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多爾蒂、小羅伯特·普法爾茨格拉夫編著的《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第5版中譯本第2版)》使用跨學科的方法,匯集瞭各個流派、各種研究方法的核心見解,係統評述瞭國際關係理論中的曆次大辯論,並在大量引述學術文獻的基礎上,對各種相互爭論的理論傢進行瞭盡量客觀、公平的介紹和評析。此外,該書盡可能地嚮讀者展示的是各種理論的思想根源、發展脈絡和理論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當然對每一種理論的優劣也作為適應的評估。 該書在我國國際關係學術界中産生瞭不同於一般學術著作的廣泛影響,既是國際關係學引進版教材的開路先鋒,也是此類教材中無與倫比的佼佼者。
詹姆斯·多爾蒂、小羅伯特·普法爾茨格拉夫編 著的《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第5版中譯本第2版) 》是美國大學國際關係專業的經典教科書,其所涵蓋 的國際關係理論的範圍和詳盡程度是迄今為止任何其 他一本著作都無法比擬的,古典理論、當代理論和冷 戰後國際關係理論的新發展全部囊括其中。
《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第5版中譯本第2版) 》從國際關係的根本問題和國際社會的現實齣發,介 紹瞭國際關係理論的各種流派及其哲學的和政治思想 的根源,闡述瞭它們的理論範式、原理及其內在相互 關係,分析瞭它們各自的優勢和缺陷,總結瞭國際關 係理論的基本研究方法、發展規律和總體特點,為讀 者提供瞭該領域目前的研究課題和未來的發展方嚮。
閱讀本書將有助於國際關係專業人士全麵地瞭解國際 關係理論,深入地認識國際關係原理,準確地分析現 實的國際現象。
詹姆姆·多爾蒂(James E.Dougherty),賓夕法尼亞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聖約瑟夫大學政治學教授,目前教授有關歐盟和中東的課程,也教授有關天主教與西歐的課程。先後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對外政策研究所、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的對外政策分析研究所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並一度任賓大對外政策研究所所長(1973-1976年),也曾供職於聯閤國和為美國國務院工作。 小羅伯特·普法爾茨格拉夫(Robert L.Pfaltzgraff,Jr.),賓夕法尼亞大學國際關係碩士、政法學博士和國際商務MBA,現任對外政策分析研究所所長、**安全計劃協會主席和塔夫茨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國際安全研究方麵的Shelby Cullom Davis講席教授,並普任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大學George C.Marshall講席教授、日本東京國防大學教授、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榮譽教授等。
**章 國際關係理論研究/1
導論/1
早期對國際關係理論的研究/9
現代對國際關係理論的研究/14
國際關係理論的發展/17
國際關係的定義與範圍/20
傳統理論:均勢/43
結論/51
注釋/53
第二章 從現實主義到新現實主義及新古典現實主義/67
理論基礎/67
新現實主義理論/84
現實主義、新現實主義和新古典現實主義理論的貢獻和局限性/97
注釋/102
第三章 係統、結構、行為體和國際關係理論/109
係統和結構/109
結構主義和結構化/111
係統的其他用法/112
國際層次的係統/124
關於極和國際穩定的理論/127
體係結構和穩定/129
國際體係中的地區子係統/140
結論/145
注釋/146
第四章 自然、社會和環境背景:構建現實/155
從結構—行為體到建構主義/155
環境因素:20世紀初的研究方法/162
**權力的地理因素/163
馬漢、海洋和**權力/165
斯普勞特夫婦與人類和環境的關係/171
空間關係和衝突:近期的研究/179
文明的衝突/183
重新定義邊界的含義/184
對環境理論的批判/185
結論/188
注釋/189
第五章 早期的衝突和戰爭理論/196
普遍適用的衝突和戰爭理論的先決條件/196
衝突的微觀理論和宏觀理論/200
個人與國際衝突/201
衝突和社會一體化/202
衝突的種類/203
早期關於戰爭及其根源的理論/204
民族**時期的哲學理論/210
現代和平主義理論/211
戰爭主義理論/215
戰爭主義者和反民主的理論傢/219
無政府主義和馬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者/220
核時代正義戰爭的規範理論/223
注釋/230
第六章 暴力衝突的微觀理論/243
當代對動機和戰爭的研究/243
生物學理論和心理學理論/244
攻擊本能論/245
動物行為研究/247
洛倫茨的“種內攻擊”說/249
挫摺一攻擊理論/251
社會化、轉移和投射/253
習得攻擊與軍事訓練/256
學習、意象和國際衝突/257
攻擊性的疏導與減少/260
其他心理學理論/263
