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中国文化传统的六个面向 |
| 作者: | 李欧梵 |
| 市场价: | 32.00元 |
| ISBN号: | 9787101124583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精装 | 开本:32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7-04-01 | 版次:1 | 页数: |
| 印刷时间:2017-04-01 | 印次:1 | 字数: |
| 主编推荐 | |
| 1.名家作品。 2.独特的审视视角。 从英雄本色、政教道统、江河岁月、饮食男女、魑魅魍魉、魂兮归来等六个面向来审视探讨中国文化传统,得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传统鲜明不同的特点。 3.讲解深入浅出,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本书内容为作者在香港中文大学的课程整理稿,语言口语化,比较切近一般读者。还有陈平原、张健、周建渝等著名学者的客串讲解。 |
| 目录 | |
| 自 序 | i 面向之一 英雄本色 讲 英雄本色——读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 3 一讲 续论 《史记》的宗旨与“英雄”意义的再省思 | 31 面向之二 政教道统 第二讲 政教道统——读韩愈《原道》 | 45 第二讲 续论一 “文”和“道”:与张健教授对谈 | 83 第二讲 续论二 从老电影的译名学习古文 | 95 面向之三 江河岁月 第三讲 江河岁月——读苏轼《赤壁赋》 | 103 第三讲 续论 沈从文与抒情传统 | 147 面向之四 饮食男女 第四讲 饮食男女——读冯梦龙《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 155 特别嘉宾:周建渝教授 面向之五 魑魅魍魉 第五讲 魑魅魍魉 —读蒲松龄《聊斋志异》“画皮”“画壁” | 191 特别嘉宾:周建渝教授 面向之六 魂兮归来 第六讲 魂兮归来——读鲁迅《阿Q正传》和《野草》 | 231 第六讲 续论 陈平原教授谈《中国小说史略》 | 275 |
| 内容简介 | |
| 著名学者李欧梵选取了心目中能代表中国文化传统的六个面向——英雄本色、政教道统、江河岁月、饮食男女、魑魅魍魉、魂兮归来,结合经典文本进行个体剖析,从中外比较、古今汇通的角度阐释中国文化传统是什么。同时,作者所提出的这六个面向又构成一个完整而多元的文化光谱,它们相互映照,富有乐感,读来甚有趣味。 |
| 作者简介 | |
| 李欧梵,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台北“中研院”院士,著名作家、文化评论家、乐评人。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获哈佛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曾任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哈佛大学教授。著有《铁屋中的呐喊:鲁迅研究》《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苍凉与世故:张爱玲的启示》《我的哈佛岁月》《音乐札记》等。 |
我一直认为,要理解一个民族,最直接的方式便是走进其文学的殿堂。而李欧梵先生在这本书中,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他没有从宏大的历史叙事入手,而是选择了那些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诗经》的朴素情感,《楚辞》的瑰丽想象,唐诗的盛世气象,宋词的婉约缱绻,元曲的市井活力,再到明清小说的世俗百态,为我们展现了中国文化流淌不息的血脉。他对于这些文学经典的解读,并非简单的文本分析,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精神、社会风貌以及作者的个人际遇。例如,他对于唐诗中边塞诗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一个强大帝国的豪情壮志,也感受到了边关将士的孤寂与勇毅;而他对宋词中婉约词的分析,则让我沉浸在江南烟雨的朦胧美景中,体味着文人雅士的细腻情感。这种以文学经典为载体,透视文化基因的方式,是如此的引人入胜,也让我对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读完这本厚重的著作,我脑海中涌现的并非只是文字的堆砌,而是李欧梵先生构建的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文化长卷。他以文学经典为引,如同那位在历史长河中寻觅珍珠的智者,将那些看似遥远的古代典籍,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我尤其被他对于“士”这一阶层的深度剖析所打动。从《论语》中孔子的言传身教,到魏晋南北朝名士的放浪形骸,再到明清文人的清谈与仕途的纠葛,李欧梵先生不仅展现了“士”在不同时代身份的演变,更揭示了他们如何在权力与理想、入世与出世之间挣扎,如何通过诗文、书法甚至生活方式来表达其精神追求。这种对“士”的精神谱系的梳理,让我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体会到他们作为文化传承者的不易与伟大。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到那个时代人们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们与环境、与时代的复杂互动。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我内心深处对“传统”的思考。李欧梵先生并没有简单地将传统视为一种过时的包袱,而是以一种极其审慎和辩证的态度,去审视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价值。他通过对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变,道家思想的超脱与隐逸,佛教思想的普世与慈悲,以及民间信仰的生动活泼等多个面向的梳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的张力与生命力。我特别欣赏他对“情”与“理”在中国文化中辩证关系的阐述。从古代的亲情伦理,到士人对于高洁情操的追求,再到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浪漫情怀,李欧梵先生都巧妙地将这些情感的表达与社会结构、道德规范联系起来,让我看到了中国人在追求精神慰藉的同时,也无法摆脱现实的羁绊。这种对传统文化内在逻辑的深刻洞察,让我对“现代化”这个概念本身,也产生了更复杂的理解。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中国文化独特的“观看”方式。李欧梵先生通过他对文学经典细腻而独到的解读,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的古董,而是一个不断生长、不断演变、不断与时代对话的有机体。他对于“士”与“民”关系的分析,让我看到了社会阶层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他对“身体”在文化中的意义的探讨,也让我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对于生命本真的关注。这种将宏大叙事与个体经验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使得全书既有思想的深度,又不乏生动的情感。我尤其喜欢他对于“闲适”与“忙碌”在中国文化中辩证存在的描述,这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既能享受当下,又能肩负使命的独特智慧。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立体的认识,也为我提供了一个理解当下与未来的宝贵视角。
评分读罢全书,我感到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李欧梵先生的写作风格,严谨而不失风趣,深刻而不落俗套。他以宏大的视野,将中国文化传统的各个面向,如同精美的拼图一般,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被他对“家国情怀”在不同历史时期演变的研究所吸引。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忧国忧民,到明清时期文人对国家命运的感同身受,再到近现代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际的呐喊,他都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展现了中国人内心深处对于国家民族的深沉情感。这种情感的连续性与时代的变化,构成了中国文化独特而强大的精神内核。他对于“君子”理想的探讨,也让我反思当下社会对成功和德行的定义,提醒我们重新审视那些在纷繁世界中被忽视的宝贵品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