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学
著 者 李学军
责任编辑 郭广
版式设计 华阅时代
责任校对 徐秀英
出版发行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010-83139469 010-83139489(传真)]
社 址 北京市西城区天宁寺前街2号北院A座一层
邮编:100055
网 址 www.chirp.com.cn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北京毅峰迅捷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 710×1000 1/16
字 数 180千字
印 张 15.5
定 价 39.80元
目 录
入门篇
不要让“爱”徒有虚名
——一切要从孩子的心理出发
第*章 满足儿童的真正需求 3
了解孩子的心,才能给他*好的爱 4
爱:儿童*好的精神食粮 8
安全感:在儿童心里筑起一个安乐小窝 11
鼓励: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14
自由:儿童的内心是个独立的世界 19
尊重:不同的位置会看到不同的风景 25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10个敏感期 31
拿什么吃什么:口腔敏感期 32
反复扔东西:手敏感期 34
哪里不平走哪里:行走敏感期 37
小话唠:语言敏感期 39
“自私”:自我意识敏感期 42
“没事找事”:秩序敏感期 45
喜欢“小”东西:细节敏感期 48
乱涂乱画:书写敏感期 50
边“读”边看:阅读敏感期 52
打破砂锅问到底:文化敏感期 55
第三章 儿童的“心理雷区”你不要踩 59
心理偏盲: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60
强调弱点:这个弱点将伴他一生 62
侵犯隐私:划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65
人前教子:伤害儿童“面子” 67
不当惩罚:帮他发展出更强烈的反抗 70
啰唆:他会生出“聋子”的耳朵 73
读心篇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解读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
第四章 通过孩子的嘴了解孩子的心 77
自言自语:从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的过渡 78
小结巴:语言跟不上思维的表现 80
说谎:儿童成长路上的特有现象 82
放狠话:体会“诅咒”带来的威力 85
选择性缄默:儿童在向这个世界说“不” 87
爱告状:儿童依赖性的表现 89
顶嘴:儿童的“独立宣言” 92
插话:儿童强烈的表现欲 94
第五章 探寻儿童习惯背后的奥秘 97
重复做事:“儿童的智力体操” 98
离不开电子产品:儿童也许只是孤独 100
抢别人东西:进入“自我中心期” 103
“屁股底下长尖”:注意力缺失 106
做事磨磨蹭蹭:可能缺乏兴趣 109
喜欢“顺手牵羊”:是非界限模糊 112
缠人:行为不独立,内心不安定 115
只喜欢自己玩:儿童交际障碍的表现 117
“破坏大王”:探索未知世界的手段 119
走哪抱哪的“洋娃娃”:不安全感是主因 121
伤害自己:儿童表达诉求的一种*端方式 123
微行为:小动作中隐藏“大心事” 125
第六章 情绪是儿童心灵的晴雨表 129
微笑:不同年龄段意义各不同 130
哭泣:减轻压力的一种自然方式 132
害怕:本质上是儿童独立性欠缺 137
发脾气: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表现 141
嫉妒:一种动物本能的怨恨体验 143
第七章 破译儿童性格的心灵密码 145
睡姿:流露出儿童的内心世界 146
涂鸦作品:颜色和线条中的心理秘密 148
笔迹:性格信息的载体 151
声音:准确反映儿童情绪变化 154
运动:项目偏好与儿童性格密切相关 156
游戏角色:个人素养的自然流露 159
第八章 儿童性心理的发展过程 163
吮吸大拇指:在体验性快感 164
憋屎憋尿:进入肛欲期 166
玩生殖器: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 169
偷看大人洗澡:性意识萌芽的标志 171
“我从哪里来?”:性意识的进一步深化 173
结婚的游戏:对婚姻的朦胧向往 175
早恋:望获得情感关注和情感依赖 177
指导篇
教育就是一门“动心”的艺术
——巧用心理策略培养孩子
第九章 开发儿童潜能的8个心理效应 183
优势效应:成功往往是在优势方面 184
自我参照效应:让记忆更扎实 187
感官协同效应: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189
篮球架效应:“引诱”儿童持之以恒 191
紫格尼克效应:提高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93
普雷马克原理:促使他完成不喜欢但应做的事 195
强化定律:对自控能力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197
齐加尼克效应:让儿童获得更好的休息 199
第十章 借助心理学帮助儿童塑造好性格 201
让儿童体验成功:乐观充溢小脑袋 202
传达期待:增强儿童自信和勇气 204
贴上好“标签”:“坏”孩子也会自觉变好 206
延迟满足:提高儿童自制力 208
多给儿童做决定的机会:培养孩子勇敢有主见 210
挫折教育:提高儿童心理承受力 213
强调他对别人的影响:激发儿童同理心 216
第十一章 儿童良好习惯养成策略 219
把睡觉变成快乐的事:早睡早起并不难 220
动觉、视觉双刺激:让儿童坐正坐直 222
适度给压:让自控成为习惯 224
激将法:卫生习惯“激”出来 227
“粗心点”上提醒:从此告别马大哈 229
下“后通牒”:遏制儿童的拖拉习惯 231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建立良好学习习惯 234
