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图解国富论:大国崛起的财富之路(全新图解)
定价:68.00元
售价:45.6元,便宜22.4元,折扣67
作者: 亚当·斯密;《图解经典》编辑部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50230576
字数:
页码:32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图解国富论:大国崛起的财富之路(全新图解)》是世界经济学泰斗亚当·斯密惊世之作,世界上流传很广,影响大的经济学圣典。
错过《资本论》,你可能不懂社会主义,不读《国富论》,你不会了解市场经济。
以现代手法解读西方经济学“圣经”,并对《国富论》中或隐或现的思想,化繁为简,解读更深入、更透彻,令艰涩的经济理论一目了然,为你扫清阅读中的一切障碍。
1.实在没有时间看全文本的《国富论》,这本图解版的《国富论》,让我快速、便捷地了解了《国富论》的主要结构和思想,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门读物。
2.经济很努力看过一些经济学方面的著作,但总是看到10%左右就看不下去了。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还可以这么有趣、生动、形象地描述经济学。大量插图以及图表结构的形象表述,让你不会对经济学著作望而却步。
3.这本图解版本的国富论,论述言简意赅,图解简明易懂,表格、提示和知识点等要素综合运用,没有生僻的用词,适合初步涉入和探究《国富论》的读者阅读。
《图解国富论:大国崛起的财富之路(全新图解)》是专门针对对经济学感兴趣及新入门的读者,为其全面细致地解读《国富论》中经典的经济术语,将艰深难懂的经济学理论,通过大量插图、图表形象地表述出来,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门读物。
1 编者序:带上《国富论》,一起跨入富国裕民的时代/10
2 本书阅读导航/18
章 一部著作的诞生
1.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富论》问世的年代/22
2.处于萌芽期的政治经济学: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6
3.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不同凡响的亚当斯密/28
4.《国富论》之前的铺垫:《道德情操论》与《法学讲稿》/32
5.形成体系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国富论》的全书架构/34
第二章 包罗万象的著作与难以解释的谜题
1.自利、利他和互利的关系:亚当斯密的“自利原则”/38
2.支撑《国富论》各种论题的理论:自然权利与自由思想/40
3.外在的排他性权利:财产是一种权利/42
4.一对相互依存的关系体:与公利 /44
5.与自由秩序一致的理念:平等观念/50
6.《国富论》思想的两块相互依存的“基石”:自利与合作/52
7.《国富论》思想的精髓:“看不见的手”/56
8.《国富论》中的机构:集体主义抑或个人主义的机构理论/60
第三章 劳动与分工
1.本章核心:劳动力的提升及生产物的分配/66
2.分工:劳动生产力提高的主要原因/68
3.分工的起因:人类与生俱来的交换倾向/70
4.受限的交换能力:市场范围对分工的限制 /72
5.货币的产生:分工造就的交换媒介/74
6.商品的价格: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76
7.商品价格的构成:工资、利润和地租/80
8.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82
9.基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判断:工资的标准/86
10.工资与国民财富的关系:不同国家的工资状况/88
11.二者变动带来的社会问题:工资与物价的关系/90
12.以利息率为参考:利润、利息和国民财富之间的关系/94
13.劳动和资本用途的不同:导致工资和利润的不同/100
14.3个条件:使劳动和资本不同用途的利与害均等/104
15.政策的不均等:导致工资和利润的不均等/106
16.使用土地的代价:地租的产生/112
17.食物的生产: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114
18.衣物、住宅及矿产:间或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118
19.地租产品价值比例的变动:基于白银价值变动历史的回顾/122
20.社会进步的影响:商品真实价格以及地租的变动/128
第四章 资本的流转与利用
1.本章核心:资本与财富增长/134
2.资产的分类:划时代的分类方法/136
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人力资本理论的发端/138
4.论3类资产的关系:带有时代烙印的大师智慧/140
5.货币金融理论的逻辑起点:总收入和纯收入/142
6.货币:纸币功用的阐释/144
7.银行:信用经济的诞生/146
8.纸币的发行数量:劣币驱逐良币/148
9.纸币的面额:“保守”表象下的缜密逻辑/150
10.通向繁荣之门:金融风险控制/152
11.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资本积累的起点/154
12.国富、国穷之谜:年产品分配/156
13.节俭:资本积累之道/158
14.和妄为:亵渎神灵的行为/160
15.消费:个人选择与财富积累/162
16.借贷资本:贷出取息的资产/164
17.来源及决定性因素:利息/166
18.大师的高明之处:资本利润与利率/168
19.经济调节器:利率政策/170
20.资本的综述性说明:资本的运用/172
21.一种比较:资本运用与财富增进/174
22.探寻富强之路:国家层面的资本运用/176
23.商品流转的原动力:贸易中的资本运作/178
24.贸易政策:经济自由主义的真谛/180
25.一个悖论:农业是赚钱的行业吗/182
第五章 论欧洲各国财富增长的方式
1.本章核心:财富的自然增长/186
2.城乡贸易:乡村改良与城市发展/188
3.一个基本逻辑:财富的自然增长过程/190
4.土地改良的羁绊:长子继承法/192
5.大变革:从奴隶、分益佃农到农民/194