結論:微觀理論透視/267
注釋/268
第七章 暴力衝突的宏觀理論:國際戰爭/279
內部衝突與外部衝突的關係/280
原始社會和其他社會的啓示/283
社會理論傢們的其他認識/287
革命與戰爭/290
內戰和低烈度衝突的國際化/294
政治科學與戰爭原因/299
科學的戰爭研究/303
戰爭相關因素研究項目和戰爭的統計分析/306
軍備競賽、同盟與戰爭/310
**成長與國際暴力/318
權力差距與權力轉移/320
實力、風險、預期效用與戰爭可能性/323
戰爭周期和長周期理論/328
民主、戰爭與和平/335
結論/343
注釋/344
第八章 威懾理論:軍控與戰略
穩定/367
曆史背景/368
理論爭論/374
威懾的睏境/377
理性與非理性/380
核威懾與常規防禦/391
對威懾的經驗研究/395
裁軍、軍控和威懾/399
冷戰的結束/403
冷戰後對威懾的反思/407
國際恐怖主義/411
21世紀的威懾/415
結論/422
注釋/423
第九章 國際政治經濟學/441
重商主義/443
自由主義/444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現實主義和民族主義的興起/448
馬剋思主義理論和依附理論/454
帝國主義理論/458
列寜和衝突理論/460
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馬剋思列寜主義理論/463
現實主義和自由主義對帝國主義經濟理論的批評/464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自由主義/469
馬剋思主義、新馬剋思主義和第三世界/473
對馬剋思主義者和新馬剋思主義者的批判/478
作為政治口號的帝國主義/480
依附理論/482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486
石油、通貨膨脹和債務危機/488
南北之爭和國際經濟新秩序/492
多國公司和政府/498
國際貿易談判/503
後馬剋思主義國際關係批判
理論/506
對三種理論範式的迴顧/508
全球金融危機/510
結論/512
注釋/514
第十章 國際閤作與一體化理論/535
閤作與國際一體化/535
約瑟夫·奈與新功能主義/545
交往與溝通對安全共同體的意義/549
同盟/563
冷戰後的北約/572
一體化理論:概念化和測量問題/574
功能主義和新功能主義的局限性/575
一體化和閤作理論的發展/576注釋/577
第十一章決策理論:單元層次的行為體及其選擇/585
決策分析的性質和起源/585
決策理論的研究方法/586
官僚政治/588
決策者的特點和動機/591
決策過程/592
博弈論和決策/594
作為一種博弈的國際關係/601
阿利森的三個模型/604
斯奈德和戴森的改進/608
決策控製論/610
危機決策/612
危機行為理論/619
對國際危機行為的係統研究/623
心理學和決策/626
對外決策與國內政治/633
結論/634
注釋/635
第十二章 國際關係理論:走進新韆年/652
當代理論關注的焦點/659
對實質問題的新關注/663
政策製定與國際關係理論/680
關於未來的理論/683
規範理論的作用/686
注釋/690
姓名索引/699
主題索引/757
對於我這樣一位在學術道路上摸索的晚輩來說,《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第5版中譯本第2版)堪稱一部“智識地圖”。它沒有直接給我一份現成的答案,而是展示瞭一片廣闊而充滿活力的思想戰場。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國際無政府狀態”這一核心概念的不同解讀方式所吸引。現實主義將其視為國傢行為的根本驅動力,而一些批判性理論則質疑這一概念的普遍性,認為它本身就是一種建構。這種對最基本前提的質疑,讓我看到瞭理論的深度和復雜性。同時,本書在梳理不同理論時,並沒有割裂它們之間的曆史聯係,而是強調瞭它們之間的傳承、批判與發展。例如,新現實主義如何迴應傳統現實主義的不足,新自由主義又如何迴應現實主義的挑戰,這些都通過引述和對比清晰地呈現齣來。這使得我能夠理解,理論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之上,不斷演進和深化的過程。盡管有時會因為不同理論的論證方式差異太大而感到些許迷茫,但正是這種“迷茫”促使我去更深入地思考,去辨析不同理論的邏輯起點和價值取嚮。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審視和理解國際關係理論的獨特視角,讓我看到瞭理論研究的嚴謹性、多元性和永恒的探索性。
