史和“白銀糾纏” // V 總論 白銀的詛咒 // 001 章東西:白銀的不同命運 貨幣起源 // 042 白銀的東西命運 // 049 金銀博弈 // 055 金銀復本位的失敗 // 058 金銀復本位不是烏托邦 // 063 第二章宋元:紙幣試驗 唐宋變革中的紙幣試驗 // 072 北宋交子與紙幣的誕生 // 077 南宋錢荒與瘋狂的會子 // 085 鈔票的沒落與馬可·波羅的局限 // 096 通脹的教訓與白銀的崛起 // 102 1262年:賈似道買公田與威尼斯賣債券 //108 第三章明代:銀本位與全球化 洪武體製的建立與突破 // 118 發鈔救不瞭明朝 // 121 禁不住的白銀 // 125 白銀貨幣化與西門慶們 // 133 李約瑟之謎在明朝 // 137 白銀流入與明朝滅亡 // 144 中國錢與豐臣秀吉 // 153 第四章晚清:混亂中崩塌 幣製混亂的清朝 // 162 “黃宗羲定律”遭遇“馬爾薩斯陷阱” // 170 朝貢生意經與心態 // 178 從朝貢到條約 // 184 入超、熱錢、世界失衡 // 190 1840年:戰爭還是白銀戰爭? // 194 復盤:帝國銀荒因何而起? // 203 外國銀洋在中國 // 211 用白銀喪失貨幣主權? // 216 甲午戰爭:中日金本位的迥異命運 // 221 江戶時代中日的不同傳統 // 225 從磅虧到幣製改革 // 233 幣製改革大熱潮 // 237 白銀為何再次勝齣 // 240 第五章民國:告彆白銀,迎接通脹 洋銀行來到中國 // 248 在20世紀的興衰 // 252 “京鈔風潮”中的中國銀行 // 256 天時地利的“廢兩改元” // 269 從《白銀法案》中走齣的法幣 // 276 通脹的尾聲與啓示 // 286 後記 // 295 附錄一延伸閱讀 // 299 附錄二東西貨幣金融大事記 // 301 參考文獻 // 317 |
| 編輯推薦 | |
| 從經濟變奏窺韆年曆史風雲,從白銀命運解東西轉摺分流著名曆史學傢吳思、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韋森、著名經濟學傢硃嘉明、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馬德斌、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王巍等傾力推薦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我一直認為,一部好的曆史著作,不僅要解釋“發生瞭什麼”,更要探討“為什麼會發生”以及“它帶來瞭什麼”。《白銀帝國》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作者在敘述白銀在中國曆史上的流轉過程中,深刻地分析瞭每一次貨幣製度的變遷、每一次白銀數量的波動,是如何與其背後的政治權力、社會結構、對外關係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它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貨幣的故事,更是在講述一個關於中國社會經濟轉型、國傢治理能力、以及融入全球體係過程中的復雜演變。這本書讓我對近代中國的發展曆程,有瞭一個更加深刻、更加全麵的認識。
評分《白銀帝國》對我而言,是一次關於中國經濟近代化進程的“全景式”解讀。它以白銀為“切入點”,卻遠遠不止於白銀本身。白銀的流入與流齣,反映瞭中國在世界經濟體係中的地位變化;白銀的漲跌與兌換,揭示瞭國傢財政的壓力與調整;白銀的徵收與管理,摺射齣政治權力的運作與變遷。作者通過這條看似單一的貨幣綫索,串聯起瞭中國近代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麵,勾勒齣瞭一幅波瀾壯闊的近代中國畫捲。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理解中國的近代史,不能僅僅停留在政治事件的描述上,更需要深入剖析其經濟基礎的演變,而白銀無疑是其中最關鍵的“齒輪”之一。
評分這本書的參考文獻和資料搜集工作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在我看來,一本真正有價值的曆史著作,離不開紮實的研究基礎。作者在書中引用的各種史料,包括官方檔案、私人信函、地方誌、報刊雜誌、甚至是一些古老的賬簿,都顯示齣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深入的田野調查。這些一手資料的引用,不僅增強瞭論證的說服力,更讓書中的內容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真實感。我能夠感受到作者為瞭呈現一個真實的“白銀帝國”,所付齣的巨大努力,這種對史料的尊重和挖掘,讓我對這本書的信任度大大提升。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動容的地方,在於它對普通人在貨幣變遷中的生存狀態的細緻描繪。曆史往往聚焦於帝王將相、經濟巨頭,但《白銀帝國》卻把目光投嚮瞭那些被宏大敘事所掩蓋的普通人。我能想象,在白銀數量劇增的時代,農民可能因為賦稅的“銀本位”而歡欣鼓舞,但也可能因為價格波動而辛勞所得化為烏有;在紙幣濫發的亂世,普通百姓手中的積蓄可能一夜之間變成廢紙,生活陷入絕境。作者通過搜集整理的口述史料、民間傳說、甚至是一些不起眼的賬簿,將這些個體命運的悲歡離閤,巧妙地融入到宏大的貨幣史敘事之中,使得這本書讀起來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人性的溫度。我仿佛能聽到那個時代人們對銀元的渴求,對銅錢的掂量,以及對紙幣貶值的無奈嘆息。
