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国富论(全2卷)(权威全译本) | 作者 | 亚当·斯密,郭大力 王亚南 |
| 定价 | 128.00元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ISBN | 9787100094252 | 出版日期 | 2014-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一部经济学经典著作,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吸收当时有关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就整个国民经济运作的过程做了比较系统、清晰的描述。本书对英国资本主义、乃至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产生了直接的重大的促进作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第一次将市场比作“看不见的手”。几百年来,“看不见的手”已经成为市场的代名词。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曾被无数次的引用和解读。为了真正理解他的经济思想之原貌和全貌,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国富论》的全译本。 |
| 作者简介 | |
| 作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国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举世公认的现代经济学之父。同时他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者:郭大力(1905-1976),著名经济学家和翻译家。曾任教于厦门大学和中央马列学院。译有《资本论》、《国富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剩余价学说史》等。 译者:王亚南(1901-1969),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长期任教于厦门大学。译有《资本论》、《国富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等,著有《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地地经济封建制度论纲》等。 |
| 目录 | |
| 上卷 序论及全书设计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第一章 论分工 第二章 论分工的原由 第三章 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59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 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第一节 起因于职业本身性质的不均等 第二节 起因于欧洲政策的不均等 第十一章 论地租 第一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二节 论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三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与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生产物这二者价值比例的变动 顺便谈谈前四世纪银价的变动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金银价值比例的变动 怀疑银价仍在继续跌落的根据 社会进步对三种原生产物的不同影响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关于银价变动的结论 改良的进展对于制造品真实价格的影响 本章的结论 第二篇 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序论 第一章 论资财的划分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财的一部门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 第三章 论资本积累并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 论贷出取息的资财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第一章 论财富的自然的发展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到的阻抑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的勃兴与进步 第四章 都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下卷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序论 第一章 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二章 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 第三章 论对其贸易的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各种货物的输入所加的异常限制 第一节 即使根据重商主义的原则,这种限制也不合理 顺便谈谈储金银行,尤其是阿姆斯特丹的储金银行 第二节 根据其他原则,这种异常的限制也不合理 第四章 论退税 第五章 论奖励金 顺便谈谈谷物贸易及谷物条例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 论殖民地 第一节 论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 第二节 论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第三节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到东印度的通路的发现,对于欧洲有什么利益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即政治经济学中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 第五篇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 论君主或国家的费用 第一节 论国防费 第二节 论司法经费 第三节 论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的费用 第一项 论便利社会商业的公共工程和公共设施 便利一般商业的 便利特殊商业的 第二项 论青年教育设施的费用 第三项 论各种年龄人民的教育经费 第四节 论维持君主尊严的费用 本章的结论 第二章 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 第一节 特别属于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源泉 第二节 论赋税 第一项 地租税即加在土地地租上的赋税 不与地租成比例而与土地生产物成比例的赋税 房租税 第二项 利润税即加在资本收入上的赋税 特定营业利润税 第一项和第二项的附录 加在土地、房屋、资财上的资本价值的税 第三项 劳动工资税 第四项 原打算无区别地加在各种收入上的税 人头税 消费品税 第三章 论公债 |
| 编辑推荐 | |
| 郭大力、王亚南1965年对上海三联1931年译本重新修订成此版本。王亚南写的《改订译本序言》摘录如下:“……到1931年,我和郭大力同志,又把该书重译成中文出版,改题为《国富论》…… |
| 文摘 | |
| 序言 | |
作为一名对社会现象有着强烈观察欲和思考力的人,我总是忍不住去探究事物运作的底层逻辑。《国富论》在我看来,就是一本关于“社会如何运作”的百科全书。我曾经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它们如何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流通的过程感到疑惑,也对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感到好奇。我听闻《国富论》深刻地剖析了财富的来源、生产力的增长以及市场交换的机制,这些都与我日常观察到的社会现象息息相关。我渴望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获得一套系统性的分析工具,去理解为什么有些国家富裕,有些国家贫穷;为什么有些商品价格会波动,有些行业会兴盛衰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用经济学的视角去审视身边的世界,如何辨析经济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并从中获得一些超越个人经验的深刻洞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我们所处的这个复杂而迷人的经济社会。
评分我对学习和理解那些能够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体系一直抱有极大的热情。《国富论》在我看来,就是这样一个里程碑式的存在。我读过不少关于政治哲学和国家治理的著作,了解了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权力结构。亚当·斯密关于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应扮演何种角色的论述,以及他对于自由市场和个人自由的推崇,无疑是对当时主流政治经济思想的一次巨大挑战,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希望通过阅读《国富论》,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它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以及它与其他政治思想体系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我渴望能够从书中汲取关于经济自由和个人权利的深刻见解,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现代社会的形成机制,以及我们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实现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社会的共同繁荣。
评分我一直相信,真正的智慧往往隐藏在那些经典著作之中,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国富论》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本值得我反复咀嚼的经典。我读过很多关于商业经营和个人理财的书籍,它们往往侧重于具体的技巧和方法,但我总觉得缺少一些更宏观、更根本的指导。我听说《国富论》深刻地阐述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以及个人如何在其中实现价值和创造财富。我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理解那些被奉为圭臬的经济学原理是如何运作的,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根据这些原理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种更扎实的经济学思维框架,让我不再仅仅是盲目地跟从潮流,而是能够真正理解市场的本质,从而在个人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经济的理解上,都能获得更深刻的感悟和更长远的眼光。
评分我一直对历史的脉络和思想的演变情有独钟,尤其喜欢追溯那些奠基性的思想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国富论》对我来说,便是一部这样的“历史教科书”。我读过不少关于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时期的书籍,对那个时代社会变革的剧烈程度有着大致的了解。亚当·斯密生活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他的思想无疑是对那个时代最深刻的回应和最前瞻的洞察。我很好奇,在那个封建残余依然存在、重商主义盛行的年代,是什么样的洞察力让他能够提出自由贸易、市场竞争等革命性的观点?我希望通过阅读《国富论》,能够更具体地理解这些思想是如何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现实相互作用,又是如何一步步推动历史进程的。我不仅想了解经济理论本身,更想了解这些理论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被孕育、发展,并最终对世界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够开启我对那个时代经济社会状况的理解,让我得以窥见历史的真实肌理。
评分我一直对宏大叙事和思想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国富论》在我心中一直占据着一个崇高的位置,但真正让我下决心捧起这本书,还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时我在阅读一本关于近代经济思想史的书籍,其中花了大量篇幅来介绍亚当·斯密的思想,尤其是在他那个时代,如何突破重重束缚,开创出全新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书中引用的《国富论》片段,如“看不见的手”的比喻,那种深刻的洞察力和精炼的语言,让我感到无比震撼。我开始意识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济学的著作,更是一部深刻揭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规律的巨著。我渴望亲自去探寻那些影响深远的经济学原理,去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去感受亚当·斯密思想的魅力。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市场经济的运作逻辑,以及自由竞争在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同时,我也对书中对于国家角色、财富积累、劳动分工等方面的论述充满好奇,期待能够从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