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 |
| 书名: | SMT可制造性设计(全彩) |
| 作者: | 贾忠中 |
| ISBN: | 9787121256387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定价: | 88.00元 |
| 其他信息( 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 | |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 出版时间:2015-04-01 | 版次:1 |
| 页码:236 | 字数:374000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是一本专门介绍 PCBA可制造性设计要求的专著,具有专业、系统和全面的特点,知识性和实用性较强。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即上、中、下篇。上篇为背景知识篇,介绍可制造性设计的有关概念、 PCB的加工方法与性能、表面组装的工艺特点与要求,以便理解本书所提出的设计要求;中篇为设计要求篇,介绍基本的设计要求,包括元器件的选型、 PCB的设计要求和 PCBA的设计要求;下篇为典型应用篇,介绍了通信与手机 PCBA可制造性设计方面的独特要求以及一些典型的不良设计案例。 本书适合从事电子设计与制造的相关人员学习与参考,也可以用于电子制造相关业务的培训。 |
| 图书目录 |
| 上篇 背景知识 第 1章 重要概念………………………………………………………………… 2 1.1 印制电路板 ………………………………………………………………………… 2 1.2 印制电路板组件 …………………………………………………………………… 3 1.3 元器件封装 ………………………………………………………………………… 4 1.4 PCBA混装度 ……………………………………………………………………… 6 第 2章 可制造性设计…………………………………………………………… 9 2.1 PCBA可制造性设计概述 ………………………………………………………… 9 2.2 PCBA可制造性设计的原则 …………………………………………………… 11 2.3 PCBA可制造性设计内容与范围 ……………………………………………… 12 2.4 可制造性设计与制造的关系 …………………………………………………… 13 第 3章 PCB制作工艺流程、方法与工艺能力 ………………………………15 3.1 PCB概念 ………………………………………………………………………… 15 3.2 刚性多层 PCB的制作工艺流程 ………………………………………………… 16 3.3 高密度互连 PCB的制作工艺流程 ……………………………………………… 19 3.4 阶梯 PCB的制作工艺流程 ……………………………………………………… 23 3.5 柔性 PCB的制作工艺流程 ……………………………………………………… 25 3.6 刚-柔 PCB的制作工艺流程 …………………………………………………… 27 第 4章 PCBA组装工艺与要求 ………………………………………………30 4.1 焊膏印刷 ………………………………………………………………………… 30 4.2 贴片 ……………………………………………………………………………… 33 4.3 再流焊接 ………………………………………………………………………… 34 4.4 波峰焊接 ………………………………………………………………………… 36 4.5 选择性波峰焊接 ………………………………………………………………… 38 4.6 通孔再流焊接 …………………………………………………………………… 39 4.7 柔性板组装工艺 ………………………………………………………………… 41 中篇 设计要求 第 5章 元件封装与选型…………………………………………………………44 5.1 选型原则 ………………………………………………………………………… 44 5.2 片式元件封装的工艺特点 ……………………………………………………… 47 5.3 J形引脚封装的工艺特点………………………………………………………… 48 5.4 L形引脚封装的工艺特点 ……………………………………………………… 49 5.5 BGA类封装的工艺特点 ………………………………………………………… 50 5.6 QFN类封装的工艺特点 ………………………………………………………… 51 第6章 PCB的可制造性设计要求 ……………………………………………52 6.1 PCB加工文件要求 ……………………………………………………………… 52 6.2 PCB制作成本预估 ……………………………………………………………… 53 6.3 板材选择 ………………………………………………………………………… 54 6.4 尺寸与厚度设计 ………………………………………………………………… 55 6.5 压合结构设计 …………………………………………………………………… 56 6.6 线宽 /线距设计 ………………………………………………………………… 59 6.7 孔盘设计 ………………………………………………………………………… 60 6.8 阻焊设计 ………………………………………………………………………… 61 6.9 表面处理 ………………………………………………………………………… 65 第 7章 FPC的可制造性设计要求 ……………………………………………71 7.1 柔性 PCB及其制作流程 ………………………………………………………… 71 7.2 柔性 PCB材料的选择 …………………………………………………………… 72 7.3 柔性 PCB的类型 ………………………………………………………………… 74 7.4 柔性 