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理解力
定价:38.00元
作者:朱子熹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2011068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繁,每个人都生活在某个组织或圈子中,人际间的交流随时发生,交流的质量如何,效果如何,取决于个人的人际理解力。工作头三年,一个沟通高手,一个交际高手,一定是具有了人理解力的人。
★要获得人际理解力,需要有心理学的修养和丰富的社会阅历当然也有个人的天赋特质。本书旨在通过五个方面来阐述理解力的重要性,让你提高悟性,成为职场高手。
内容提要
每一位管理人员的目标应该规定自己对实现公司在各个领域的总目标做出的贡献,兼顾短期的考虑和长期的发展和提升,即工作目标除了兼顾完成的短期效果,还须关注对后续的跟进工作的主动性,注重对后续发展的贡献。这种贡献既包括各项有形的目标,又包括管理人员的组织和培训、员工的成绩和态度以及公共责任这些“无形的”的目标。否则,就是短视和不切实际的。
对自己的目标的制定,是每个管理人员的责任。每一个管理者都要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目标管理中去,制定的目标才能反映企业的客观需要,而不仅是上司或他本人的想法。管理人员只有通过参与,才能知道和了解企业的zui终目标,期望于他的是什么,对其他部门提供一些什么样的支持,为什么期望于他,对他进行衡量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标准。
在整个管理阶层中有这样的一种思想的交流与沟通。要做到这点,每一位做出贡献的管理人员就必须亲自参与充分沟通,理解企业的整体目标,理解部门目标之间的相互关联,理解自己的目标对整体目标的影响,清楚企业对自己的期望和成就标准,并积极而负责地参与制定目标的工作。只有下一级的管理人员用这种方式来参与,上一级的管理人员才能知道应该对他们提出什么要求,并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这才是做好目标管理的关键。
目录
第1章
培养自身的全局观/ 001
节整体思考的习惯003
第二节长远地看问题016
第三节抓住问题的关键032
第四节上下齐乐皆大欢喜045
第2章
洞察一切深入剖析/ 061
节重视他人的感情063
第二节了解对方的需求077
第三节达成他人的愿望092
第四节学会忍耐虚心接受102
第五节控制过程了解内心115
第3章
想象让事物变得更美好/ 123
节培养自我的想象能力125
第二节换位思考认清自己138
第三节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157
第四节比较分析取长补短165
第4章
提高自身的直觉能力/ 177
节倾听内心的声音179
第二节相信自己的直觉187
第三节利用你的直觉197
第四节直觉的智慧208
第5章
让别人都明白你的表达/ 217
节逻辑推演自圆其说219
第二节控制情绪合理说服229
第三节完美表达更胜一筹245
作者介绍
朱子熹,2011年入选全球百部畅销书作者,获得经济学优秀撰稿人奖,及其他多个报刊杂志的奖项。擅长经济管理学创作,知识丰富,资料占有率大,分析深入透彻,语言生动有一语中的之功。目前发表了上百万字的经济学文章,《理解力》一书是其*主打力作,希望本书能给广大读者以知识和启迪。
前言
每当人们谈到公司的工作做不好就说是执行力不好,因为公司许多很好的政策和策划因为没有有效地执行而夭折或不能产生应该有的效果,而因此总是抱怨说是员工工作不到位,总是强调要提升执行力,花了很多财力和人力培训开会,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那么执行力差的原因到底什么,怎么去改变提升?