評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梳理中國貨幣史這條主綫時,所展現齣的廣闊視野和深刻洞察。這本書並沒有將中國孤立地看待,而是將其置於全球經濟的大背景下進行考察。白銀的流入,很大程度上是全球貿易體係演變的結果;而中國國內白銀的變動,又反過來對世界經濟産生瞭深遠的影響。這種“中國視角”與“全球視野”的巧妙結閤,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動態的中國貨幣史。它不再是一個封閉的、自給自足的體係,而是一個與世界緊密相連、相互作用的有機體。這種宏觀的分析,有助於我們理解近代中國之所以落後於西方,經濟上的原因絕非單一,而是與全球資本主義的興起、殖民主義的擴張以及中國自身的經濟結構缺陷等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而白銀無疑是其中一條至關重要的綫索。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在“讀”書,不如說是在“經曆”一段曆史。作者並非冷冰冰地羅列史實,而是用一種頗具感染力的筆觸,將那些抽象的經濟概念和冰冷的數字,描繪成瞭生動的故事。我仿佛看到瞭遙遠的明清時期,白銀如何從遙遠的海外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如何改變瞭中國的賦稅製度、經濟結構,甚至人們的生活方式。那些關於“銀元”、“銅錢”、“寶鈔”的變遷,不再是枯燥的年代區分,而是一個個鮮活的、充滿戲劇性的轉摺點。作者對細節的把握尤其到位,比如在描述白銀的熔鑄、流通、稅收等環節時,那些具體的器皿、場所、人物的齣現,都讓曆史的畫麵感變得無比真實,讓我能夠“身臨其境”地去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理解白銀在中國社會經濟運行中所扮演的那個舉足輕重的角色。
評分坦白說,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對經濟學理論並非全然精通。然而,《白銀帝國》在解釋復雜的經濟概念時,卻做到瞭淺顯易懂,甚至頗具趣味。作者並沒有使用大量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通過生動的比喻、形象的類比,將諸如“鑄造稅”、“銀本位”、“通貨膨脹”等概念講解得明明白白。我不再是麵對枯燥的理論條文,而是仿佛在聽一位博學的朋友娓娓道來,將那些原本遙遠的經濟規律,變得如此貼近生活,讓我能夠真正理解白銀的漲跌如何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麵麵。這種“通俗化”的處理,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更多對中國曆史感興趣的讀者,都能從中受益。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那種泛黃的紙張質感,加上沉穩而略帶曆史感的字體,仿佛一張穿越時光的信箋,直接把我拉迴瞭那個波瀾壯闊的白銀時代。我一直對中國的貨幣史,特彆是近代以來社會經濟變遷的脈絡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這其中蘊含著理解中國現代發展的關鍵。市麵上關於貨幣史的書籍不少,但很多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側重於某個特定時期或某個單一的貨幣,缺乏宏觀的視角和對曆史進程的深入解讀。《白銀帝國:一部新的中國貨幣史》這個書名本身就給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它不僅僅是列舉一些數字和史料,而是試圖構建一個“帝國”的概念,將白銀的流通、影響以及它所塑造的社會形態視為一個龐大的、有機的整體來審視。
評分讀完《白銀帝國》之後,我最大的感受是,曆史的脈絡並非單一綫性,而是充滿瞭復雜性與麯摺性。白銀在中國曆史上的角色,並非始終如一,它的漲跌、流通、甚至價值,都與當時的社會經濟環境、政治格局、乃至國際形勢緊密相連。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在看似穩定的王朝之下,經濟的暗流湧動;在風雲變幻的變革時期,貨幣的價值如何被重塑。作者通過大量的史實和深入的分析,打破瞭我對曆史某些簡單化的認知,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 nuanced、更加 dynamic的中國近代史。
評分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關於貨幣的曆史,更是一部關於中國社會經濟演變、國傢發展策略、以及在全球化浪潮中艱難探索的曆史。白銀作為一種重要的商品和價值尺度,在中國近代史上的作用,遠非僅僅是簡單的流通工具。它牽動著國傢的財政命脈,影響著民眾的生計,更在全球貿易和金融體係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白銀帝國》通過對白銀曆史的深入挖掘,為我們理解中國近代社會的轉型提供瞭全新的視角和深刻的啓示。它讓我看到瞭,在曆史的洪流中,每一次經濟政策的調整,每一次與外部世界的互動,都對中國的命運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