PCB布线设计 ……………………………………………………………… 76 7.5 覆盖膜开窗设计 ………………………………………………………………… 79 第8章 PCBA的可制造性设计 ………………………………………………80 8.1 PCBA可制造性的整体设计 …………………………………………………… 80 8.2 PCBA自动化生产要求 ………………………………………………………… 81 8.3 组装流程设计 …………………………………………………………………… 86 8.4 再流焊接面元件的布局设计 …………………………………………………… 89 8.5 波峰焊接面元器件的布局设计 ………………………………………………… 94 8.6 掩模选择焊元件的布局设计 …………………………………………………… 100 8.7 在线测试设计要求 ……………………………………………………………… 102 8.8 组装可靠性设计 ………………………………………………………………… 105 8.9 PCBA的热设计 ………………………………………………………………… 106 8.10 表面组装元器件焊盘设计 ……………………………………………………… 109 8.11 插装元件孔盘设计 ……………………………………………………………… 115 8.12 导通孔盘设计 …………………………………………………………………… 116 8.13 焊盘与导线连接设计 …………………………………………………………… 117 8.14 BGA内层布线设计 …………………………………………………………… 123 8.15 拼版设计要求 …………………………………………………………………… 124 8.16 金属化板边的设计 ……………………………………………………………… 128 8.17 盘中孔的设计与应用 …………………………………………………………… 129 8.18 插件孔与地 /电层的连接设计 ………………………………………………… 130 8.19 散热焊盘的设计 ………………………………………………………………… 132 8.20 线束接头的处理 ………………………………………………………………… 133 下篇 典型 PCBA的工艺设计 第 9章 手机板的可制造性设计……………………………………………… 135 9.1 手机板工艺 ……………………………………………………………………… 135 9.2 HDI板的设计 …………………………………………………………………… 136 9.3 01005焊盘设计 ………………………………………………………………… 138 9.4 0201焊盘设计 …………………………………………………………………… 140 9.5 0.4mmCSP焊盘设计 …………………………………………………………… 142 9.6 手机外接连接器焊盘设计 ……………………………………………………… 143 9.7 弹性电接触元件的焊盘设计 …………………………………………………… 144 9.8 破口安装元件的安装槽口设计 ………………………………………………… 145 9.9 屏蔽架工艺设计 ………………………………………………………………… 146 9.10 手机按健设计 …………………………………………………………………… 148 9.11 手机热压焊盘的设计 …………………………………………………………… 149 9.12 手机板的拼版设计 ……………………………………………………………… 150 第 10章 通信板的可制造性设计 …………………………………………… 152 10.1 通信线卡的工艺特点 …………………………………………………………… 152 10.2 阶梯钢网应用设计 ……………………………………………………………… 154 10.3 片式电容的布局设计 …………………………………………………………… 155 10.4 BGA的布局设计 ……………………………………………………………… 157 10.5 散热器安装方式设计 …………………………………………………………… 159 10.6 埋置元件设计 …………………………………………………………………… 161 10.7 埋电容设计 ……………………………………………………………………… 163 10.8 埋电阻设计 ……………………………………………………………………… 166 10.9 PCB防变形设计………………………………………………………………… 168 10.10 连接器的应用设计 …………………………………………………………… 170 10.11 “三防”工艺设计 ……………………………………………………………… 171 第 11章 典型不良设计案例 ………………………………………………… 173 11.1 BGA焊盘与导通孔阻焊 |
| 文摘|序言 |
| 暂无内容 |
| 作者介绍 |
| 贾忠中,中兴通讯工艺部长、总工艺师。主要作品:《SMT工艺质量控制》,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SMT核心工艺解析与案例分析(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
第二段 我是一名刚入职不久的电子工程师,对SMT工艺了解不多,但对这个领域充满了好奇和学习的热情。拿到这本《SMT可制造性设计(全彩)》后,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精美的全彩印刷。相比于我之前看过的很多技术书籍,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做得非常出色,图片和图表的质量都很高,色彩丰富而不失专业感,这大大降低了我的阅读门槛,让我更容易理解复杂的概念。虽然书中内容可能对于资深工程师来说会比较基础,但对我而言,它就像一座宝藏,让我能够系统地学习SMT可制造性设计的方方面面。从最基本的元器件知识,到PCB的设计规则,再到贴装和回流焊接的工艺流程,这本书都做了非常详尽的介绍。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案例分析”或者“疑难解答”的部分,它们能够帮助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联系起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贾忠中老师的名字也让我对内容的权威性有了信心。
