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疏解
定价:98.00元
作者:黄克剑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10112353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疏解》以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乙本为底本,以帛书甲本、郭店楚墓出土竹简本、王弼注本为主校本,参校以易州景龙碑本、遂州龙兴观本、严遵本、河上公本、傅奕本、范应元本等七十余种传世本,对《》一书进行了审慎校勘,并依勘定文字对之做了自成一家之言的训释、翻译和疏解,可谓当代人所做《》释读方面不可多得的佳作。
目录
自 序
凡 例
绪 论
道经疏解
一章
二章
三章
……
三十七章
德经疏解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
八十一章
附 录
《》汉简本及其与帛书本之勘校
本书校勘所据书目
本书义训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黄克剑,1946年生于陕西虢镇。曾先后任教于华中理工大学哲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生。主要著作有《两难中的抉择》、《寂寞中的复兴》、《挣扎中的儒学》、《百年新儒林——当代新儒学八大家论略》、《由“命”而“道”——先秦诸子十讲》、《名家琦辞疏解——惠施公孙龙研究》、《论语疏解》,主编有《当代新儒学八大家集》、《中华文化图典》等。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主题的书籍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担心会落入故作高深的窠臼,或者干脆就是对既有理论的重复性解读。然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成功地在“守正”与“创新”之间找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平衡点。作者并非仅仅是文字的搬运工,他更像是一位精妙的“翻译家”,将几千年前的智慧,用当代人的思维逻辑和情感模式进行了重新编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经典悖论时的那种游刃有余,他没有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体验悖论本身带来的张力。他引用的现代社会案例,比如信息爆炸时代下的专注力缺失,与古人对“清静”的追求之间的微妙关联,简直是神来之笔。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原本疏离的古代哲学变得鲜活可感,仿佛触手可及。阅读过程中,我几次因为某个观点的豁然开朗而激动地在笔记本上画满了重点符号,这是一种久违的学习体验,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酣畅淋漓的搏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得非常精美,纸张的质感拿在手里就很舒服,那种略带粗粝的触感,让人感觉到一种沉稳的历史厚重感。初读时,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极强,行文流畅自然,即便是面对那些看似晦涩的古代哲思,也能用一种非常现代、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来阐释。他似乎懂得如何将那些深藏于字里行间的智慧,如同从地窖中取出的陈年美酒,缓缓释放出它独特的芬芳。尤其是在论及“有”与“无”的辩证关系时,作者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概念对立上,而是通过大量的历史典故和日常生活中的细微观察,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又充满张力的思想体系。比如,他分析“器”与“用”的关系时,那种由表及里,层层剥开的论述方式,让我不禁停下来,反复咀嚼每一个遣词造句,生怕错过一丝一毫的精妙之处。这绝不是一本可以走马观花快速翻阅的书,它需要读者沉下心来,与作者一同在文字的海洋中进行一次深入的探险。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进行私密的对话,总能带来新的体悟,这种持续的探索感,是很多同类书籍所不具备的。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可以用“静水流深”来形容。它不像有些热门哲学读物那样,用激昂的口号和绝对化的结论来吸引眼球,而是采取了一种近乎沉静的姿态,缓缓地、温柔地将读者引入一个更广阔、更包容的思维领域。书中对“柔弱胜刚强”的论述,并非教人一味退让或懦弱,而是通过对事物运动能量的精妙分析,揭示出一种更具韧性和持久生命力的生存哲学。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这种“不争”时的那种豁达与从容,仿佛他已经看透了世间一切喧嚣的本质,并找到了应对纷扰的终极良方。读完这本书,我的焦虑感明显减轻了许多,不是因为得到了具体的解决方案,而是因为获得了看待问题的全新视角——一个不再那么执着于即时得失的、更具长远眼光的视角。这本书更像是一剂心灵的安神药,它不提供浮躁的答案,只提供安稳的底色,让人在纷乱的世界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内在定力。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不是那种线性的、一板一眼的推进,而是采用了螺旋上升的叙事模式。每一章的探讨都建立在前一章的基础上,但又会从一个全新的、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使得读者的认知不断被刷新和深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道法自然”这一核心概念的拆解,他没有把它抽象化成一个高不可攀的彼岸,而是将其落实到天地万物的具体运行规律中,从水流的曲折到植物的生长,再到人类社会的运转,无处不体现着那种不加干涉的、至高的秩序。他的论证过程充满了诗意和逻辑的严谨性,两者完美融合,使得阅读体验既充满美感,又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读完某一部分,你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立刻起身,走到窗边,去观察和感受一下这个“自然”的运作,这是一种罕见的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体悟的导向。这本书的力量,在于它不只是改变你的想法,更在潜移默化中,调整你观察世界的方式。
评分作为一名对东方哲学有长期关注的爱好者,我必须说,这本书在学术严谨性上做到了令人敬佩的高度,但同时又保持了极高的可读性,这一点非常难得。作者在文本注释和引经据典方面的工作量是惊人的,每一个论点背后似乎都有扎实的文献支撑,这为那些追求深度探究的读者提供了坚实的阶梯。然而,高明的之处在于,所有的学术铺垫都被巧妙地融入了行文的脉络之中,完全没有那种堆砌资料的生硬感。更具启发性的是,作者在解读过程中展现出一种近乎批判性的审视态度,他敢于指出前人解读中的一些偏差或局限,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勇气和洞察力,让这本书超越了简单的注释或导读的范畴,上升到了思想对话的高度。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参加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既能听到权威的声音,又能感受到思想碰撞的火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