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1959年生于陕西省吴堡县。1982年获西北大学经济系学士学位;1984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直接参与了对中国经济改革政策的研究;1990年9月入牛津大学读书;1992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博士学位;1994年8月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 现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包括:《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1995),《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1996),《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1999),《产权、政府与信誉》(2001),《信息、信任与法律》(2003),《大学的逻辑》(2004),《论企业家》(2004再版),《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2005),《竞争力与企业成长》(2006),《价格、市场与企业家》(2006),《中国改革30年》(2008)等。另有数十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期刊发表。2011年,因对双轨制价格改革理论的贡献获得“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Ⅰ 市场的力量
市场的力量
市场的失败,还是市场理论的失败?
市场秩序的信誉基础
如何让人说实话?
经济学家看法律、文化与历史
裁判和规则制定者一定是政府吗?
政府·市场·企业家·所有制
“公家报销”与价格扭曲
反垄断法的本质是反竞争
Ⅱ 管制的陷阱
信誉机制与政府管制
市场经济与信誉、自由签约权
政府管制的陷阱
信息、管制与中国电信业的改革
市场秩序的形成与审批制改革
信息、信誉与银行
中国的股票市场:管制与信誉
中国股票市场的六个问题
Ⅲ 企业家的困惑
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中国政府的转型
医疗体制的问题主要出在政府垄断
假如把月亮交给一位农村老太太
小问题?大问题?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在于制度变革
中国企业家的困惑
为民营企业家进一言
寻找绿色经济的商业模式
Ⅳ 危机后的转型
把握中国经济的大局与动力
加入WTO给我们带来什么?
关于金融危机的经济学反思
中国未来金融稳定的三大潜在威胁
警惕下一次危机
回归亚当·斯密,告别凯恩斯
中国经济转型靠什么?
《市场与政府(中国改革的核心博弈)(精)》这个书名,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抓住了中国经济转型中最本质、也最引人入胜的核心矛盾。市场经济的逻辑与国家主导的特点在中国是如何有机结合,又是如何形成一种独特的“博弈”模式,这直击我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读这种“博弈”的内涵,为我梳理出在漫长的改革岁月中,政府与市场之间不断变动的边界、力量的拉锯以及最终达成的平衡。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丰富的史实支撑,展现不同时期政府的政策导向如何影响市场格局,以及市场力量又如何反过来驱动政府的改革步伐。更重要的是,我期望这本书能帮我理解,在这场“核心博弈”中,中国究竟是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道路,并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书名中的“精”字,也让我对其内容的深度和专业性充满信心,相信它能为我揭示这场复杂博弈背后更为精妙的机制和逻辑。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市场与政府(中国改革的核心博弈)(精)》乍一听就充满了力量感和深度。我之所以会被吸引,是因为它点出了一个我长期以来在观察中国发展过程中非常关注的核心议题:市场与政府这对看似矛盾却又密不可分的力量,如何在中国的特殊土壤上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博弈”。我总是觉得,理解了这场博弈的动态,也就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脉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支点。从这个角度出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剥开表象,深入剖析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政府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又是如何引导、干预甚至主导市场的发展。同时,我也好奇市场力量,无论是微观的个体选择还是宏观的产业涌现,在中国独特的制度环境下,又展现出了怎样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生命力。这本书的“精”字,也让我对其内容的严谨性和思考的深度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能从中读出一些前人未曾触及的洞见,或是对那些模糊地带的清晰阐释。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国家治理哲学和发展战略的深刻剖析,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这场关乎中国未来的“核心博弈”的。
评分《市场与政府(中国改革的核心博弈)(精)》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了一场精妙绝伦的棋局,而中国改革正是这场棋局的主舞台,市场与政府则是棋盘上最关键的两个棋子。我一直对中国经济的独特发展模式充满好奇,特别是政府在其中扮演的“掌舵者”角色,以及市场力量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生长。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出了核心,我期待它能深入剖析这场“博弈”的策略、招数以及背后的逻辑。我想知道,在中国的语境下,政府是如何定义并塑造市场的边界,又是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的。反过来,市场力量又如何反作用于政府的决策,推动制度的变迁。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性的分析,更能提供具体的案例和历史脉络,让我看到这场“博弈”是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展开的。尤其是“精”字,给我一种期待,希望它能挖掘出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或者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观察角度,让我能更透彻地理解中国改革的复杂性,以及它之所以能够取得今日成就的关键要素。
评分这部《市场与政府(中国改革的核心博弈)(精)》的书名,立即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充满了决策的智慧、力量的较量和深远的变革。我始终觉得,理解中国经济的崛起,必须深刻理解“市场”与“政府”这两个最根本的力量是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进行相互作用的。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明了“核心博弈”这一主题,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期待。我想要知道,在改革开放的漫长历程中,政府是如何从一个绝对主导者,逐步向一个更为灵活和调控型的角色转变的?而市场,又是在怎样的土壤中,克服了重重阻碍,发展出如此蓬勃的生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示这场“博弈”中的深层动因,分析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可能存在的挑战。我想从这本书中看到,中国政府在宏观调控、制度创新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独特策略,以及市场主体如何在这些框架下进行自主选择和竞争。书名中的“精”字,更让我相信这本书的论述会十分精炼,直击要害,能够提供一份高质量的分析报告。
评分这部作品的书名《市场与政府(中国改革的核心博弈)(精)》瞬间击中了我对中国经济转型背后逻辑的探求欲。我一直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很大程度上都是市场与政府之间力量角逐、协调与制衡的历史。而中国,作为当代全球经济舞台上最耀眼也最复杂的玩家,其改革开放的进程,更是将这种“博弈”推向了极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带领我穿越中国改革的不同阶段,去理解政府是如何在资源配置、产业引导、制度设计等方面发挥作用的,以及市场在其中又经历了怎样的萌芽、成长和挑战。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作者能够深入分析在这场“博弈”中,哪些因素驱动了它,又有哪些潜在的冲突和妥协。这种“博弈”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探讨,更关乎具体的政策选择、利益分配,甚至是意识形态的较量。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中国经济体制的独特性有更深刻的认识,理解为何中国能在保持强大国家调控能力的同时,又孕育出如此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叙事感,让我相信它能讲述一个精彩而深刻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