6.抑制农业的其他因素:劳役、赋税和贸易限制/196
7.具有重要意义的地位转变:“自由市”和“自由市民”/198
8.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原因:市利和财富积聚/200
9.传导机制的建立:城市商业与乡村改良/204
10.贵族的没落:城市工商业是如何摧毁贵族权力的?/206
11.终的结论:欧洲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方式/208
第六章 论被抛弃的重农主义与重商主义
1.本章核心:干涉与自由放任之争/212
2.财富即金银:重商主义财富观/214
3.徘徊在真理与谬误之间:重商主义之失/216
4.金银货币的获得:市场流通的自然结果/218
5.对重商主义的进一步批驳:“无用”的金银/220
6.大格局:对外贸易的真正意义/222
7.一种值得商榷的政策:进口限制/224
8.一把双刃剑:关税/226
9.谁更有害: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228
10.两个层面的分析:进口限制与自由贸易之争/230
11.汇率:增减贸易收益的“魔棒”/234
12.退税:可笑动机下的有效制度/236
13.出口奖金:一项“损己利人”的政策/238
14.财富增加的真相: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240
15.一种替代性政策:生产奖金/242
16.得不偿失的利益交换:通商条约/244
17.无用的慷慨:免征铸币税/246
18.贸易和金银: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248
19.掠夺之外的启示意义:新殖民地的繁荣/250
20.贸易垄断权 :饮鸩止渴的制度安排/252
21.重商主义的旧瓶新酒:鼓励进口和限制出口/254
22.重农主义概述:“矫枉过正”的学说/256
第七章 论国家的财政
1.本章核心:国家财富的再分配/262
2.国防开支:捍卫财富与文明/264
3.司法开支:维护公正的成本/266
4.自发的合力:服务商业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268
5.对青年的教育支出:学费、礼金和私人捐赠/272
6.宗教教育的费用:教会收入与宗教改革/274
7.公共资本和土地:专属于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源泉/276
8.一种评价标准:赋税的征收原则/278
9.艰难的平衡:土地税/280
10.资本的收益再分配:利润税/282
11.有害的税负:劳动工资税/284
12.税负与底层人民生活:人头税和消费品税/286
13.一种国家信用:公债/288
第八章 《国富论》在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1.作为经济学之源的伦理-经济思想:道德哲学家的开山之作/292
2.铸就古典经济学的基石: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和形成/294
3.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国富论》:经典的永恒魅力/298
附录
附录1:亚当斯密大事年表/304
附录2:斯密亚丹传/306
附录3:经济学问世以来的发展脉络/308
附录4:30本必读的经济学名著/312
★亚当·斯密(1723~1790)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之一。1751~1764年,他于格拉斯哥大学担任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期间发表部著作《道德情操论》,获得了学术界极高的评价。1776年,出版《国富论》,更是引起大众广泛的议论,影响波及世界各国,此书被历史学家巴克勒称为“迄今为止重要的书”,亚当斯密也被世人尊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1 编者序:带上《国富论》,一起跨入富国裕民的时代/10
2 本书阅读导航/18
章 一部著作的诞生
1.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富论》问世的年代/22
2.处于萌芽期的政治经济学: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6
3.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不同凡响的亚当斯密/28
4.《国富论》之前的铺垫:《道德情操论》与《法学讲稿》/32
5.形成体系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国富论》的全书架构/34
第二章 包罗万象的著作与难以解释的谜题
1.自利、利他和互利的关系:亚当斯密的“自利原则”/38
2.支撑《国富论》各种论题的理论:自然权利与自由思想/40
3.外在的排他性权利:财产是一种权利/42
4.一对相互依存的关系体:与公利 /44
5.与自由秩序一致的理念:平等观念/50
6.《国富论》思想的两块相互依存的“基石”:自利与合作/52
7.《国富论》思想的精髓:“看不见的手”/56
8.《国富论》中的机构:集体主义抑或个人主义的机构理论/60
第三章 劳动与分工
1.本章核心:劳动力的提升及生产物的分配/66
2.分工:劳动生产力提高的主要原因/68
3.分工的起因:人类与生俱来的交换倾向/70
4.受限的交换能力:市场范围对分工的限制 /72
5.货币的产生:分工造就的交换媒介/74
6.商品的价格: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76
7.商品价格的构成:工资、利润和地租/80
8.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82
9.基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判断:工资的标准/86
10.工资与国民财富的关系:不同国家的工资状况/88
11.二者变动带来的社会问题:工资与物价的关系/90
12.以利息率为参考:利润、利息和国民财富之间的关系/94
13.劳动和资本用途的不同:导致工资和利润的不同/100
14.3个条件:使劳动和资本不同用途的利与害均等/104
15.政策的不均等:导致工资和利润的不均等/106
