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图文版
定价:49.80元
作者:尹建莉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339453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
影响全中国亿万家庭的亲子教育畅销书
至今逾1000万册
2016年6月8日
全新图文升级版上市!
内容提要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融合中西方教育思想,文笔优美,紧贴现实,深入浅出,理论和实践结合,开创了中国家庭教育研究及写作的新局面,改写了中国家教书一直以来经验性、说教性的低端形象,学术化与通俗化并存,已成为中小学老师及年轻家长的必读书目,影响了整整一代年轻家长的教育观。
当下新一代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素质的升高,对科学教育下一代的需求性也越来越大。《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原作本已是一本口碑相传的亲子教育经典,而作为图文升级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无疑更易受到现代爸爸妈妈们的亲睐。
从30余万字的文字到1000余幅彩图的转换,是对原作内容的一次精炼与升级。尹建莉的教育理念精髓,得以更有效地体现,真正做到了直观、易懂、悦读!目录
序言 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
章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打针有些疼
不要捉弄孩子
给小板凳揉揉疼
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
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
像牛顿一样
古诗滋养的孩子
第二章 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让孩子识字不难
开“小卖部”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修得一支生花笔
“好阅读”与“坏阅读”
阅读需要诱惑
不看“有用”的书
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
写作文的大技巧
第三章 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孩子是从哪里来的
孩子天生不会说谎
可不可以批评老师
遇到一个“坏小子”
比黄金珍贵的四个字
“成人仪式”写给女儿的信
第四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
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
替孩子写作业
不写“暴力作业”
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不考100 分
考好了不奖励
第五章 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
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做“听话”的父母
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女儿的“隐私”
如何让孩子爱吃饭
睡觉不怕吵,学习不怕吵
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作者介绍
尹建莉,中国家庭教育研究领域标志性人物,经典教育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美的教育简单》作者。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和《美的教育简单》融合中西方教育思想,文笔优美,紧贴现实,深入浅出,理论和实践结合,开创了中国家庭教育研究及写作的新局面,改写了中国家教书一直以来经验性、说教性的低端形象,学术化与通俗化并存,已成为中小学老师及年轻家长的必读书目,影响了整整一代年轻家长的教育观,且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目前两部作品总已达760多万册,数年来始终是教育类图书畅销榜的常青树,获多项图书大奖。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在看几本关于亲子沟通的书,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些作者似乎把“爱”定义得过于狭隘和完美化了。他们描绘的父母形象,总是那么有耐心、永远理性、事事都能预见并妥善处理。这让我这个“现实中的老母亲”倍感压力,甚至产生了挫败感。我真正想从书里获取的,恰恰是如何处理那些“不完美”的瞬间:比如,我忙了一天,精疲力尽地回到家,孩子却因为一个积木倒了而哭得撕心裂肺,我那一瞬间涌上的烦躁和想吼回去的冲动,这本书能正视这种人性的弱点吗?它是否会告诉我,允许自己偶尔“失控”是人之常情,但更重要的是,失控后如何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如何修复那一道短暂的裂痕?如果一本书总是强调“正面管教”、“积极回应”,却避而不谈“疲惫管教”下的无奈,那它提供的指导就显得过于理想化,脱离了我们这些在柴米油盐中摸爬滚打的家长。我更喜欢那种敢于揭示育儿“阴暗面”的书,那些关于如何处理父母自身的情绪内耗,如何平衡夫妻双方的育儿理念差异,甚至是如何在教育孩子的同时,重新找回“自我”的书籍。只有正视了我们作为“人”的复杂性,才能真正建立起可持续、有弹性的亲子关系。
