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漂亮家居編輯部
语言:中文
装帧:平裝
页数:272
尺寸:19cm×23.5cm
出版: 麥浩斯
ISBN:9789865680930
出版日期:2015-02-11只要用對傢具傢飾,比例氛圍掌握得宜,不設限的風格包容性,就是獨具魅力的工業風空間。
工業風表現的是一種"建築結構導向"的設計概念,不需要過多的裝飾材,而是利用"個性化"及"現有空間狀態"來設計,大量的節省木作,不但節省了大量的預算,而且利用軟裝的裝飾下,反而更顯人味,跟過度的奢華用材及大量必須以雕塑造型的歐式風格大不同。
本書蒐錄了500張工業風空間設計圖片,具體告訴讀者每一個設計的手法、素材以及特色等,展現無法複製的工業風的魅力。並以天、地、壁、隔間、採光照明各面向,以圖文形式說明設計細節,並提供工業感傢具、傢飾、燈具、收藏品及生活雜貨的佈置提案,引發你對工業風的嚮往,深入解析迷人魅力與打造要領。
漂亮家居500書系再進化!
過去的500書系是大量的500張圖搭配簡單文字說明,尺寸較小,這次改版的500書系除了加大開本,也不再只是500張好看的圖片,
從天花板、牆面、地坪、傢具、傢飾五個面向,
拆解工業風空間的設計元素與材質工法,
元素和氛圍到位,嚴選看了就好想住進去的500個idea
不只設計師要看,喜愛工業感居家的你更不容錯過。
作者简介
漂亮家居編輯部
1.創造平凡生活的不平凡空間生活美學經驗。
2.生產有朝氣的版面風格。
3.鼓吹家的新價值觀。
4.關心對居家生活懷有健康心情的讀者。
5.追蹤具有可學習特質的新穎空間美學案例。
6.提供讀者看得懂、學得會、買的到、省到錢的方法。
Chapter1天花板設計元素:甘蔗板、金屬、水泥板、樂土、裸露水泥模板
實例解析:圖片+材質細節+說明
Chapter2牆面
設計元素:仿清水模、二手木材、磚牆、鐵件、仿舊壁紙
實例解析:圖片+材質細節+說明
Chapter3地坪
設計元素:水泥粉光、仿舊木地板、花磚、抿石子、磐多魔
實例解析:圖片+材質細節+說明
Chapter4傢具
設計元素:椅凳、櫃子、桌几、櫃子、沙發
實例解析:圖片+材質細節+說明
Chapter5傢飾
設計元素:壁飾、燈飾、收藏、骨董箱
實例解析:圖片+材質細節+說明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每一个案例时,都透露出一种对“生活本身”的尊重。工业风的核心魅力在于它的真实性,它不掩饰材料的本质。这本书没有过度美化那些“做旧”的痕迹,而是将它们视为空间历史的一部分来加以强调。比如,书中有一组图片是关于一个改造后的厨房,墙面似乎保留了原本建筑的使用痕迹,但通过精心维护和搭配了简洁的哑光黑色橱柜,形成了一种历史感与现代感的完美对话。这种平衡的艺术,是很多其他设计书籍难以做到的。它没有强迫你一定要把家里弄得像个仓库或者车间,而是启发你去思考:我的家,它的“骨架”是什么?我希望它传达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气质?这本书真正做到的,是提供了一套分析和构建自己独特“工业美学”的思维工具,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书中的样板,这一点,让我觉得物超所值。
评分这本关于工业风空间设计的书,我只能说,它真的给了我太多视觉上的冲击和灵感,简直像打开了一个通往硬朗、粗犷美学世界的大门。我原本对装修设计一窍不通,看到书里那些裸露的砖墙、未经修饰的水泥地面和暴露的金属管道,一开始还有点抗拒,觉得是不是太冷清了点。但随着翻阅的深入,我开始理解那种“不加雕饰的美感”是如何通过精心布局和材质搭配呈现出来的。书中对光影的处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如何利用大型的落地灯、轨道射灯来烘托那种粗犷氛围中的温暖感,简直是一门艺术。特别是有一页展示了一个利用旧工厂改造而成的Loft公寓,那个巨大的挑高空间,搭配着黑色钢架结构的楼梯和皮质的复古家具,那种沉稳又带点叛逆的气质,让我忍不住对着图片研究了好久,琢磨着是不是我未来装修时也能融入一点点这种硬朗的元素,哪怕只是在一个角落里,用一盏爱迪生灯泡来点缀也好。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有腔调,图片质量非常高,每一页都像是一张精心拍摄的杂志大片,让人赏心悦目,完全不会感到枯燥。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流畅,从宏观的材质基调到微观的五金件选择,层层递进,让人读起来毫不费力,有一种被专业人士手把手带领的感觉。我原本最头疼的就是如何处理工业风中的“收纳”问题,因为那些裸露的结构很容易显得杂乱无章。这本书里专门辟出了一部分讲解了如何利用开放式置物架、金属网格墙面甚至是定制的铁艺柜体来做高效且风格统一的收纳。它不仅仅是展示了成品,还提到了许多DIY的可能性,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五金件来确保承重和耐用性。这些“工程师思维”的介入,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提升。对我来说,这不是一本只适合设计师翻阅的“炫技”之作,而是一本非常接地气、能直接指导我在自己小窝里动手实践的“行动指南”,让我对未来装修中的那些技术细节不再感到畏惧。
评分对于我这种“选择困难症”患者来说,市面上的设计图册往往会因为案例太多而让人眼花缭乱,反而不知道从何下手。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筛选感”。它似乎非常精准地把握了现代人对工业风的审美趋势,呈现的案例既有经典的味道,又不失现代居住的舒适度,避免了陷入那种过于阴暗或过于冰冷的“样板间陷阱”。我最喜欢的是它对色彩的运用分析。传统印象中,工业风就是黑白灰,但书中展示了如何通过加入深沉的墨绿、复古的棕红甚至低饱和度的蓝色,来为空间注入温度和个性。这种对色彩的细腻把控,让原本可能显得生硬的空间瞬间柔和下来,变得宜居。它教会了我,所谓的“风格”不是教条,而是一种可以根据个人生活习惯和偏好进行灵活调整的框架。每读一页,都像是上了一堂生动的色彩搭配实践课,受益匪浅。
评分坦白讲,我是一个对细节极其挑剔的人,很多设计书上的“秘技”往往都是些泛泛而谈的理论,真正落地操作起来总感觉少了点实操指导。但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实在,它不像那种空泛地谈论“风格”的书,而是深入到具体材料的选择、不同空间(比如厨房、卧室、书房)如何实现工业风的融合与平衡。我尤其欣赏它对于“旧物新生”的解读,如何巧妙地将废弃的机械零件、老旧的木材或金属配件,转化成极具个性的装饰品或家具。比如,书里介绍了一种利用老式阀门和管道制作成的创意衣帽架,那个设计感和功能性兼备的物件,让我眼前一亮。它不是简单地堆砌工业元素,而是教你如何用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方式去拥抱这种粗犷的美学。看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纹理”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那种粗糙的质感与光滑的玻璃、柔软的布艺之间产生的对比和碰撞,是营造层次感的关键,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思路和大量的案例支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