这本书拿到手,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触感就让人觉得踏实。我之前也零零散散看过一些育儿文章,但总觉得不够系统,很多时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本,哦不,我说的可不是您那本,我的是一本讲时间管理和效率提升的工具书。它里面详细拆解了如何将宏大的目标分解成每日可执行的小任务,特别提到了“番茄工作法”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技巧。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心流”状态的描述,作者用非常生动的案例说明了如何通过环境设置和任务难度匹配,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高效完成工作。我试着根据书里讲的,把每天早上处理邮件的时间固定在半小时内,效果立竿见影,以前能拖拉一两个小时的事情,现在能迅速决策。这本书的图表设计也很棒,不是那种枯燥的流程图,而是用更贴近生活场景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比如用“漏水的水桶”来比喻注意力分散。它对我最大的帮助是让我明白,效率的本质不是做更多的事,而是做对的事,并且以最少的心智消耗完成它们。对于那些感觉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都在“救火”状态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灯塔般的存在,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更用力地奔跑,而是如何找到那条最省力的直线。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一本硬核科幻小说,叫《星河彼岸的低语》。说实话,一开始我是被那个封面吸引的,那种宇宙深处的幽蓝和隐约可见的巨大结构,非常引人遐想。这本书的设定极其庞大,它构建了一个基于量子纠缠通讯的星际文明,但这个文明的核心矛盾却源于“记忆”的不可篡改性。里面有一段关于“集体意识备份”的描写,看得我后背发凉。作者对物理学概念的运用非常大胆且自洽,没有那种为了炫技而堆砌的术语,而是将这些前沿理论完美地融入到情节推进中。主角团为了解开一个古老信号的谜团,需要穿越好几个星系,每一个星系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结构和生存法则,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最精彩的是高潮部分的哲学思辨:当个体意识可以被无限复制和回溯时,“自我”的定义还剩下多少重量?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炉火纯青,在紧张的逃亡和战斗间隙,穿插着细腻的人物内心独白,让角色的情感线也非常饱满。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又被拓宽了一圈,那种被宏大叙事包裹的震撼感,是其他题材很难给予的。
评分我最近在看一本关于日本传统庭院设计哲学的专著,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园林”的理解。我以前总觉得庭院就是种花种草,布置几块石头。但这本书深入剖析了“侘寂”(Wabi-Sabi)美学在造园中的体现。它强调的不是对称和完美,而是对“不完美”和“无常”的欣赏。比如,它会用大量的篇幅去解释为什么苔藓在日式庭院中如此重要——它象征着时间的沉淀和生命的缓慢流逝。书中配有大量高分辨率的黑白照片,光影的运用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让你能感受到石灯笼在清晨薄雾中那种寂静的力量。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摆放景观石,更是教你如何“设计留白”,如何通过极简的元素,引导观者的心绪进入一种沉思的状态。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的心也慢慢静了下来,它提供了一种对抗现代社会浮躁的内在庇护所,告诉我真正的美,往往藏在那些不经意的、被时间打磨过的角落里。
评分我最近读完的这本书,讲的是中世纪欧洲的饮食文化变迁,题材非常小众,但内容实在太有趣了。它可不是那种枯燥的历史文献汇编,而是通过餐桌上的食物,来反推当时的社会结构、贸易路线乃至宗教信仰。比如,它详细分析了“香料战争”的起因,并不是简单的为了口腹之欲,而是贵族阶层展示财富和地位的一种隐秘方式,因为胡椒和丁香在当时比黄金还贵重。书里还提到了一个非常颠覆我的认知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白面包是穷人吃不起的奢侈品,而粗粝的黑麦面包才是平民的主食。通过对不同阶层菜单的对比,你能清晰地看到权力是如何被“消化”和“展示”出来的。作者的考据非常扎实,引用了大量当时的食谱手稿和账簿记录,语言风格幽默风趣,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特别是关于“宴会礼仪”那一章,那些复杂的餐桌规矩,简直比现代任何高端社交场合都要繁琐得多,简直是一部活生生的社会史侧写。
评分我的书架上新添了一本关于古典音乐鉴赏的入门指南。我一直觉得自己对古典乐是一窍不通,听起来都是一个调调,很多曲子我都分不清巴赫和贝多芬的区别。这本小册子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完全避开了晦涩的乐理知识,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你走马观花地认识几位最重要的作曲家。它会告诉你,听莫扎特就像品尝一杯清澈的泉水,每一个音符都恰到好处,充满了生命力;而听马勒则像面对一场壮阔的暴风雨,情感的张力几乎要撕裂听众。它还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初听歌单”,比如,介绍勃拉姆斯时,它不会直接推荐宏大的交响曲,而是推荐他温柔的室内乐,更容易让人接受。我按照书里的建议,选了一张维也纳爱乐演奏的德沃夏克《自新世界》,以前听只觉得热闹,现在却能听出第二乐章那种对故土的深切怀恋。这本书的文字非常优美,充满了画面感,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通往美妙音乐世界的桥梁,让我不再害怕去触碰那些“高雅”的艺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