評分老實說,我最初拿到《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第5版中譯本第2版)時,對“爭論”這兩個字並沒有太深的體會,以為就是一些觀點上的分歧。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纔發現這裏的“爭論”遠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它觸及的是國際關係研究的根本邏輯和方法論。書裏對不同理論的介紹,不僅僅是它們的主張,更是它們是如何“推翻”或“修正”前人的理論的。比如,當自由主義強調國際製度的作用時,現實主義者會質疑製度的獨立性,認為它們不過是權力關係的反映。這種“對話”模式,讓理論的生命力得到瞭充分的展現。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科學性”的討論。不同理論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被視為“科學”?它們的預測能力如何?如何衡量理論的有效性?這些問題在不同的理論視角下有著截然不同的答案。這讓我意識到,國際關係理論研究本身也充滿瞭哲學層麵的思考。書中的一些篇章,特彆是關於認識論和方法論的辯論,雖然有些挑戰性,但卻極其引人入勝。它讓我開始思考,我們是如何認識世界,又是如何建構我們對世界的理解的。這種對理論背後更深層次的探討,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理論的介紹,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思考國際關係理論的指南。
評分閱讀《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第5版中譯本第2版)的過程,如同參與一場智識的冒險。它沒有預設讀者是某個理論的信徒,而是邀請你以一個相對客觀的視角,去傾聽不同學派的聲音,去理解它們各自的邏輯和洞見。我非常喜歡書中對“權力”概念的多種解釋。現實主義者將權力視為硬實力,是國傢生存的基石;而建構主義者則更關注權力背後的觀念和話語,認為權力是社會建構的産物。這種差異讓我深刻認識到,同一個現象,在不同的理論框架下,其意義和解釋也可能大相徑庭。書中的一個突齣特點是,它不迴避理論之間的衝突和矛盾,而是將這些衝突本身作為研究的對象。它鼓勵讀者去批判性地思考,去審視每個理論的優勢和局限。例如,當討論到國際閤作時,自由主義者會強調製度和信任的作用,但現實主義者則會指齣,在根本利益衝突麵前,製度的約束力是有限的。這種“針鋒相對”的討論,不僅讓理論更加鮮活,也促使我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和觀點修正。它讓我意識到,理解國際關係理論,需要的是一種開放的心態和批判性的思維,而不是死記硬背的知識。這本書正是為培養這樣的能力而精心設計的。
評分這套書真是讓人又愛又恨!作為一名對國際關係理論充滿好奇的入門者,我之前被各種高深的學術術語和復雜的模型搞得頭暈目眩。偶然間翻到這本《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簡直像是找到瞭救星。書的結構非常清晰,它沒有直接灌輸給你某個理論有多麼“正確”,而是通過呈現不同理論之間的“爭論”來引導讀者思考。比如,它會先介紹現實主義的宏大敘事,告訴你國傢是如何在無政府狀態下追求自身利益的,然後緊接著就拋齣自由主義的視角,強調閤作、製度和國際組織的重要性。讀到這裏,我開始體會到理論的多元性和解釋力的差異。更妙的是,書的語言風格相對平易近人,不像一些純理論著作那樣艱澀難懂。即使是一些核心概念,作者也試圖用生活化的例子來輔助說明,讓理論的抽象性變得稍微可以理解一些。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曆史事件的引用,比如冷戰的起源,它會用現實主義的邏輯來解讀,然後又用建構主義的觀點來分析,讓你看到同一事件在不同理論框架下的不同麵貌。這讓我深刻認識到,理解國際關係並非隻有一條唯一的路徑,而是存在多種解釋的可能性,而這些爭論本身就構成瞭國際關係理論的魅力所在。盡管有時候爭論的細節會讓我想“再詳細一點就好瞭”,但總體來說,這本書成功地激發瞭我深入探索國際關係理論的興趣。
評分讀完《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第5版中譯本第2版)後,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本書提供瞭一種非常“立體”的視角來看待國際關係理論的發展。它不像一本教科書那樣,按照時間順序或者按理論流派來簡單羅列,而是巧妙地將不同的理論放置在“爭論”的語境中。這使得理論本身不再是孤立的、靜態的概念,而是鮮活的、動態的思想碰撞。我記得書中對“進步”這一概念的處理就很有意思。一方麵,一些理論(比如自由主義)似乎預設瞭國際關係會朝著更閤作、更文明的方嚮發展;另一方麵,現實主義又時刻提醒我們,曆史的循環和權力的鬥爭從未停止。這種張力貫穿全書,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反思,究竟什麼纔是真正的“進步”?是製度的完善?是國傢利益的調整?還是意識形態的傳播?書中的討論並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而是鼓勵讀者自己去尋找。此外,本書對於一些關鍵術語的界定和辨析也做得相當到位。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對某個理論感到睏惑,是因為對它的核心概念理解不清。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很好,它會在不同的理論語境下,反復強調和解釋同一概念的不同含義,例如“權力”在現實主義和自由主義中的用法就截然不同。這種細緻的辨析,對於我這樣一個剛剛接觸這個領域的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幫助。雖然篇幅不小,但讀起來並不枯燥,反而像是在參與一場跨越時空的思想辯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