16.使用土地的代价:地租的产生/112
17.食物的生产: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114
18.衣物、住宅及矿产:间或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118
19.地租产品价值比例的变动:基于白银价值变动历史的回顾/122
20.社会进步的影响:商品真实价格以及地租的变动/128
第四章 资本的流转与利用
1.本章核心:资本与财富增长/134
2.资产的分类:划时代的分类方法/136
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人力资本理论的发端/138
4.论3类资产的关系:带有时代烙印的大师智慧/140
5.货币金融理论的逻辑起点:总收入和纯收入/142
6.货币:纸币功用的阐释/144
7.银行:信用经济的诞生/146
8.纸币的发行数量:劣币驱逐良币/148
9.纸币的面额:“保守”表象下的缜密逻辑/150
10.通向繁荣之门:金融风险控制/152
11.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资本积累的起点/154
12.国富、国穷之谜:年产品分配/156
13.节俭:资本积累之道/158
14.和妄为:亵渎神灵的行为/160
15.消费:个人选择与财富积累/162
16.借贷资本:贷出取息的资产/164
17.来源及决定性因素:利息/166
18.大师的高明之处:资本利润与利率/168
19.经济调节器:利率政策/170
20.资本的综述性说明:资本的运用/172
21.一种比较:资本运用与财富增进/174
22.探寻富强之路:国家层面的资本运用/176
23.商品流转的原动力:贸易中的资本运作/178
24.贸易政策:经济自由主义的真谛/180
25.一个悖论:农业是赚钱的行业吗/182
第五章 论欧洲各国财富增长的方式
1.本章核心:财富的自然增长/186
2.城乡贸易:乡村改良与城市发展/188
3.一个基本逻辑:财富的自然增长过程/190
4.土地改良的羁绊:长子继承法/192
5.大变革:从奴隶、分益佃农到农民/194
6.抑制农业的其他因素:劳役、赋税和贸易限制/196
7.具有重要意义的地位转变:“自由市”和“自由市民”/198
8.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原因:市利和财富积聚/200
9.传导机制的建立:城市商业与乡村改良/204
10.贵族的没落:城市工商业是如何摧毁贵族权力的?/206
11.终的结论:欧洲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方式/208
第六章 论被抛弃的重农主义与重商主义
1.本章核心:干涉与自由放任之争/212
2.财富即金银:重商主义财富观/214
3.徘徊在真理与谬误之间:重商主义之失/216
4.金银货币的获得:市场流通的自然结果/218
5.对重商主义的进一步批驳:“无用”的金银/220
6.大格局:对外贸易的真正意义/222
7.一种值得商榷的政策:进口限制/224
8.一把双刃剑:关税/226
9.谁更有害: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228
10.两个层面的分析:进口限制与自由贸易之争/230
11.汇率:增减贸易收益的“魔棒”/234
12.退税:可笑动机下的有效制度/236
13.出口奖金:一项“损己利人”的政策/238
14.财富增加的真相: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240
15.一种替代性政策:生产奖金/242
16.得不偿失的利益交换:通商条约/244
17.无用的慷慨:免征铸币税/246
18.贸易和金银: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248
19.掠夺之外的启示意义:新殖民地的繁荣/250
20.贸易垄断权 :饮鸩止渴的制度安排/252
21.重商主义的旧瓶新酒:鼓励进口和限制出口/254
22.重农主义概述:“矫枉过正”的学说/256
第七章 论国家的财政
1.本章核心:国家财富的再分配/262
2.国防开支:捍卫财富与文明/264
3.司法开支:维护公正的成本/266
4.自发的合力:服务商业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268
5.对青年的教育支出:学费、礼金和私人捐赠/272
6.宗教教育的费用:教会收入与宗教改革/274
7.公共资本和土地:专属于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源泉/276
8.一种评价标准:赋税的征收原则/278
9.艰难的平衡:土地税/280
10.资本的收益再分配:利润税/282
11.有害的税负:劳动工资税/284
12.税负与底层人民生活:人头税和消费品税/286
13.一种国家信用:公债/288
第八章 《国富论》在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1.作为经济学之源的伦理-经济思想:道德哲学家的开山之作/292
2.铸就古典经济学的基石: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和形成/294
3.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国富论》:经典的永恒魅力/298
附录
附录1:亚当斯密大事年表/304
附录2:斯密亚丹传/306
附录3:经济学问世以来的发展脉络/308
附录4:30本必读的经济学名著/312
《国富论》最让我着迷的部分,莫过于其对于“国民财富”的定义和衡量方式。在斯密之前,人们普遍将国家的富裕等同于金银的储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重商主义”。然而,他以一种颠覆性的视角,将国民财富的真正源泉指向了“劳动”,并且强调了“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国民之所以能够过上富裕的生活,不是因为国家拥有多少金银,而是因为其劳动者能够生产出多少满足生活所需的商品和服务。这种观点,彻底改变了我对财富的认知。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财富并非抽象的数字,而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和服务的供给。他对于“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区分,以及价格如何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分析,也极具启发性。他解释了价格波动并非偶然,而是市场机制在不断调节供需平衡的体现。这种对市场运行规律的深刻洞察,即便在今天看来,也依旧是经济学分析的基础。