评分如今的育儿环境充满了信息过载,各种“最佳实践”层出不穷,这反而让很多父母陷入了“选择困难症”和“比较焦虑”。一本真正好的育儿书,除了提供方法论,还应该起到“定心丸”的作用,帮助父母建立起对自身育儿判断的信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旗帜鲜明地指出,教育没有万能公式,适合别人的孩子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我的孩子,因为每个家庭的文化、节奏和孩子的气质都独一无二。它是否鼓励我们去深入了解自己孩子的“独特性”——他是天生的慢热型还是外向的探索者?他是在安静的环境下更容易吸收知识,还是更喜欢在奔跑中学习?如果书的内容能够引导父母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反思,从“我应该怎么做”转变为“我的孩子需要什么,以及我如何才能成为那个特定的孩子需要的妈妈/爸爸”,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得到了升华。它不再是外界强加的标准,而是一面映照我们内心、帮助我们与孩子建立独特联结的镜子。这种强调个体化和内在驱动力的叙事方式,往往比一味强调“标准答案”的书籍更让人感到温暖和赋能。
评分从装帧和版式设计的角度来说,阅读体验对知识的吸收率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常常发现,一些内容扎实的好书,因为排版过于密不透风,让我望而却步。想象一下,一本厚厚的书,如果没有足够的留白,小小的字体挤在一起,读起来就像在啃一块硬邦邦的干粮,费力且不消化。对于需要快速捕捉重点的父母来说,结构清晰的目录和清晰的章节划分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那些善于使用对比和列表的排版方式,比如“你可以这样做”和“你需要避免这样做”并列呈现,或者用醒目的色块来强调关键的“口头禅”或“行动指南”。如果这本书的内容是“图文版”,那么图文之间的协调性就决定了它的阅读流畅度。图片不应该只是装饰性的填充物,而应该起到“提炼”和“解释”的作用。比如,在介绍一个亲子游戏时,文字描述可能需要三段,但配上一张清晰的动作分解图,可能瞬间就明白了。如果图文的风格能够保持一致,比如都是温暖的手绘风格,那么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就会像是在和一个亲切的朋友进行一场深入的交谈,而不是在接受一场冰冷的讲座。
评分我最近在关注一些强调“非暴力沟通”的育儿读物,这类书籍的核心在于教会父母如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需求,而非仅仅关注孩子的行为。但很多时候,理论学得再好,落实到具体的场景中总会打折扣。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在处理“冲突情境”时,是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脚本”?比如,孩子不愿意刷牙,传统的应对方式可能是命令或威胁,而“好妈妈”版本会如何应对呢?它是否会提供一套完整的表达流程:先描述观察到的事实(“我看到你把牙刷推开了”),然后表达自己的感受(“我感到有点担心,因为这关系到你的健康”),接着说出明确的需求(“我希望我们能一起完成刷牙”),最后提出选择(“你是想先刷上面还是下面?”)。如果书里能细致到这种“一问一答”的实战演练,哪怕只有寥寥数例,其价值也远超泛泛而谈的原则。对我来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在无数个微小的互动瞬间中,通过反复练习,将新的思维模式内化为本能反应。因此,我期待的不是哲学思辨,而是能够在我明天早上与孩子早餐争执时,能立刻在脑海中浮现出“该怎么说”的实用手册。
评分这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虽然我没法直接评论你提到的那本具体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图文版”,但我可以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谈谈我对这类书籍通常的期待和阅读感受。市面上很多育儿类的书籍,常常会陷入一种“理论先行”的窠臼,堆砌着各种心理学名词和专家观点,读起来让人觉得高深莫测,难以落地实践。我更欣赏那些真正能触及日常琐碎,提供切实可操作建议的指南。比如,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时,书里能不能提供一些即时有效的安抚技巧,而不是长篇大论地分析“这是孩子在测试边界”;当父母因为工作疲惫而对孩子失去耐心时,有没有一些温柔的自我调节步骤,帮助我们在“爆发”前及时刹车。我希望看到的是,作者能够放下身段,用过来人的口吻,分享那些真实的、带着泪水和欢笑的经验。图文并茂的排版对我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文字的描述往往是抽象的,但一张生动的插图,一个清晰的流程图,能瞬间将复杂的概念具象化。如果书里能配上一些场景还原的漫画或者照片,那就更好了,能让我立马在脑海中投射出“我家孩子”和“我”的影子,从而更容易代入和学习。总而言之,一本好的家庭教育书,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而应该是一份实用的“育儿工具箱”,里面装满了能在关键时刻拿出来用的“小扳手”和“润滑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