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课程教学进度表,供教师参考。本书各章都精心安排了实验与思考环节,实操性强。书后附录详细介绍了40个发明原理,并提供了部分问题的参考答案和解决方法。
目 录
前言
课程教学进度表
D1章 科技创新与知识创新
1.1 发明与创新
1.1.1 发现和发明
1.1.2 创造与创新
1.1.3 典型问题和非典型问题
1.2 什么是科技创新
1.2.1 科技创新体系
1.2.2 创新文化与环境
1.2.3 创新发展
1.3 知识创新的内涵
1.3.1 特征
1.3.2 形式与能力
1.3.3 知识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源泉
1.4 管理创新及其4个阶段
1.4.1 管理创新的内容
1.4.2 管理创新的4个阶段
1.4.3 基本条件
1.4.4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1.5 国家标准:创新方法应用能力等级规范
1.6 脑洞大开:XJP在D二届SJ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7 实验与思考:熟悉科技创新与知识创新
D2章 发明问题的传统方法
2.1 试错法
2.2 头脑风暴法
2.2.1 头脑风暴法的基本规则
2.2.2 头脑风暴小组的成员
2.2.3 头脑风暴法的实施
2.2.4 头脑风暴法的使用技巧
2.2.5 头脑风暴法的优点及局限性
2.3 形态分析法
2.3.1 特点
2.3.2 实施步骤
2.3.3 形态分析法的优缺点
2.4 和田十二法
2.5 脑洞大开:无人驾驶和拼车会革了传统汽车商的命吗?
2.6 实验与思考:头脑风暴法实践
D3章 创新思维与技法
3.1 思维定势
3.2 创造性思维方式
3.2.1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3.2.2 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
3.2.3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3.2.4 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3.3 泛化思维视角
3.3.1 改变思考方向
3.3.2 转换问题
3.4 创造性思维技法
3.4.1 整体思考法
3.4.2 多屏幕法
3.4.3 尺寸-时间-成本分析(STC算子)
3.4.4 资源-时间-成本分析(RTC算子)
3.4.5 金鱼法
3.5 因果分析法
3.5.1 常见的因果分析方法
3.5.2 因果轴分析方法
3.6 资源分析法
3.6.1 特征
3.6.2 分类
3.6.3 资源分析方法
3.7 脑洞大开:中国“互联网+”与美国“新硬件时代”
3.8 实验与思考:创造性思维技法的实践
D4章 TRIZ创新方法基础
4.1 TRIZ创新方法的起源与发展
4.1.1 经典TRIZ的理论体系结构
4.1.2 TRIZ的发展历程
4.1.3 TRIZ的未来发展
4.2 发明的5个级别
4.2.1 发明的创新水平
4.2.2 发明级别的划分
4.2.3 发明级别划分的意义
4.3 TRIZ的重要概念
4.3.1 核心思想
4.3.2 技术系统
4.3.3 功能
4.3.4 矛盾与冲突
4.3.5 理想度、理想系统与Z终理想解
4.4 理想化方法的应用
4.5 脑洞大开:虚拟时代已来,手环手表求稳
4.6 实验与思考:阿奇舒勒的5个发明级别
D5章 技术系统的进化
5.1 技术系统进化规律的由来
5.2 S曲线及其作用
5.2.1 S曲线
5.2.2 技术预测
5.3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5.3.1 3条生存法则
5.3.2 5条发展法则
5.3.3 进化法则的本质和作用
5.4 裁剪
5.4.1 裁剪原理和过程
5.4.2 裁剪对象的选择
5.4.3 基于裁剪的产品创新设计过程模型
5.5 脑洞大开:从模仿到创新,中国用了15年时间
5.6 实验与思考:用Z终理想解启迪创造性思维
D6章 发明原理与应用
6.1 发明原理的由来
6.2 原理1:分割
6.3 原理2:抽取
6.4 原理10:预先作用
6.5 原理13:反向作用
6.6 原理15:动态特性
6.7 原理18:机械振动
6.8 原理19:周期性作用
6.9 原理28:机械系统替代
6.10 原理32:颜色改变(改变颜色、拟态)
6.11 原理35: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
6.12 脑洞大开:万物互联需要高速移动网络的支持
6.13 实验与思考:熟悉与应用嵌套(套娃)原理
D7章 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
7.1 技术矛盾
7.2 39个通用工程参数
7.3 矛盾矩阵
7.4 利用矛盾矩阵求解技术矛盾
7.4.1 分析技术系统
7.4.2 定义技术矛盾
7.4.3 解决技术矛盾
7.5 矛盾矩阵的发展
7.6 脑洞大开:收购阿朗推动诺基亚创新
7.7 实验与思考:应用矛盾矩阵获取问题解决方案
D8章 物理矛盾与分离方法
8.1 物理矛盾
8.1.1 物理矛盾的定义
8.1.2 物理矛盾的定义步骤
8.1.3 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的关系
8.2 11个分离原理
8.3 4种分离方法
8.3.1 时间分离
8.3.2 空间分离
8.3.3 条件分离
8.3.4 系统级别上的分离
8.4 利用分离方法求解物理矛盾
8.4.1 分析技术系统
8.4.2 定义物理矛盾
8.4.3 解决物理矛盾
8.5 将技术矛盾转化为物理矛盾
8.6 分离方法与发明原理的对应关系
8.7 脑洞大开:行李箱被颠覆式创新
8.8 实验与思考:用分离方法解决物理矛盾
D9章 科学效应与应用
9.1 效应与社会效应
9.1.1 羊群效应
9.1.2 蝴蝶效应
9.1.3 青蛙效应
9.1.4 木桶效应
9.1.5 酒与污水定律
9.1.6 蘑菇管理
9.1.7 80/20效率法则
9.2 科学效应及其作用
9.3 TRIZ理论中的科学效应
9.4 应用科学效应解决创新问题
9.5 脑洞大开:“+互联网”与“互联网+”
9.6 实验与思考:科学效应应用实践
