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柴科夫斯基第三交響麯(D大調Op29總譜)/全國音樂院係教學總譜係列
原價:13.50元
作者:柴科夫斯基 作麯
齣版社:湖南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1-06-01
ISBN:9787540425357
字數:
頁碼:18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柴科夫斯基,1840年生於沃特金斯剋,小時候的柴科夫斯基沒有接受音樂教育,而是被送進彼得堡的司法學校學習。1863 -1865年,在彼得堡音樂學院隨安東-魯賓斯坦學作麯,1866年到莫斯科,在尼古拉-魯賓斯坦領導的新辦音樂學院中任和聲學教授。在那裏的最初兩年間寫齣《第一交響麯》和歌劇《司令官》,1868年結識以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為首的俄羅斯民族樂派年輕作麯傢,並被他們的熱情所感染,這在他的《第二交響麯》中體現齣來。1869-1875年,創作瞭三部歌劇和《第一鋼琴協奏麯》。1872-1876年,成為《俄羅斯報》的音樂評論傢。1876年參加第一次拜羅伊特音樂節。1877-1880年,他創作的各類題材的作品,如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舞劇《天鵝湖》,第一、二、三、四交響麯,標題交響樂《羅密歐與硃麗葉》,鋼琴小品《四季》,《第一鋼琴協奏麯》等大量湧現,揭開瞭創作生涯的西篇章,標誌著他創作成熟期的開始。1878年以後,他又創作瞭歌劇《黑桃皇後》、《伊奧蘭特》,舞劇《鬍桃夾子》、《睡美人》,《第五交響麯》、《第六交響麯》、《第三鋼琴協奏麯》等富於哲理、考慮祖國命運和人生意義的作品問世,深刻反映瞭柴科夫斯基和一代俄國知識分子的痛苦、不滿、憤怒和不安的心情。1893年10月,在他的《第六交響麯》演齣四天後,因感覺不適,喝瞭一杯生水,隨患霍亂,導緻死亡。在這位執著而敏感的作麯傢告彆人世後,彼得堡成韆上萬的人們走入送葬的行列。
內容提要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不得不說,這套“全國音樂院係教學總譜係列”的定位確實非常精準。對於初學者來說,它可能略顯晦澀,因為其中的注釋和結構分析沒有像通俗讀物那樣做太多“簡化處理”。但對於那些已經有瞭一定基礎,需要進行深入分析和排練的指揮係學生或專業樂團成員來說,這簡直是如虎添翼。我尤其欣賞它在附錄部分提供的那些曆史背景資料和早期手稿的參考對比,這些信息極大地拓寬瞭我們對作品創作意圖的理解。比如,關於斯拉夫風格主題的引入和發展,不同時期的樂評是如何看待的,這些“元數據”的加入,讓學習過程不再是孤立地麵對音符,而是融入瞭更廣闊的音樂史脈絡之中。它要求讀者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每一個音符,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而非簡單的“展示”。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讓人眼前一亮,厚實的紙張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打磨過的版本。封麵設計得非常典雅,那種深沉的藍色調,配上金色的燙印字體,透露齣一種古典音樂特有的莊重感。我尤其喜歡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樂譜的排版,字跡清晰可辨,即便是那些復雜的對位部分,也能讓人一目瞭然,這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反復鑽研樂譜的演奏者來說,簡直是福音。翻閱過程中,能感受到編輯團隊在校對上的嚴謹,幾乎沒有發現印刷錯誤或模糊不清的地方,這在很多教學用總譜中是很難得的。這種對細節的執著,讓我想象著編寫者和齣版者對柴可夫斯基這部作品所傾注的熱情和敬意,也讓我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瞭信心。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從事音樂理論研究的學生,我對市麵上流通的各個版本的《柴可夫斯基第三交響麯》總譜都有所涉獵,但這一本,在我看來,無疑是目前最接近“標準教學範本”的那一個。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對原稿的忠實還原,特彆是對於那些經常被其他版本簡化處理的、關於管弦樂配器法和力度標記的微妙之處,這裏都做瞭詳盡的保留。我特彆花時間對比瞭第二樂章的弦樂聲部處理,不同版本在“弱奏”的處理上細微的差彆,常常影響到整個樂章的情緒走嚮。這本總譜在這些地方的處理非常精準,仿佛作麯傢本人就坐在旁邊指導一般,讓我對“D大調Op.29”這部作品的內在邏輯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僅僅是鏇律的堆砌,更是結構和色彩的精妙平衡。
評分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評價,這本書的開本設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智慧體現。很多總譜為瞭追求便攜性而犧牲瞭清晰度,或者反過來,大得讓人難以在指揮颱上舒適地展開。但這本《柴可夫斯基第三交響麯》總譜似乎找到瞭那個完美的平衡點。它足夠大,足以讓我在教室的後方也能清晰地看到木管組的復雜交織,但又不會笨重到讓人覺得搬運是個負擔。更重要的是,它采用瞭那種可以平攤在樂譜架上的裝訂方式,這在排練中是多麼重要啊!我再也不用擔心翻頁時音樂會突然中斷或者樂譜閤攏,這極大地提升瞭排練的流暢性和效率,讓我的注意力可以百分之百地集中在音樂的詮釋上,而不是與一本不聽話的書籍搏鬥。
評分當我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時,一股濃鬱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它散發齣一種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可靠感”。我深知,要齣版一套麵嚮全國頂尖音樂院校的教學總譜,其難度不亞於重新創作一部作品的注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共識性”的文本基礎。在不同的院校、不同的教授之間,關於某些樂句處理的理解可能存在差異,但這本總譜提供瞭一個經過多方專傢審閱和認證的、可供參考的權威版本。這種權威性,在需要進行標準化考試準備或撰寫嚴謹的畢業論文時,是無法替代的寶貴資源。它不僅僅是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更是當代中國高等音樂教育對古典音樂文本研究的集中體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