企业执行力差的原因有三:一是 企业的工作规范要求和奖惩条例不明;二是政策和策划文件的可以执行性太差;三是执行者的理解能力太差。di一第二条是和领导层有关,是需要提高企业的管理和策划水平来提高和改善。而第三条的理解力是提高执行力之zui重要而且需要也可以通过对执行层培训提高的原因之一。如果提高了下属的理解力,就可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在员工的工作态度不变的条件下,执行力就会大大地提高,企业的效益也会提高。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繁,每个人都生活在某个组织或圈子中,人际间的交流随时发生,交流的质量如何,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人际理解力。人际理解力是指了解别人、理解别人的能力。一个人应该了解人性,了解人的普遍需求和人的优势和劣势,同时在普遍性人性的需求下,人在特定场合和环境下也有特定的需求,因此,也必须理解人在特定的背景下的心理需求和反应,同时给予恰当的回应,给对方良好的心理反应和感觉。我们有时说谁有悟性,很能理解别人的意图,理解别人的话外之音,就是指该人有好的人际理解能力。一个沟通高手,一个交际高手,一定是具有了人际理解力的人。要获得人际理解力,需要有心理学的修养和丰富的社会阅历,当然也有个人的天赋特质。
为此作者著了本书,本书旨在通过五个方面来阐述工作中理解力的重要性,并且介绍一些具体的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方法。在职场中有效的沟通让我们无所不能,但是沟通的前提是我们要具备高度的自我理解能力。这种理解能力首先是从全局观出发的,无论是企业的领导人还是作为领导的员工,都应该做到面面俱到,顾及全局;全面地、长远地看待问题。深入剖析问题的本质,积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利用自己的想象空间,描绘事物发展的状态,相信自己的直觉,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对事物有个预判。当然,好的创意和想象是不能一个人来完成的,我们必须得到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这就需要我们有说服别人的能力,从语言逻辑思维出发,给他人一个完美的表达,这样才会赢得更多。
本书的zui大优点就是换一种角度来诠释职场的理解能力,更多的是强调自身的改变会让我们得到更多的机会。慢慢阅读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抓住它们。只要我们加一点点修饰和改变会得到与众不同的效果。.....
在线试读
第1章
整体思考的习惯
在当今的世界,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真正受到老板喜爱的是那种有全局观的员工,这类员工往往会得到更多的晋升机会。全局观就是指在考虑问题时,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比较全面地思考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保持这样的思维观点。企业强调全局观是十分必要的。其实,大到企业的重大决策,小到员工考虑各种小事情,全局观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要使员工都具有全局观,阐明其中的意义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首先,从公司的角度出发分析,公司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zui终获得成功,取决于这个整体的有效运作,而不仅仅是某一个员工或者领导的个人努力。所以,公司在做出任何一个指令或者决策时,都是从公司全局出发来考虑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决定了员工个人的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统一的;集体利益受损,个人利益也得不到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个人必须具有很好的全局观,事事从公司全局出发,其实就是在争取个人利益的zui大化。因此,要求员工以全局观的标准来思考和行动,绝不是单方面考虑企业,而是相辅相成的双赢结果。
其次,全局观是个人在公司工作的基本素质之一,对员工而言,是获得晋升的条件之一,对管理者而言,是顺利开展工作、获取上级信任的条件之一。
在中国的文化中,“鼠目寸光”指的就是那种思考问题片面,从局部利益出发的人,这种人,是被嘲笑的对象;“高瞻远瞩”则是具有全局观的人,这种人,一般是领导者。这就说明了,要获得提拔,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全局观是不可缺少的。对于企业干部,本位主义是常见的,因为自己所处的位置和从事的工作,考虑问题时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会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这种做法,对于公司来说,是局部的,是不够全面的。因而本位主义在一个公司中是被坚决反对的。
一个具有全局观的管理者,无疑更容易受到上级的赏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另外,具有全局观的干部,考虑的是整个企业的利益,因而一般不会触犯企业其他部门的利益,这样的干部开展工作就比较顺利,因为他们更容易获得其他部门的支持。所以说,全局观在一个企业中是非常重要的,不管对企业,还是对员工、干部,都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在日常工作中,即使我们不是老板,我们每天也需要做出决策。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我们在团队、在工作中的表现,也可能进一步影响到我们在公司中的地位、关系、利益乃至机遇。每个人都有弱点,在过度信任(或过度依赖)的心态下做出的决策,一定会忽略对方的弱点,也会忽略团队如何去帮助对方。
过度信任(或过度依赖),等于把整个团队的成败都推到个别成员身上。正确的决策不仅要基于个人优势,更要基于整体实力和团队合作,放眼全局,深思熟虑;不能因为优势而得意忘形、高估自己,要慎重对待每一个选择。置身事外、推脱责任不是解决之道,让团队每个成员都承担起责任,才是决策正确的重要保证。......