评分这部宏大的经济学巨著,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益,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革新。亚当·斯密对于“资本积累”的论述,是理解经济增长的关键。他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体现在“国民财富的增加”,而国民财富的增加,又依赖于“资本的积累”。这种积累并非简单地把钱存起来,而是将盈余用于扩大生产,购置工具,改进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每一次的资本投入,都可能催生出更高的产出和更多的财富。在书中,他细致地描绘了资本积累如何驱动社会进步,从农业到工业,再到商业,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资本的推动。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投资的重要性,以及为何一个国家需要鼓励储蓄和投资,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他对于“分工”与“市场范围”之间相互促进作用的论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市场越大,分工就越精细,生产效率就越高;生产效率的提高,又会进一步扩大市场,形成一个不断向上的螺旋。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理解现代经济运行逻辑的基石。
评分阅读《国富论》,仿佛穿越时空,与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思想的碰撞。他关于“国家干预”的论述,尤其是对“重商主义”的批判,让我对经济政策的制定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护社会免受外来侵略,维持司法公正,以及提供公共服务,例如修建基础设施等。除此之外,政府过度的干预,如设置贸易壁垒、垄断某些行业等,反而会损害经济的活力和效率。他对于“自由竞争”的推崇,并非是盲目的乐观,而是基于对人类理性经济行为的深刻认识。他相信,在自由的市场环境中,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最终会通过“看不见的手”导向社会整体的利益最大化。这种对自由市场的信心,以及对政府角色的审慎界定,构成了现代自由经济思想的基石。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构建繁荣社会的哲学指南,其思想的深远影响,至今仍在持续。
评分这本书的光辉,即便在多年后依旧耀眼,它不仅仅是一本经济学著作,更是一部深刻洞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史诗。亚当·斯密以其精妙的笔触,将一个复杂的世界剖析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他在论述“劳动分工”时所展现的智慧,那种对细节的观察和逻辑的推演,令人拍案叫绝。他通过那个简单的制针厂例子,将抽象的经济理论转化为生动的生活场景,让我仿佛亲眼看到工人们如何通过专业化分工,将一枚小小的针,以惊人的效率制造出来。这种高效的生产模式,无疑是工业革命前夜最强大的驱动力之一。而他对“市场”这一概念的阐释,更是将经济学的核心推向了前台。他笔下的“看不见的手”,并非什么神秘的力量,而是无数个体的逐利行为在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引导下的自然结果。这种机制的巧妙之处在于,它能在追求个体利益的同时,最大化整个社会的福利。这与我们当下许多人为干预的经济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发了我对自由市场和政府角色的深刻反思。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思考经济现象的底层逻辑,帮助我们拨开迷雾,看到事物运作的本质。
评分对于《国富论》,我总有一种“似曾相识”又“豁然开朗”的感觉。阅读它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睿智的长者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他提出的关于“重商主义”的批评,至今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在那个时代,各国为了积累黄金,不惜采取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限制进口,鼓励出口,试图通过逆差来富国强兵。斯密则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做法是短视且有害的,真正的财富并非源于金银的堆积,而是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商品的增多。他强调,一个国家真正的富裕,在于它能够生产出多少满足人民生活所需的商品和服务。这让我联想到当前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土产业而设下的贸易壁垒,这些措施短期内或许能赢得一些政治上的掌声,但从长远来看,却可能损害整体经济的活力和消费者的福祉。他的论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那就是解放生产力,促进自由贸易,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种深刻的洞察,即便跨越几个世纪,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和借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