D10章 工业工程方法
10.1 工业工程基础
10.1.1 定义
10.1.2 专业地位
10.1.3 作用
10.1.4 工业工程意识
10.1.5 常用技术
10.2 工作研究
10.2.1 工作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10.2.2 工作研究的步骤
10.3 人因工程
10.4 物流工程
10.5 生产运作与管理
10.5.1 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
10.5.2 生产运作管理的任务与目的
10.5.3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和技能
10.5.4 从管理角度的分类
10.6 脑洞大开:机器人会逐渐融入生活
10.7 实验与思考:工业工程方法实践
D11章 精益生产与精益物流
11.1 精益生产
11.1.1 发展过程
11.1.2 定义
11.1.3 实质
11.1.4 ZJ目标
11.1.5 管理工具
11.1.6 管理原则
11.2 精益物流
11.2.1 目标
11.2.2 方法
11.2.3 系统基本框架
11.3 现场管理
11.3.1 5S管理
11.3.2 目视管理
11.3.3 定置管理
11.4 脑洞大开:跨境电商的2016
11.5 实验与思考:精益生产应用实践
D12章 六西格玛管理体系
12.1 什么是六西格玛
12.1.1 六西格玛管理的定义
12.1.2 历史由来
12.2 主要作用
12.3 组织结构
12.4 主要流程
12.5 管理特征
12.6 六西格玛设计
12.7 六西格玛与精益生产的对比
12.8 脑洞大开:未来Z强大的计算设备——汽车
12.9 课程实验总结
附录
附录A 40个发明原理
附录B 39×39矛盾矩阵
附录C 物理效应
附录D 化学效应
附录E 几何效应
附录F 部分参考答案和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显示全部信息
这本书的书名实在是太诱人了,我一直对“创新”这两个字有着莫名的情结,总觉得它代表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一种能够突破现状、引领潮流的魔力。科技创新更是我一直关注的领域,无论是日新月异的智能手机,还是那些改变我们生活的互联网应用,都让我对背后蕴含的智慧和创造力充满了好奇。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揭示那些伟大的创新背后所遵循的普遍规律,或者分享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论,让我能够将这些理念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我并不是指页数,而是指内容给我带来的那种沉甸甸的期待。我希望这本书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能够深入到创新思维的底层逻辑,挖掘那些驱动科技不断进步的深层动力。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理解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科技突破,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引用一些经典的案例,并进行深入的剖析,让我看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魅力。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创新”这个词充满敬畏,觉得它代表着一种非凡的能力。而“科技创新”更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我渴望了解那些推动科技进步的幕后故事,以及支撑这些创新的思维模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罗列事实,而是能够深入浅出地分析,揭示创新思维的本质,以及科技创新是如何发生的。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一些深刻的思考,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被“创新思维”这个概念所吸引。我总觉得,拥有创新思维,就好像拥有了一把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而“科技创新”作为当下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自然也是我关注的焦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我理清思路,让我明白如何才能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如何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训练方法,让我能够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非常吸引我,因为我一直认为,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思维和科技创新是密不可分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能够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科技的发展,去理解那些引领时代潮流的创新是如何诞生的。我迫切地想知道,那些伟大的发明家和科学家,他们是如何构思出那些颠覆性的想法的?他们的思维方式又有什么独到之处?我期待书中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能够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创新机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