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启发,它不是那种立竿见影的“秘籍”,而是更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它在探讨“工作能力”时,没有止步于强调效率和产出,而是深入挖掘了“能力”背后的“根基”。书中反复强调的“深度理解”和“触类旁通”,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工作吃力,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因为对任务的本质理解不够透彻。作者用了很多篇幅去解析一个看似简单的流程,但通过层层剖析,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的逻辑和智慧。它鼓励我们去打破思维定势,去质疑那些习以为常的模式。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复盘”的章节,讲的不是简单的总结错误,而是如何通过系统性的反思,从每一个经历中提炼出可复用的经验,并且能够将其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完成任务,更是关于如何持续地“进化”自己的能力。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会埋头苦干的“工具人”,而是开始拥有了一种更主动、更具战略性的工作视角。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能够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触及那些我们内心深处都感受得到,却又常常忽略的“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作者并没有在这里教你所谓的“社交技巧”,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让我们看到,真正的“人际理解力”并非是套路,而是发自内心的同理心和尊重。我记得书中讲到,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并非源于恶意,而是源于信息的不对称和情感的误读。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些因为缺乏沟通或者沟通不当而产生的隔阂,以及如何通过倾听和表达,去化解这些误会。它让我意识到,所谓的“情商高”,并非是八面玲珑,而是能够理解和回应他人的情感需求,并且在保持自我个性的同时,建立起真诚的连接。这本书没有提供“万能钥匙”,而是给了我们一把“放大镜”,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人际互动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并且从中学习如何做得更好。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周围的人,以及自己与他们的关系,都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评分最近读到一本让人耳目一新的书,虽然书名听起来有点“大而全”,但读完之后,我才真正领会到它为何能打动我。它不像那种一本正经的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甚至有点故事性的方式,一点点地揭示了“理解力”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书里没有教你什么具体的“技巧”或者“公式”,更多的是引导你去思考,去感受。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情景感知”的部分,作者通过生动的人物对话和事例,让我们看到了在不同场合下,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其实往往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举个例子,书中讲到一个项目推进过程中,因为团队成员之间对“紧急”这个词的理解差异,导致了资源的错配和时间的浪费。读到这里,我猛然惊醒,原来我平时在工作中,是不是也因为类似的“理解差”而走了不少弯路?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重新审视自己沟通方式的机会,让我开始关注那些隐藏在话语背后的真正意图,以及对方的情绪状态。它不是让你变得更“会说话”,而是让你变得更“会听”,更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种能力,一旦掌握,你会发现,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会变得如鱼得水。
评分坦白说,我被这本书的“轻松卓越完成任务”这句话深深吸引住了。总觉得工作中的“卓越”似乎总是伴随着巨大的压力和辛劳,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它并没有把“轻松”和“卓越”对立起来,而是巧妙地将两者联系起来,让我明白,真正的“轻松”,源于对任务的深度理解和高效掌控,而非敷衍了事。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给出什么“捷径”,而是通过对“理解力”的细致拆解,展示了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预判性思维”的论述,它不仅仅是让你看到当前的问题,更是让你能够提前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困难,并且提前做好准备。这让我感觉,完成任务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而是一种“预防和化解”的过程。书中很多案例都非常贴近我们日常的工作场景,读起来没有丝毫的隔阂感,反而会让人忍不住点头称是,并且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加以借鉴。它让我明白,所谓的“卓越”,其实是建立在清晰的思路和强大的执行力之上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理解力”这个核心。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书名里的“励志成功”几个字吸引的,以为会是那种充满鸡汤的成功学读物,但实际读起来,却远超我的预期。这本书的“励志”之处,体现在它对“成功”的定义非常独特,它不是让你去追逐虚无缥缈的名利,而是引导你去发现自己内在的力量,并且找到真正让你感到充实和有意义的事情。其中关于“自我认知”的章节,让我非常有共鸣。作者并没有强迫你去接受某种固定的成功模板,而是鼓励你去探索自己的优势和局限,并且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和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目标设定”的探讨,它不是让你去制定一些宏伟但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教你如何将大目标分解成可执行的小步骤,并且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策略。这本书没有给我灌输“一定要成功”的压力,反而让我觉得,即使是过程中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跌倒,都是在向更成熟、更强大的自己迈进。这种“过程至上”的理念,让我对未来的挑战多了一份坦然和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