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迎,1959年生於陝西省吳堡縣。1982年獲西北大學經濟係學士學位;1984年獲碩士學位,同年進入**體改委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所,直接參與瞭對中國經濟改革政策的研究;1990年9月入牛津大學讀書;1992年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94年獲博士學位;1994年8月迴國到北京大學任教。 現任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市場與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包括:《企業的企業傢-契約理論》(1995),《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1996),《企業理論與中國企業改革》(1999),《産權、政府與信譽》(2001),《信息、信任與法律》(2003),《大學的邏輯》(2004),《論企業傢》(2004再版),《産權、激勵與公司治理》(2005),《競爭力與企業成長》(2006),《價格、市場與企業傢》(2006),《中國改革30年》(2008)等。另有數十篇中英文學術論文在國內外**期刊發錶。2011年,因對雙軌製價格改革理論的貢獻獲得“中國經濟理論創新奬”。
Ⅰ 市場的力量
市場的力量
市場的失敗,還是市場理論的失敗?
市場秩序的信譽基礎
如何讓人說實話?
經濟學傢看法律、文化與曆史
裁判和規則製定者一定是政府嗎?
政府·市場·企業傢·所有製
“公傢報銷”與價格扭麯
反壟斷法的本質是反競爭
Ⅱ 管製的陷阱
信譽機製與政府管製
市場經濟與信譽、自由簽約權
政府管製的陷阱
信息、管製與中國電信業的改革
市場秩序的形成與審批製改革
信息、信譽與銀行
中國的股票市場:管製與信譽
中國股票市場的六個問題
Ⅲ 企業傢的睏惑
市場經濟中的政府行為
中國的崛起離不開中國政府的轉型
醫療體製的問題主要齣在政府壟斷
假如把月亮交給一位農村老太太
小問題?大問題?
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源泉在於製度變革
中國企業傢的睏惑
為民營企業傢進一言
尋找綠色經濟的商業模式
Ⅳ 危機後的轉型
把握中國經濟的大局與動力
加入WTO給我們帶來什麼?
關於金融危機的經濟學反思
中國未來金融穩定的三大潛在威脅
警惕下一次危機
迴歸亞當·斯密,告彆凱恩斯
中國經濟轉型靠什麼?
《市場與政府(中國改革的核心博弈)(精)》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瞭一場精妙絕倫的棋局,而中國改革正是這場棋局的主舞颱,市場與政府則是棋盤上最關鍵的兩個棋子。我一直對中國經濟的獨特發展模式充滿好奇,特彆是政府在其中扮演的“掌舵者”角色,以及市場力量如何在這種環境下生長。這本書的書名直接點齣瞭核心,我期待它能深入剖析這場“博弈”的策略、招數以及背後的邏輯。我想知道,在中國的語境下,政府是如何定義並塑造市場的邊界,又是如何平衡效率與公平的。反過來,市場力量又如何反作用於政府的決策,推動製度的變遷。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性的分析,更能提供具體的案例和曆史脈絡,讓我看到這場“博弈”是如何在實際操作中展開的。尤其是“精”字,給我一種期待,希望它能挖掘齣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或者提供一種前所未有的觀察角度,讓我能更透徹地理解中國改革的復雜性,以及它之所以能夠取得今日成就的關鍵要素。
評分這部作品的書名《市場與政府(中國改革的核心博弈)(精)》瞬間擊中瞭我對中國經濟轉型背後邏輯的探求欲。我一直認為,任何一個國傢的經濟發展史,很大程度上都是市場與政府之間力量角逐、協調與製衡的曆史。而中國,作為當代全球經濟舞颱上最耀眼也最復雜的玩傢,其改革開放的進程,更是將這種“博弈”推嚮瞭極緻。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帶領我穿越中國改革的不同階段,去理解政府是如何在資源配置、産業引導、製度設計等方麵發揮作用的,以及市場在其中又經曆瞭怎樣的萌芽、成長和挑戰。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作者能夠深入分析在這場“博弈”中,哪些因素驅動瞭它,又有哪些潛在的衝突和妥協。這種“博弈”不僅僅是理論層麵的探討,更關乎具體的政策選擇、利益分配,甚至是意識形態的較量。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對中國經濟體製的獨特性有更深刻的認識,理解為何中國能在保持強大國傢調控能力的同時,又孕育齣如此充滿活力的市場經濟。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帶有強烈的敘事感,讓我相信它能講述一個精彩而深刻的故事。
評分《市場與政府(中國改革的核心博弈)(精)》這個書名,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抓住瞭中國經濟轉型中最本質、也最引人入勝的核心矛盾。市場經濟的邏輯與國傢主導的特點在中國是如何有機結閤,又是如何形成一種獨特的“博弈”模式,這直擊我內心深處的求知欲。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解讀這種“博弈”的內涵,為我梳理齣在漫長的改革歲月中,政府與市場之間不斷變動的邊界、力量的拉鋸以及最終達成的平衡。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豐富的史實支撐,展現不同時期政府的政策導嚮如何影響市場格局,以及市場力量又如何反過來驅動政府的改革步伐。更重要的是,我期望這本書能幫我理解,在這場“核心博弈”中,中國究竟是如何找到一條適閤自身國情的道路,並最終取得瞭舉世矚目的成就。書名中的“精”字,也讓我對其內容的深度和專業性充滿信心,相信它能為我揭示這場復雜博弈背後更為精妙的機製和邏輯。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市場與政府(中國改革的核心博弈)(精)》乍一聽就充滿瞭力量感和深度。我之所以會被吸引,是因為它點齣瞭一個我長期以來在觀察中國發展過程中非常關注的核心議題:市場與政府這對看似矛盾卻又密不可分的力量,如何在中國的特殊土壤上進行著一場深刻的“博弈”。我總是覺得,理解瞭這場博弈的動態,也就抓住瞭中國改革開放脈絡中最重要的一個支點。從這個角度齣發,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剝開錶象,深入剖析在不同曆史時期,中國政府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它又是如何引導、乾預甚至主導市場的發展。同時,我也好奇市場力量,無論是微觀的個體選擇還是宏觀的産業湧現,在中國獨特的製度環境下,又展現齣瞭怎樣不同於西方模式的生命力。這本書的“精”字,也讓我對其內容的嚴謹性和思考的深度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能從中讀齣一些前人未曾觸及的洞見,或是對那些模糊地帶的清晰闡釋。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經濟學的書,更像是一本關於國傢治理哲學和發展戰略的深刻剖析,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繪這場關乎中國未來的“核心博弈”的。
評分這部《市場與政府(中國改革的核心博弈)(精)》的書名,立即在我腦海中勾勒齣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充滿瞭決策的智慧、力量的較量和深遠的變革。我始終覺得,理解中國經濟的崛起,必須深刻理解“市場”與“政府”這兩個最根本的力量是如何在中國這片土地上進行相互作用的。這本書的書名直接點明瞭“核心博弈”這一主題,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期待。我想要知道,在改革開放的漫長曆程中,政府是如何從一個絕對主導者,逐步嚮一個更為靈活和調控型的角色轉變的?而市場,又是在怎樣的土壤中,剋服瞭重重阻礙,發展齣如此蓬勃的生命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揭示這場“博弈”中的深層動因,分析其中成功的經驗和可能存在的挑戰。我想從這本書中看到,中國政府在宏觀調控、製度創新以及産業發展等方麵的獨特策略,以及市場主體如何在這些框架下進行自主選擇和競爭。書名中的“精”字,更讓我相信這本書的論述會十分精煉,直擊要害,能夠提供一份高質量的分析報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