评分第四段 我是一位在SMT生产线上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每天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生产难题,对提升良率和效率有着最直接的需求。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全彩的印刷效果太棒了,那些复杂的工艺流程图、元器件的微观结构图,在高清彩图的呈现下,清晰明了,比我之前看过的那些黑白图纸直观太多了。我最关心的是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诀窍”或者“锦囊”,能够帮助我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那些棘手的“疑难杂症”。比如,如何更有效地处理BGA的锡球不良,如何优化回流焊的温度曲线来应对不同类型的元器件,以及如何通过PCB的板级设计来避免贴装时的干涉等。贾忠中老师的名字我听过,他的技术功底非常扎实,我相信这本书里一定能找到很多我们一线工人真正需要的东西,不只是理论,更重要的是操作层面的指导。
评分第三段 作为一名资深的市场分析师,我对电子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有着深入的了解。SMT可制造性设计是整个电子制造链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能否顺利、高效地生产,以及最终的成本控制。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其精美的全彩印刷所震撼,每一页都充满了活力和信息量,这对于一本技术类书籍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我关注的重点在于书中对于市场趋势、成本效益以及供应链优化方面的分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如何通过优化SMT设计来降低制造成本、缩短上市时间、提高产品可靠性的具体建议。贾忠中教授的著作往往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上都做得很好,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前瞻性的见解,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预测SMT领域的发展方向,为我的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市场分析报告。
评分第一段 这本书的包装非常精美,全彩的印刷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每一页都充满了视觉冲击力。翻开目录,我就被里面庞大的体系所吸引。虽然我不是SMT领域最顶尖的专家,但作为一名有着几年经验的工程师,我对提升产品良率和生产效率有着持续的追求。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露出一种专业和严谨,色彩的运用也恰到好处,让原本可能枯燥的技术内容变得生动起来。我非常期待能从中学习到更多关于SMT可制造性设计的最新理念和实践方法。特别是看到“贾忠中”这个名字,我知道这通常意味着内容的深度和实用性。对于我这种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读者来说,一本精心编排、内容详实的专业书籍是无价的。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元器件选型、PCB布局、贴装工艺等方面的详细阐述,这些都是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打开新的视角,提供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瓶颈的思路。
评分第五段 我是一名半导体封装领域的科研人员,虽然我的研究重点与SMT工艺有所侧重,但SMT可制造性设计依然是我关注的重要课题。我拿到这本书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其精美的全彩印刷,这对于我这种需要仔细观察细节的研究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书中关于元器件的尺寸、焊盘的设计、间距的要求等,在全彩的图示下,能够更清晰地展现其几何特性和设计考量。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分析,例如在材料科学、化学反应机理等方面,解释SMT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包含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前沿技术,例如微间距封装、异形插件的贴装等。贾忠中教授的严谨学术风格让我相信,这本书的内容一定具备高度的科学性和前沿性,能为我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