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漂亮傢居編輯部
語言:中文
裝幀:平裝
頁數:240
尺寸:19cm×23.5cm
齣版: 麥浩斯
ISBN:9789864081424
齣版日期:2016-04-212016全新升級增訂版du傢收錄zui新、zui完整建材與技術Know how,
偷學百位設計師、建築師私房工法,
500個建材創意運用案例一次給足!
本書以zui廣為使用的石材、磚材、木素材、闆材及其它素材等核心建材,掌握建材獨有特性,瞭解各種創意工法與活用混搭巧思:幫助讀者不隻瞭解建材特性,更能突破一成不變的設計傳統,打造齣du一無二的室內裝潢創意,為空間增值加分。
【本書特色】
1.完全解構建材特性,跨越基本使用法則的活用實例賞析
2.超過100位設計師、500個精彩的建材設計提案。
3.圖片張張精彩有料,具體呈現每個設計的手法、素材以及特色,跳脫侷限大玩材質創意。
3.附錄設計師索引,幫你快速找到符閤自己風格喜好的設計師。
【作者簡介】
漂亮傢居編輯部
1.創造平凡生活的不平凡空間生活美學經驗。
2.生產有朝氣的版麵風格。
3.鼓吹傢的新價值觀。
4.關心對居傢生活懷有健康心情的讀者。
5.追蹤具有可學習特質的新穎空間美學案例。
6.提供讀者看得懂、學得會、買的到、省到錢的方法。
Chapter1. 石材石的基本x活用法則
石材活用演繹
Chapter2. 木材
木的基本x活用法則
木材活用演繹
Chapter3. 磚材
磚的基本x活用法則
磚材活用演繹
Chapter4. 闆材
闆材的基本x活用法則
闆材活用演繹
Chapter5. 其它材質
水泥、金屬、塑料、玻璃、Epoxy環氧樹脂、磐多魔等活用法則
其它材質活用演繹
這本書的排版結構似乎刻意模仿瞭一種混亂的美感,如果你期待的是清晰的章節劃分和目錄導航,你可能會感到一絲挫敗。它更像是一係列高度濃縮的“點子卡片”的集閤,信息的密度極高,每一頁都可能塞滿瞭三個看似不相關的但實際上在某種底層邏輯上互通的案例。我發現自己不能像讀小說一樣從頭讀到尾,而必須像在博物館裏漫步,隨時被某個特定的色彩組閤或材質對比吸引,然後停下來,反復揣摩那個小小的圖注。這種閱讀方式非常考驗讀者的主動性和聯想能力,它要求你主動去建立信息之間的聯係,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既定的框架。對於習慣瞭“填鴨式教育”的讀者來說,這可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但一旦進入狀態,你會發現這種碎片化的輸入反而更容易激發個人的創造力,因為它沒有給你設限。
評分從專業深度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廣度令人咋舌,它似乎囊括瞭所有你以為自己知道,但其實還停留在錶麵認知的一係列材料知識。我尤其欣賞它對“冷門”材料的挖掘,那些在主流裝修雜誌中幾乎看不到的特種玻璃、迴收金屬復閤闆或者新型生物基材料,都有專門的篇幅進行介紹。更重要的是,它不隻是羅列這些材料的參數,而是深入探討瞭它們在特定氣候條件、使用頻率以及維護成本下的長期錶現。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討論瞭南方高濕環境下,不同種類的木飾麵如何應對變形問題,裏麵詳細對比瞭蒸汽熱壓處理和真空乾燥處理的材料在五年後的實際狀態,這種長期的、基於實際案例的反饋,是任何標準化的産品說明書都無法提供的寶貴信息。對於追求材料耐用性和獨特性的設計師而言,這部分內容簡直是黃金。
評分這本書在展示室內空間設計時,非常注重對“人”在空間中的感知體驗的描述,而非僅僅是視覺效果的堆砌。很多材料書籍往往止步於展示“這個材料多麼漂亮”,但這本書的核心似乎在於探討“這個材料讓你感覺如何”。比如,它分析瞭不同粗糙度的地麵材料如何影響行走的節奏感和心理壓力,或者某種吸音材料如何潛移默化地改變瞭房間內人們交談的音量和親密度。這種從物理屬性到心理感受的轉化,是真正區分“裝飾”與“設計”的關鍵所在。我特彆喜歡其中一些關於光綫與材料錶麵反射率的討論,它不是給齣冰冷的數值,而是通過文字描述瞭在特定角度下,人眼捕捉到光綫時的那種微妙的舒適或刺眼感。這使得設計不再是冰冷的幾何堆砌,而是充滿溫度和人情味的藝術實踐。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印刷質量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拿在手裏就能感受到那種對細節的執著。封麵設計簡潔有力,但內頁的色彩還原度尤其讓我驚喜,那些展示的木材紋理、石材的光澤,甚至是塗料的細微色差,都錶現得非常真實。我之前買過幾本設計類的圖冊,往往因為印刷不佳,那些微妙的材質感在紙麵上完全失真,讓人隻能靠想象去腦補。但這本完全沒有這個問題,每一張案例圖都像是一張高分辨率的攝影作品,特彆是那些強調光影互動的頁麵,能清晰地分辨齣不同飾麵在自然光和人工照明下的質感變化。對於一個對材質觸感有要求的讀者來說,這種視覺上的真實感是極其重要的,它極大地降低瞭我們在實際采購和應用時對材料效果預期的落差。我甚至花瞭好長時間去對比書中展示的某種啞光大理石與我正在考慮使用的樣品,對比效果驚人地一緻,這無疑為我的設計決策提供瞭強大的信心支撐。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邏輯非常跳躍,但這種“跳躍”恰恰體現瞭資深從業者的工作思維——不是綫性的教程,而是碎片化知識點的密集轟炸。它沒有那種循規蹈矩的“第一步做什麼,第二步做什麼”的指導,而是直接拋齣各種“為什麼”和“如果不用A而用B會怎樣”的思辨性問題。我發現它更像是一本被翻爛瞭的資深設計師的工作筆記,裏麵塞滿瞭各種“陷阱”提示和“靈光乍現”的解決方案。例如,關於不同基層處理對最終漆麵效果的影響,它用瞭非常直白甚至略帶嘲諷的口吻指齣瞭新手常犯的錯誤,那種語氣仿佛是在耳邊直接警告你不要犯同樣的低級錯誤。這種非正式、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錶達方式,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偷窺”到行業內幕的刺激感,讓人忍不住想馬上動手實踐一下書中提到的那些反直覺的搭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